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钡剂灌肠致直肠壁损伤并发肠壁内钡剂储留一例报告傅传刚,屠岳,蒋徐维关键词直肠;钡剂损伤1临床资料女,37岁,外院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术后肛门部疼痛伴腹胀、便秘2天于1992年6月4日入院。检查:T39℃,血白细胞14.4×109/L,中性0.90,直肠指...  相似文献   
72.
���������Ƶ���ʽ�ݱ�   总被引:100,自引:0,他引:100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痔的本质及痔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 ,痔的治疗在理念和方法上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观念认为位于齿线上方右前、右后、左正中的三个粘膜包块为异常结构 ,即内痔 ,因此有“十男九痔 ,十女十痔”之说。基于上述认识在治疗方法和治疗理念上采用的是“逢痔必治” ,并力求在结构上将“痔”(肛垫 )彻底消除。 1975年Thomson[1] 根据其研究结果首次提出肛垫学说 ,即传统观念认为的肛垫实际上是肛管部位正常的解剖结构 ,其实质并非以前认为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静脉曲张形成的病理性静脉团 ,而是由特殊的动静脉…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采用J型贮袋在高龄患者保肛手术后改善排便机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03年8月诊治的39例高龄(≥75岁)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两组,传统的结肠断端与直肠肛管直接端端吻合组(直吻组),结肠J型贮袋与直肠肛管行端侧吻合组(贮袋组),对保肛手术后控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术后排便次数正常的时间:贮袋组优于直吻组(P〈0.01)。术后3个月、半年,贮袋组平均排便次数明显少于直吻组(P〈0.05);延缓排便控制能力、失禁综合评分、区分排便排气能力等指标均优于直吻组(P〈0.05);但术后1年及1年半,两组控便能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贮袋组直肠测压值优于直吻组。术后控便情况满意率贮袋组高于直吻组。采用贮袋吻合术后便秘的发生率高于直接吻合术(P〈0.01)。结论(1)高龄不是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的禁忌证;(2)采用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能够明显改善高龄患者术后1年内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   
74.
目的:获得我国结直肠癌平均风险人群结肠镜检查中盲肠进镜失败比例,分析失败病例特点并探讨导致进镜失败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2008-01/2010-09于上海长海医院结肠镜检查室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按受检原因筛选平均风险人群,按照是否完成盲肠进镜分为两组,组间性别、年龄、肠道准备质量和息肉检出率差异应用χ2检验.对盲肠进镜失败原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有10164名平均风险受检者接受了结肠镜检查,其中盲肠进镜失败组613人,占6.0%.与盲肠进镜成功组患者相比,盲肠进镜失败组患者平均年龄和息肉检出率更高、肠道准备质量较差(P<0.05),性别比例无显著差别.导致狭窄的占位性病变是盲肠进镜失败的首要原因,肠道准备欠佳次之.盲肠进镜失败组中共检出浸润癌253例,浸润癌检出率为41.27%.结论:高龄、肠道准备欠佳是盲肠进镜失败的相关因素.盲肠进镜失败时腺瘤检出率偏高的现象与浸润癌的检出关系密切.我国平均风险人群结直肠进展期肿瘤检出率偏高.  相似文献   
75.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的发生和发展是慢性炎症促进关键基因后天突变累积的过程.炎症促进癌症进化各阶段均受表观遗传和遗传改变所驱动.在癌症信号刺激下,腺瘤通过积累遗传变异逐渐发展成腺癌.新一代测序技术为阐明癌症进化过程中的“驱动”变异和融合基因提供了有效途径,为癌症进化提供了分子证据.腺瘤恶性转化过程中最明确的遗传改变是微卫星不稳定和染色体不稳定性显著增加.研究CRC的进化规律,尤其是研究体细胞变异的主要目的是明确这种变异影响了何种信号途径,而信号途径是目前探索早期CRC的有效干预方式和CRC靶向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6.
给发展中国家外军留学生肛肠外科学的临床带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不同于国内军队"三生"的临床带教。按照"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突显中国元素和军事特色"的总原则,针对性地开展外军学员肛肠外科临床教学新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T1-2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Patients with pT1-2 colorectal cancer between January 1999 to January 2005 were included. Chi-square test and multivariable logistic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Survival outcomes were analyzed using Kaplan-Meier and Cox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 Tumor location and depth of invasion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1 and P<0.05). Gender, age, tumorgross pattern, tumor differentiation,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level, and tumor diameter were not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distant metastasis on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survival (P<0.05 and P<0.01). Conclusion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T1-2 colorectal cancer do not affect the survival. However,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distant metastasis are predictive for survival.  相似文献   
78.
发生;其他手术并发症包括输尿管损伤1例和骶前脓肿1例,予再行乙状结肠造口并引流伤口后痊愈;骶部切口疝1例予补片疝修补术后痊愈.结论 经骶入路切除低位骶前肿瘤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9.
肛管直肠超声可用来诊断多种肛管直肠良、恶性疾病。近几年来.该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其应用360度旋转高频(6.16MHZ)探头(焦距2.8~6.2cm),无需转动探头便可获得高清晰的肛管直肠三维结构图。位于探头远端的换能晶片向近端边旋转边移动,持续55S.可获得长约6cm的图像。这个图像是将连续的0.2mm层厚轴向切面通过容积再现技术合成的高清晰的三维数字立体图像。其拥有多个视角(同时4~6个视野).可同时观察多个解剖平面.进行低亮度、高对比度调整,可形成半透明暗腔。  相似文献   
80.
��ë��������Ϻ����ƣ���10�����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藏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1-2001年收治的10例藏毛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藏毛疾病中藏毛窦9例,藏毛囊肿1例。10例病人均反复发作骶尾部感染,仅2例在瘘口内发现毛发,1例发现尾骨缺损。10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异物性肉芽肿,随访时间1~11年,均无复发。结论 藏毛疾病容易误诊,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彻底手术切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