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沙坦减轻幼龄肾损伤大鼠蛋白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拮抗剂氯沙坦减轻幼龄肾损伤大鼠蛋白尿的作用。方法 对SD幼龄大鼠 (1个月龄 ,体重 10 0 g左右 )行单侧肾切除加阿霉素注射建立动物模型 ,术后治疗组即给予氯沙坦 5mg/kg·d-1灌胃 ,共12周 ,观察大鼠蛋白尿的变化。结果 于治疗的第 9、12周 ,尿蛋白 (mg/d)氯沙坦组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分别为 :2 4 2±2 12vs 17 4 8± 9 77、4 6 3± 4 15vs 15 18± 4 71(P值均<0 0 1)。结论 在单侧肾切除后 1周注射阿霉素的幼龄肾损伤大鼠动物模型中 ,氯沙坦显示了较好的降尿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苯那普利(benazepril)的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的作用.方法:对慢性肾炎病人64例进行多中心自身对照观察.结果:经苯那普利治疗12周后,大量蛋白尿组(30例)尿蛋白下降47.0%,小量蛋白尿组(34例)尿蛋白下降47.5%,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5.1±3.2)周(大量蛋白尿组)和(2.7±2.1)周(小量蛋白尿组),同时,其中1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低白蛋白血症也有明显改善.结论:苯那普利可部分地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建立单侧肾切除合并阿霉素静脉双次注射大鼠FSGS模型,经苯那普利进行灌胃治疗8周,然后采用半定量病理分析苯那普利对肾组织ECM影响,以及生化检测尿蛋白、血脂、肾功能变化。结果FSGS大鼠经苯那普利治疗后,肾组织ECM积聚减少(P<0.01),血脂、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较模型组降低(P<0.05-0.01)。结论苯那普利可以抑制肾组织ECM积聚,改善肾功能,防治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阿霉素肾病模型 ,分别给予霉酚酸酯 (MMF ,15mg·kg- 1·d- 1)、苯那普利 (3mg·kg- 1·d- 1)或两药联合使用。观察大鼠尿蛋白、血生化指标、肾脏病理改变以及血浆、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含量变化。结果 两药均能减少尿蛋白排出 ,减轻肾脏病变。结论 MMF对大鼠阿霉素肾病有一定保护作用 ,其机制并非是通过影响肾局部AngII含量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苯那普利降低慢性肾炎尿蛋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苯那普利的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的作用。方法;对慢性肾炎病人64例进行多中心自身对照观察。结果:经苯那普利治疗12周后,大量蛋白尿组尿蛋白下降47.0%,小量蛋白尿组尿蛋白下降47.5%,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5.1±3.2)周和(2.7±2.1)周,同时其中14例肾病综合征患的低白蛋白血症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AngⅡ水平、磷酸化ERK1 2 (P4 2 4 4MAPK)表达及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 ,探讨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1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n =6 )、实验组 (n =12 )。实验组大鼠用链脲佐菌素 (STZ ,6 0mg kg )腹腔注射制成糖尿病模型后 ,再随机分为糖尿病组 (B组 ,n =6 ) ,以及糖尿病苯那普利 (6mg·kg 1 ·d 1 )治疗组 (C组 ,n =6 )。于实验组大鼠确定糖尿病模型成功后 8周末时 ,称体重 ,留取 2 4小时尿 ,采下腔静脉血 ,取双侧肾脏 ,称肾重 ,留取肾脏标本。测血糖、肌酐清除率 (Ccr)、肾肥大指数 (肾重 体重 )的变化。肾组织做常规病理检查 ,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肾脏组织的AngⅡ含量 ,Western blot法分析肾脏磷酸化ERK1 2的表达。结果①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无影响。②糖尿病大鼠于 8周末即已出现明显的糖尿病肾病表现 :Ccr(2 .4 3± 0 .2 5 )明显高于正常大鼠 (0 .77± 0 .0 9) ,肾脏肥大指数 (10 .38± 0 .73)明显高于正常大鼠 (6 .5 6± 0 .4 3)。③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 :苯那普利治疗 8周末其Ccr(1.6 4± 0 .13)较糖尿病组 (2 .4 3± 0 .2 5 )有明显下降 ,第 8周末肾脏肥大指数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氟伐他汀对肾小球硬化大鼠Ⅳ型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还原酶抑制剂 ( HCRI)氟伐他汀对肾小球硬化大鼠 型胶原的影响。方法 :用 5 / 6肾切除的方法诱导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 ,氟伐他汀治疗组 ( 2 mg· kg- 1 · d- 1 ) ,苯那普利治疗组 ( 6mg· kg- 1 ·d- 1 )及假手术组。10周时测尿量、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 ( Ccr)、血肌酐、血胆固醇和血甘油三酯。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 型胶原水平表达。结果 :氟伐他汀及苯那普利治疗组尿蛋白及肾组织 型胶原水平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1) ,Ccr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1)。结论 :氟伐他汀可降低蛋白尿 ,减轻肾小球硬化 ,改善肾功能 ,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并不依赖降胆固醇作用  相似文献   

8.
