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9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15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支持治疗期间患者血乳酸浓度及其预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患者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和预后。方法:于2004-12/2006-09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因脱离体外循环困难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扩张性心肌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共40例进行了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按年龄和存活预后分为4组:成人存活组、成人死亡组、儿童存活组、儿童死亡组。分析4组的治疗效果,分别抽取各组患者体外膜肺氧合建立时、体外膜肺氧合运转6h、运转中间时点、停机前6h、停机时的血乳酸浓度。结果:①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患者40例,成人组26例,20例脱机,16例生存,10例死亡,脱机率76.9%,生存率61.5%;儿童组14例,7例脱机,5例生存,9例死亡,脱机率50.0%,生存率35.0%。②成人或儿童存活组的乳酸浓度都与死亡组有明显差别,存活组血乳酸浓度明显低于死亡组,其中建立和运转6h、中间时点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2个时点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组内与建立时比较,中间时点、停止前6h、停止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血乳酸浓度逐渐降低。结论:经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的患者,血乳酸浓度明显下降,脱机时血乳酸仍高的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深低温期间高氧血气管理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兔血气、生化指标、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探讨高氧管理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兔DHCA+选择性脑灌注(ASCP)动物模型,将24只11~13周龄雄性新西兰兔(体重2.7~3.4 kg)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ASCP组(S组),ASCP+高氧管理组(SH组),每组8只。术中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颈静脉球血氧分压(PjvO2)、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和血乳酸(Lac)含量,术后检测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结果停循环前、复灌前和复灌5 min SH组PaO2、PjvO2和SjvO2均高于S组和Sham组(P0.05)。SH组脑组织SOD活性与S组[(213.53±33.52)U/mg.prot vs.(193.02±27.67)U/mg.prot]和Sham组[(213.53±33.52)U/mg.prot vs.(244.38±35.02)U/mg.pro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组SOD活性低于Sham组(P0.05)。SH组脑组织MDA含量低于S组[(1.42±0.30)nmol/mg.prot vs.(2.37±0.55)nmol/mg.prot,P0.05]。结论深低温期间的高氧血气管理在DHCA+ASCP中能提供更好的氧供,有效地提高兔PjvO2和SjvO2,维持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剂量国产抑肽酶对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中应用抑肽酶对血小板数及功能的影响。方法:29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分为I观察组(n=10)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国产抑肽酶5万单位/kg,I观察组(n=10)一次性加入抑肽酶8~10万单位/kg,对照组(n=9)常规预充。3组均观察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功能、术后24小时胸腔引流量和血红蛋白及输血量。结果:术后血小板计数在I观察组为(123.0±3.0)×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5±4.0)×109/L(P<0.05)。血小板聚集功能体外循环中较体外循环前降低,在I观察组降低不明显与I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24小时胸腔引流量及输血量在II观察组较对照组分别减少42.7%(P<0.05)和48.1%(P<0.05)。结论:体外循环中应用大剂量国产抑肽酶对术后血小板数及功能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及库血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第十二届亚洲胸心血管外科会议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体外循环科,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科龙村第十二届亚洲胸心血管外科会议于1995年11月15日~17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约8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管桥痉挛处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ABG)趋于成熟 ,内乳动脉 (IMA)、桡动脉 (RA)、大隐静脉 (SV)等血管桥广泛采用 ,取材过程中 ,压力扩张、溶液冲洗、血管桥营养血管破坏等均能引起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内皮源性一氧化氮 (NO)、前列环素 (PGI2 )、内皮依赖性超级化因子 (EDHF)等血管活性物质参与内皮增生、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及血管平滑肌张力调节。内皮功能不全或内皮细胞损伤引起NO、PGI2、EDHF生成及释放减少 ,术中及术后血管桥痉挛经常发生 ,从而引起心肌血流量减少 ,血栓形成 ,降低血管桥近期及远期通畅率。因而 ,深入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检测血浆中的几种血小板micro RNAs来观察输血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小板活性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输血导致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选择本院100例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各50名。