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6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cranial cavernous angioma,ICA)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我科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3例3岁以下婴幼儿ICA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变的大小、分布及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结果 13例患儿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手术治疗(部分采用神经导航下手术),共切除病变13个,多发病变者仅切除责任病灶,病灶平均大小21.6 mm,大脑半球发生率最高(8/13,61.5%);术后全组患儿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原有癫痫发作、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除1例复视未改善外,均明显改善。随访2~5年,无复发病例,未出现新的临床症状。结论婴幼儿ICA的临床特点与成人不同,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微创手术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应用纳洛酮干预后,弥漫性脑损伤(DBI)合并二次脑损伤(SBI)大鼠脑内c-fos蛋白及血浆β内啡肽(β -EP)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探讨β-EP与c-fos在SBI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DBI合并SBI组(A组)、DBI合并SBI后盐酸纳洛酮(1mg/kg,腹腔注射)治疗组(B组)、DBI后SBI前盐酸纳洛酮治疗组(C组),于伤后3、24、48h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脑内c-fos蛋白和血浆β-EP的含量,并进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B、C两组在各时间点的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C两组比较,A组3h及24h时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24h及48h时的神经元损伤数量明显减少(P<0.05),3h、24h及48h时的c-fo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3h及24h时的血浆β -EP含量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盐酸纳洛酮可降低DBI合并SBI大鼠脑内c-fos蛋白及血浆β-EP的含量,减轻神经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DBI合并SBI后与DBI后SBI前使用盐酸纳洛酮对SBI的疗效相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位脉络丛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分析我院近来诊治的1例异位脉络丛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报道。结果:临床表现为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和进行性颅高压征,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一结论:异位脉络丛癌少见,易引起误诊。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于放、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法 的选择以及开颅直接手术或采取血管内介入手术的取向等问题.方法 1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术前均行颅脑CT检查,MRI检查37例、MRA31例,通过重建CT血管成像技术(CTA)及三维CTA(3D-CTA)确诊13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D-DSA确诊142例;直接手术96例,其中因血管内手术失败而开颅4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92例,其中ONYX胶栓塞2例,其余均采用GDC栓塞手术.另6例因再次出血,病情恶化等原因家属放弃治疗.结果 死亡9例,死因:2例再出血、3例严重血管痉挛,肺炎等并发症死亡4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CT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诊选择,MRA可作为无出血史患者的检查,但不宜以此直接手术;CTA/3D-CTA在相当患者中可以确定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供血动脉及破裂点,并依此直接手术;DSA尤其3D-DSA对复杂性的动脉瘤的血供情况可清晰提示并指导手术.血管内栓塞治疗和直接开颅夹闭手术各有优点,我们主张急性期脑肿胀患者应首先行急诊介入治疗,但血管痉挛明显的患者应果断早期手术,其中多发性动脉瘤的重点是判断责任动脉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隐匿型脑血管畸形临床治疗的经验.方法利用神经影像技术确定病灶部位、大小、形态,明确与周邻结构的关系.本组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显微手术达病灶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本组中8例经过1.5年~9年随访,平均4.3年,病灶无复发.结论显微手术可大大减少医源性脑损伤的发生频率和程度;切除的病灶应送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不仅对细胞生长、分化以及炎症、凋亡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鞍区硬膜结构相关的临床解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鞍区硬膜结构的显微解剖及其手术意义。方法 观测尸颅鞍区硬膜结构的显微解剖特征。结果 床突间皱襞将海绵窦顶分为两个三角,少数鞍隔向内下倾斜成盆状,动眼神经硬膜孔大致位于后床突水平。隔孔区的垂体腺由二层组织覆盖,上层是蛛网膜,下是更薄的膜样结构,少数蛛网膜层以脂肪垫形式填塞于鞍隔与垂体腺之间,仅见一例垂体池。结论 隔孔大者垂体容易下陷,蛛网膜坠入鞍隔下方与隔孔较大有关,垂体池是形成空蝶鞍的潜在因素。国人鞍隔屏障性能差,经蝶手术后容易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3年5月至2000年2月用X-刀治疗脑膜瘤共45例。其中资料完整并有影像学随访者38例,本文就其治疗的结果及预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颞叶癫痫的海马病理变化分子机制一直是神经学科研究的重点。在发现海马致痫灶中存在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s-3)后,学者们推测凋亡机制可能对颞叶癫痫海马病理的形成具有一定作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建立了相应的实验模型或活体标本,以凋亡基础理论为依据,从不同角度对颞叶癫痫中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凋亡机制进行研究,相继发现了凋亡级联效应途径中其他分子的显著表达,包括死亡受体、凋亡效应酶、凋亡调节蛋白等,甚至在基因水平找到了凋亡存在的证据,同时也引发了抗凋亡的治疗研究,为颞叶癫痫海马神经元损伤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颞叶癫痫的药物治疗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X 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X刀治疗并随访疼痛缓解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本组治疗效果为治愈14例(33.3%).显效22例(52.4%),有效4例(9.5%),无效2例(4.8%).疼痛缓解出现时间平均在2.1月之后.7例(16.7%)术后出现面部麻木.结论 X刀是一种精确而有效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