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结肠癌局部外侵的S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SCT增强扫描判断结肠癌局部外侵的准确性。方法  32例结肠癌患者术前 1周内行腹部CT平扫与SCT增强扫描 ,并测原发病灶与局部肠周围脂肪间隙内异常软组织影的强化值 ,与原发病灶有相同或相近强化程度的判断为癌组织浸润。SCT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2例结肠癌侵犯相邻结构 ,CT准确显示。 19例原发病灶与 40个相邻结构粘连 ,SCT增强扫描判断有癌浸润的 2 8个 ,病理结果为 2 5个。结论 SCT增强扫描判断结肠癌局部外侵的准确率为 92 .5 % ,基本可反应癌组织局部外侵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新方法,本文主要探讨HIFU联合TACE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本文观察了19例HIFU联合TAE/TACE治疗恶性实体肿瘤,14例术中B超监测出现明显回声增强。根据患者术前后的临床症状、B超、肝功能检查、AFP、MRI等评价HIFU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AFP呈不同程度下降,MRI示肿瘤体内血供减少,肿瘤有不同程度坏死,部分瘤体直径缩小。仅少数患者有轻度的局部烧伤,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结论:HIFU对实体肿瘤有确切疗效,TAE/TACE和HIFU在肿瘤治疗中有协同作用,新鲜碘油沉积可能在其中起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CT对比剂可引起不良反应.观察CT对比剂反应的发生率,探讨影响对比剂反应的相关因素,为安全使用对比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600例,碘海醇注射液400例,碘帕醇注射液200例.注射速率:成人为2.0~3.0 ml/s,儿童为1.0~2.0 ml/s;注射剂量为1.2~1.5 ml/kg.将患者的资料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 13.0软件中的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CT对比剂反应率为1.0%(12/1200).对性别、年龄、对比剂加热、对比剂种类、对比剂剂量、注射速度和检查部位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和注射速率是CT对比剂反应率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对比剂剂量和注射速率是影响CT对比剂反应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CT对比剂的反应率为1.0%,减少对比剂的剂量和减慢对比剂的注射速度可降低CT对比剂的反应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导管药盒植入系统(PCS)对晚期恶性肿瘤进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经股动脉穿刺植入PCS至肝靶血管,经PCS化疗灌注和(或)中栓塞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25例,转移性肝癌17例,每4~6周为一疗程。结果:45例患者经PCS治疗后生存期6~20个月,中位生存期13个月,有效率(CR+PR)66.6%(30/45)。并发症有留置管滑脱2例,留置管移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和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进行乳腺疾病初诊的女性患者的66个病灶,应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序列(SE-EPI)进行扫描,在相同的感兴趣区(ROI)下,分别于扩散敏感系数(b)为500和800 s/mm~2.时,测量病灶及同侧远隔部位正常乳腺腺体的ADC值,并计算rADC值.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确定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ADC和rADC阈值,评价不同b值下,各阈值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当b值为500 s/mm~2时.良、恶性病灶对应的ADC值分别为(1.71±0.31)×10~(-3)mm~2/s和(1.31±0.38)×10~(-3) mm~2/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最佳ADC阈值为1.435×10~(-3)mm~2/s,其诊断的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81.5%;最佳rADC阈值为0.62,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100%.当b值为800 s/mm.时,良、恶性病灶的ADC值分别为(1.55士0.29)×10~(-3)mm~2/s和(1.14±0.29)×10~(-3)mm~2/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最佳ADC阈值为1.295×10~(-3)mm~2/s,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9.5%,特异度为81.5%;最佳rADC阈值为0.71时,诊断的敏感度为89.7%,特异度为88.9%.当b值为800 s/mm~2、rADC的诊断阈值为0.71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DWI扫描时间短,无需对比剂.ADC和rADC作为诊断指标,其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尤其是rADC,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MALT淋巴瘤的CT表现,影像观察指标为病灶的数量、分布、形态、密度及伴随征象.结果 12例MALT淋巴瘤中共检出肺实变、肺肿块、肺结节、磨玻璃样病灶32个,病灶单发2例,多发10例;多发病例中单肺多发2例,双肺多发8例.肺实变10例共21个病灶,其内均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例2个病灶内见支气管扩张;肺肿块或结节影3例共5个病灶,3个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样改变2例共6个病灶;1例伴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MALT淋巴瘤CT上常表现为双肺多发、含有支气管充气征的肺实变、肿块、结节样或磨玻璃样改变;上述影像表现及相对缓慢的病变过程提示MALT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单针灌注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单针灌注电极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CT引导下对24例患者37枚肝脏肿瘤采用RITA UniBlate射频电极进行RFA治疗,其中单个肿瘤者14例,2枚肿瘤者7例,3枚肿瘤者3例;肿瘤最大径≤3 cm者24枚,3.1~5 cm者8枚,>5 cm者5枚;随访期12个月.结果 治疗后完全消融肿瘤22枚(22/37,59.5%),其中病灶长径小于3 CB者19枚(19/24,79.2%),3.1~5 cm者2枚(2/8),大于5 cm者1枚(1/5);未完全消融肿瘤15枚(15/37,40.5%).随访12个月仍存活者15例(15/24,62.5%);死亡患者9例(9/24,病死率37.5%).10例AFP阳性患者中,术后5例下降至正常水平,3例虽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2例持续升高.RFA治疗后1例患者肝脏包膜下少量出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和上腹部疼痛.结论 CT引导下RITA UniBlate单针灌注电极RFA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确切,是肝脏肿瘤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对直径小于3 cm的肿瘤1次消融有较高的完全消融率;对大于3 cm的肿瘤,需行多点重叠消融并结合其他消融治疗方法以实现肿瘤病灶的完全消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最大短径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81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将有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按淋巴结的最大短径分组,分别以5 mm和6 mm为标准。分析以5 mm和6 mm为标准的2组间的总体生存率(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的差异性。结果 当以5 mm为标准时,两组OS、DMFS、LR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以6 mm为标准时,OS和DMF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S:P<0.001;DMFS:P=0.001),LR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多因素分析显示咽后淋巴结转移的OS、DMFS、LRFS均不是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以≥6 mm为诊断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吴沛宏  汪似兰 《癌症》1991,10(1):44-47
本文通过前瞻性研究,对一组原发性肝癌病人分别进行CT平扫、常规增强和延迟增强(简称DICT)扫描。结果表明:DICT扫描较平扫和常规增强扫描显示更多的病变;DICT显示癌变的清晰度优于平扫和常规增加;DICT较平扫和常规增强扫描更为准确地反映癌瘤侵犯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将102例Ⅰ~Ⅳ期鼻咽癌初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和实验组(IP 放疗)。实验组每天用IP注射液8ml(含IP提取物80mg)加在5%G.S.250/500ml里,静脉清注,注后2小时予以放射。 1.鼻咽肿瘤的消退:治疗后2~3个月内实验组鼻咽肿瘤肉眼及CT的全消率各为100%和57.1%,明显高于对照相的结果71.2%和29.5%,说明IP合并放射有加快鼻咽肿瘤消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