输血组将患儿静脉血1.8 ml与0.5 ml同型贮存红细胞悬液混合,30 min后检测各项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以及血小板微粒(PMP)的含量。光密度比浊法检测两组患儿ADP诱导下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运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浆血小板来源的mi R-223、mi R-24、mi R-126、mi R-191的水平。进一步比较未输血组患儿中,非紫绀型亚组与紫绀型亚组间血小板活性、聚集功能及上述几种micro RNAs的表达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儿输血前血红蛋白(Hb)水平无组间差异(P>0.05),输血组加入0.5 ml贮存红细胞悬液后,Hb较之前升高(23±6)g/L。输血组较未输血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PMP的含量以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均明显增高(P<0.05)。输血组血浆血小板来源的几种micro RNAs含量较未输血组明显升高(P<0.05),以mi R-223的差异性最为显著。未输血组中,紫绀型亚组血小板激活程度较非紫绀型亚组明显增高,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降低,几种micro RNAs的表达均较高(P<0.05)。结论输血可引起血浆中血小板来源的micro RNAs表达增高,尤其是mi R-223,可作为研究不同疾病状态下血小板活性的指标。为减少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临床输血应严格掌握用血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结局。方法回顾分析阜外医院89例接受ECMO辅助支持的成人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分成正常组、高胆红素组、严重高胆红素组。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非正态分布变量需要进行对数转换。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73%,其中高胆红素组30例,严重高胆红素组35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lg(最高TBIL+1)和lg(最高天冬氨酸转氨酶+1)(P=0.001)、lg(最高游离血红蛋白+1)(P=0.003)、ECMO支持前TBIL(P=0.009)有相关性。二元相关系数分析显示,最高TBIL和ECMO支持前TBIL(P=0.011)、最高天冬氨酸转氨酶(P=0.004)、最高游离血红蛋白(P0.001)具有线性相关。严重高胆红素组在ECMO辅助期间血小板数量低,且院内存活率低于其他2组。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在ECMO辅助期间比较常见。严重高胆红素血症与血小板数量下降和高院内死亡率有关。溶血、肝功能障碍、ECMO前高TBIL是ECMO辅助期间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神经智力发育状况及影响神经智力发育的围术期危险因素。方法:对89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门诊复查患儿及90例相同年龄段无心脏疾病正常儿童进行神经智力发育评估。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组(RACHS-1评分≤2级)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RACHS-1评分≥3级),分组进行儿心量表各项目评估分析,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分析患儿围术期参数与神经智力发育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儿童神经智力发育情况优于整体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P0.05)。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发育商优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P0.05),与正常儿童发育商分布类似(P=0.420)。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发育商值处于中等程度以下的比例高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P=0.032)和正常儿童(P0.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时低月龄与神经智力发育落后相关性显著(P0.05)。术前血浆尿素氮(BUN)降低、肌酐(Cr)升高以及术中体外循环(CPB)时间延长与神经智力发育落后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存在明显神经智力发育落后。手术治疗时月龄、术前BUN值、术前Cr值以及术中CPB时间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远期神经智力发育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早在20世纪30年代,Gibbon等[1]发明了体外循环机,并在1953年成功实施了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从而开创了心脏外科的新纪元。但体外循环机和氧合器对血液会产生严重影响,使用时间超过2~3h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1956年,第1个膜式氧合器的诞生使长时间氧合成为可能。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10.
晶体停跳液和含血停跳液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观察晶体停跳液和含血停跳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0例择期性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分别用晶体停跳液(10例)和含血停跳液(10例)灌注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直视手术中心脏停跳良好。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无明显差异。心肌摄氧率大致相同。但晶体停跳液组的冠状动脉乳酸摄取率明显低于含血停跳液组,而含血停跳液组的血浆肌酸激酶及其同功酶的水平明显低于晶体停跳液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晶体停跳液组右心房心肌的超微结构(线粒体、肌丝)严重损坏,而含血停跳液组对其有明显保护效果。含血停跳液组自动复跳率(60.5%)明显高于晶体停跳液组(44.9%)。结论:含血停跳液有很多优点,如临床安全性、心肌酶释放减少、超微结构损伤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