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2.59MHz的高频消融心室肌和兔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兴奋灶。结果表明,高频可引起心肌局灶性凝固性坏死;高频消融乌头碱注射部位,可使实验性心律失常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缩短。高频消融未见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有形微波天线导管消融8只犬左右心室,观察输出功率对损伤范围的影响。放电时间为50s,输出功率为20W增加到100W。左右心室损伤体积随输出功率增加而明显扩大(P〈0.01),损伤体积与输出功率呈正相关。在相同能量下,左右室损伤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光镜显示消融部位呈均匀一致的凝固性坏死,与周转组织界线清楚。微波消融心室肌损伤范围较射频大,可用于治疗学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灌注超声导管输出能量、消融时间与消融结果之间的关系及其用于临床心律失常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8只健康成年杂种犬全麻后通气支持下开胸制作心包吊蓝及暴露双侧股方肌。消融采用灌注超声导管。心脏消融点沿前降支排列 ,股方肌消融点沿肌束方向排列。输出功率与时间排列组合后各有 16个消融点 ,以探讨不同消融能量与时间组合后对股方肌及心室肌损伤的程度。结果 :超声导管对组织的损伤主要引起灶性坏死。心室肌消融时损伤范围与输出功率成正相关 ,与输出时间无关。输出功率为 2 0W时 ,损伤范围明显较其它输出功率组间小 ;输出功率为 3 0W、40W时 ,在各输出时间组 ,二者对组织的损伤无明显差异 ;输出功率增加到 5 0W后 ,在各输出时间组均可导致较大范围损伤 ,且与其它输出功率组间有显著差异。在股方肌损伤范围同样与输出功率相关 ,与输出时间无关。结论 :研究证实输出功率在 3 0W和 40W时 ,心室肌和股方肌损伤范围稳定可靠 ,输出功率高于或低于此值损伤范围均明显增加或减少。在输出功率不变时 ,损伤范围与输出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术后取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适宜时间。【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40例在本院门诊行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在超声引导下用负压吸引吸出瘤核内的变性坏死组织,并设对照组,对取瘤组的取瘤时机、时间的选择、对两组患者取瘤后的阴道排液流血、腹痛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取瘤组于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术后第26~66天时机成熟行取瘤术,手术顺利取出变性坏死组织,无1例子宫穿孔或大出血发生。取瘤组和对照组的阴道排液、腹痛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能够保留子宫的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手段,术后适宜时间取瘤是安全可行的,能减轻射频消融治疗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对射频消融治疗方法的心理接受能力。最佳取瘤时间为射频消融治疗后1~2个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物理因素对其损伤灶的影响。方法 使用自行研制的超声导管消融系统,在犬离体右室或左室游离壁热动力学模型上进行超声心室肌消融,并与射频消融比较。结果 电功率与超声损伤灶深度线性相关损伤面积与辐照时间有正相关关系。电功率是超声消融损伤深度较理想的预测因素,能量是描述损伤面积较好的物理量,换能器/组织接触压与损伤灶大小无明显关系,超声损伤灶的远大于射频损伤灶的深度,结论 与射频消融相比,超声  相似文献   

6.
脉冲电场是近年来新兴的心脏导管消融能量源。相较射频和冷冻消融而言,脉冲电场消融(PFA)具有快速且特异性损伤心肌的优势,已率先应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相关研究如火如荼。近两年随着对PFA性质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PFA消融心室肌、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潜在优势。本文结合近期动物及人体研究对目前PFA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最新进展做一汇总。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治疗仪一般是由射频消融源、测控单元、消融电极、外电极和计算机五个部分组成.射频消融源的工作频率一般在300-500KHz范围内.输出功率在100-400W.测控单元是通过监控肿瘤组织的阻抗、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自动调节射频消融源的输出功率.消融电极是射频消融仪的核心部件,因为它直接影响凝固坏死区的大小、形状和产生凝固性坏死区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猪射频消融临近胃肠肝组织时,消融阻隔气囊能否有效保护邻近胃肠.[方法]在5只猪全麻后进行CT引导下消融阻隔气囊在射频消融治疗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实验.每支猪治疗两个位点,实验组加用消融阻隔气囊保护,对照组不加用阻隔气囊,术后3~4 d处死猪,观察并测量坏死组织面积.观察组织坏死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5个位点,实验组消融时间为(16±2.6)min,肝组织坏死最大直径为(4.55±0.50)cm;对照组消融时间为(16±1.8)min,肝组织坏死最大直径为(4.67±0.60)cm,t检验两组之间治疗时间和肝组织坏死最大直径没有显著性区别.实验组无临近胃肠损伤.对照组胃肠均有热损伤,胃肠损伤直径平均3.5 cm,未见明显穿孔.[结论]消融阻隔气囊可以有效保护射频消融时邻近器官,减少热损伤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 方法11例特发性室速患者,分别采用起搏标测和心室激动顺序标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结果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5例,均用起搏标测消融成功.特发性左室室速6例,4例用激动顺序标测法消融成功,1例采用起搏标测法消融成功,1例消融未成功.在12 ~3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曾有1例复发2次,经再次消融成功后随访18个月未再复发. 结论射频消融术是特发性室速的有效治疗方法,近期、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控论心室起搏呈向心传导或不典型偏心传导隐匿性旁道的射频消融方法。方法:对15例房室结文氏周期小于300ms且心室起搏呈向心传导或不典型偏心传导的隐匿性旁道的病人行射频消融治疗,用RS_2(或S_1S_2)右室起搏进行靶点标测和手术成功判定。结果:15例中男8例,女7例。左侧旁道11例。右侧旁道4例,RS_2(或S_1S_2)在心室刺激可以清楚标测到旁道部位并能及时判定放电是否有效。手术前后房室结前传功能及逆传功能均无改变。结论:RS_2(或S_1S_2)右室刺激对心室起搏呈向心传导或不典型偏心传导隐匿性旁道的射频消融是一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导管射频消融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5 2例病人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7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35例 (右侧旁路 8例 ,左侧旁路 2 7例 ,其中 1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总成功率 98% ,复发率 2 % ,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 To evaluate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tachycardia (AT) in patients with repaired atrial septal defects(ASD). Methods: In 76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T who underwent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and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 