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11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对糖尿病大鼠(DM)脂代谢的影响及与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选取8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20只.造模组大鼠采用高脂饲料(HFD)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T2DM)模型.将造模组随机分为卡托普利(DM+CAP)组、0.9%氯化钠溶液(DM+NS)组,每组各10只.DM+CAP组大鼠给予卡托普利溶液25 mg/(kg·d)灌胃,DM+NS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同时每周测定大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干预8周后将3组大鼠安乐死,收集全血,分离血清,收集视网膜组织.分别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浓度;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形态,即视网膜内核层、外核层结构变化,新生血管数量;检测大鼠视网膜中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质1(SREBP1)、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质2(SREBP2)水平.结果 卡托普利不能降低大鼠的空腹血糖.与DM+NS组比较,DM+CAP组大鼠血清中TC、TG浓度降低(P<0.01);视网膜组织结构改善:内核层、外核层细胞连接紧密,新生血管数量少;SREBP1、SREBP2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 卡托普利可以降低DM血脂相关指标,改善DM视网膜组织形态,降低大鼠视网膜中脂质合成关键酶.其治疗DR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脂质合成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过程中肾素原受体(PRR)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的表达水平及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阐明 PRR 与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 SD 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在4周、8周和12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CD14及8-羟脱氧鸟苷分子的表达,检测糖尿病及对照组视网膜 AT2R、PRR mRNA 的表达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 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病程 SD 大鼠视网膜 AT2R 和 PRR 的 mRNA 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随病程的延长表达量随之增多。病程越长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凋亡细胞数量越多,各阶段病程 CD14染色未见明显新生血管。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PRR 和 AT2R 表达水平与神经节细胞凋亡相关。各病程大鼠视网膜 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 PRR 和 AT2R 的表达与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神经节细胞凋亡相关,可能通过增加 ERK 的磷酸化水平发挥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辣椒辣素对糖尿病大鼠(DM)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及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8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糖尿病3 mg/kg辣椒辣素处理组(CAP3)、糖尿病6 mg/kg辣椒辣素处理组(CAP6)。3组糖尿病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饲料(HFD)+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联合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T2DM)模型。监测4组大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伊文思蓝造影观察视网膜血管通透性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视网膜辣椒辣素受体1(TRPV1)分布;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TRPV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闭锁蛋白(occludin)水平。结果 与DM组相比,生化指标提示CAP3、CAP6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浓度降低(P<0.01);造影结果提示DM组大鼠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增高,存在多处强荧光渗漏区域,CAP3、CAP6处理组渗漏减轻;免疫荧光显示,CAP3、CAP6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及外核层TRPV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离格栅模式视觉诱发电位( ic-VEP)定性模式检查在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青光眼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敏感而有效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82眼)和正常对照者47例(76眼),分别进行ic-VEP与视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分析ic-VEP在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青光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年龄、屈光度和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视野、RNFLT和ic-VEP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青光眼组患者中,ic-VEP信号噪音比(SNR)与屈光度、眼压、视野和RNFLT的相关性分析表明,ic-VEP SNR与眼压、视野和RNFLT损伤显著相关(P<0.01). ic-VEP检测开角型青光眼的敏感度为90. 2% ,特异度为88. 2% . ic-VEP与视野检查及 RNFLT损伤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ic-VEP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视野、RNFLT 的损伤和 ic-VEP SNR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两组人群中比较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与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AS-OCT)测量的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中央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青年近视术前检查者64例124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1例85眼,先后使用Pentacam和AS-OCT进行测量,获得眼前节生物参数。在两组人群中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种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性进行比较,所得数据的相关性采用 Pearson相关性分析,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 Bland-Altman 分析。

结果:近视组两种仪器测得的陡峭角膜曲率(Ks)、平坦角膜曲率(Kf)、平均角膜曲率(Km)有显著差异(P<0.001),而白内障组测得的Ks、Kf、Km无差异(P>0.05),两组人群两种仪器测量的J0(散光参数)、平均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均有差异(P<0.05),测得J45(散光参数)无差异(P>0.05)。两组人群中两种仪器测量的Ks、Kf、Km、J0、J45、CCT及ACD均具有线性相关(P<0.001)。近视组测量的Ks、Kf、Km的一致性良好,而白内障组测量的Ks、Kf、Km的一致性较差。

