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中央腺体前列腺癌(CG-PCa)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87例前列腺疾病患者,根据病理将患者分为CG-PCa组(47例)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ADC值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值对CG-PCa的诊断效能。根据病理Gleason评分,CG-PCa组患者再分为低危组(Gleason评分<7分)、中危组(Gleason评分=7分)与高危组(Gleason评分>7分),并与BPH组比较ADC值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CG-PCa患者ADC值与Gleason评分相关性。结果 CG-PCa与BPH患者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3,P=0.000);ADC值对CG-PC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3,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0%和76.59%。CG-PCa低危、中危及高危组与BPH组患者ADC值比较,4组患者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321,P=0.000),其中CG-PCa中、高危组与BPH组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PCa组患者的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s=-0.619,P=0.000)。结论 ADC值对CG-PCa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对癌灶的分化程度及危险性预估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钼靶X线影像的临床应用价值与限度.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疾病患者的钼靶X线影像资料,进行BI-RADS分类、乳腺腺体类型分型,观察病灶位置、大小、有无细钙化,与手术记录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钼靶X线影像资料BI-RADS分类:0类13例,Ⅰ类7例,Ⅱ类3例,Ⅲ类4例,Ⅳ类28例,Ⅴ类16例.BI-RADS分类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Ⅰ、Ⅱ、Ⅲ、Ⅳ、Ⅴ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8%、33%、75%、60%、100%.乳腺钼靶X线影像资料有28例(39%)对病灶位置评估不准确,37例(52%)对病灶大小评估不准确;11例有细钙化影,其中9例为乳腺癌.致密型和中间混合型乳腺占77% (55/71),与术后病理相比,钼靶X线诊断准确率为53%;退化型乳腺占23% (16/71),与术后病理相比,钼靶X线诊断准确率为81%.结论 乳腺钼靶X线对于乳腺疾病的显示有一定价值,但对于病灶诊断准确率低,特别是致密型乳腺,对于病灶的位置及大小显示不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CT三维重组在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SHPT)术前诊断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增生甲状旁腺的体积与主要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48例确诊SHPT患者术前行甲状旁腺CT三维重组,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研究,分析两者的一致性和CT检查的检出率,并研究增生甲状旁腺的体积与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 PTH)的相关关系。结果 CT三维重组对增生甲状旁腺的检出阳性率为92.9%(172/185),甲状腺双侧叶后方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测得的增生甲状旁腺体积与术前血磷及PTH值均呈明显正相关性。结论 CT三维重组对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增生甲状旁腺有很高的检出率,能清晰显示病灶的解剖位置以及与相邻结构的关系,结合相关生化检查能较好的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临床术前诊断和评价增生甲状旁腺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对前置胎盘及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包括1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及1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粘连,分析并总结其MRI诊断要点。结果完全性前置胎盘共6例,MRI对于完全性前置胎盘的诊断正确率为100.0%,但其中1例完全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粘连MRI术前漏诊,诊断符合率83.3%;部分性前置胎盘共3例,正确诊断2例,诊断符合率66.7%;边缘性前置胎盘共6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而超声检查除1例完全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粘连漏诊外,其余病例均符合。结论 MRI对前置胎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有助于前置胎盘的明确分型。  相似文献   
5.
