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男9例,女15例,平均年龄17岁(12~20岁)。术前站立位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平均98°(80°~117°),仰卧位反向弯曲相上柔韧性平均20·8%(5%~29·5%)。合并有矢状面畸形者15例。全部病例以北京协和医院分型原则进行手术融合。19例行前后路联合矫形术,5例行一期单纯后路矫形术。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12~30个月)。术后主侧凸冠状面角58°(32°~100°),主侧凸矫正率平均为41·0%(10·9%~61·0%)。术后1例脱钩而行翻修术。1例钢丝断裂而无神经症状,给予严密观察。最后一次随访主侧凸冠状面角平均63°(31°~104°),矫正平均丢失5°(0°~10°)。无假关节形成及失代偿发生。结论与椎体截骨术相比,前路松解加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及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具有危险性小、出血少、感染率低等优点,对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当矫形及恢复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椎结核前路重建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Lü GH  Wang B  Li J  Liu WD  Yin G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3):3043-3046
目的评价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技术进行胸椎结核前路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技术进行脊柱前路重建的60例胸椎结核病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19~68岁,平均47·4岁。病变累及T4-T12椎体。50例有明显椎旁脓肿,17例合并胸膜炎,硬膜囊受压42例。术前拟融合节段后凸角度平均29·2°(18°~42°)。术前神经系统功能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4例;C级6;D级19例;E级30例。结果60例手术顺利完成。均采用钉棒内固定。其中自体髂骨植骨32例,钛网28例。平均手术时间230min(180~320),平均出血量570(350~1200)ml,平均胸腔置管引流时间3·6d(3~5d)。临床疗效优良率91·7%。术后融合节段后凸角度平均18·5°(16°~33°),矫正率36·6%。术后并发症18例,发生率30%。经术后2~6年,平均3·4年随访,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矫正度无明显丢失,均获得良好植骨融合。30例末次随访术后神经功能获1~3级改善。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技术为胸椎结核前路重建提供了一种较为简易、安全、有效、实用的脊柱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小卫  尹战海  张银刚  王金堂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467-1468,147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24例,其中完全分节性半椎体16例,半椎体伴对侧分节不全8例。手术采取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矫正。结果: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6个月至7年8个月。术前侧凸Cobb’s角30~90,°平均66,°术后Cobb’s角10~28,°平均16,°矫正率为58.5%;术前后凸25~68,°平均46,°术后后凸7~16,°平均14,°矫正率为62.6%。22例均无并发症,1例半椎体切除患者术后出现同侧下肢股部麻木,伸膝肌力Ⅳ级,经营养神经等治疗1月恢复正常。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大多数都进行性发展;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矫正,固定节段短,创伤小,可以起到很好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平均后凸角度在79.0°,行L1、L3双节段楔形截骨矫形术,5例外伤性或结核性角状后凸脊柱畸形角度小于50.0°者采用单节段楔形截骨闭合矫形术,5例大于50.0°者采用单节段截骨前方垫高、后方闭合矫形术,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得到术后平均11个月的随访,于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前后凸角平均为62.3°,术后后凸角平均为15.5°,平均矫正度数为46.8°,矫正率为75.1%;术后平均身高增加4.4 cm。术前5例神经损害病例,C级1例恢复至D级,C级1例恢复至E级,D级3例恢复至E级;腰背部疼痛不适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弧形后凸畸形,可通过多椎体楔形截骨增加截骨度数,大角度角状后凸畸形可通过单节段截骨前方垫高、后方闭合矫形术增加矫形度数,后路楔形截骨矫形术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脊柱后路截骨及PRSS内固定系统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矫治强直性脊柱炎新型装置PRSS的优点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3例强直性脊柱炎 ,平均年龄 31岁 ,术前平均后凸 74°,行 1~ 2个节段V型截骨后用PRSS矫正后凸畸形 ,利用X线检查测量比较术前术后随诊时畸形度进行分析。结果 :后凸畸形由平均 74°矫正至平均 2 9°,矫正率 6 1% ,无合并症。  相似文献   

6.