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PDGF-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单侧肾切除组、单侧肾切除糖尿病组及苯那普利给药组.4周后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与肾组织ACE活性,点计数技术观察肾小管-间质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Ⅳ型胶原及PDGF-B蛋白表达.结果苯那普利给药4周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及肾组织ACE活性抑制分别达92.00%与88.77%,并可缓解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异常损害;免疫组化证实其对肾小管基底膜Ⅳ型胶原及肾小管-间质PDGF-B蛋白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结论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有明显抑制作用,部分机制是通过抑制肾小管-间质PDGF-B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
大鼠阿霉素肾病超微结构转变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侧肾切除加重复注射阿霉素制作的大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肾脏超微结构的变化过程,为采用阿霉素肾病模型提供实验基础。方法2个月龄雌性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8只)和阿霉素肾病组(ADR组,20只)。ADR组大鼠先行右肾切除,其后第1周和第2周分别给予阿霉素5mg/kg和3mg/kg尾静脉注射,对照组行假手术和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在切肾后第4、8、16周收集血标本测定血肌酐(Scr)和尿液测定24h尿蛋白定量,各时间点处死6只大鼠取其残肾行光镜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ADR组Scr和尿蛋白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ADR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损害进行性发展,在第16周时形成FSGS改变;电镜下早期以肾小球足细胞广泛融合为主,在第8周时有少部分修复,16周时出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上皮细胞主要表现为大量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变损伤。结论单侧肾切除加重复注射阿霉素可成功诱导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大鼠动物模型,其超微结构变化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双重损伤,若干预需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苯那普利对 7/ 8肾切除大鼠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 .[方法 ]建立 7/ 8肾切除大鼠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 ,观察 12周内苯那普利对血肌酐、肌酐清除率、2 4h尿蛋白及肾小球内纤连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及残余肾的病理改变 .[结果 ]苯那普利组血肌酐、2 4h尿蛋白及纤连蛋白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 ,肌酐清除率明显高于模型组 ,病理改变轻于模型组 .[结论 ]苯那普利改善 7/ 8肾切除大鼠的肾功能 ,降低肾小球内纤连蛋白mRNA的表达 ,并改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肾病综合征大鼠24h尿钠排泄、血浆与肾组织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si)水平的影响。方法 24只成年SD大鼠分为阿霉素肾病组、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正常对照组。观察28天后的24h尿蛋白、尿钠排泄,血浆与肾组织ET、AngⅡ水平。结果 缬沙坦、苯那普利均可增加肾病大鼠尿钠排泄;缬沙坦可降低肾病大鼠24h尿蛋白、降低ET水平,但不能降低AngⅡ水平;苯那普利可降低肾病大鼠24h尿蛋白,降低ET、AngⅡ水平。结论 缬沙坦及苯那普利降低尿蛋白排泄的作用可能与降低ET水平,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进一步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减轻肾小球硬化的机理。方法  3 6只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行单侧肾切除大鼠加阿霉素注射 ,治疗组再给予每日苯那普利 6mg .kg- 1 灌胃 1次 ,共 12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BB(PDGF BB)的表达 ,并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不同组别肾小球硬化指数。结果 模型组较对照组肾小球硬化明显 ,PDGF BB表达明显增强 (P <0 .0 11) ;苯那普利治疗组肾小球硬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 ,PDGF BB表达亦减弱 (P <0 .0 1)。