结论:Pentacam和AS-OCT测量散光参数、CCT及ACD时具有较好一致性,可互换使用,而测量Ks、Kf、Km时的一致性受年龄相关因素影响,优先考虑选择Pentacam。  相似文献   

7.
丁煜  蒋正轩  陶黎明 《安徽医学》2023,44(9):1017-1020
目的 比较全域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5例(70眼),每位患者均使用超广角彩色眼底照相(UWF CFP)检查。采用全域扫频OCTA和FFA分别检查受试者视网膜,并分析两者对视网膜微血管瘤(MA)、视网膜新生血管(RNV)、视网膜无灌注区(NPAs)、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检出率差异。结果 全域扫频OCTA中MA、RNV、NPAs、IRMA、DME的检出率与FF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域扫频OCTA与FFA对DR的筛查、诊断、分类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5)。结论 全域扫频OCTA在DR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作为DR无创性筛查、诊断、随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常用手术方法切除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138例(138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67只眼)、B(71只眼)两组。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瓣移植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主观症状、结膜瓣充血水肿消退及角膜修复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复发率。结果术后24 h两组主观症状有统计学差异,术后48 h、1周两组间主观症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膜瓣充血水肿消退的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角膜创面修复时间:A组(3.7±1.0)d,B组(2.8±0.8)d,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 d两组SIt均有增加,A组(15.59±1.54)d,B组(15.97±1.24)d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BUT术前与术后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个月复发率,两组间(A组14.9%,B组2.8%)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术后角膜上皮修复快,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背景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是葡萄膜炎常见的动物模型,自然杀伤(NK)细胞是一种强烈的致炎细胞,但其在EAU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仍有待研究. 目的 探讨EAU模型大鼠不同发病阶段视网膜组织中NK细胞的定位和分布及其机制.方法 将36只SPF级Lewis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造模后第6、9、12、16、21天组,每组各6只.造模后第6、9、12、16、21天组大鼠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联合5 mg/ml结核杆菌和完全福氏佐剂(CFA)乳化液双后足垫皮下注射,然后腹腔内注射400 ng百日咳毒素免疫大鼠建立EAU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双后足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与等容量CFA乳化液,然后腹腔内注射400 ng百日咳毒素.造模后每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眼前段炎症反应过程,根据Caspi方法进行眼部炎症症状评分.分别于造模后第6、9、12、16、21天摘取各组大鼠眼球,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和组织结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大鼠视网膜中NK细胞的分布及浸润情况.另取25只Lewis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造模后第0、3、6、9和12天组,每组5只大鼠,电动匀浆机破裂组织并匀浆为眼内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眼内液中NK细胞趋化因子CXCL10 mRNA和CXCL12 mRNA的表达. 结果 对照组大鼠眼前节未发现炎症反应.造模后第6天组大鼠虹膜血管扩张,随着造模后时间延长虹膜血管扩张明显,前房逐渐出现渗出或积脓,造模后第12天炎症反应达峰.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排列整齐,各EAU模型组大鼠造模后随时间延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结构排列紊乱,外核层细胞分离,层间组织松散,视细胞水肿且有炎性细胞浸润,以造模后第12天组最为严重.免疫荧光双标记显示对照组仅见蓝色标记的细胞核,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规则;造模后第6天组开始可见大鼠视网膜内层大量NK细胞浸润,呈红色荧光,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造模后第9天组NK细胞浸润达峰.造模后第9天组大鼠视网膜中CXCL10 mRNA相对表达量为34.298±16.689,明显高于造模后第3、6、12天组的1.390±0.660、3.359±2.581和4.711±1.3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大鼠视网膜中CXCL12 mRNA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51,P>0.05). 结论 EAU大鼠发病早期视网膜中NK细胞浸润,其严重程度和视网膜中CXCL10的表达动态与EAU炎症发展过程相吻合,提示NK细胞在EAU的早期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XCL10是NK细胞的主要趋化因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