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鞍区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四级分类法评价经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鞍区不同部位脑膜瘤38例所获得显露程度,结果表明,经眶颧额颞下入路对鞍旁脑膜瘤显露最佳,应作为其首选入路。经翼点入路则对鞍上脑膜瘤显露良好,可作为其首选入路。  相似文献   

2.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连续切除鞍上与鞍旁区脑膜瘤38例,31例(81.6%)获肿瘤全切除,无死亡,术后住院时间15.6±5.9天,全组术后Karnofsky记分87.22±13.60,较术前提高36.11±12.25分(P<0.001)。改善手术疗效的关键在于提高显微外科技术与设计恰当的手术入路,鞍旁型脑膜瘤首选经眶颧额颞下入路,鞍上型脑膜瘤首选经翼点入路。  相似文献   

3.
以四级分类法评价经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鞍区不同部位脑膜瘤38例所获显露程度。结果表明,经眶颧额颁下入路对鞍旁脑膜瘤显露最佳,应作为其首选入路。经翼点入路则对鞍上脑膜瘤显露良好,可作为其首选入路。  相似文献   

4.
魏栋辉 《当代医学》2013,(19):53-54
目的探讨额颞断颧弓扩大中颅窝底入路在鞍旁肿瘤手术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渭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额颞断颧弓入路显微外科方法切除25例鞍旁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除21例,3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后短期出现外展神经功能障碍3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三叉神经感觉障碍2例,肢体轻瘫1例,3个月后均完全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额颞断颧弓入路能够充分暴露中颅窝底及鞍旁结构,有助于该部位肿瘤的切除及神经功能保护,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5.
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旁脑膜瘤18例。肿瘤全切除14例(78%),4例因肿瘤包裹颈内动脉或和入侵海绵窦,仅行次全切除;无死亡,全组术后Karnofsky记分均恢复正常或显著改善。作者认为,本入路便于广泛切除颅底受浸润骨质,毋须牵拉脑组织或牵拉甚微,便可对海绵窦侧壁与其邻近区域提供极好显露,对切除鞍旁脑膜瘤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6.
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切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和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采用经额鼻筛眶入路、经额颞眶颧入和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暴露肿瘤,予于显微手术切除。结果:17例该部位肿瘤施一微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3例。手术结果良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前中颅底内外沟通瘤应根据肿瘤位置、侵犯范围选择适当手术入路,充分暴露病灶,有利于广泛切除肿瘤。颅底重建是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显微手术的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126例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经翼点入路51例,鼻蝶入路45例,额下入路手术14例,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7例,经翼点联合颞下入路6例,经侧脑室额角-三脑室入路3例。应用脑室镜辅助41例。结果肿瘤全切113(例89.7%);大部分切除13例(10.3%),肿瘤残腔内置入I125放射性粒子行内放射治疗。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死亡病例。本组病例手术效果良好,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的理想的手术入路和显微手术技巧治疗鞍区肿瘤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4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翼点入路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科经翼点入路对鞍区肿瘤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的病例。讨论鞍区肿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分析影响选择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46例患者中37例镜下全切并由影像学证实,全切率80.4%,2例近全切除,6例行大部切除,1例行部分切除。有2例额纹消失;尿崩及电解质紊乱5例;死亡1例。平均随访10个月,肿瘤未见有复发及生长扩大迹象。结论翼点入路为鞍区肿瘤的手术操作创造了较大的空间,能满足鞍区不同部位病变的暴露,以最小的脑损伤和尽可能少的手术并发症,完成向鞍上鞍旁生长的垂体瘤、颅咽管瘤、蝶骨嵴脑膜瘤、鞍结节脑膜瘤的切除,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减少肿瘤的复发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鞍区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对46例颅咽管瘤病人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其中经翼点颞下入路11例,额下入路(包括转终板入路)14例,胼胝体-透明膈间隙-穹隆间入路2例,经皮层侧脑室入路4例,经口鼻蝶(或单鼻孔)入路1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69.6%),近全切除9例(19.6%),大部分切除5例(10.9%)。术后死亡1例。主要并发症:尿崩症18例(39.1%),电解质紊乱21例(45.7%)。结论:对颅咽管瘤病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利于在直视下显露并全切除肿瘤;熟练地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熟悉鞍区的解剖关系并重视术中对下丘脑的保护,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肿瘤优缺点。方法  95例垂体肿瘤选择不同手术入路 :经额下入路 73例 ;经额颞入路和翼点入路 10例 ;经蝶入路 7例 ;经双额前颅窝扩展入路和额眶蝶联合入路 5例。结合文献对各种手术入路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对病人分 0 .5、1、3、5年不同时间随访以确定疗效。结果 经额下入路 73例 ,全切除 2 8例 (38.36 % ) ,大部分和部分切除 45例 (6 1.6 4% ) ,死亡 3例 ,复发 16例。经额颞入路和翼点入路 10例 ,全切除 4例 (40 % ) ,大部分切除 6例 (6 0 % ) ,死亡 1例 ,复发 1例。经蝶入路 7例 ,全切除 3例 (42 .86 % ) ,大部分切除 4例 (5 7.14% ) ,死亡 1例 (鼻漏术后继发颅内感染 ) ,复发 1例。经双额前颅窝扩展入路和额眶蝶入路 5例 ,全切除 3例 (6 0 % ) ,大部分切除 2例 (40 % ) ,无死亡及复发。结论 垂体肿瘤手术时 ,一般采用经蝶显微外科手术入路 ,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 ;垂体肿瘤向鞍旁一侧生长时应选择额颞及翼点入路 ;对巨大或侵袭性垂体腺瘤适宜经双额前颅窝扩展入路和额眶蝶联合入路 ,该入路视野宽阔 ,全切除率高 ,复发及死亡率低 ;经额下入路手术视野小 ,全切除率低 ,易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治疗的经验和效果。方法:56例采用显微外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经蝶入路15例,经额下或额下-经蝶入路28例,经额颞或翼点入路10例。经额-眶-蝶联合入路3例。微腺瘤4例,大腺瘤52例,并对其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技巧进行讨论。