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在结直肠癌梗阻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探讨经内镜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在结直肠癌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比较内支架置入术后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梗阻病例51例,其中24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术后21例由同一组医师连续实施手术切除。分析内支架置入术后梗阻症状缓解率、内支架置入术的并发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经内镜金属内支架置入后择期手术组(病例组)和急诊手术组(对照组)I期手术切除率、围手术期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4例均经内镜成功置入内支架,成功率为100%。术后1~2d均出现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明显缓解。肠梗阻缓解率为100%。其中3例行姑息性治疗,21例于梗阻解除后经过平均5~6d的术前检查及准备后行手术治疗。内支架置入术并发症发生率:肠穿孔0%,肠出血8.3%,内支架移位4.2%,其他12.5%。(2)内支架置入后择期手术组与急诊手术组的I期手术率分别为80.1%和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02,Woolf法OR的95%可信区间为(1.30~19.43)。2组手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0.00±24.03)mL和(358.33±32.17)mL,手术时间分别为(211.42±19.23)min和(299.56±18.67)min,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53.62±4.29)h和(67.21±4.38)h,住院天数分别为(9.95±0.500)d和(14.71±1.26)d,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05%和58.33%,内支架置入后择期手术组均显著低于急诊手术组。结论 (1)经内镜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结直肠癌梗阻,能有效解除梗阻症状,并发症少,为后期的手术提供良好条件;(2)经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后再手术治疗,其I期手术切除率显著高于急诊手术病例,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减少病人的创伤和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性化结合延续性临床干预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的82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临床治疗模式,实验组患者实施个性化临床治疗结合延续性临床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支架再狭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总胆固醇(TC)水平,以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如血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出现率。结果:治疗前SAS和SD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出院时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再狭窄发生率为2.44%(1/41),低于对照组的19.5%(8/41)(P<0.05);术前两组hs-CRP、IL-6和T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示实验组hs-CRP、IL-6和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随访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结合延续性临床干预能够显著提高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预后,同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曾尤超 《大家健康》2016,(8):117-118
目的: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接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43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在脑保护装置下实施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支架置入情况良好,只有3例(6.98%)患者发生低血压与心动过缓;术后开展为期6个月的随访发现狭窄情况全部改善,支架未发生移位与断裂。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小,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内镜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在结直肠癌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结直肠癌梗阻5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急诊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内镜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以及并发症率[51.72%(15/29)比13.79%(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结直肠癌梗阻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肠道支架置入治疗老年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358例6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肠道支架置入术194例(肠道支架置入组),常规外科急诊手术164例(急诊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及安全性。结果肠道支架置入组与急诊手术组总体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 88%(186/194)和98. 17%(161/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肠道支架置入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急诊手术组[(27±13) min比(148±22) min](P <0. 001);肠道支架置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急诊手术组[10. 82%(21/194)比31. 71%(52/164)](P <0. 05)。结论肠镜直视下肠道支架置入术是老年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避免二次手术创伤,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腐蚀性上消化道狭窄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例腐蚀性上消化道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成人组(≥18岁,23例)和未成年组(<18岁,13例)。回顾性分析各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完成疗效评价,其中成人组21例,未成年组11例。根据Atkinson吞咽困难量表,成人组和未成年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2%(20/21)、100%(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和未成年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74%(5/23)、23.08%(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扩张术最常见并发症为食管穿孔,占12.1%(4/33)。支架移位是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常见问题,占68.4%(13/19)。结论狭窄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是腐蚀性上消化道狭窄的主要治疗方式,疗效均较好,但仍存在食管穿孔、支架移位发生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体会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8例为颈总动脉分叉部狭窄,15例为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均行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并全部使用脑保护装置。结果:全部顺利置入支架。1例术中发生轻度脑血管痉挛,2例出现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2例术后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经积极处理未出现永久并发症。20例术后狭窄程度减少>90%,3例减少>70%,脑保护装置均成功释放及回收。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4例,间歇性反复发作头昏、头晕5例,术后症状消失或好转;4例陈旧性脑梗死经随访2年未发生再次卒中事件,伴有高血压者16例术后血压明显降低。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优劣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设为内镜组。同期将我院收治的62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设为经肝组。比较两组患者置入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内镜组患者胆道支架置入成功率为82.4%低于经肝组95.2%;内镜组患者术后胆道感染、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22.1%、8.8%高于经肝组4.8%、0%,胆道出血发生率为1.5%低于经肝组19.4%,而内镜组肝脓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内镜组患者ALT、TBil显著下降。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效果显著,其置入成功率高,胆道出血少,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但其胆道感染及胰腺炎的发生率较高,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感染及胰腺炎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双侧颈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笔者所在科于2009年3月以来施行的颈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患者10例,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有血管狭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结果 成功置入支架后临床症状改善,术中、术后均出现并发症,经过积极有效的处理,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治疗和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支架置入术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需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VUS指导下治疗的IVUS组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下的CAG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情况及术后12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 CAG组支架置入率显著低于IVUS组[76.7%(46/60)比93.3%(56/60),P<0.05];术后IVUS检查CAG组支架不达标率为13.0%(6/46),IVUS组为5.4%(3/56),两组不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组及IVUS组两组术后平均支架直径分别为(4.0±0.6)mm,(4.2±0.6)mm,两者术后平均支架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随访结果,临床心绞痛复发率、再狭窄率、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VUS可以更好地识别组织学特征以及辨别粥样斑块性质,从而提高支架置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影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安全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制及防治效果,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2003年4月至2004年9月间,7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72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可逆性小卒中,3例出现术中球囊扩张时对侧肢体局灶性癫痫发作;3例血管痉挛;25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5例其他部位的出血。