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羟乙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羟乙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5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羟乙葛根素组,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ICAM—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12h、24h、48h脑组织ICAM—1的表达显著高缺血再灌注+羟乙葛根素组(P〈0.05),且核固缩细胞明显增多,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附壁和浸润明显;假手术组未见明显的异常变化。结论 羟乙葛根素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ICAM—1的表达,有效地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反应,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胱氨酸(Cystamine)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全脑缺血组(n=48)及全脑缺血治疗组(n=48),全脑缺血组和全脑缺血治疗组按照缺血再灌注时间点的不同再将大鼠随机分为6h、12h、1d、3d、5d、7d六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全脑缺血治疗组大鼠给予Cystamine腹腔注射(0.15mg/g),全脑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tTG表达水平的变化。另取5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全脑缺血组(n=24)及全脑缺血治疗组(n=24),全脑缺血组和全脑缺血治疗组按照不同时间点每个亚组4只,免疫印迹方法测定tTG的表达。结果   缺血组再灌注24h后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加,1、3、5、7d亚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缺血组相比,在1、3、5、7d相应时间点亚组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治疗组海马CA1区tTG平均阳性细胞数于全脑缺血后12h开始下降,3、5、7d亚组均明显低于缺血组(P<0.05)。治疗组海马tTG蛋白水平于缺血再灌注后1d开始降低,3、5和7d亚组显著低于缺血组(P<0.05)。结论   Cystamine可以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tTG的表达,从而对神经元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EPO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各组动物分别于缺血15min再灌注6h、24h、48h、72h、7d断头取脑。鼠脑灌注及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的病理变化,用TUNEL方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表达。另外再取24只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应用Y型迷宫法对缺血再灌注7d的大鼠进行缺血后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测定。结果(1)TUNEL染色:假手术组48h、72h可见个别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24h可见少量阳性细胞;再灌注48h可见较多TUNEL阳性细胞,72h出现大量TUNEL阳性细胞,7d明显减少。EPO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在各时间点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948.6±91.0)个vs(502.7±97.3)个,P<0.01]。(2)认知功能变化:全脑缺血再灌注后7d大鼠学习能力降低,尝试次数明显增多(P<0.01)。EPO治疗组尝试次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学习能力测试后24h记忆功能测定,结果发现缺血再灌注组成绩明显低下,EPO处理组可改善缺血造成的大鼠记忆功能障碍[(20.06±3.85)svs(12.93±3.04)s,P<0.01]。(3)p-PKB免疫组化染色: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6h即出现p-PKB明显表达增高,72h达高峰,7d明显下降。EPO治疗组于再灌注6h、48h、72h、7d,p-PKB蛋白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增高[(25.42±3.86)vs(11.64±2.13),P<0.01]。(4)相关分析:TUNEL阳性细胞与p-PKB蛋白表达则呈负相关,而大鼠学习能力与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数呈正相关趋势。结论EPO能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EPO可能通过增强海马神经细胞p-PKB的表达,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EPO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各组动物分别于缺血15min再灌注6h、24h、48h、72h、7d断头取脑.鼠脑灌注及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的病理变化,用TUNEL方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表达.另外再取24只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应用Y型迷宫法对缺血再灌注7 d的大鼠进行缺血后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测定.结果 (1)TUNEL染色:假手术组48 h、72h可见个别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24h可见少量阳性细胞;再灌注48h可见较多TUNEL阳性细胞,72h出现大量TUNEL阳性细胞,7d明显减少.EPO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在各时间点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948.6±91.0)个vs(502.7±97.3)个,P<0.01].(2)认知功能变化:全脑缺血再灌注后7 d大鼠学习能力降低,尝试次数明显增多(P<0.01).EPO治疗组尝试次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学习能力测试后24h记忆功能测定,结果发现缺血再灌注组成绩明显低下,EPO处理组可改善缺血造成的大鼠记忆功能障碍[(20.06±3.85)s vs(12.93±3.04)s,P<0.01].(3)p-PKB免疫组化染色: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6h即出现p-PKB明显表达增高,72h达高峰,7 d明显下降.EPO治疗组于再灌注6h、48h、72h、7 d,p-PKB蛋白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增高[(25.42±3.86)vs(11.64±2.13),P<0.01].(4)相关分析:TUNEL阳性细胞与p-PKB蛋白表达则呈负相关,而大鼠学习能力与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数呈正相关趋势.结论 EPO能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EPO可能通过增强海马神经细胞p-PKB的表达,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和肝损伤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30min组、再灌注60min组、再灌注24h组、再灌注72h组共5组;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时相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肝组织中不同是相ICAM-1分子的表达。