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行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采用单泵双/三管体外循环方法的临床预后;比较术中应用单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ASCP)和双侧ASCP的脑保护效果。方法16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单侧或双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组,每组各8例。术中采用单泵双管或单泵三管体外循环方法进行灌注。两组均行术前术后神经系统物理检查、颅脑计算机体层摄影(CT)。术中严密观察患者面色、结膜,经颈内静脉球采血样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各有1例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异常,未发现脑奢侈灌注的表现,两组间各阶段颈静脉血氧分压、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全弓替换术中目前采用的单泵双/三管体外循环方法操作简便、切实可行,临床预后满意;②在基底动脉环完整,存在有效侧支循环条件下,单侧ASCP及双侧ASCP均能取得良好的脑保护效果,推荐使用较为简便的单侧ASCP;而当基底动脉环不完整,且无有效侧支循环的情况下,则推荐使用双侧ASCP。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深低温时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颈静脉球氧分压(Pjv02)的相关性,评价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行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采用改良pH a稳态血气管理体外循环方法的临床预后。方法 16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单侧或双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组,每组各8例。术中采用改良pH α稳态血气管理,经氧合器及颈静脉球取血进行血气分析。所有病人均行术前术后认知功能测验等神经精神检查。结果 深低温时,PaCO2与PjvO2呈正相关;两组各有1例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异常,两组间认知功能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深低温时,PaCO2与PjvO2呈正相关;2.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全弓替换术中目前采用的改良pH α稳态体外循环方法切实可行,临床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3.
了解视网膜脱离环扎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球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32例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环扎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的指标。以同期健眼作对照。结果:术前24h网脱组与对照组的CRA各项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天、15天、3个月CRA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扎术可影响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脱离扣带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对 2 6例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局部外加压术 (16眼 )或环扎术 (10眼 )巩膜扣带手术方法后 ,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 ,对侧健眼为对照眼。结果 :局部巩膜外加压术后 16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 [(4.0 5± 0 .35 ) cm / s]较对侧健眼 [(5 .5 4± 1.2 6 )cm/ s]明显降低 (P <0 .0 1) ;环扎术 10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 [(3.10± 0 .5 4 ) cm / s]较对侧健眼 [(5 .0 9± 0 .94 )cm/ s]明显降低 (P <0 .0 1)。环扎术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较外加压术眼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局部巩膜外加压术和环扎术均可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改变 ,以环扎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改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视网膜脱离环扎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球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32例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环扎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的指标。以同期健眼作对照。结果:术前24h网脱组与对照组的CRA各项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天、15天、3个月CRA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扎术可影响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中央型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引产中,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9月采用UAE行中央型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引产18例,收集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月经及生育情况.13例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栓塞,5例行单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栓塞,另一侧行髂内动脉栓塞.结果术后排出胎儿时间双侧UAE组比单侧UAE组早[(17±3),(26±4)];产后出血双侧UAE组比单侧UAE组多[(69±18),(32±14)];术后下腹部或臀部疼痛双侧UAE组比单侧UAE组少,恢复月经时间双侧UAE组比单侧UAE组晚;随访双侧UAE组再次怀孕5例,怀孕时间小于术后(11.3±3.2)个月,单侧UAE组再次怀孕1例,怀孕时间为术后19个月.结论 UAE是中央型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引产的有效方法,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栓塞术对卵巢功能及正常子宫肌组织的影响较髂内动脉栓塞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彩色多普勒成像研究无环扎的部分巩膜扣带术对球后血流动力学情况的影响。方法:65例连续患者的65只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眼接受巩膜扣带术治疗,使用彩色多普勒成像前瞻性测量术前、术后2周、12周和24周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液流速。使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测量收缩期最大速度(PSV)和舒张终末速度(EDV)(以cm/s计算)。结果:随访中,眼动脉PSV和ED V无显著变化。术后2周时视网膜中央动脉PSV和EDV暂时性降低,但术后12周时恢复到术前水平。两侧睫状后短动脉PSV和EDV术后持续降低,至术后24周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对26例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局部外加压术(16眼)或环扎术(10眼)巩膜扣带手术方法后,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对侧健眼为对照眼.结果:局部巩膜外加压术后16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4.05±0.35)cm/s]较对侧健眼[(5.54±1.26)cm/s]明显降低(P<0.01);环扎术10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3.10±0.54)cm/s]较对侧健眼[(5.09±0.94)cm/s]明显降低(P<0.01).