经积极处理后,均未留下严重后果。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术者操作技巧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共放置支架34枚。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96.7%,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后未发生小卒中。24例患者手术后3个月颈动脉彩超复查均未见明显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这一结果有待长期随访证实,其操作技术及所用材料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ing for pati 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Methods Selective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ing was performed for patients with sym 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luminal narrowing ≥70%). Success rates and c 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cedures were observed. During six months of follow-up, both recurrent symptom and restenosis rate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re were 17 bifurcating lesions among 27 stenoses in 26 patients, of whom 18 had concomitan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The acute procedural success rate was 96.3% (26/27), and the degree of stenosis was reduced from 88.6%±8.9% (ran ge 70-100) to 0.4%±2.0% (range 0-10). Six patients developed severe brady cardia and hypotension, and 3 experienced 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 during balloon dilatatio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2 patients experienced loss of con sciousness and convulsion, respectively, due to hyperperfusion, and both recover ed 12 hours later. There were 2 minor stroke cases (7.4%) but no cases of majo r stroke or death. At the 6-month follow-up, there were no cases of TIA or ne w onset of stroke. There was no restenosis detected in 16 cases using angiograp hy and in 10 cases using MRI in 6 to 16 months of follow-up. Conclusions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ing for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has a high procedural success rate with few and acceptable complications. Few pati ents suffered from recurrent symptoms or showed restenosis in long-term follow -up.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良津 《安徽医学》2008,29(5):542-544
目的分析总结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探讨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对41例因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70%的患者进行了支架置入术。其中22例狭窄严重者使用了脑保护装置。结果所有患者均经DSA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50%,手术成功率100%。41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2例出现可逆性小卒中(非脑保护装置支架植入术中)。术后随诊2~24个月(平均随诊12±2.6个月),临床疗效满意。1例发生非支架侧脑梗死。结论血管支架置入术为颈动脉狭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二维彩色多普勒对颈动脉狭窄手术及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或介入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对颅外段颈动脉的形态学、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结果:狭窄度为50%~70%的患者17例,71%~79%的患者2例,80%~89%的患者5例,90%~99%的患者3例.12例行颈动脉内膜剥除术(CEA)的患者术后7 d时,见颅外段颈动脉管腔通畅,血流速度接近正常,发现1例患者内膜残端漂浮于管腔中,但不影响血流方向及流速.15例行颈动脉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的患者术后2周见支架位置及走行均正常,管腔无明显狭窄.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在CEA和颈动脉PTAS术前对颅外段颈动脉进行准确测量和正确评价,术后可对手术疗效进行随访观察和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从2003年3月到2006年4月对8例高危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CAS治疗,观察CAS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对8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9根颈动脉进行了CAS治疗。CAS术后9根颈动脉的平均狭窄率从75.4%显著减少到28.8%(P<0.001,配对t检验)。所有的患者都使用了脑保护装置。全部使用自膨式支架,其中大部分是Precise镍钛合金支架(77.8%)。术中5例患者发生了一过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经过21.5±14.2(4~41)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没有再发卒中,除1例患者仍有轻度头晕外,其余患者头晕、眩晕症状全部消失。6例(75%)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和/或CTA随访发现支架通畅,无再狭窄。结论:采用脑保护装置的CAS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的安全可行的方法,但其疗效和安全性需要作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黄海东  赵凯  屈延  顾建文  杨涛  林龙  虞俊  张辉 《四川医学》2009,30(5):618-620
目的 探讨和总结脑保护装置下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技术及疗效。方法对1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茬滤网型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结果18例全部技术成功,共放置支架21枚,脑保护装置全部收回,颈动脉病变残余狭窄≤20%,临床症状消失。术中4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无死亡及症状性脑梗死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短期随访无脑缺血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下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内膜剥脱术后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颈动脉狭窄施行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0例颈动脉狭窄行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恢复室的平均观察时间和苏醒时间分别为2h和15 min.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0.7%,常见并发症包括高血压(227例,55.4%)、心律失常(107例,26.1%)、苏醒期躁动(36例,8.8%)、手术后恶心呕吐(11例,2.7%)、低氧血症(10例,2.4%)、呼吸道梗阻(9例,2.2%)、低血压(8例,2%)、苏醒延迟(2例,0.5%)、寒战(2例,0.5%)、疼痛(1例,0.2%).患者转出恢复室时改良Aldrete评分:≥9分者397例,占比为96.8%、≤8分者13例,占比3.2%.结论 施行内膜剥脱手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麻醉恢复期应密切监测循环系统,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2例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联合使用了脑保护装置,首先将脑保护装置(过滤伞)小心通过狭窄部位放置于颈动脉狭窄的远端并释放,然后再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结果22例脑保护装置及支架均成功实施,支架释放前颈动脉的平均狭窄率为(84±9)%,支架成形术后的平均狭窄率降为(21±8)%(P〈0.01),手术期无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能有效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安全性、难点及处置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苑超  张望德  原标  邢彤  李谈  王克勤 《北京医学》2005,27(6):328-330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操作的安全性、技术难点及难治病例的处置方法.方法回顾79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CAS的安全性,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分析CAS操作中栓子来源及影响CAS安全操作的因素.针对操作难点实施三套管法、释放过程中调整支架位置的方法及对支架进行选择的方法等.结果手术成功的75例患者共放置支架78个,总的成功率为94.9%.术中应用脑保护装置54例,其中并发严重卒中2.67%;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结论在应用脑保护装置的条件下,正规熟练的操作、严格的预防措施可使CAS的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