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病人,男性,29岁。扭伤致左髋部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5小时于2019年7月5日入院。X线检查提示左髂骨取骨术后改变,不能排除新发骨折可能(图1)。CT检查提示左侧髂骨部分缺如(图2)。查体可见左侧髂脊可见一长约30cm手术瘢痕切口,左髋部稍肿胀,局部压、叩痛明显,左髋部因疼痛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C)危象的诱因以及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75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83例次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病历资料,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别.结果 单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组病死率21.7%(10/46).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组病死率3.4%(1/29).结论 发生危象的主要为OssermanⅢ、Ⅳ型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胸腺瘤手术、过度疲劳为主要诱因.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较单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能明显缩短危象持续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诱因以及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75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83例次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病历资料,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别。结果单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组病死率21.7%(10/46),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组病死率3.4%(1/29)。结论发生危象的主要为OssermanⅢ、Ⅳ型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胸腺瘤手术、过度疲劳为主要诱因。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较单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能明显缩短危象持续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方法:报道1例HC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以头痛起病,伴视力下降;血液学检验:ANA(+);腰椎穿刺示:脑脊液压力≥330 mmH_2O;头颅MRI平扫+增强示:大脑镰、小脑幕、双侧额顶叶硬脑膜增厚伴强化;硬脑膜活检病理示:玻璃样变纤维血管组织中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以血管周围较明显;免疫组化:CD138(散在+),IgG(个别细胞+),IgG4(个别细胞+);予以激素治疗,症状明显好转。搜索近5年报道的HCP患者189例,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痛,所有患者头颅磁共振平扫+增强均见不同部位的硬脑膜肥厚伴强化,予以激素、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手术治疗后,90%以上患者症状改善。讨论:HCP临床症状可表现为慢性头痛、颅神经受累、共济失调。需进一步完善血液学检验、头颅磁共振平扫+增强检查,必要时硬脑膜活检以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确诊为CVST合并脑出血的患者9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病因为产褥期4例,服用避孕药物1例,外伤后1例,面部痤疮挤压后1例,其他既往体健。实验室检查:凝血7项示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3例;血常规示白细胞增多者5例,后复查降至正常。予低分子肝素治疗8例,仅予对症支持治疗者1例;1例住院期间继发脑疝死亡,另8例好转出院。结论:临床上对存在可疑病因,伴有头痛、视乳头水肿等高颅压症状,应考虑CVST可能,需及时完善实验室及影像相关检查,一旦确诊,及时予抗凝等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动态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24只健康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缺血移植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24 h后各组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最后一次注射后2 h处死。通过神经缺损评分观察移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组织BrdU阳性及凋亡细胞。结果脑梗死后侧脑室室管膜下区、海马齿状回区及梗死灶边缘BrdU阳性细胞迅速增多(P<0.05)。移植BMSCs后BrdU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随移植时间的延长,增加更趋明显。同时,BMSCs移植后大鼠神经功能得到明显康复,缺血边缘区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伴梗死体积缩小。结论BMSCs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迁移,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漏芦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对118例肾病综合征病人治疗前后进行了对比观察。在三联治疗的基础上,63例加用漏芦散,55例不加用。治疗后4周、8周复查各项指标。结果显示,漏芦散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载脂蛋白 A 及载脂蛋白 A/载脂蛋白 B比值升高(P&lt;0.05或 P&lt;0.01)。结论:漏芦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可以改善肾病综合征病人的脂质代谢紊乱。漏芦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地减轻脂质对肾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BPPV患者126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63例对照组患者统一行Epley耳石复位法,45例研究组PC-BPPV患者行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18例研究组HC-BPPV患者行Barbecue翻滚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与复发次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复发率7.94%、PC-BPPV复发率6.67%与PC-BPPV复发率5.56%均比对照组23.81%、23.91%与23.5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次数(1.27±0.23)次、治疗1月的发作次数(1.28±0.31)次与治疗时间(5.06±3.12)d,均比对照组(2.34±0.46)次、(3.24±4.26)次与(8.87±3.29)d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眩晕、恐惧感、恶心呕吐、强迫体位改善时间比对照组低,治疗1月的前庭功能比治疗前与对照组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是PC-BPPV患者的临床有效治愈手段,Barbecue翻滚法是治疗HC-BPPV的可靠有效治疗方案,分型治疗可以有效改善BPPV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探讨复发格林-巴利综合征(RGB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初及复发时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等资料。结果大部分病例都有明显的产驱感染史,发作间期长短不一,无明显规律且不能预测。复发病例症状进展迅速,持续时间长,治疗恢复慢。脑脊液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间歇期正常,而复发患者脑脊液IgG比初次发作明显升高。电生理异常率增加。结论:RGBS在症状、体征及电生理等方面相似于初次发作,但重于初次发作。  相似文献   
10.
图 1先天心脏异位患儿外观 1临床资料   患儿,女,出生后 10天,因胸壁包块就诊。查体:患儿胸骨左缘第 2、 3肋间有一突起的暗红色肿物 (图 1),大小为 5cm× 6cm,近似球形,触之张力高,有搏动。超声检查:患儿胸腔未探及心脏,暗红色肿物为心脏结构,各房室、流出道内径正常,升主动脉及左右肺动脉明显变长,各瓣膜形态动度无异常,各腔室未见血流异常。诊断:先天畸形胸裂,心脏外翻。 2讨论   心脏发育从胚胎第 3周开始,至第 8周完成。在此期间如受感染、理化、遗传和代谢等因素影响,则容易产生心血管发育畸形,约占活婴总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