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消融术(EVLA)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UL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2例(36条患肢,42处溃疡)VULE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A闭合曲张浅静脉及溃疡床周围穿通支静脉,术后穿循序弹力袜(20~30 mmHg)。结果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2~20 ml,平均10 rnl;术后住院时间3~10 d,平均5 d。术后随访6~24个月,溃疡愈合率为90%(38/42),平均愈合时间为28 d(14~45 d),2年内累积溃疡复发率为7.9%(3/38)。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EVLA能有效治疗VULE,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溃疡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巢式PCR扩增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4例分选的外周血CD3^ 细胞和7例心胸外科手术的非免疫性疾病和非肿瘤病人的正常胸腺细胞DNA的TCR Vα40基因与Jδ1,Dδ3和ψJα重排的情况,从对不同含量DNA的PCR分析,了解其重排分布频率。结果显示,TCR Vα40分别与Jδ1,Dδ3和ψJα重排均可见于多6数外周血T细胞和胸腺细胞中,对不同含量DNA的PCR分析显示TCR Vα40重排的分布频率在外周血和胸腺细胞有所不同。研究结果提示,TCR Vα40-ψJα的重排最常见于成熟和未成熟T细胞中,而TCR Vα40-Dδ3则在未成熟T细胞中发生频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44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为A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21例患者为B组。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神经根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侧上肢疼痛、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减弱。A组手术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关节突内侧缘切除范围均小于等于50%;B组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20~36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计算两组髓性症状术后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性症状术后临床效果评价:A组优18例,良3例,一般2例;B组优7例,良3例,一般9例,差2例。结论对合并有单侧神经根型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自我管理教育对煤工尘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煤工尘肺患者共有52例,时间段为2015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包括对多个方面进行管理,分析管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肺功能情况。结果:干预后所有患者的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肺功能获得了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对煤工尘肺患者给予自我管理教育干预措施,便于进一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改善肺功能,值得采纳。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5岁,因"反复发热伴间断腹痛1周"入院.患者1周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伴畏寒,腹痛,脾区明显,入当地医院诊治,血常规:WBC7.36×109/L,Hb 137 g/L,PLT 29×109/L,生化:ALT 183 U/L,AST 547 U/L,TBIL 30.31μmol/L,DBIL 18.14 μmmol/L,IBIL 12.17μmol/L,TG 1.6 mmol/L,APTT 29.6 s,PT 17.8 s.纤维蛋白原(Fib)1.46 g/L,腹部CT:肝弥漫性增大,脾中度增大,肝门区及肠系膜见多个小结节,较大者10 mm×8 mm,骨髓穿刺见异常组织细胞增多,怀疑恶性组织细胞病,抗感染治疗无效,期间出现畏寒、寒战,体温39.6℃,伴气促,予地塞米松静滴后体温降至正常,气促缓解,2011年1月17日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人在腹腔镜下行乙状结肠癌及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比较其与常规开腹手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185例乙状结肠癌和(或)直肠癌老年患者(年龄〉70岁),分为经腹腔镜行根治术组(L组)112例与常规开腹根治术组(O组)73例。L组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标本经耻骨联合上横切口取出;O组患者施行常规的过脐正中切口根治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住院费用、疼痛指数、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率及术后并发症(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吻合口瘘、腹腔脓肿、深静脉血栓、脑部并发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2组均无死亡病例,L组无中转手术。L组与O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9.7±11.3)min、(121.5±12.2)min;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8.5±2.3)个、(16.6±2.5)个;住院费用分别为人民币(3.57±0.67)万元、(2.98±0.55)万元,P〉0.05;疼痛指数分别为3.6±0.6、8.2±1.1;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37.5±6.6)h、(58.3±7.9)h;术后导尿管留置率分别为6.2%、24.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和14.9%,(P〈0.05)。结论:术前经充分准备后,老年患者在腹腔镜下行乙状结肠癌和(或)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其近期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和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0月应用ICU谵妄诊断的意识状态评估法观察1 835例脊柱外科术后患者。对于发生术后谵妄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治疗组于谵妄诊断明确时即静脉注射氟哌利多5mg。结果术后3d,136例发生谵妄,谵妄发生率为7.41%。筛选出术后谵妄的可能高危因素包括高龄、术前合并高血压、术前合并糖尿病、术中出血量〉600mL、手术时间〉4h、术中应用激素、术后电解质紊乱和低氧血症、术后疼痛。发生谵妄的患者中,治疗组(68例)住院时间短于未治疗组(6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术中出血量〉600mL,手术时间〉4h,术中应用激素,术后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及疼痛是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主要高危因素。氟哌利多治疗术后谵妄有效。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47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治疗的47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患者中结、直肠肿瘤21例,肠粘连12例,腹内、外疝嵌顿7例,肠扭转、粪石嵌顿各2例,肠套叠、憩室炎、坏死性降结肠炎各1例。术后并发症10例,发生率21.28%;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4.26%。结论对无手术史且排除疝嵌顿的肠梗阻首先考虑肿瘤可能。完善病史和仔细体检、腹部立卧位摄片和腹部CT检查是提高诊断水平的常规措施。老年急性肠梗阻病情复杂,伴发疾病多,体质差,应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时把握手术时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研究β-连环蛋白(β-catenin)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建立β-catenin基因敲除小鼠(实验组,6只)和野生型小鼠(对照组,6只)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两组小鼠肝组织细胞凋亡;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两组小鼠再灌注后0、6h时的肝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 mRN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0h时,实验组肝细胞凋亡数、TNF-α mRNA、IL-6 mRNA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缺血再灌注6h时,实验组凋亡细胞数为(56±15)个/高倍视野,显著多于对照组的(27±8)个/高倍视野(P<0.05);实验组TNF-α mRNA、IL-6 mRNA分别为2.5±0.3、7.8±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0.1、4.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β-catenin可通过抗凋亡和抗炎作用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携带弥漫大B型非霍奇金淋巴瘤(DLBL)相关抗原特异性的TCR Vα和TCR Vβ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TCR Vα-pIRES2.EGFP和TCR Vβ-plRES2-EGFP,将其共同转染Raji和Jurkat细胞.方法 前期研究从1例DLBL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发现克隆性增殖T细胞受体(TCR)Vα6和Vβ13亚家族T细胞,在此基础上利用RT-PCR扩增TCR Va6和TCR Vβ13基因全长序列后,分别将其定向克隆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酶切和核酸序列测定分析方法鉴定重组质粒TCR Vα6-pIRKS2-EGFP和TCR Vβ13-pIRES2-EGFP的正确性;利用核转染技术(nueleofector)将其分别或共同转染Raji细胞和Jurkat细胞,24 h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GFP的瞬时表达情况,48h后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CR Vα6和TCR Vβ13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GF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获得来自DLBL患者的TCR Vα6和TCR Vβ13基因全长序列,酶切分析和核酸序列测定证实TCR Vα6-pIRES2-EGFP和TCR Vβ13-pIRES2-EGFP重组质粒构建正确;转染24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EGFP的表达,40%以上细胞发出绿色荧光,单独转染和共转染组荧光产生情况相似;实时定量PCR在单独转染和共转染组均町检测到TCR Vα6和TCR Vβ13基因的表达,共转染组2基因的表达水平稍低于单独转染组;Western blot检测在单独转染和共转染组均显示EGFP蛋白的表达,2组的蛋白杂交带强度相似.结论 成功构建了DLBL特异性的TCR Vα6-pIRES2-EGFP和TCR Vβ13-pIRES2-EGFP真核表达质粒,两者可同时转染到细胞中,并实现了体外共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