4 patients (one male and three female aged 35.5±11.5 years) had AT-related myocardial scar or incision. Earliest activation combined with entrainment mapping was adopted to determine a critical isthmus. Results: Re-entry related to the lateral atriotomy scar was inducible in 3 of 4 patients. With entrainment mapping, the PPI-TCL difference was 〈30 ms when pacing at the inferior margins of the right lateral atriotomy scar. Among them, 2 patients had successful linear ablation between scar area to inferior vena cava, and 1 patient between scar areas to tricuspid annulus. Re-entry involving an ASD patch was demonstrated in 1 of 4 patients. PPI-TCL differences 〈30 ms were found when entraining tachycardia at sites near the septal patch. But linear ablation failed in terminating AT. There was no complication during procedure. No recurrence of incision-related AT was found during follow-up except for the failed patient. Conclusion: Under conventional electrophysiological mapping, adopting linear ablation from scar area to anatomic barrier, successful ablation also can be obtained in patients with IRAT related to myocardial scar or incis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对人体心内膜记录的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影响。方法132例行射频消融的病人。在消融过程中同步记录MAP和心腔内心电图,分析消融时间和温度对MAP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单相动作电位振幅(MAPA)和最大除极速度(Vmax)随消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40s后不再变化;随消融温度升高使MAPA和Vmax降低;消融时间和温度对MAPD90和MAPD50无明显影响。结论MAPA和Vmax随消融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提示利用MAP可以监测局部心肌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消蚀术治疗58例不同类型的心动过速,总成功率为93.1%。其中4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45条房室旁道.36例和41条旁道成功地被消蚀。15例房室结双径路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蚀慢径路)和3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位于左室前壁,1例在左后隔)全部获得成功消蚀。无严重并发症。1例遗留有右束支阻滞。随访未见复发病例。根据单极电图的PQS波形易取得成功和减少放电次数。为防止希氏束受损,在房室结处消蚀时必须密切监视心电图和消蚀导管的放置部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阵发性房颤病人肺静脉和/或上腔静脉肌的电生理标测和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的结果,评价国人大静脉肌袖和心房的电连接类型和特点。资料与方法:顽固性阵发性房颤患者45例,在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行大静脉肌袖的电位记录、分析以及对能标测到袖电位的大静脉进行开口部的点或段的消融电隔离治疗。根据窦律和心房起搏下的肌袖内环形电极标测到的袖电位的激动顺序以及有效放电对袖电位的影响,总结和分析袖房之间的电连接特点。结果:共标测和/或电隔离肌袖115根,其中肺静脉100根,上腔静脉15根。其中呈单束状电连接43根(38%),双束状电连接54根(46%),多束状电连接12根(10%),环状电连接3根,无电连接3根。结论:根据环状电极标测到的袖电位的激动顺序和对放电的反应,提示袖房之间电连接的类型多为单束状和双束状(84%),说明对于大多数肌袖并不需要行环状消融,而只要在袖房连接处行点或节段性消融即可达到完全袖房电隔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经射频导管消融合并Ebstein畸形的右侧多房室旁路经验。方法:8例Ebstein畸形合并右侧房室旁道患者。年龄18~57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遂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结果:8例Ebstein畸形合并右侧房室旁道患者(其中6例并多旁路)的射频导管消融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理想的消融靶点位于房室环、心内AV波大致相等处,其AV波间距较长。结论:正确认识Ebstein畸形旁道消融的有效靶点图特征及其消融的特殊,是消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临床和电生理特点及常规标测和非接触球囊标测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对37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常规标测和非接触球囊标测下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消融的成功率并进行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37例房性心动过速35例经常规标测行射频消融成功30例,4例(其中2例经常规标测消融失败)经非接触球囊标测射频消融均成功,总的手术成功率为91.89%。随访(30.65±22.21)个月,2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可作为房性心动过速的一线治疗,而非接触球囊标测则在一些特殊病例的消融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细胞电生理技术观察微波消融后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的改变,结果显示微波消融后消融灶内细胞坏死,细胞膜电活动消失。消融灶周围细胞跨膜电位异常改变局限于灶外8mm范围内,其灶外组织损伤范围和程度与射频消融者无显著差异,亦与消融灶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氯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心房颤动复发及心房结构的影响。方法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50例和射频消融+药物组(氯沙坦联合胺碘酮)50例。术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确定心律失常发作情况,超声心动图复查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电学隔离后15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射频消融组8例,射频消融+药物组7例),每组各有4例患者转为三尖瓣峡部相关心房扑动,消融三尖瓣峡部后转为窦性心律。其他患者通过进一步消融及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与射频消融组比较,射频消融加药物组术后1 a左心房前后径减小,而心功能无明显变化。随访过程中射频消融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60.0%,射频消融加药物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3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可有效维持窦性心律,使左心房前后径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