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89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5岁.因发现上腹部肿块1周入院.查体:腹平软,上腹部可扪及8 cm×8 cm左右大小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CEA、CA125、CA19-9)均在正常范围.CT平扫示胰体尾部不规则形低密度肿块影(图1),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肿瘤血管主要发自脾动脉(图2).术中见肿块大小约16 cm×11 cm×6 cm,来源于胰腺体尾部,表面呈不规则结节状,包膜完整,切面呈实性,色灰白至灰红,质地中等,部分包裹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术后病理:胰体尾部富细胞性神经鞘瘤(图3,4).免疫组化染色:S-100 (+++),GFAP(+),CD117(-),CD34(-),SMA(灶状+),Ki-67(< 10%).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3岁。自述5年前右腕部桡侧皮下发现一"蚕豆"大小肿块且缓慢增大。体检:右腕部肿胀,桡侧可扪及大小约10 cm×9 cm肿块,质软,有波动感,无压痛,局部皮肤见少许浅棕褐色色素沉着,皮温正常,右腕部运动、感觉无异常。超声:示右腕部脂肪深层弥漫性软组织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aphy,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64排螺旋CTA诊断的孤立性SMA夹层病例影像特征,包括轴面源像及后处理重组图像。结果 8例患者CT轴面源像、MPR及CPR图像均可显示SMA内剥离内膜瓣影及真假腔影,显示内膜破裂口3例,7例可见假腔内低密度血栓形成,血管瘤样扩张2例,肠缺血1例。MIP及VR图像显示SMA真腔狭窄5例,剥离内膜瓣影4例,SMA分支受累2例,血管瘤样扩张2例。结论 64排螺旋CTA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孤立性SMA夹层及精确评估病变情况,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及选择治疗方式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节段及双节段颈椎融合手术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43例颈椎病患者,其中单节段融合29例,双节段融合14例。根据症状及X线片评价手术的有效率及融合节段的融合率。使用颈椎活动度测量仪(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device,CROM)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24个月时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活动度。结果:从患者主诉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通过X线评价融合节段融合率为100%。与术前相比单节段融合术后患者颈椎左右侧弯方向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方向的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行双节段融合手术后患者颈椎在6个方向的活动度较术前均明显减低(P<0.05)。对两种不同融合术后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双节段融合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在6个方向均较单节段融合患者降低(P<0.05)。结论:颈椎融合手术能够降低患者颈椎的活动度,与单节段融合相比双节段融合术后颈椎活动度的降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Flash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术去除颅内金属伪影用于颅内动脉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的患者使用Flash双源CT双能量扫描,并以10 keV为间隔重组16组单能量图像.通过比较混合组和各keV组图像的客观指标伪影指数(AI)、对比噪声比(CNR)以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4分法),寻找单能谱去金属伪影最佳的keV.结果 AI在120 keV时达最小,CNR在90 keV时最大,120 keV之后的单能谱图像的主观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利用单能谱软件获得最佳单能量成像条件为90~ 120 keV,其图像均能满足诊断.结论 双能量单能谱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去除金属伪影,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术后的细微结构.  相似文献   
6.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1年7月~2014年4月,我们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治疗57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7例,男20例,女37例,年龄80~94岁。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Ⅲ型28例,Ⅳ型25例,Ⅴ型4例。患者均合并有内科疾病  相似文献   
7.
任彪  孙洪阳  王弘 《中国药学》2014,23(9):642-648
在本研究中,建立了高效、灵敏、准确的超快速液相色谱法同时快速分析测定有柄石韦中10个指标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1-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紫云英苷、圣草酚-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山奈酚-3,7-双-O-葡萄糖苷)的含量。采用了Kromasil 100-2.5C18(100 mm×2.1 mm,2.5μm)C18快速色谱柱,以0.1%甲酸水和0.1%甲酸甲醇溶液为洗脱剂洗脱,检测波长为326 nm,流速为0.4 mL/min。10个成分在此色谱条件下能达到基线分离,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 2〉0.9998),日内与日间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实验要求,加样回收率范围为99.1%–104.5%。对20批不同来源的有柄石韦样品进行了含量测定。此研究为有柄石韦中多成分含量测定提供了高效、灵敏、准确的快速分析方法。此外,还对20份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结果显示此方法可以很好地区分20份样品的来源及资源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肺鳞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CYFRA21-1和SCCA的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CYFRA21-1和SCCA含量.参照2009年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以SPECT99Tcm-MDP影像的病灶大小、数目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为评判依据,在化疗4周期后,疗效按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分类.按临床获益(CB) =CR +PR,治疗无效(NR)=PD +SD分组.结果 CYFRA21-1水平在肺癌治疗无效组与临床获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CA水平在肺癌治疗无效组与临床获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SPECT病灶消失或缩小或数目减少的17例,无变化或有进展的23例.治疗后在CYFRA21-1水平高值组16例中,临床获益(CB)为18.75%,治疗无效(NR)为81.25%;在CYFRA21-1水平低值组24例中,CB为58.33%,NR为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5,P<0.05).治疗后在SCCA水平高值组14例中,CB为21.43%,NR为78.57%;在SCCA水平低值组26例中,CB为53.85%,NR为4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3,P<0.05).结论 对比SPECT骨转移病灶大小、数目的变化,化疗前后血浆CYFRA21-1和SCCA水平变化对肺癌化疗效果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估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目前认为多数AA的发病主要是由免疫因素介导,随着AA免疫抑制治疗的广泛开展,本病的预后有了极大改善。自1984年Finlay首次报道应用环孢素A治疗重型AA获得成功至今,环孢素  相似文献   
10.
王弘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213-214
目的探讨宫颈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1例宫颈ESS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辅以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组织学显示瘤细胞由弥漫性的单一圆形及短梭形细胞构成,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螺旋小动脉可见。免疫组化:瘤细胞CD10、CK散在(+),Vimen-tin(+)。结论宫颈ESS的发生与异位的子宫内膜相关,CD10Vimentin是较好的一组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