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IL-1β介导的腹腔内免疫功能变化对直肠癌腹腔微转移的影响。 方法原代分离人腹膜间皮细胞,采用免疫荧光鉴定vimentin和VWF的表达,采用不同浓度的IL-1β和不同浓度的IL-1β抗体刺激共培养的人腹膜间质内皮细胞和癌细胞,流式细胞数检测细胞的粘附率。 结果免疫荧光鉴定得出:vimentin为阳性表达,VWF为阴性表达,随着IL-1β浓度的增加,细胞粘附率依次增加;当加入抗体IL-1β后,随着抗体浓度的增加,人腹膜间质内皮细胞与癌细胞粘附率呈现下降趋势。且5 ng/mL的IL-1β含量时,细胞粘附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0 ng/mL的IL-1β含量时粘附率高于其他组,仅低于5 ng/mL的IL-1β组;加入抗体IL-1β后所有组别的粘附率趋势与不加前一致,但是所有组别的粘附率均降低,1 ng/mL IL-1β组+0.1ug/mL抗体组和5 ng/mL IL-1β组+0.5 ug/mL抗体组的细胞粘附率最高,阴性对照组细胞粘附率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结论本研究显示IL-1β能够促进直肠癌细胞与腹膜间皮细胞粘附,并呈现浓度依耐性,提示其可能参与直肠癌腹膜转移。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总结上海市开展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0年的实践与经验,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外科住院医师规培化培训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统计2010—2021年上海市32家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基本情况、外科床位数、带教师资人数、研究生导师人数,招录及出站人数、性别、年龄、学历背景、培训年限,结业综合考合格率、申请课题及发表论文情况、就业情况等信息。结果 上海市共有32家外科专业基地,以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主,目前累计招录了住培医师4597名,已结业3162名,绝大多数外科住培医师达到培训要求并通过考核结业。上海市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在建立健全制度建设,开展教学活动,推广信息化管理,师资培训与督导检查,临床科研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成效。同时现阶段工作中仍有不足之处,包括规范教学活动、加强医学人文及思政教育、落实外科培训细则、待遇保障等方面。结论 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成为培养高水平外科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后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应进一步加强各外科基地培训效果的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注重内涵建设和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53.
结肠储袋能改善低位直肠切除保肛术后早期控制排粪功能障碍,但其对患者术后远期(2年以上)控制排粪功能方面不具有优势。同时,随着时间的延长,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将逐渐提高,很多患者出现排粪困难,需要长期应用栓剂和灌肠。而储袋的制作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所以,低位直肠切除术后结肠储袋的价值正在遭受质疑,它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少。在溃疡性结肠炎(U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行全结肠切除术后,如果行回肠储袋肛管吻合(IPAA),可通过增加新建直肠的容积并改变肠管的生理学动力,使排粪次数减少;且术后短期和长期控制排粪功能更好,生活质量更高。所以,IPAA是手术治疗UC和FAP的首选。  相似文献   
54.
���������Ƶ���ʽ�ݱ�   总被引:100,自引:0,他引:100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痔的本质及痔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 ,痔的治疗在理念和方法上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观念认为位于齿线上方右前、右后、左正中的三个粘膜包块为异常结构 ,即内痔 ,因此有“十男九痔 ,十女十痔”之说。基于上述认识在治疗方法和治疗理念上采用的是“逢痔必治” ,并力求在结构上将“痔”(肛垫 )彻底消除。 1975年Thomson[1] 根据其研究结果首次提出肛垫学说 ,即传统观念认为的肛垫实际上是肛管部位正常的解剖结构 ,其实质并非以前认为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静脉曲张形成的病理性静脉团 ,而是由特殊的动静脉…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价5%石炭酸麻油注射治疗内痔的效果。方法 采用5%石炭酸麻油单次大剂量注射治疗内痔2450例,其中I度346例,Ⅱ度1275例,Ⅲ829例。结果 270例随访平均16个月,对出血和脱垂的有效率分别为85.9%和34.2%,无一例发生出血、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5%石炭酸麻油单次大剂量注射治疗内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6.
直肠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较高,且常发生于术后2年内,高峰在6~12个月[1]。在术后复发的病例中,20%~30%可切除,局部复发再次切除可以提高直肠癌病人的5年存活率[1-2]。影像学检查是检出复发病灶、明确复发肿瘤的范围和分期、评估手术可切除性及预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病理科医师细致取材对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淋巴结检出数量的影响。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2008年1。12月和2009年1。5月收治的原发性直肠癌患者(Ⅰ~Ⅲ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008年间(2008年组)和2009年间(自2009年1月起,病理科建议每例直肠癌患者手术检出淋巴结数量不少于15枚;2009年组)患者的淋巴结检出数量。结果232例直肠癌患者入组.其中2008年组156例,2009年组76例。两组患者性别(P=0.436)、年龄(P=0.527)、肿瘤距肛缘距离(P=0.761)、肿瘤分化程度(P=0.074)和TNM分期(P=0.167)及手术方式(P=0.715)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09年组检出淋巴结数量[(16.0±0.3)枚/例]显著高于2008年组[(11.4±0.3)枚/例](P〈0.01);2009年组检出淋巴结达12枚/例者的比例94.7%(72/76例),显著高于2008年组的45.5%(71/15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未行术前新辅助治疗、且无远处转移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病理科医师细致取材可以获得理想的淋巴结检出数量。  相似文献   
58.
发生;其他手术并发症包括输尿管损伤1例和骶前脓肿1例,予再行乙状结肠造口并引流伤口后痊愈;骶部切口疝1例予补片疝修补术后痊愈.结论 经骶入路切除低位骶前肿瘤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9.
肛管直肠超声可用来诊断多种肛管直肠良、恶性疾病。近几年来.该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其应用360度旋转高频(6.16MHZ)探头(焦距2.8~6.2cm),无需转动探头便可获得高清晰的肛管直肠三维结构图。位于探头远端的换能晶片向近端边旋转边移动,持续55S.可获得长约6cm的图像。这个图像是将连续的0.2mm层厚轴向切面通过容积再现技术合成的高清晰的三维数字立体图像。其拥有多个视角(同时4~6个视野).可同时观察多个解剖平面.进行低亮度、高对比度调整,可形成半透明暗腔。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经直肠上动脉灌注亚甲蓝对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标本系膜完整性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按照TME原则进行根治性手术的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切除标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甲蓝组和常规检测组.每组10例。常规检测组术后肉眼观察直肠系膜完整性情况.亚甲蓝组经直肠上动脉灌注肝素和亚甲蓝.观察有无亚甲蓝从系膜表面溢出.并进一步对亚甲蓝溢出处系膜及系膜淋巴结情况进行镜检。结果所有病例标本肉眼下观察直肠系膜均完整.亚甲蓝组经直肠上动脉灌注亚甲蓝后,直肠系膜染色明显.8例直肠系膜面无亚甲蓝溢出.提示直肠系膜完整.2例出现亚甲蓝溢出,提示系膜存在肉眼观察无法辨别的缺损,并在镜下得到证实。此外,亚甲蓝组淋巴结平均检出数目(17.3±2.4)枚,而常规检测组为(12.4±5.4)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结直肠外科医生应在TME术后常规对直肠系膜完整性进行细致评价,亚甲蓝灌注染色是判断系膜微小缺损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并能提高淋巴结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