结果: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在再灌注30min升高显著(P<0.05),再灌注60min组达高峰(P<0.01),再灌注24h、72h组血清ALT和AST水平降至正常水平;再灌注后不同时相ICAM-1分子表达水平与血清ALT和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CAM-1分子参与肝再灌注损伤的过程,其表达的强弱与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大脑海马区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设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环磷酰胺处理组(T),以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处理组缺血后1h给予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处理组和I/R组均于缺血后2h形成再灌注,每组均分为三个时间段(24h、72h和5d)分别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脑组织不同时段以及正常脑组织中海马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5d内,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GFAP在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多,缺血24h后即有表达,缺血再灌注72h后增多,5d后表达最高;经过环磷酰胺处理后,海马区GFAP表达减少(P〈0.05)。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未见GFAP表达。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5d内GFAP在海马中的表达与缺血时间呈明显的相关性,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用环磷酰胺处理后GFAP表达明显减少,提示环磷酰胺对缺血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具有抑制作用,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Bax蛋白的表达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并探讨EGb761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四血管阻塞法略作改动制成弥漫性全脑缺血20min,再灌注24h,48h和72h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EGy761治疗组(EGb组)。其中SMA组除不阻断椎动脉颈总动脉外,余操作同实验组。采用SP法检测海马CA1及Bax蛋白表达应用透射电镜对该区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1)Bax蛋白表达于再灌注24h阳性信号最强,之后下降。(2)超微结构病理改变以48h显著,24h病变不明显,72h神经细胞丢失严重。(3)治疗组Bax阳性信号较对应时间点的对照组明显减弱,超微病理改变也较轻。结论:Bax蛋白在海马缺血后神经元迟发性死亡中起着重要作用,EGb761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机制以及新型抗炎镇痛药物西乐葆(塞来希布)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西乐葆灌胃)、实验对照组(安慰剂灌胃)和假手术组.用Longa—Zea氏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2%红四氮唑(TK)染色测量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观察再灌注不同时间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阳性表达及浸润白细胞计数。分别比较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不同再灌注时间点ICAM—1表达和浸润白细胞计数:比较相同再灌注时间点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ICAM—1表达和浸润白细胞计数。结果:(1)实验组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实验对照组,(2)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坏死区周边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增多,并于24小时达高峰;相同再灌注时间点实验组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3)ICAM—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及梗死体积的变化呈现同步性。结论:急性炎症反应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织损伤有关.ICAM—1介导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粘附及向脑缺血区浸润过程,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害过程。西乐葆可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的炎症反应,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中的表达,观测环磷酸腺苷葡甲胺(MAC)在对其含量的影响,探讨MAC在脑缺血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化学比色法检测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TTC染色观察再灌注48h缺血损伤面积。结果 iNOS活性在正常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内板低,在缺血再灌注组和治疗组活性显著升高(P〈0.01),于再灌注48h达到高峰,在MAC预处理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MAC预处理组TTC染色缺血损伤面积也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iNOS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活性显著增高,MAC预处理能有效抑制iNOS激活,减轻缺血性损伤范围,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脑损伤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lcleoprotein,hnRNP)A2/B1的表达变化与再灌注损伤时间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6、12、24、48h、72h在缺血侧大脑皮质四个区域hnRNPA2/B1含量变化,并与假手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hnRNPA2/B1表达量在脑缺血再灌注3h、6h、12h、24h明显下降(P〈0.01)。48h后,hnRNPA2/B1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1)。结论hnRNPA2/B1可能在基因转录水平参与保护调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时新生鼠脑不同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一日龄新生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3个缺氧和复氧时间不同的实验组(n=4);体外培养鼠脑 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缺氧组;取鼠脑组织和培养液测t-PA活性。结果:在动物组中以缺氧缺血组的t-PA活性最高,随着复氧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1);缺氧时鼠脑微内皮细胞t-PA活性增高,而星形胶质细胞t-PA活性无变化。结论:缺氧导致新生鼠脑内t-PA活性增高;随着缺氧改善,t-PA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下降;缺氧时新生鼠脑内可能主要是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t-PA活性增高,降解微血管基膜,破坏微血管的完整性,最终导致脑出血。  相似文献   

12.