环扎术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较外加压术眼明显降低(P<0.01).结论:局部巩膜外加压术和环扎术均可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改变,以环扎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改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期间,顺行选择性脑灌注(ASCP)含丙酮酸钠(Pyr)的血液能否有效缓解氧化应激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5只新西兰兔,18只作为供血兔,27只用于建立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9)、ASCP组(n=9)和Pyr组(n=9)。Sham组麻醉后开胸,建立体外循环但不转机;Pyr组在DHCA中ASCP含Pyr溶液(154 mmol/L)与血液的混合液;ASCP组则为氯化钠溶液(154 mmol/L)与血液混合液。在麻醉后(T1)、降温至28℃(T2)、开放升主动脉后10 min(T3)、停机后10 min(T4)及停机后120 min(T5)五个时点采集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动脉血气和采集颈静脉球部血液。停机后安乐死动物并进行脑组织取材。检测样本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S100B蛋白含量。结果 ASCP组MDA含量高于Sham组和Pyr组(P0.05)。ASCP组SOD活性低于Sham组和Pyr组(P0.05),与Pyr组在T3、T4和T5三个时点血浆S100B蛋白较组内T1时点高(P0.05),ASCP组T3、T4和T5时点血浆S100B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同时点的Sham组和Pyr组(P0.05)。结论 DHCA期间ASCP含外源性Pyr的血液可通过缓解氧化应激发挥较为完善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仪对30例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为健康眼的满意,眼球后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患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血管阻力高于对照组,提示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低血速,低灌注,高阻力型血流状态下可能是导致网膜脱离的血流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全弓替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3例行主动脉全弓替换术的患者应用经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插管的方式进行选择性顺行脑灌注 ,脑灌注流量为 2 0ml/(kg·min)。结果 :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时间 63~ 92min(平均 80min) ,停循环时间 3 0~ 65min(平均 4 6min) ,术后恢复顺利 ,6~ 8h清醒 ,1 2~ 4 8h拔除气管插管 ,未见脑及脊髓并发症。结论 :在主动脉全弓替换术中应用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技术可以更加安全地延长深低温停循环时间 ,并提高脑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歇性增加脑部逆灌压对深低温停循环脑保护的作用。方法 15头山羊随机分为深低温停循环组(A组,N=5)、深低温低压逆灌组(L组,N=5)和深低温间歇性高压逆灌组(H组,N=5)。3组动物均经历深低温(15℃~18℃)停循环2 h,期间A组没有脑部逆行灌注,L组和H组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L组逆灌压控制在20~25 mmHg,H组基础逆灌压为20~25mmHg,每隔10 min用40~45 mmHg的逆灌压灌注5 min,随后恢复至基础逆灌压。分别在体外循环前,深低温停循环前,复温开始,体外循环结束时记录平均动脉压、脑脊液压力和静脉血气值。用眼底镜观察羊的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情况。留取脑脊液标本,检测S-100含量。结果 3组转流过程中平均动脉压、脑脊液压力、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没有显著性差异。3组颈静脉血乳酸值含量总体差异显著,H组低于L组和A组(P0.05)。配对t检验显示A组和L组体外循环结束后S-100含量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水平(P0.05),但是H组没有显著性变化。A组眼底视网膜血管没有血流,L组视网膜血管不充盈,H组在高流量灌注时视网膜血管充盈。结论间歇性增加脑逆灌压能够增加深低温停循环期间脑组织灌注,减少无氧代谢,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神经组织蛋白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变化,比较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的脑保护效果,旨在探求一种更好的脑保护方式。方法:60例深低温停循环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30例。于体外循环开始时(T1)、停循环时(T2)、脑灌注25min时(T3)、脑灌注结束时(T4)、体外循环结束时(T5),以及术后1h(T6)、6h(T7)、24h(T8)时抽取右侧颈静脉球部血液,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S-100β蛋白和NSE浓度。结果:T1,T2,T3时间点两组间S-100β和NSE浓度无统计学差异,T4,T5,T6,T7,T8时间点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停循环25min内,单、双侧顺行脑灌注效果相当,但超过25min,双侧顺行脑灌注脑保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灌注方法在深低温停循环下(DHCA)的脑保护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白乳猪幼猪(农科院提供)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单纯DHCA组;B组:DHCA+逆行性脑灌注(RCP);C组:DHCA+单侧顺行性脑灌注(U—SACP);D组:DHCA+双侧顺行性脑灌注(B—SACP)。对照分析四组组间分别于CPB前(T1)、DHCA后30min(T2)、60min(T3)、90min(T4)和复温再灌注30min(T5)氧摄取率的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观察和测定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可显著减少幼猪DHCA后神经细胞凋亡数目(P〈0.05),T2、T3和T4 3个时间窗脑氧摄取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可见明显神经细胞凋亡改变,B组仅见中等程度神经细胞凋亡改变,C组和D两组见少量神经细胞凋亡改变,A组与B组,C组和D组、B组与C组和D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组和D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CP与RCP脑保护作用均优于DHCA,U—SACP与B—SACP脑保护作用好于RCP,但是两者差距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歇性增加脑部逆灌压对深低温停循环脑保护的作用。方法 15头山羊随机分为深低温停循环组(A组,N=5)、深低温低压逆灌组(L组,N=5)和深低温间歇性高压逆灌组(H组,N=5)。三组动物均经历深低温(15-18℃)停循环2 h,期间A组未行脑部逆行灌注,L组和H组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L组逆灌压控制在20-25 mm Hg,H组基础逆灌压为20-25 mm Hg,每隔10 min用40-45 mm Hg的逆灌压灌注5 min,随后恢复至基础逆灌压。分别在体外循环前,深低温停循环前,复温开始,体外循环结束时记录平均动脉压、脑脊液压力和静脉血气值。用眼底镜观察羊的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情况。留取脑脊液标本,检测S-100含量。结果三组转流过程中平均动脉压、脑脊液压力、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没有显著差异。三组颈静脉血乳酸值含量总体差异显著,H组低于L组和A组(P〈0.05)。配对t检验显示A组和L组体外循环结束后S-100含量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水平(P〈0.05),但是H组没有显著变化。A组眼底视网膜血管没有血流,L组视网膜血管不充盈,H组在高流量灌注时视网膜血管充盈。结论间歇性增加脑逆灌压能够增加深低温停循环期间脑组织灌注,减少无氧代谢,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杂交手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CPB)的管理方法。