周许辉  袁文  贾连顺  刘祖德 《上海医学》2005,28(7):558-560,F0006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脊柱后侧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椎骨折晚期脊柱后侧凸畸形患者10例,术前后凸cobb角33°~68°(平均47°),侧凸cobb角30°~52°(平均38°)。其中单纯后路截骨矫形植骨内固定2例;6例一期前路截骨松解、后路矫形植骨内固定;2例先行前、后路一期截骨松解,牵引10~14d后再行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本组病例随访9~36个月(平均23个月),术中、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腰背疼痛症状消失,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植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后凸cobb角0°~15°(平均9°),纠正率为79%;侧凸cobb角7°~19°(平均13°),纠正率为71%。结论手术治疗有助于矫正胸、腰椎骨折晚期脊柱后侧凸,重建脊柱矢状位及冠状位的平衡,并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应根据后侧凸的类型、畸形的柔韧性及躯干的平衡选择适当的融合范围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骨水泥灌注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08年2月,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50~75岁,平均(67±6.5)岁;发生部位T112例、T127例、L14例。治疗共13个节段,最少骨水泥注入量为3 ml(2~5 ml);手术前、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的疼痛评价采用直观类比评分(visualanalog scale,VAS)法;椎体高度的评价采用cobb角(包括伤椎上下三个椎体);随访1~3个月。结果:13例患者术后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6 d(2~16 d),术后当日或次日即可下床活动。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平均VAS评分为8.0、2.2及2.4,差异有显著性(P<0.01);cobb角平均为18.7°、12.4°及12.5°,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随访1个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方式,无疼痛,伤椎高度无丢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球囊扩张生物骨水泥灌注椎体后凸成形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总结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神经损伤的易发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73例患者 ,男 2 5例 ,女 4 8例 ,年龄 5~ 39岁 ,平均 16 5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 5 4例 ,先天性脊柱侧凸 19例 ,术前Cobb’s角 5 0°~ 135° ,平均 6 8°。术前常规预测矫正度数 ,术后均做唤醒试验 ,其中 2 5例进行SEP及MEP联合监测。结果 术后Cobb’s角平均 2 8° ,平均矫正率为 5 8%。2例神经损伤 ,发生率为 2 7%。诱发电位监测组中CSEP假阳性率为 2 8% ,SubCSEP假阳性率 16 % ;SEP假阴性率为零 ;MEP可靠性为 84 %。结论 术前充分评估 ,术中诱发电位监测并结合唤醒试验 ,及时排除损伤因素 ,有利于降低脊柱侧凸矫正术中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我院自1982年至1988年治疗脊柱侧凸51例,男30例,女21例,平均年龄16.4岁。其中特发性41例,先天性7例,神经纤维瘤病3例。侧凸CObb角平均73.3°,后凸平均45.8°。单纯哈氏矫正术31例,术前加用颅盆环牵引或经胸前路松解或兼用二者共18例,特瓦手术1例,单纯椎板融合1例。治疗效果:全组侧凸矫正平均36.2°(范围10°~93°),平均矫正率49.7%;后凸平均矫正28.3°(范围2°~81°),平均矫正率55.8%,身高平均增高7.2cm(1~14cm),刀背畸形(21例)平均矫正2.5cm。治疗效果影响因素:与侧凸严重程度成反比;年龄越大,效果越差;与侧凸僵硬程度成反比。本文对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进行了讨论,认为还应包括发展中的儿童少年的脊柱侧凸病人和严重的成年人脊柱侧凸。本文还讨论了如何获得最大限度的畸形矫正,应重点克服侧凸僵硬度,重视术中脊髓监测、植骨范围和技术以及妥善的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及评价脊柱侧凸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和疗效。方法1996~2002年,36例脊柱侧凸手术后患者接受再手术治疗。其畸形程度为侧凸52°~108°,平均76.2°;其中合并11例后凸36°~79°,平均53°。