细胞粘附分子-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1例腺样囊性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腺样囊性癌管状型、混合型、实体型中ICAM-1表达率为88.24%,66.67%,25%。31例发肿瘤最大直径≥3cm者无1例高表达,直径<3cm者有12例高表达,12例复发或淋巴结转移;ICAM-1在直径≥3cm和复发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直径<3cm及无复发转移者(P<0.01)。结论 涎腺腺样囊性癌ICAM-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肿瘤进展及复发、转移有关,ICAM-1高表达者复发转移较低。ICAM01可作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对NIH3T3细胞生长和Ras-MAPK信号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胰岛素激活的Ras-MAPK信号途径对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藉四唑蓝比色法(MTT法)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分别观察胰岛素对NIH3T3细胞生长和胞内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活性的影响。结果 胰岛素对NIH3T3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10mU/ml胰岛素对NIH3T3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效果最佳,对NIH3T3细胞作用的EC50是0.2mU/ml(48h);0.14mU/ml(72h)。MAPK在10mU/ml胰岛素刺激1min后即出现酪氨酸磷酸化,10min达到高峰。胰岛素作用10min,MAPK酪氨酸磷酸化程度随浓度增高(0.1,1.0,10mU/ml)而递增。结论 胰岛素对NIH3T3细胞促增殖作用与激活Ras-MAPK信号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人转铁蛋白(Tf)与甲氨喋呤(MTX)结合物(Tf-MTX)对人肝细胞和人肝癌细胞体外细胞毒的特点。方法 采用氧化葡聚糖(Dex)T-40作为中介,联结Tf与MTX制备人转铁蛋白-甲氨喋呤结合物(Tf-MTX),用四甲偶氮唑蓝法与比较结合物对人肝细胞L-02及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体外杀伤强度。结果 体外细胞毒试验显示,Tf-MTX对人肝细胞L-02作用48h的TC50是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3.36倍,而TX对上述细胞作用1h的IC50是Tf-MTX的3.22倍。结论 Tf-MTX对肿瘤 细胞Bel7404的杀伤作用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人外周血树突细胞的分离与提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及鉴定树突细胞(DC)。方法 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培养2小时后,取会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细胞在子,于2的第1,6,8天对形态,表型和功能分擀行测定,并在光镜、电镜下观察DC的纯度与得率。结果 体外培养6~8天可获得高纯度大量的DC,较高表达HLA DR、CD40、CD83和CD86,能强烈激发同种慢体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上述方法可以从人外周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D154反义RNA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应用RT-PCR扩增人CD154膜外段基因,以及T-A克隆技术和亚克隆技术构建CD154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入Jurkat细胞中。应用电镜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观察Jurkat细胞的凋亡指标。结果 电镜观察CD154反义RNA转染的Jurkat细胞内可见凋亡小体,并且FCM检测显示一明显的凋亡峰。结论 CD154反义RNA可诱导Jurkat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1)目的 探讨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2)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0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后2h,6h,12h,1d,2d,3d,7d,14d和21d组血管内皮细胞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3)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2缺血周围区内皮细胞Bcl-2蛋白开始表达,12h-1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14d接近假手术组水平。脑缺血再灌注后6h缺血周围区P53蛋白开始表达,1-2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7d与假手术组已无显著性差异。(4)结论 Bcl-2和P53蛋白参与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对肝纤维化大鼠IGF-1R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行IL-10干预实验。取对照组、模型组及IL-10干预组大鼠肝脏组织,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在肝纤维化进程不同阶段大鼠肝组织IGF-1R4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CCl4诱导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IGF-1R在肝组织中阳性表达明显增强;经Ridit分析,对照组与模型组IGF-1R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IL-10干预组IGF-1R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IL-10干预时间的延长,IGF-1R在肝组织中阳性表达逐渐减弱。结论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IGF-1R阳性表达增强,外源性IL-10可降低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中IGF-1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CD44v6、ki-67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CD44v6、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CD44v6的着色部位主要在细胞膜和细胞质;而Ki067主要在胞核。CD44v6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浸润癌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CD44v6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的表达情况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间质浸润和癌灶大小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过表达者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低表达者。结论:CD44v6的阳性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癌细胞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非唯一决定因素。CD44v6的检测对于了解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鼠脑缺血后APE/Ref-1蛋白表达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缺血后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蛋白表达变化与神经元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全身低血压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动物分假手术组、手术后存活1,2,3d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各组APE/Ref-1蛋白的表达;用TUNEL染色观察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假手术组神经元广泛表达APE/Ref-1蛋白。在脑缺血10min后第1天海马CA1区APE/Ref-1阳性细胞开始减少,第2天明显减少。该区TUNEL阳性细胞在缺血第2天出现,第3天表现明显。APE/Ref-1和TUNEL双重染色提示丧失了APE/Ref-1免疫活性的细胞转变为TUNEL阳性细胞。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表达APE/Ref-1蛋白减少,这种变化早于神经元凋亡,提示APE/Ref-1蛋白减少和DNA修复功能下降可能与短暂性脑缺血后发生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