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对梗阻性黄疸(OJ)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TGF-β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OJ组、OJ+能全素组.OJ+能全素组给予肠内营养10 d,总能量提供为630 kJ/(kg·d),含氮量1.0 g/(kg·d).TUNEL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黏膜TGF-β1的表达.结果 OJ+能全素组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低于OJ组(P﹤0.05),OJ组大鼠肠黏膜TGF-β1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减少(P<0.01).OJ+能全素组大鼠肠黏膜TGF-β1阳性细胞表达与OJ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1).结论 肠内营养可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TGF-β1分泌,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从而防止OJ时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对梗阻性黄疸(OJ)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TGF-β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OJ组、OJ+能全素组。OJ+能全素组给予肠内营养10 d,总能量提供为630kJ/(kg.d),含氮量1.0 g/(kg.d)。TUNEL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黏膜TGF-β1的表达。结果 OJ+能全素组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低于OJ组(P﹤0.05),OJ组大鼠肠黏膜TGF-β1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减少(P0.01)。OJ+能全素组大鼠肠黏膜TGF-β1阳性细胞表达与OJ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1)。结论肠内营养可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TGF-β1分泌,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从而防止OJ时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膀胱尿路上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研究,为组织工程膀胱的建立提供一种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抽取猪的骨髓液在体外行全血原代培养、扩增及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机械分离法获取膀胱尿路上皮组织,对其行原代培养、扩增、鉴定并提取尿路上皮细胞培养液.选取第三、四代的BMSCs和尿路上皮细胞分成四组:A组:BMSCs+尿路上皮细胞+表皮细胞生长因子;B组:BMSCs+尿路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C组:BMSCs+表皮细胞生长因子;D组:BMSCs 2 mL.结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表面特异阳性标志物CD29、CD44,阴性标志物CD45,结果均为阳性.用角蛋白AE1/AE3单克隆抗体鉴定尿路上皮细胞及实验A、B组结果均为阳性,C、D组均为阴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模拟体内的微环境可使BMSC向尿路上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
大鼠不稳定膀胱中ICCs细胞中HCN蛋白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HCN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channel,HCN)蛋白在膀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中的表达及在不稳定膀胱ICCs细胞中表达的变化,探讨ICCs细胞兴奋性变化与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DI)的关系.方法 ①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10例),逼尿肌稳定组(DS,n=12),逼尿肌不稳定组(DI,n=8):大鼠尿道近端结扎,建立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模型.②对各组进行HCN和c-kit免疫荧光双标,确定HCN蛋白是否在ICCs细胞上存在及HCN表达的变化.③以Western blot法检测HC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①免疫荧光双标显示,在c-kit阳性的ICCs细胞膜上,有HCN抗原的表达,c-kit阴性细胞未见HCN表达;与正常组相比,DI组、DS组HCN蛋白表达增加.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正常组相比,DI组、DS组的HCN表达增高,DI组增高显著(P<0.01).结论 大鼠膀胱ICCs细胞可表达HCN通道蛋白,且DI膀胱ICCs细胞HCN通道明显增多,由此导致的ICCs细胞兴奋性增高可能在DI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磊  谢进东 《右江医学》2009,37(4):386-388
目的检测HER2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癌旁黏膜、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ER2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临床特征、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的关系,评价它是否可以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方法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及相应癌旁组织各50例,正常膀胱组织2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HER2蛋白的表达。结果HER2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黏膜和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蛋白的表达和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2蛋白表达和肿瘤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等有相关性,表明HER2蛋白过表达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尿源干细胞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功能和组织学变化,探索尿源干细胞对大鼠神经源性膀胱的修复治疗作用.