利用头颈CT血管成像( CTA )技术筛查出单侧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患者,分为变异优势侧组和劣势侧组,再根据前循环是否有变异分为前循环完整组和非完整组,后运用颅脑CT灌注( CTP)技术分别测量两组双侧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血容量( CBV)、脑组织血流量( CBF)、平均通过时间(MTT)、造影剂达峰时间(TTD)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优势侧和劣势侧进行配对t检验. 90例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的患者中右侧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失30例,右侧大脑后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失5例,左侧大脑后交通动脉纤细或缺失49例,左侧大脑后动脉缺失6 例. 前循环完整组73例;前循环非完整组17例,其中7例为前交通动脉缺失,10例为单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 前循环完整组后循环优势侧CBV、CBF、MTT、TTD与劣势侧各组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循环非完整组后循环优势侧CBV、TTD与劣势侧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T、TTD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在前循环完整组,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劣势侧与优势侧脑血流灌注无明显差异;在前循环非完整组,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劣势侧MTT大于优势侧,CBF小于优势侧,与临床不明原因的晕厥可能有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扫CT值和强化幅度预测脑血管症状的价值。方法 纳入87例拟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接受MDCT平扫及CTA的患者,根据有无脑血管症状分为有症状组(n=38)及无症状组(n=49),通过手动勾画ROI的方法测量CT平扫及CTA图像上斑块非钙化部分的CT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采用平扫CT值及强化幅度判定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效能,并采用Z检验对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 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颈动脉斑块平扫CT值分别为(45.58±8.94)HU和(31.09±6.83)HU,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9,P<0.001);有症状组颈动脉斑块强化增幅大于无症状组(t=-3.421,P=0.001)。ROC曲线阈值分析显示,平扫CT值最佳临界值为37.20 HU,判定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敏感度为92.10%(35/38),特异度为81.63%(40/49),准确率86.21%(75/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强化幅度最佳临界值为10.1 HU,其敏感度为76.32%(29/38),特异度为63.27%(31/49),准确率为68.97%(60/87),曲线下面积为0.735;二者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13,P<0.01)。结论 颈动脉斑块非钙化部分平扫CT值和强化幅度与脑血管症状有关;斑块平扫CT值对判断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效能优于斑块强化幅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于急性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学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平扫及腰穿明确诊断的自发性SAH38例患者资料,在SAH急性期(3~10天)做CTA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全脑动脉造影检查比较。结果38例患者中MSCTA发现动脉瘤32例,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对动脉瘤的检出敏感性为96.97%,特异性为100%。结论MSCTA是简单、快速、无创、安全、可靠的脑血管成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DSA检查,可作为SAH急性期患者病因诊断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线粒体脑肌病伴有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是以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为特征的脑和肌肉能量代谢障碍综合征,是最为常见的线粒体病之一。文献报道在该病中存在着氧代谢的异常。本研究利用我院放射科与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合作开发的可以测量摄氧分数(OEF)的磁共振成像序列GESSE,对2例MELAS患者进行了随访研究,探讨卒中样发作前后脑代谢的病理生理变化。方法 患者1,男,31岁,卒中样发作3次。首次检查前最近一次发作于半年前。该患者共接受5次MR检查,检查时间分别为第3次发作30天前、发作后3天、10天、30天和60天。患者2,女,14岁,卒中样发作4次。第3次发作为首次检查的60天前,在随访过程中出现第4次发作。该患者共接受3次MR检查,检查时间分别为第3次发作后60天(第4次发作前30天)、第4次发作后2天、10天。头颅MR检查序列包括轴位T2W、T2FLAIR及DWI,以及流动敏感交替式反转恢复(FAIR)和GESSE序列。FAIR序列扫描参数:TR800ms,TE22.8ms,带宽250kHz,矩阵128×96,NEX1,层厚6.0 mm。GESSE 序列扫描参数:TR1500 ms,TE56 ms,带宽62.5kHz,矩阵128×128,梯度回波数32,回波间隔1.5ms,层厚7.5mm,扫描时间12min54s。每例患者在GESSE序列中只扫描一个层面,此层面定位在邻近侧脑室体部的上方,平行于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连线。FAIR 序列得到的图像经MR扫描仪工作站的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出脑血流量图(CBF图)。GESSE序列得到的原始数据输入自行编写的Matlab程序进行后处理,得出OEF图。观察病灶在发作前后的系列随访中CBF与OEF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 2例患者新发病灶的CBF值明显上升,表现为高灌注;随访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的CBF值逐渐下降,变为明显低灌注。将DWI上皮层肿胀以及高信号消失作为恢复期,以恢复期随访的OEF图作为对照,患者1在发病前全脑OEF值下降,第2次随访时处于发病的急性期,病变部位OEF值仍有轻度下降,其后的随访中逐渐恢复,慢性期由于局部的低灌注OEF出现代偿性的增高。患者2发作前大部分脑区OEF值下降,第2次随访时处于发病的急性期,病变部位OEF值仍显著下降。结论GESSE序列可以测定代谢性脑病中的脑组织对氧的利用,本研究中的2例MELAS患者发作前均有OEF的降低,提示细胞氧代谢的异常。除此之外,病灶区CBF在恢复期后的异常改变也提示存在继发性血流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低血糖脑损伤的19例患者的MRI和DWI表现。。结果 19例患者中,18例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受累,9例胼胝体受累,6例内囊后肢高信号消失,5例侧脑室旁脑白质受累,2例基底节受累,1例尾状核头部受累。所有患者DWI均可见异常(100%),但仅有48.4%于常规MRI序列表现为阳性。3个月后2例复查MRI,均发现双侧顶枕叶多发软化灶。结论低血糖脑损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大脑半球后部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区;DWI扫描可以发现早期的低血糖脑损伤,较常规MRI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