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MR I检查对垂体腺瘤手术入路选择的运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近4年经MR I检查和手术证实的垂体腺瘤患者45例,分析垂体腺瘤的信号特点、生长范围及生长方式。结果:32例肿瘤突破鞍隔向鞍上生长,其中21例视交叉受累;26例向下破坏鞍底进入蝶窦;17例向一侧或两侧侵犯鞍旁和海绵窦,推压或包裹颈内动脉。结论:MR I能明确垂体腺瘤向周围的侵犯范围及生长方式,对其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鞍区及鞍旁脑膜瘤35例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鞍区及鞍旁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及手术效果,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至今收治的35例鞍区及鞍旁脑膜瘤,瘤体最大径为3—6.7cm,平均5.36cm,其中单侧额下经纵裂或不经纵裂入路切除18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17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I、II)31例,近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有缓解,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1例,无改变5例,变差2例。结论:对于鞍上向前方、上方生长以及鞍内脑膜瘤甚至向蝶窦内生长者,可以采用单侧额下经纵裂入路;而对于向侧方或后方生长的鞍区脑膜瘤,可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肿瘤暴露,全切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垂体腺瘤治疗的手术入路及疗效。方法将35例老年垂体腺瘤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手术入路选择、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肿瘤总体全切率82.86%(29/35),其中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组肿瘤全切率为80.95%(17/21),经颅入路组肿瘤全切率为85.71%(12/14)。随访6~24个月,3例经蝶入路患者肿瘤复发,再次行经颅入路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肿瘤位于鞍内、鞍上或向蝶窦生长的大部分老年患者。经双额底入路肿瘤全切率高,适用于肿瘤主要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的大型侵袭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翼点入路在鞍区肿瘤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98例鞍区肿瘤患者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及翼点入路应用体会。方法:按照翼点入路各项操作步骤行鞍区肿瘤切除98例,介绍了操作方法并讨论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鞍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不同部位肿瘤作相应手术操作调整的方法。结果:鞍区肿瘤应用翼点入路进行显微手术操作可良好显露鞍区及肿瘤各显微解剖结构以及手术操作平台,使其肿瘤全切率及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提高。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翼点入路手术操作的掌握和熟练程度的提高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关键及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周志武  衣志刚  王小龙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097-1098,1108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诊断、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操作技术及预后。方法:采用CT及MRI扫描检查和显微外科技术,对32例鞍区脑膜瘤行手术切除,瘤体最大径为3~6cm,其中单侧额下入路切除13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1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27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缓解,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5例,无改变3例。结论:对于鞍区脑膜瘤向鞍上前方、上方、鞍内甚至向蝶窦内生长者,可以采用单侧额下经纵裂入路;而对于向侧方或后方生长的鞍区脑膜瘤,可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肿瘤暴露,全切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桥小脑角胆脂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桥小脑角(CPA)胆脂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和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方法:28例桥小脑角胆脂瘤,采用枕下开颅乙状窦后入路16例、颞枕开颅颠下小脑幕入路10例、颞枕开颅幕上下联合入路2例。其中5例手术应用神经内镜辅助。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近全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枕下开颅乙状窦后入路适用于胆脂瘤位于CPA以及由CPA向斜坡生长者;颞枕开颅颞下小脑慕入路适用于CPA胆脂瘤向岩骨尖斜坡及幕上鞍区发展者;巨大胆脂瘤同时累及CPA、鞍区和下斜坡时采用颞枕开颅幕上下联合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提高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两种入路显露鞍区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肿瘤48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露,经翼点入路晕露,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中窝底鞍旁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内及鞍上肿瘤。手术入路根据肿瘤具体位置而定,颅中窝底鞍旁多采用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1],鞍内及鞍上肿瘤则经翼点入路。结果:全切除47例,1例脊索瘤向海绵窦颅底生长行次全切除。结论: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显露及翼点入路,鞍区肿瘤显露良好,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是提高全切除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经验。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0min,肿瘤全部切除6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全部恢复良好,病人视力迅速好转,内分泌指标恢复正常,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缩短了手术路径,暴露所需时间短,创伤小,是一种处理鞍内和大部位于鞍内的肿瘤的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的入路和方法.方法:对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鞍区肿瘤31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切除25例,大部分切除6例,全切率为80.65%.患者手术后均神志清醒,出现尿崩症17例,电解质紊乱22例,2周至3个月后恢复正常;3例发生视神经功能障碍,随访半年2例好转,1例失明;1例死于颅内感染.结论:经翼点入路是处理鞍区肿瘤最常用的途径,肿瘤突入第三脑室者经胼胝体入路,位于鞍内肿瘤采用经鼻蝶窦入路,可获很好的显露和全切肿瘤.显微手术技术是完成肿瘤全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显微外科条件下鞍区肿瘤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继  佟晓光 《河北医学》2000,6(4):323-325