方法 45只健康清洁的正常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正常组、损伤组、干细胞组,每组15只.治疗组建模7d后,尾静脉注射尿源性干细胞.28 d后,尿动力学检测大鼠尿动力各项指标,肌条实验观察膀胱收缩情况,Western blot观察P2Y4在膀胱中的表达,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干细胞组大鼠膀胱湿质量(0.31±0.01)g和膀胱湿质量/体质量值(1.19±0.41)、尿动力指标[收缩时间(112.75±16.52)s、离体膀胱逼尿肌肌条指标[收缩时间(16.47 ±2.29)s]、膀胱肌细胞凋亡率(28.22±11.08)%均优于损伤组[膀胱湿质量(0.66 ±0.07)g,膀胱湿质量/体质量值(2.30±0.26),尿动力指标:收缩时间(59.00 ±5.68)s,离体膀胱逼尿肌肌条指标:收缩时间(19.80 ±3.77)s,膀胱肌细胞凋亡率(59.80 ±14.18)%].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干细胞组的蛋白P2Y4的表达低于损伤组.结论 尿源干细胞可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骶神经根磁刺激对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尿流动力学及M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磁刺激组,每组20只。模型组、磁刺激组采用脊髓横断切除法建立神经源性膀胱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磁刺激组给予磁刺激治疗1次/d,连续治疗8周。8周后,麻醉大鼠行膀胱尿流动力学测定,处死大鼠取膀胱逼尿肌组织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并检测M3受体表达水平。结果磁刺激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漏尿点压力低于模型组(P<0.05);而磁刺激组与正常组上述3个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磁刺激组膀胱逼尿肌组织HE染色可见浆膜下组织中度充血、水肿,有轻度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并有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但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及排列较模型组接近正常;在透射电镜下可见逼尿肌细胞表面平滑,细胞间隙稍宽,排列尚均匀,胞质内线粒体结构较完整。磁刺激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组织中M3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模型组(均P<0.05);而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神经根磁刺激对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能与膀胱逼尿肌组织中M3受体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D147 mRNA和蛋白在2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47在10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2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分析CD147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D147 mRNA和蛋白在2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2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CD147无表达或呈弱阳性表达,10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147阳性表达率为73.1%。CD147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数目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高表达CD147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明显短于 CD147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CD147表达是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 CD147表达是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CD14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高表达,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进展有关,其表达状态是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中Wnt通路关键基因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的表达。方法利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mg/kg)联合高脂高糖喂养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处死并取大鼠胰腺组织,镜下观察胰岛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胰岛β细胞的增殖、凋亡,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CF7L2和β-catenin表达。结果 12周后检测糖尿病模型组中大鼠血糖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体重变化不明显。免疫组化检测糖尿病模型组胰岛β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增加,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均提示糖尿病模型组中胰岛细胞TCF7L-2表达明显增多。结论 Wn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效应基因TCF7L2可能通过参与调节胰岛β细胞的增殖和凋亡途径,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上皮细胞激酶-2(EphA2)及其磷酸化与膀胱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沉淀技术分别测定2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EphA2和磷酸化上皮细胞激酶(EphA2-P)的表达。结果 EphA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P<0.00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低分化组表达强于高分化组;EphA2-P在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高于膀胱移行细胞癌(P<0.001)。结论 EphA2及其磷酸化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表达,EphA2将成为判定膀胱癌恶性程度的指标和膀胱癌治疗的新靶向。  相似文献   

11.