结论 大鼠阿霉素肾病肾小球硬化时 ,PDGF BB表达增强 ,PDGF BB参与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ACEI可能通过降低PDGF BB在肾组织表达发挥其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加速肾硬化大鼠动物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单侧肾切除加重复注射阿霉素制作加速肾硬化大鼠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8)和实验组(22)。实验组大鼠先行左肾摘除,其后第7天和第28天分别给予阿霉素5mg/Kg和3mg/Kg尾静脉注射,对照组则以假手术和生理盐水静脉注射代替。在第一次静脉注射阿霉素后第4周、8周和12周收集血标本和24小时尿液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TP/24h),并于第12周测定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同时在各时间点处死6只大鼠取其残肾以行光镜及电镜组织病理学检查,测定第12周大鼠平均肾小球截面积(A_G)和肾小球体积(V_G)。结果:BUN、Scr和TP/24h在各时间点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随着实验的进展这种升高愈发明显且组内各时间点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106.5±9.75)mmHg vs(150.75±12.00)mmHg,P<0.01)。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损害进行性发展,4周时表现微小病变肾病,8周部分肾小球出现节段硬化,12周肾小球平均截面积和平均体积显著增大,大部分出现球性硬化。结论:单侧肾切除加重复注射阿霉素可成功诱导加速肾硬化大鼠动物模型,其病理学特点类似于人类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霉素肾病组织环孢素亲合素基因的表达。 方法 :应用传统的方法首先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RT- PCR)测定阿霉素肾病肾组织环孢素亲合素基因的表达。 结果 :8只 SD大鼠经阿霉素注射后 ,尿蛋白 1周后开始上升 ,2周后明显增加 ,4周后尿蛋白均 >10 0 mg/2 4h;对照组尿蛋白始终在 6mg/2 4h以下。阿霉素肾病肾组织环孢素亲合素基因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结论 :说明阿霉素肾病肾组织高水平的环孢素亲合素基因表达是肾组织损伤的原因之一 ,对 Cy P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北京和香港地区鼻咽部B细胞淋巴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苯那普利(benazapril)的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原蛋白的作用。方法:对慢性肾炎病人64例进行多中心自身对照观察。结果:经苯那普利治疗12周后,大量蛋白尿组(30例)尿蛋白下降47.0%,小量蛋白尿组(34例)尿蛋白下降 47.5%,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 5.1±3. 2)周(大量蛋白尿组)和( 2. 7±2. 1)周(小量蛋白尿组),同时,其中1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低白蛋白血症也有明显改善。结论:苯那普利可部分地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 1型受体拮抗剂 ( AT1RA)减轻肾小球硬化的机理。方法 :将 36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 ,模型组和治疗组行单侧肾切除大鼠加阿霉素注射诱导阿霉素肾病肾硬化模型 ,治疗组每日给予缬沙坦 2 0 mg/kg灌胃 1次 ,共 1 2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BB( PDGF- BB)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较对照组肾小球硬化明显 ,表达明显增强 ;缬沙坦治疗组肾小球硬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 ,PDGF- BB表达亦减弱。结论 :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时 ,PDGF- BB表达增强并参与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AT1RA可能通过降低 PDGF- BB在肾组织表达发挥其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肾病大鼠细胞外基质Ⅳ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55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缬沙坦组、联合组。后4组在单侧肾切除1周后给予阿霉素5 mg.kg-1尾静脉注射。苯那普利组给予苯那普利6 mg.kg-1.d-1灌胃,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20 mg.kg-1.d-1灌胃,联合组给予苯那普利3 mg.kg-1.d-1联合缬沙坦10mg.kg-1.d-1灌胃。