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1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伴后凸畸形与截瘫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162例,观察术后植骨融合、畸形矫正、截瘫恢复及结核病灶愈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年2个月,156例患者获访,平均融合时间为3.6个月。骨性融合率100%。在胸段、胸腰段及腰段后凸畸形分别平均纠正29°、15°及9°,随访时无矫正度丢失;伴截瘫者11例,Frankel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脊柱结核均治愈。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融合时间短,畸形矫正效果好,减压彻底,有利于截瘫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矫形治疗伴后凸畸形的儿童颈胸段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5年5月至2008年3月,我院收治的8例颈胸段脊柱结核患儿,均伴有后凸畸形.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10岁.临床表现为胸背痛,低热,盗汗及后凸畸形.术前脊柱后凸角为30~75°,平均52.1°.ASIA分级:B级1例,C级5例,D级2例.采用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钉、钩、棒系统矫形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3年,平均2.5年.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结核复发.ASIA分级:3例恢复2级,5例恢复1级.术后后凸角为10~26°,较术前明显改善,最后随访时后凸角为10~31°,较术后无明显丢失.术后3月血沉均恢复正常;植骨融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6个月.结论 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后方植骨内固定矫形一期手术治疗伴后凸畸形的儿童颈胸段脊柱结核是矫正后凸畸形和预防晚期后凸畸形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侧前方入路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严格正规抗痨治疗4周,患者中毒症状改善后,行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常规抗痨治疗9~12月,观察术后症状改善、神经损害恢复、脊柱后凸矫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48个月,平均31.2个月。术后全身症状及局部疼痛消失;神经症状有不同程度恢复,后突畸形明显矫正,植骨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明显内固定松动,未见结核复发。结论: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Yu FY  Ma YZ  Chen X  Li HW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7):1877-1881
目的 探讨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原则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2001至2008年收治并外科处理的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初治病例232例,术前后凸角度(Cobb 角)<30°者65例,30~60°者147例,>60°者20例.术前Frankel B级13例,C级12例,D级41例,E级166例.手术方法 :48例行单切口双入路手术;184例行经胸或经胸腹一期前入路手术.术中清除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测和结核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术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实行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治疗1~1.5年.随访内容包括复发率、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状况.结果 232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48例行单切口双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2例术后伤口不愈,形成窦道,经局部换药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手术并发症包括肋间神经疼痛或麻木135例,气胸或胸腔积液13例,均无需特殊处理.随访时间1.0~4.5年,平均2.6年,术后随访时间内结核未见复发,所有66例出现神经损害的患者,神经症状得到改善或完全恢复,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7.5°,末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丢失4.2°.所有病例病理检测确诊脊柱结核,107例培养出结核杆菌,阳性率46.1%,40例结核杆菌耐药,耐药率37.4%,其中8例结核杆菌耐多药,耐多药率7.5%.结论 对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首选的手术方式是经胸或经胸腹一期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肋骨或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完善的术前准备、针对性的抗痨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经椎弓根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至腰骶段结核4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随访1~20月(平均7.3月),9例胸腰痛症状消失,植骨区都骨性融合,1例截瘫患者由FrankelA级恢复为E级。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平均矫正11°。结论通过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稳定脊柱及使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6月渭南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10例,平均26.5岁;平均病程11.7个月?病变部位均见于L2~L5节段;平均每例受累椎体1.8个?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并配合规范抗结核化疗,出院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2.8个月,均无复发?手术刀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全身症状及局部疼痛消失;神经功能均恢复到E级?植骨融合时间4~7个月,平均4.2个月;术后1周后凸畸形角度为5.45°~10.3°,平均8.2°,末次随访时后凸畸形角度为6.0°~11.6°,平均8.4°,无明显矫正丢失?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7.