王彦彬  李瑞鹏  诸靖宇  徐侃 《浙江医学》2017,39(18):1532-153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中膜结合型前列腺素E2合酶1(mPGES-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每组18只。使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大鼠一般生理体征;在光镜下观察膀胱逼尿肌组织HE染色结果,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组织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mPGES-1表达水平,并使用前列腺素E2(PGE2)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24h尿液中PGE2含量,所得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终末体重明显降低(P<0.05),终末血糖、膀胱湿重和24h尿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在光镜下可见逼尿肌肌束结构排列紊乱,肌束间隙变宽;在透射电镜下可见逼尿肌细胞间距变宽,胞质内线粒体肿胀破裂呈空泡状。糖尿病组大鼠24h尿液PGE2含量、膀胱逼尿肌组织中mPGES-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组织中mPGES-1表达水平及尿液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可能与糖尿病性膀胱病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邓辉  金明  潘琳  苑维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24(2):94-96,F0003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表达的变化.探讨红参对RGCs凋亡及VEGF表达的影响以及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D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治疗组(n=10),并与末造模的正常组大鼠进行比较.治疗组以红参粉末灌胃给药,1次/d.TUNEL法检测RGCs凋亡并计数RGCs凋亡数量.LSAB法检测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图像分析仪检测免疫组化的显色强度,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M大鼠RGCs凋亡数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RGCs凋亡数量显著减少(P<0.05).与正常组相比,DM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增强:与模型组相比,LSAB法标记染色的VEGF在治疗组表达减弱.结论:红参能抑制DM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减少DM大鼠RGCs的凋亡,DM大鼠RGCs凋亡数量与VEGF在视网膜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电刺激法对糖尿病膀胱大鼠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电刺激组3组,每组10只,后两组制作糖尿病大鼠膀胱模型。10周后,电刺激组予体外电刺激治疗,刺激参数:强度31V,密度31 Hz,另两组均不予电刺激。持续治疗3周后观察比较各组尿动力学改变及逼尿肌肌条收缩功能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造模10周后施加体外电刺激,其膀胱收缩力加强,残余尿量比(R%)有所下降,膀胱排尿阈容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电刺激可改善糖尿病膀胱的逼尿肌收缩能力及膀胱的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实验性脑出血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与NF—κB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初步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大鼠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冠状切片做TUNEL染色和NF—κB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凋亡细胞在脑出血后6h出现,1d后开始增多,3d达到高峰,并持续到7d仍有表达,并且与NF—κB的表达变化一致,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TUNEL阳性细胞与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r=0.957,P〈0.01)。结论:脑出血后存在细胞凋亡,且可能与NF—κB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关悦  李杨  刘佳维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3-4,6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L)对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HE染色、TUNEL、RT-PCR、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TPL对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细胞凋亡及survivin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TPL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与模型组相比,TPL可显著减少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survivin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TPL对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survivin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过程中肾素原受体(PRR)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的表达水平及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阐明 PRR 与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 SD 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在4周、8周和12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CD14及8-羟脱氧鸟苷分子的表达,检测糖尿病及对照组视网膜 AT2R、PRR mRNA 的表达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 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病程 SD 大鼠视网膜 AT2R 和 PRR 的 mRNA 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随病程的延长表达量随之增多。病程越长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凋亡细胞数量越多,各阶段病程 CD14染色未见明显新生血管。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PRR 和 AT2R 表达水平与神经节细胞凋亡相关。各病程大鼠视网膜 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 PRR 和 AT2R 的表达与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神经节细胞凋亡相关,可能通过增加 ERK 的磷酸化水平发挥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Livin和Smac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Livin和Smac蛋白在7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21例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中Livin蛋白表达率(37.0%)高于正常膀胱黏膜(0%),Smac蛋白表达率(79.5%)低于正常膀胱黏膜(100%)。Livin蛋白表达率复发肿瘤高于初发肿瘤,Smac蛋白表达率低分期高于高分期。Livin和Smac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604,P<0.05)。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中Livin蛋白与复发相关,Smac蛋白与分期相关,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蒜精油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大蒜精油低、中、高剂量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大蒜精油各剂量组按不同浓度比例喂饲大蒜精油。连续干预16天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血糖水平,处死后测全心、左心重量变化;剪取左心室组织,HE及Masson三色染色,镜下观察心脏组织;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血糖升高明显、全心重及左心室重增加、心肌纤维肥大、心肌出现纤维化、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大蒜精油各组情况得到改善,以大剂量为明显。结论:大蒜精油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结构,减轻心肌纤维化,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ax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中的表达及糖网明的抗凋亡作用。方法: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糖尿病未治疗组,糖尿病糖网明治疗组,180d后处死大鼠,制备视网膜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大鼠视网膜凋亡细胞,光镜观察。结果:糖尿病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Bax基因的蛋白阳性反应增强,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升高,糖网明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这些改变明显较轻。结论:糖网明可抑制凋亡相关基因Bax的表达,抗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心肌梗死模型组(C组),心肌梗死后慢性应激组(C组);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1)与A、B组比较,C、D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1;与C组比较,D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1;A和B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别;(2)与A、B组比较,C、D组心肌细胞bax和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与C组比较,D组心肌细胞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慢性应激可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蛋白表达和下调bcl-2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