结果:全切除及近全切除肿瘤46例,大部分切除8例,部分切除2例。1例病人手术后死于颅内感染。2例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的入路和方法.方法:对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鞍区肿瘤31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切除25例,大部分切除6例,全切率为80.65%.患者手术后均神志清醒,出现尿崩症17例,电解质紊乱22例,2周至3个月后恢复正常;3例发生视神经功能障碍,随访半年2例好转,1例失明;1例死于颅内感染.结论:经翼点入路是处理鞍区肿瘤最常用的途径,肿瘤突入第三脑室者经胼胝体入路,位于鞍内肿瘤采用经鼻蝶窦入路,可获很好的显露和全切肿瘤.显微手术技术是完成肿瘤全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颅眶颧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颅中窝内侧肿瘤的优越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经颅眶颧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巨大颅中窝内侧型肿瘤 16例。观察术中显露情况及手术效果 ,并就该入路的优越性和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  16例病人中全切除 10例 ,大部切除 6例。术后恢复良好 ,无重要并发症。结论 采用经颅眶颧弓入路切除颅中窝内侧型巨大肿瘤具有显露良好、脑组织牵拉轻、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和显微外科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其中额下入路19例,翼点入路14例,额下-翼点联合入路7例,眶上锁孔入路6例。结果46例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42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4例。手术后视力改善39例,无改变5例,视力减退2例。结论适宜的手术入路和精细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显著提高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鞍区及鞍旁脑膜瘤35例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鞍区及鞍旁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及手术效果,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至今收治的35例鞍区及鞍旁脑膜瘤,瘤体最大径为3—6.7cm,平均5.36cm,其中单侧额下经纵裂或不经纵裂入路切除18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17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I、II)31例,近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有缓解,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1例,无改变5例,变差2例。结论:对于鞍上向前方、上方生长以及鞍内脑膜瘤甚至向蝶窦内生长者,可以采用单侧额下经纵裂入路;而对于向侧方或后方生长的鞍区脑膜瘤,可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肿瘤暴露,全切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鞍区不同部位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介绍几种常用的鞍区手术入路。结果:眶颧额颞下入路对鞍旁肿瘤、翼点入路对蝶骨嵴肿瘤或海绵窦肿瘤、枕下入路对鞍背或脚间窝肿瘤可取得明显的手术显露。结论:根据鞍区不同部位而采取相应的手术入路对提高手术的全切率、降低致残率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经翼点入路切除鞍上颅咽管瘤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对我科经翼点入路切除鞍上颅咽管瘤的27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小型4例,中型12例,大型11例;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17例随访患者出院均能正常生活及学习。经翼点入路切除鞍上颅咽管瘤时肿瘤及周围解剖结构显露效果好,该入路是治疗鞍卜颅咽管瘤的最佳入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翼点入路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8年9月我科经翼点入路对鞍区肿瘤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的病例42例,讨论鞍区肿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分析影响选择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42例患者中,行镜下全切术31例,次全切除术11例,全切率为73.8%。术后并发症:额纹消失1例;尿崩及电解质紊乱18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翼点入路为鞍区肿瘤的手术操作创造了良好的手术视野,能较充分显露瘤体及其周围结构,提高鞍区肿瘤的全切除率,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减少肿瘤的复发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经颅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的经验,探讨经颅切除鞍区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5月-2014年3月手术的鞍区肿瘤80例(脑膜瘤56例、垂体瘤12例、颅咽管瘤9例、皮样囊肿2例、神经内分泌源恶性肿瘤1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包括翼点入路、额下入路和额外侧入路,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分析全切除率、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采用翼点入路者50例,全切除率为66.0%;采用额下入路者16例,全切除率为75.0%;采用额外侧入路者14例,全切除率为71.4%。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鞍区肿瘤的主要手段,选择手术入路时应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以及肿瘤和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遵循最优化和个体化原则,结合手术者的经验来决定。  相似文献   

20.
经翼点眶上锁孔开颅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良 《广东医学》2003,24(5):540-541
目的:探讨经翼点眶上锁孔开颅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全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13例大型垂体腺瘤均采用经翼点眶上锁孔开颅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手术切除。皮瓣按翼点入路切开,但仅采用眶上锁孔开颅,骨窗呈椭圆形,最大直径仅为3.5—4cm,前部尽量靠近颅前窝底,应用手术显微镜将大型全体腺瘤切除。结果:取得显微镜下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1例,无一例手术死亡。仅有1例以岁老年患者术后并发高血压脑出血而于术后3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他患者术后仅出现较为短暂的多尿和低钠血症,经应用脑垂体后叶素和(或)长效尿崩停以及浓氯化钠溶液后效果好。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采用经翼点眶上锁孔开颅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大型全体腺肿瘤均可做到显微镜下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且对脑组织损伤轻,肿瘤显露好,是较为理想的大型垂体腺瘤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