吕乔  刘卫华  阮安培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836-1838
目的:探讨一期产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对33例脊柱结核患者,男12例,女21例;年龄29-51岁,平均39岁。经2-4周正规抗痨治疗后,行一期产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1.5年。结果:术后获随访8个月-3年,平均20个月。结核感染治愈无复发,无1例植骨失败、假关节形成。植骨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脊柱后凸畸形较术前平均矫正68.5%(术前Cobb角42.8&#176;&#177;3.5&#176;,术后13.5&#176;&#177;5.5&#176;),随访丢失2.8&#176;&#177;1.5&#176;。12例截瘫患者肢体神经功能术前Frankel A级1例、B级3例、C级6例、D级2例;术后Frankel A级0例、B级0例、C级3例、D级3例、E级6便。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彻底进行减压,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一期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防止术后后凸矫正角度丢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单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选择收治的6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36例,年龄32~66岁,平均49.2岁。病灶累及范围: 胸椎结核12例,胸腰段结核28例,腰椎结核24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 D级40例,E级24例。对于有神经症状的患者进行局部的病灶清除、脓肿引流并行后路单纯经皮内固定。对于无神经症状的患者不进行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仅行后路单纯经皮内固定。观察术后疗效,定期随访。统计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红细胞沉降率(ES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后凸畸形角、ASIA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15.8min(81~135min),平均手术出血量为125.4mL(90~163mL)。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19.4个月(12~39个月)。末次随访,ESR改善至10.50mm/h(4~18mm/h),VAS评分改善至0.9分(0~2分)。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6.6°(3°~10°),末次随访为平均8.7°(5°~12°),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2例患者出现尿路感染,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无严重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一期后路单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曾伟  赵郭盛  林路  刘扬  汪洋  周文逸  柯珍勇 《重庆医学》2024,(4):508-511+516
目的 探讨一期后入路保留椎板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接受一期后入路保留椎板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的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进行结核菌血症和活动性控制的评估,随访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奥斯韦斯特里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临床功能改善评估,使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并随访脊柱后凸矫正度的维持。结果 11例患者均得以完整随访。平均手术时间(270.91±45.9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22.72±194.11)mL。随访期间,11例患者均未发生病灶区结核复发,均达到植骨融合,融合时间为术后6~9个月,平均(7.36±1.12)个月。2例术前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均有恢复。随访期间11例患者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患者平均CRP、ESR、ODI、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并在术后12个月时进一步降低;患者因胸腰椎结核所致脊柱后凸均得以矫正,并在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角度丢失(P>0.05)。结论 一...  相似文献   

10.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对37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脊柱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1例,女6例。颈椎结核3例,胸椎结核9例,胸腰段结核17例,腰椎结核8例。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畸形矫正、植骨融合、结核治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31例骨性融合,24个月全部病例骨性融合。胸椎、胸腰椎、腰椎后凸畸形角分别纠正平均27°、24°、5°,随访中矫正后凸角度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钉发生,结核无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减压充分,能较好地纠正后凸畸形,稳定病椎,有利于植骨融合和病灶愈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胸入路一期行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接受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4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脊柱稳定情况及植骨成活率。结果术中无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术后随访1~2年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35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有21例获得1级以上的恢复。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椎间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4.8个月,脊柱畸形被矫正,术后平均Cobb角12°,平均矫正13°。无病灶复发,未发生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60例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经胸一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具有暴露充分、手术野清楚、病灶清除减压彻底、脊髓损伤少、复发率低、后凸畸形矫正满意、能有效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等优点,经临床反复验证安全有效,是治疗胸椎结核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至少经3周抗结核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髂骨或肋骨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8个月。结果术后随访6~25个月,42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3.7个月,平均后凸矫正角度为17度,脊髓及神经功能明显恢复。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可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4年5月-2009年5月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67例脊柱胸腰段结核伴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结核累及单节段55例,双节段12例.