目的:评价治疗鞍区肿瘤常用的各种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并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41例鞍区常见肿瘤,从手术显露范围、全切率等不同角度评价呼种手术入路的效果。结果:翼点入路的改良点入路能够取代一些创伤较大的入路,在显微外科条件下已成为最常用的手术入路。结论:结论各类肿瘤的临床特点,尤其是肿瘤与邻近结构、生长方面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并与显微外科技术有机结合是取得最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鞍上扩展型垂体腺瘤经蝶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对鞍上扩展型垂体腺瘤探索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52例鞍上扩展型垂体腺瘤的诊断方式、手术技巧和治疗结果.均经CT扫描或MRI确诊,肿瘤向鞍上扩展直径>10mm.在手术显微镜下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或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两种方式行肿瘤切除术.术中于腰蛛网膜下腔予置一导管,用于注射生理盐水、以增加颅内压力的方法,使鞍上瘤块进入手术野,以利切除.结果:106例(69.7%)肿瘤获全切除;37例(24.4%)达次全切除;余9例(5.9%)系哑铃型或纤维性腺瘤,行部分切除.术后无死亡.对137例进行平均3.5a随访观察,其中97例(70.8%)恢复良好,40例(29.2%)肿瘤有复发,需行再次手术,或采用药物、放疗或放射外科治疗.结论:对非纤维性或哑铃型鞍上扩展型垂体腺瘤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回顾10年来鞍上区脑膜瘤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的体会,探讨诸种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其优缺点,采用单、双额下,纵裂及翼点4种不同手术入路切除肿瘤16例.结果认为,鞍上区脑膜瘤手术切除诸种手术入路各有其利弊,恰当的手术入路,良好的手术技巧,可提高鞍上区肿瘤的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显微手术的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126例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经翼点入路51例,鼻蝶入路45例,额下入路手术14例,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7例,经翼点联合颞下入路6例,经侧脑室额角-三脑室入路3例。应用脑室镜辅助41例。结果肿瘤全切113(例89.7%);大部分切除13例(10.3%),肿瘤残腔内置入I125放射性粒子行内放射治疗。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死亡病例。本组病例手术效果良好,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的理想的手术入路和显微手术技巧治疗鞍区肿瘤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次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向鞍上生长的垂体无功能巨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资料齐全的68例向鞍上生长的垂体无功能巨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肿瘤的手术处理,术后肿瘤的残余情况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68例患者首次手术均采取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术后第1天MR I复查,一期手术鞍上扩展肿瘤全切者20例(20.6%),存在鞍上残余肿瘤者48例(79.4%)。术后3个月复查,残余肿瘤21例下降至鞍窝底,8例下降至鞍窝内,3例下降至垂体柄水平和鞍窝入口处(下降率为66.7%),均采用再次经蝶手术切除(下降后残余肿瘤的全切除率为96.9%);1例患者肿瘤虽然下降,但仍伴有鞍上扩展的残余肿瘤,采用开颅切除术。其余的16例有残余肿瘤的患者,由于术后MR I显示残余肿瘤小,采取持续临床观察,其中2例视力改善不明显者辅以伽马刀治疗。本组共32例接受了分期经蝶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无脑脊液漏、脑膜炎、视力恶化发生;有2例术后常规CT检查中观察到鞍隔上少量出血,但不需手术处理。结论向鞍上生长的垂体无功能巨腺瘤宜采用分期经蝶手术切除治疗,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垂体无功能巨腺瘤向鞍上生长的方式应该是膨胀推挤性生长,而非侵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鞍区不同部位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介绍几种常用的鞍区手术入路。结果:眶颧额颞下入路对鞍旁肿瘤、翼点入路对蝶骨嵴肿瘤或海绵窦肿瘤、枕下入路对鞍背或脚间窝肿瘤可取得明显的手术显露。结论:根据鞍区不同部位而采取相应的手术入路对提高手术的全切率、降低致残率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经颅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的经验,探讨经颅切除鞍区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5月-2014年3月手术的鞍区肿瘤80例(脑膜瘤56例、垂体瘤12例、颅咽管瘤9例、皮样囊肿2例、神经内分泌源恶性肿瘤1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包括翼点入路、额下入路和额外侧入路,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分析全切除率、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采用翼点入路者50例,全切除率为66.0%;采用额下入路者16例,全切除率为75.0%;采用额外侧入路者14例,全切除率为71.4%。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鞍区肿瘤的主要手段,选择手术入路时应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以及肿瘤和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遵循最优化和个体化原则,结合手术者的经验来决定。  相似文献   

17.
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军 《河北医学》2003,9(10):896-898
目的:介绍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手术显微镜下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32例。沿一侧鼻腔置牵开器至蝶窦前壁中下部,将鼻中隔完整推向对侧,根据解剖定位进入蝶窦,打开鞍底切除肿瘤。结果:本组手术经过顺利,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解剖定位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准确、并发症少、省时,是切除垂体腺瘤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经验。方法总结11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3例。1例出现一过性尿崩,1例出现脑脊液鼻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随访16个月,全切肿瘤未见复发;大部分切除3例行放射治疗,随访见肿瘤缩小。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等优点。正确掌握显微镜使用的方法,术中鞍底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垂体柄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和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柄占位性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及其对手术入路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7例患者行MRI检查,总结病变的具体位置、形态、信号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经翼点入路手术5例,其中1例术后放射治疗,经单侧鼻腔一蝶窦入路手术10例,单纯放射治疗2例。结果:Rathke’s囊肿14例,MRI显示垂体柄呈球形或条索状增粗,T1呈等、低信号,T2呈高信号,强化均匀一致;生殖细胞瘤3例,T1、T2呈等信号,强化明显。经翼点入路Rathkes囊肿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3例,生殖细胞瘤大部切除1例;经单侧鼻腔一蝶窦入路次全切除14例。结论:MRI可以诊断Rathkes囊肿,并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鞍内、鞍上囊性病变适合经鼻蝶入路手术,鞍上囊实性或实性病变适合经翼点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20.
鞍区Rathke's囊肿术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鞍区Rathke's囊肿的MRI特征和评价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的疗效.方法 37例经病理证实为鞍区Rathke's囊肿,均采用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囊内容物.结果 术后头痛及视功能障碍全部得到缓解,12例内分泌症状者中10例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至5年,无1例复发.结论 鞍区Rathke's囊肿MRI复杂多变,有时较难作出正确诊断,经鼻蝶窦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