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拆除、原融合松解或截骨、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融合。结果手术均安全完成,手术时间平均3.8h(2.8~5.1h),出血量平均817ml(630~1800ml),侧凸矫正平均48°(56%);后凸矫正平均47°(72%)。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脊柱侧凸翻修手术具有难度和危险大的特点,对每1例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和评价,针对每1例患者的畸形特点周密设计手术方案,是获得满意矫正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评价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指征?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1例活动性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后路长节段钉棒系统椎弓根内固定,前路行脓肿清除?部分或全部切除病椎术,术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结果:21例患者获得平均11.2个月(9~18个月)随访?术后9个月所有患者的结核病灶均治愈?末次随访时,1例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 B级者恢复至D级,其余均恢复至E级?术后6个月后凸Cobb角3.6°~17.9°,平均8.2°?术后1例前外侧皮肤切口延迟愈合(术后3周),所有病例均未见结核复发及内固定物松动征象?结论:选择合适指征的患者行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具有恢复快?可早期活动?矫正后凸畸形等优点,并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 我院1984年3月~1990年11月进行41例哈氏棒手术,本文对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哈氏棒手术共41例;矫治特发性脊柱侧弯29例,原发性侧弯2例,脊柱侧弯中男6例、女25例,年龄10~20岁,平均16.5岁;侧弯部位:胸段12例,胸腰段15例,腰段4例;侧弯程度:术前测得cobb角40~83°,平均62°,术后测cobb角26~49°,平均矫正37°,矫正率59.6%。矫治脊柱骨折脱位伴  相似文献   

13.
吕乔  刘卫华  阮安培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836-1838
目的:探讨一期产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对33例脊柱结核患者,男12例,女21例;年龄29-51岁,平均39岁。经2-4周正规抗痨治疗后,行一期产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1.5年。结果:术后获随访8个月-3年,平均20个月。结核感染治愈无复发,无1例植骨失败、假关节形成。植骨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脊柱后凸畸形较术前平均矫正68.5%(术前Cobb角42.8&#176;&#177;3.5&#176;,术后13.5&#176;&#177;5.5&#176;),随访丢失2.8&#176;&#177;1.5&#176;。12例截瘫患者肢体神经功能术前Frankel A级1例、B级3例、C级6例、D级2例;术后Frankel A级0例、B级0例、C级3例、D级3例、E级6便。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彻底进行减压,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一期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防止术后后凸矫正角度丢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15例。术中咬除半椎体的后部附属结构,沿椎弓根外侧壁剥离至椎体前缘,切除半椎体、上下椎间盘及邻近椎体的软骨面,通过内固定器械凸侧加压闭合畸形椎切除后所致的间隙,矫正脊柱畸形。术后定期门诊复诊,观察脊柱融合、畸形矫正率和内固定稳定情况。结果本组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35°~78°,平均57°,术后Cobb角15°~36°,平均25°,矫正率54%;术前后凸Cobb角22°~65°,平均45°,术后后凸Cobb角8°~36°,平均18°,矫正率60%。术后未发现脊髓、神经损伤,无内固定松动,无切口感染。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加减压或不加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析 2 5例。分别测量术前、术后、近期随访的 X线片及术前、近期复查的 CT。计算出椎体被压缩及椎管狭窄改善的程度。结果手术前后平均比较 :椎体前缘高度由 4 4 .3%恢复到 90 .6 % ,后缘高度由 6 3.1%恢复到 94 .7% ,椎管狭窄程度由 36 .6 %恢复到 6 .3% ,Cobb氏角由2 6 .9°降到 6 .6°。脊髓神经功能按 AISA分类 ,完全性脊髓损伤 7例中 2例提高 2~ 3级 ,5例无变化。不完全脊髓损伤11例中有 1~ 2级的进步。用 Tenor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纠正畸形  相似文献   

16.