后凸畸形Cobb角5°~100°,平均54.6°,其中Ⅰ型24例,Ⅱ型39例,Ⅲ型4例.根据不同后凸畸形程度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治疗.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后凸畸形Cobb角-5°~37°,平均13.7 °.5例出现胸膜损伤,术中缝合胸膜.术后5例患者出现引流管窦道形成,经换药2个月后愈合;2例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拔管后未出现血气胸并发症.Frankel分级中,B级1例恢复到D级,C级5例和D级10例患者均恢复到正常肌力.4例植骨愈合时间超过12个月.结论 根据不同后凸畸形程度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结合规范综合治疗,一期治疗胸腰段结核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单钉棒内固定系统在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单钉棒内固定系统在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7月共手术治疗胸椎结核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8岁~61岁,平均年龄36.5岁。结核病灶位于中、上段胸椎,累及1个~3个椎体,无跳跃病灶,后凸畸形10°~34°,平均18°。4例患者合并有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为C级2例、D级2例。手术方法采用术前系统抗结核药物治疗2周~4周,根据结核病灶破坏严重合并后凸畸形,术后严重影响脊柱稳定性的病例均选择一期侧前方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经单钉棒内固定系统固定,术后抗结核治疗6个月~12个月。结果:术后随访2a~4a,切口一期愈合,未形成窦道,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胸椎结核全部治愈。术后后凸畸形成角平均为7°,平均纠正11°,随访期间畸形纠正无丢失。结论:单钉棒内固定系统在固定不稳定性或后凸畸形胸椎结核的治疗中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和后凸畸形矫正作用良好,有助于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5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56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4~6个月见植骨已骨性愈合。平均随访13个月,未有结核病灶复发。双钉棒系统及钉板系统10例未出现后凸畸形加重。单钉棒系统9例有2例术后出现后凸畸形加重,Cobb角丢失<10°。3例患者出现手术侧股前外侧皮肤感觉减退及肌力<4级。患者一般生活均可自理。结论:在脊柱结核治疗中,植骨内固定能加强脊柱稳定,缩短卧床时间,并发症少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钉棒内固定技术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5月~2009年5月,30例脊柱结核采用钉棒内固定技术,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9~75岁,平均37岁。颈椎结核2例,胸椎结核6例,腰椎结核9例,胸腰段结核11例,骶椎结核2例。术前ASIA评分:A级2例,B级5例,C级10例,D级12例,E级1例;后凸角度:10°~64°,平均28.4°。经前路钉棒内固定15例、经后路11例,前后路联合固定4例。随访时予ASIA评分、测量后凸角度及评估植骨融合状况。结果:术后均随访4个月~6年,平均2.3年。最后1次随访ASIA评分:B级1例,C级3例,D级6例,E级20例;后凸角度5°~45°,平均18°,平均角度丢失4°。植骨融合平均时间为6个月。结论: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使病灶彻底清除后的脊柱稳定性恢复及后凸畸形矫正,并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郑小刚 《中原医刊》2009,(13):40-41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外科治疗中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可行性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病灶清除结合植骨内固定,手术前后配合正规化疗,根据X线片观察脊柱融合时间和脊柱后凸角度变化,同时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切口一期愈合。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31例患者椎间植骨获Ⅰ级骨性融合,愈合时间4~9个月,5例患者获Ⅱ级骨性愈合(Bridwell标准)。27例截瘫者完全恢复25例,术前2例严重痉挛性截瘫患者B级,术后恢复为D级;其余全部为E级。所有病例后凸角平均矫正25.5°。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重建脊柱稳定性,植骨愈合快,预防或矫正后凸畸形,降低致残率,缩短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骶部脊柱结核通过前后联合手术入路行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加内固定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加后路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35例,病变均位于腰骶段,累及到2个椎体30例(L 4~519例,L 5~S 111例),累及到3个椎体(L 4、L 5和S 1)5例,该手术方式适用于L 4~S 1脊柱结核,所选病例均伴有脓肿形成,1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压迫症状。术前腰骶椎前凸消失或后突畸形,35例均一期手术完成。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随访2年,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腰骶椎后突畸形消失,植骨融合率100%,疗效优良率97%,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行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主要适用于L 4~S 1椎体结核,该术式有利于清除病灶、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矫正后突畸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结核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经2~4周正规抗结核治疗后行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计算2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术前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15个月。1例脊柱结核复发。植骨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脊柱后凸畸形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矫正。术后并发手术切口感染形成慢性窦道1例,经窦道清除术后痊愈。术前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张小卫  尹战海  张银刚  王金堂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467-1468,147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24例,其中完全分节性半椎体16例,半椎体伴对侧分节不全8例。手术采取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矫正。结果: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6个月至7年8个月。术前侧凸Cobb’s角30~90,°平均66,°术后Cobb’s角10~28,°平均16,°矫正率为58.5%;术前后凸25~68,°平均46,°术后后凸7~16,°平均14,°矫正率为62.6%。22例均无并发症,1例半椎体切除患者术后出现同侧下肢股部麻木,伸膝肌力Ⅳ级,经营养神经等治疗1月恢复正常。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大多数都进行性发展;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矫正,固定节段短,创伤小,可以起到很好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