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及横突间植骨和GSS-Ⅱ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7月收治的34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系统回顾。其中男11例,女23例;Ⅰ度10例,Ⅱ度21例,Ⅲ度3例;采用GSS-Ⅱ系列滑脱系统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固定、后路椎管减压、椎体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1个月。10例Ⅰ度和20例Ⅱ度患者滑脱完全复位,1例Ⅱ度和3例Ⅲ度者滑脱复位达90%,未见螺钉松动或断裂,无植骨块脱出,植骨均达骨性愈合。根据JOA评定标准:优41例,良4例,可1例。结论:应用GSS-Ⅱ椎弓根固定系统结合椎体及横突问植骨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效果好、植骨融合率高及固定可靠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VEGF和VEGFR在终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理。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VEGF和VEGFR在37例颈椎病及11例正常椎体软骨终板中的表达,并对其阳性表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VEGF在正常终板软骨细胞表达的阳性率为90.9%,与颈椎病终板软骨细胞表达的阳性率(40.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VEGF在正常的终板软骨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变的终板软骨。VEGFR在正常的终板软骨细胞表达的阳性细胞率为72.7%,与颈椎病终板软骨细胞表达阳性细胞率(37.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椎体软骨终板的退变过程中VEGF和VEGFR的表达发生明显的变化,终板软骨细胞VEGF分泌的减少导致终板血管芽的维持不足。VEGF参与了椎间盘退变的形成和发展,表明细胞因子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中可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调节细胞因子VEGF在终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可能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关节炎的近中期手术效果,探讨手术方法与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0年7年至2018年3月临床资料。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患者共81例,平均疼痛时间(8±3)年,均采用后稳定型假体,膝关节内外翻、屈曲畸形通过术中骨赘清理、内外侧副韧带和后方关节囊等软组织松解等技术矫正。术后关节囊内注入氨甲环酸抗凝及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术前及术后拍摄下肢全长X片及膝关节正侧位X片记录股胫角度和屈曲畸形角度,统计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随访1、3、6、12、24月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记录膝关节活动度和疼痛情况,并进行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用SPSS 17.0软件,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2±5)个月,手术时间平均(71±6)min,引流量平均(380±5)ml,膝关节股胫角术后平均为(1.3±1.0)°,术后有4例术后出现膝前痛。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下肢力线基本恢复正常。无术后感染发生。随访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未发现假体松动、下沉。随访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膝关节KSS评分有显著改善(临床t=-66,功能t=-91.7,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术中应用骨赘清理、内外侧,后方关节囊等软组织松解等手术技术,可纠正内外翻畸形,恢复下肢力线、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和缓解疼痛,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高龄患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及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4年在本院住院的86例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手术治疗方式与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86例:优34例,良27例,可11例,差14例。优良率70.9%。Ⅲ-Ⅴ型骨折的内固定失败率(12/37)明显高于Ⅰ、Ⅱ型骨折(2/49),Singh指数为1和2的内固定失败率(7/25)明显高于Singh指数为2以上(7/61),而根据适应症选择相应的内固定器材对疗效影响未能明确。结论:高龄患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要考虑骨折类型和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性。方法:将2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均分为单侧固定组及双侧固定组;在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的基础上,单侧组仅行手术节段单侧椎弓根固定、双侧组行手术节段双侧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术前和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VAS)评分及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单侧固定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低于双侧固定组(P〈0.05)。两组手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术前或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螺钉固定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与双侧固定临床疗效相似,但是单侧固定减少了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减少了内植物置入时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红外导航锁定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31例胫腓骨多段骨折病例,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3±7.8)岁。AO分型B型16例,C型15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25例。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红外导航锁定型胫骨髓内钉固定,并对术中透视、出血量、骨折愈合和膝踝关节功能等进行评价。结果:3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8.27±8.25)min,平均术中出血(68.63±7.23)m L,平均随访(19.1±4.3)个月。术中远端锁孔一次性锁定率为96.77%;均进行胫骨干角、胫骨上角、胫骨踝穴角和胫骨踝穴角测量,并进行术前、术后角度的比较,其术后角度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经配对t检验,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对膝踝关节进行Johner-Wruhs疗效评定,其中优2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3.54%。结论:红外导航锁定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复杂性骨折临床疗效良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时间短、远端锁钉锁定准确且术中透视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骨水泥灌注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08年2月,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50~75岁,平均(67±6.5)岁;发生部位T112例、T127例、L14例。治疗共13个节段,最少骨水泥注入量为3 ml(2~5 ml);手术前、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的疼痛评价采用直观类比评分(visualanalog scale,VAS)法;椎体高度的评价采用cobb角(包括伤椎上下三个椎体);随访1~3个月。结果:13例患者术后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6 d(2~16 d),术后当日或次日即可下床活动。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平均VAS评分为8.0、2.2及2.4,差异有显著性(P<0.01);cobb角平均为18.7°、12.4°及12.5°,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随访1个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方式,无疼痛,伤椎高度无丢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球囊扩张生物骨水泥灌注椎体后凸成形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45例创伤性浮膝治疗的经验,探讨创伤性浮膝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6月~2005年4月共收治45例浮膝损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治疗方法分为交锁髓内钉,钢板内固定。将两组的疗效、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经过0·5~6年的随访(平均2.7年),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者优良率为92%,非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优良率为75%。统计分析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其疗效、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创伤性浮膝是一种重度不稳定损伤,在治疗中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结合CPM,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是总体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后稳定型全膝假体行全膝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15个膝关节,术前HSS评分,30~40分5例,40~50分8例,50~60分2例,使用后稳定型全膝假体行全膝置换术,随访(7±2.1)月。结果:1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术后无感染及假体松动表现。按照膝关节HSS评分,优11例,良2例,中2例。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对软骨细胞凋亡因子bcl-2和Bax蛋白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邻苯二甲酸酯在致软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关节软骨细胞,传第3代后加药,按染邻苯二甲酸酯剂量不同分为0/L(对照)、10-10/L、10-8/L、10-6/L组,染邻苯二甲酸酯培养7 d后,透射电镜下观察软骨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实验组中软骨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下对照组和10-10/L组的软骨细胞呈球形,粗面内质网发达,线粒体膜性结构完整;10-8/L、10-6/L组的细胞内可见脂滴明显增多,胞质内出现大量空泡类物质,细胞内膜结构不清,部分细胞出现核固缩。10-8/L、10-6/L组的软骨细胞bcl-2的蛋白表达(0.620±0.041和0.530±0.035)较对照组表达(0.805±0.032)显著降低(P<0.01);而Bax的表达(0.966±0.038和1.280±0.154)较对照组表达(0.602±0.045)显著增加(P<0.01)。10-10/L组软骨细胞中bcl-2的表达(0.878±0.055)和Bax的表达(0.650±0.039)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10-8/L、10-6/L组相比,bcl-2和Bax的表达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10-8/L、10-6/L浓度的邻苯二甲酸酯可对软骨细胞超微结构造成损伤,其通过减少抑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和增加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从而产生促进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