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对56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杂交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的CPB方法、神经系统保护策略及治疗结果。术中采用浅低温CPB方法,根据术前脑动脉、主动脉成像(CTA)检查结果,选择单侧顺行脑灌注(UACP)或双侧顺行脑灌注(BACP)联合股动脉插管灌注的方法进行持续灌注,行升主动脉段置换、弓部分支血管重建和主动脉弓降部腔内隔绝,并选择性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结果所有5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均未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术中灌注方法采用BACP+股动脉灌注16例,右侧UACP+股动脉灌注33例,单纯股动脉灌注7例;19例患者行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重建,37例患者行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重建。CPB时间44—95(65±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71(48±29)min,脑灌注时间24-44(32±13)min。术后1例(1.8%)单纯股动脉灌注患者术后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放弃治疗。5例(8.9%)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患者死于重度感染,1例患者二次开胸止血,5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杂交手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时,机体无深低温和停循环状态,根据术前检查结果选择个性化的灌注方法,加强围术期CPB管理,可提高神经系统和血液保护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时神经系统保护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对26例患者以新型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各种以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并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灌注,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下进行,根据术前脑动脉、主动脉CTA检查结果,选择单侧顺行脑灌注(UACP)或双侧顺行脑灌注联合灌注(BACP)的方法对脑和脊髓组织行持续灌注。结果 2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神经系统灌注采用BACP+腋动脉灌注6例,右侧UACP+腋动脉灌注20例。体外循环平均时间(126.66±11.65)min,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56.29±6.26)min。深低温停循环平均时间(26.90±6.02)min,选择性脑灌注平均时间(23.4±11.5)min,停循环最低鼻咽温度平均(16.8±3.8)℃,术后呼吸机辅助平均时间(17.52±5.18)h,术后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放弃治疗,5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5例出现一过性肾功能障碍,无手术中死亡,无术后严重低心排和多脏器功能衰竭,25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5个月,所有患者无新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术后3个月复查主动脉CTA显示人工血管通畅,6~12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新型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时,手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保证了术中脑和脊髓的持续灌注,降低了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神经系统保护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代偿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将27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根据有无侧支代偿分为2组,分别对2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7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中4例有侧支代偿,13例无侧支代偿。10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中7例有侧支代偿,3例无侧支代偿。当大脑中动脉受阻时,侧支代偿多见于血管闭塞患者,而无侧支代偿多见于动脉狭窄患者(χ2=5.632,P=0.018)。2组患者额、颞、顶、枕叶及基底节的血流灌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患者丘脑的血流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3,P=0.025)。结论当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时,由于侧支循环的存在,脑灌注损伤与血管狭窄程度表现不一致,联合应用2种脑血管造影和脑血流灌注方法可对MCA受阻有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头颈CT血管成像( CTA )技术筛查出单侧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患者,分为变异优势侧组和劣势侧组,再根据前循环是否有变异分为前循环完整组和非完整组,后运用颅脑CT灌注( CTP)技术分别测量两组双侧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血容量( CBV)、脑组织血流量( CBF)、平均通过时间(MTT)、造影剂达峰时间(TTD)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优势侧和劣势侧进行配对t检验. 90例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的患者中右侧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失30例,右侧大脑后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失5例,左侧大脑后交通动脉纤细或缺失49例,左侧大脑后动脉缺失6 例. 前循环完整组73例;前循环非完整组17例,其中7例为前交通动脉缺失,10例为单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 前循环完整组后循环优势侧CBV、CBF、MTT、TTD与劣势侧各组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循环非完整组后循环优势侧CBV、TTD与劣势侧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T、TTD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在前循环完整组,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劣势侧与优势侧脑血流灌注无明显差异;在前循环非完整组,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劣势侧MTT大于优势侧,CBF小于优势侧,与临床不明原因的晕厥可能有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后脑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前后行PWI、DTI检查,评估术前术后脑血流量(CBF)、脑血流容积(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的变化以及各向异性分数(FA)的变化情况。结果 20例患者术前双侧脑灌注存在差异,患侧MTT延长,CBF、CBV降低,术后患侧MTT缩短(t=4.396,P=0.000),CBF升高(t=-2.812,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BV变化不明显。术前患侧额叶FA值较对侧降低(t=-2.539,P=0.013),术后患侧额叶FA值较术前升高(t=-2.322,P=0.032),而顶叶、枕叶、颞叶、内囊前肢、内囊后肢FA值变化不明显。结论联合应用PWI、DTI技术可提示脑组织血流灌注及脑白质受损情况,从而评估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前术后脑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