张怀成 《四川医学》2005,26(4):420-421
目的 总结治疗脊柱结核经后路一期完成病灶清除、RF矫形固定、椎体间及椎板间同时植骨融合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 0 0 3年3月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脊柱结核46例。年龄2 2~73岁,平均3 8岁。病变椎体:T6,74例、T7,86例、T7~99例、T8,98例、T9,1 0 6例、T1 1 3例、T1 1 ,1 2 3例、T1 2 L1 2例,L2 ,3 3例、L3 1例、L5S1 1例。术前后凸畸形Cobb角18°~45°,平均2 8°,两病变椎体之间高度为正常的3 0 %~62 . 6%。手术采用经后路病灶清除RF钉矫形固定、椎体间及椎板间一期植骨融合,使用自身肋骨加髂骨3 7例,髂骨9例。结果 随访5~65个月,切口一期愈合,椎体间及椎板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结核全部治愈,除1例断钉脊柱畸形未矫正外,45例术后Cobb角平均为3 . 6°,两病变椎体间高度为98.2 %~10 0 %,平均为99 .1%。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无复发病例。结论 该术式设计合理,手术操作简捷,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汪莺飞 《医学文选》2002,21(1):70-70
我院自 1 994年 7月~ 2 0 0 1年 7月对 1 6例小儿脊柱侧突病人进行护理 ,认识到术前采用简单易学、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 ,使心肺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为手术矫正创造良好的条件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6例 ,其中男 7例 ,女 9例 ,年龄9~ 2 0岁 ,平均 1 4岁。采用哈氏棒撑开矫正植骨者 9例 ,哈氏棒撑开矫正驼峰切除者 5例 ,半椎体植骨AF系统固定矫正侧突和哈 -鲁氏棒固定脊柱融合术各 1例。其中第 2、3次手术撑开者共 5例。术前 Cobb角最大 1 2 7°,最小 47°,平均 72°。入院检查肺功能 5例 ,发现肺功能潮气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加牵引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采用推拿手法加牵引治疗38例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本组男11例,女27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19岁,平均14.5岁。Cobb角11°~20°27例,21°~30°11例。结果:治愈15例,显效9例,好转8例,无效6例。结论:推拿手法加牵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具有不影响正常活动,无合并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全脊椎截骨矫正术后矫正度丢失原因 ,提出预防方法。方法 对 95例行全脊椎截骨矫正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平均 5年 6个月的随访 ,将术前、术后及随诊的X线片对比 ,分析矫正度丢失与疾病阶段、手术矫正程度、内外固定方法等多因素的关系。结果 矫正度丢失 <5°者 34例 ,丢失 6°~ 10°者 19例 ,丢失 11°~ 15°者 2 4例 ,丢失 16°~ 2 0°者 16例 ,丢失 >2 1°者 2例 (平均 12 .2°)。结论 为防止矫正度丢失 ,手术应在强直性脊柱炎病情稳定后进行 ,尽量恢复身体轴线 ,加强内外固定的可靠性 ,注意围手术期的护理。  相似文献   

20.
我院从 1991~ 2 0 0 0年开始在传统病灶清除术的基础上 ,运用哈氏 (Harrington)撑开棒技术 ,加用椎间立柱式植骨及可吸收螺钉 (SR -PGA)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合并截瘫 2 8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 12例 ,女 16例 ;年龄 17~ 4 0岁 ,平均年龄 2 8岁。病变椎体分布 :T10~ 119例 ,T11~ 12 10例 ,T12 6例 ,L13例。截瘫指数为 2者 7例 ,3者 9例 ,4者 8例 ,5者 4例。截瘫持续时间最短 10d ,最长 6个月。术前X线测量 :脊柱后凸成角最小 2 9° ,最大74° ,平均 4 1° ;脊柱侧弯成角最小 10° ,最大 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