12周后用免疫组化检测肾脏Ⅳ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肾脏Ⅳ型胶原的表达在苯那普利组、缬沙坦组、联合组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均<0.01),而联合组又低于苯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P均<0.05)。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在苯那普利组、缬沙坦组、联合组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均<0.01),联合组与苯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能进一步减少肾脏Ⅳ型胶原的表达,延缓肾小球硬化,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阻断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对肾小球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单侧肾切除加阿霉素 (6mg/kg)尾静脉注射制作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 ,并随机分成肾小球硬化组 (D组 ) ,肾小球硬化苯那普利治疗组 (DB组 )和肾小球硬化芦沙坦治疗组 (DL组 ) ,每组各 10只 ,另取 10只SD大鼠为假手术组 (C组 ) ,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DB组每天灌胃苯那普利 10mg/(kg·d) ,DL组每天灌胃芦沙坦 4 0mg/(kg·d) ,C组及D组每天灌胃相应量生理盐水。治疗 6周后用RT -PCR分别测定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Ⅳ型胶原 (ColⅣ )、纤维连接蛋白 (Fn)、内皮素 - 1(ET - 1)和一氧化氮合酶 (iNOS)基因表达 ,用WesternBlotting测定肾皮质TGFβ1,ET - 1和iNOS蛋白 ,免疫组化测定ColⅣ及Fn。结果 肾小球硬化组出现明显蛋白尿 ,血白蛋白下降及胆固醇上升 ,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血尿素氮及肌酐也上升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细胞外基质沉积 ,肾皮质TGFβ1,ColⅣ ,Fn ,ET - 1和iNOSmRNA比假手术组分别升高 3 5 9,2 5 7,2 2 1,2 5 8和 3 2 8倍 ,蛋白表达也分别升高 2 6 0 ,1 4 0 ,0 75 ,1 83和 2 15倍。苯那普利及芦沙坦分别治疗 6周后 ,能明显减轻蛋白尿、细胞外基质沉积及肾小球硬化 ,  相似文献   

19.
实验性肾病综合征大鼠脂蛋白脂酶活力及基因表达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实验性阿霉素肾病综合征 (NS)大鼠中 ,心肌脂蛋白脂酶 (LPL)活力和基因表达改变的原因及其在甘油三酯血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2 3只大鼠随机分为经典阿霉素肾病组 (A组 ,n =8)、新建大量蛋白尿模型组 (B组 ,n =6 )及对照组 (C组 ,n =7) ,分别采用比色测定法及RT -PCR法 ,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LPL活力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新建大量蛋白尿模型大鼠 ,尽管出现同经典阿霉素肾病大鼠相似的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理改变 ,但其血甘油三酯改变程度远远低于经典的肾病大鼠。心肌LPL活力在经典肾病组 [(2 2 .0 4± 2 .0 8)mmol·g-1·h-1]降低 (P <0 .0 1) ,在新建模型组 [(5 2 .76± 8.5 5 )mmol·g-1·h-1]则无改变 (P >0 .0 5 ) ,且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呈负相关 (r =- 0 .6 2 5 ,P <0 .0 1) ;心肌LPLmRNA在经典肾病组 [(5 4± 18) % ]下降 (P <0 .0 5 ) ,在新建模型组 [(110± 30 ) % ]则无改变 (P >0 .0 5 ) ;心肌LPL活力与其mRNA改变一致 (r =0 .737,P <0 .0 1) ,并与血白蛋白浓度密切相关 (r=0 .86 0 ,P<0 .0 1)。结论 实验性肾病综合征大鼠 ,发生了心肌LPL活力及基因表达的下调 ,血浆白蛋白浓度的降低可能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心肌LPL活力的下调 ,可能参与了NS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苯那普利和赖诺普利均为含羧基类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 (ACEⅠ )的制剂。本文探讨二种药物对高血压疗效及心肌重量指数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苯那普利组及赖诺普利组各 30例。两组患者 ,性别、高血压病程、治疗前基础血压和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见表 1 )表 1 两组病人的基础情况 (x-±s)苯那普利组赖诺普利组性别 (男∶女 ) 16∶1414∶16年龄 (岁 ) 5 9 8± 10 3 5 7 0± 9 72高血压病程 (年 ) 6 75± 7 987 36± 7 5 3收缩压 2 2 7± 1 912 3 2± 2 0 1舒张压 12 5± 1 5 112 5± 1 41心率 (次 /分 ) 87 5±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