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体化方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颈性眩晕患者根据不同患者引起颈性眩晕的病因,分别采取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椎动脉外膜剥离,横向扩大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眩晕消失的情况和Nagashima评分标准,将疗效分为优、良、可,差四种情况。其中优23例,良19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4%。结论:针对颈性眩晕而采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有目的性的去处引起颈性眩晕的机械性压迫因素和神经刺激因素,避免了手术扩大化的倾向,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软骨细胞表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诱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达软骨细胞表型,方法:抽取兔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和粘附分离得到MSCs,用生长因子诱导,考察细胞软骨骨特异性基质的表达水平,结果:TGF-β1,IGF-I和维生素C结合可促进MSCs表达软骨特异性的Ⅱ型前胶原mRNA,但并未促进成骨特异性的碱生磷酸酶合成和钙盐沉积。结论:TGF-β1,IGF-I和维生素C结合诱导可促进MSCs增殖,表达软骨细胞表型,而不产生诱导成骨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人真核表达的TAZ慢病毒载体pLenti6/V5-DEST-TAZ,转染293FT 细胞获得重组慢病毒颗粒,探讨TAZ对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 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已经过测序验证的含有TAZ基因慢病毒入门质粒pENTR(tm)221-TAZ通过LR反应克隆到慢病毒载体pLenti6/V5-DEST中。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并在细胞中验证表达。将该重组载体和其他PackingMix 3 个质粒载体充分混合,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293FT 细胞,培养和待细胞完全裂解后收集富含TAZ基因的病毒颗粒上清液,取适量上清液感染MC3T3-E1细胞,采用杀稻瘟菌素Blastcidin 筛选,建立稳定过量表达 TAZ 蛋白的 MC3T3-E1/TAZ细胞系。用条件培养基诱导 MC3T3-E1和 MC3T3-E1/TAZ细胞系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von Kossa 和茜素红染色观察MC3T3-E1和MC3T3-E1/TAZ细胞的成骨分化。结果:凝胶电泳和测序结果均证明TAZ重组慢病毒载体pLenti6/V5-DEST-TAZ构建正确,并能在细胞中正确表达。与辅助质粒共转包装细胞获得慢病毒颗粒,并成功感染MC3T3-E1细胞。Von Kossa 染色和茜素红染色, MC3T3-E1/TAZ细胞系中生成的磷酸钙比MC3T3-E1细胞系中生成的磷酸钙多。结论:成功构建了人真核表达的质粒载体pLenti6/V5-DEST-TAZ,并能在细胞中正确表达;成功包装了TAZ病毒,并获得过表达TAZ的MC3T3-E1细胞;过表达TAZ促进MC3T3-E1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
张小卫  尹战海  张银刚  王金堂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467-1468,147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24例,其中完全分节性半椎体16例,半椎体伴对侧分节不全8例。手术采取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矫正。结果: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6个月至7年8个月。术前侧凸Cobb’s角30~90,°平均66,°术后Cobb’s角10~28,°平均16,°矫正率为58.5%;术前后凸25~68,°平均46,°术后后凸7~16,°平均14,°矫正率为62.6%。22例均无并发症,1例半椎体切除患者术后出现同侧下肢股部麻木,伸膝肌力Ⅳ级,经营养神经等治疗1月恢复正常。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大多数都进行性发展;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矫正,固定节段短,创伤小,可以起到很好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5.
颈前路后纵韧带显微切除减压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颈前路后纵韧带显微切除减压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取颈前路后纵韧带显微切除减压术治疗脊髓前方压迫严重的1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MRI检查脊髓受压的影像学特点,在颈前路单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1或2个)次全切除的基础上,采取后纵韧带显微切除减压的方式,使脊髓彻底解除压迫.其中经椎间隙后纵韧带显微切除脊髓减压45例;经椎体(1或2个)次全切除、后纵韧带显微切除脊髓减压83例.选用两种不同的融合方法稳定颈椎,其中植骨融合加钛板固定56例,融合器或钛网加钛板固定72例.结果 128例中106例获得随访,随访1.5~5.0年.疗效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定法分为优、良、中、差4级,其中优34例、良55例、中13例、差4例,总的优良率为83.9%.结论 采取颈前路后纵韧带显微切除减压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解除脊髓前方压迫彻底且安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采用新型俯卧屈膝体位预防经后路腰椎间盘手术中神经牵拉伤。方法:选择有手术指征的146例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新型俯卧屈膝体位行腰椎间盘手术;同时回顾性收集217例采用传统俯卧体位行腰椎间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对比两种不同体位术后发生神经牵拉伤的情况。结果:新型手术体位组中6例发生神经牵拉伤,发生率为4.1%;而对照组中53例发生神经牵拉伤,发生率为12.44%。新型手术体位组的神经根牵拉伤发生率较传统体位组明显降低。结论:新型俯卧屈膝体位可明显减低后路椎间盘手术神经牵拉伤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矫正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矫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12例。术中咬除半椎体的后部附属结构,沿椎弓根外侧壁骨膜下剥离至椎体前缘,显露并切除半椎体、上、下椎间盘及邻近椎体的软骨面,通过内固定器械凸侧加压闭合畸形椎切除所余空隙,矫正脊柱畸形。术后定期门诊复查,观察脊柱融合、畸形矫正率和内固定稳固情况。结果 本组1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3个月~6年5个月,平均3年4月,术前侧凸Cobb's角32~75°,平均57°,术后Cobb's角11~30°,平均17°,矫正率为57.7%;术前后凸25~65°,平均45°,术后后凸8~15°,平均14.5°,矫正率为61.7%。10例均无长期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同侧下肢神经功能受损症状,保守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 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绝大多数都呈进行性发展的自然病程,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矫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固定节段短,创伤小,可以起到很好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8.
尹战海  张璐  王菁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38-1640
目的:探讨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检测在骨关节炎(OA)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资料完整的OA患者与30例正常体检者。检测OA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中COM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分析OA患者基础血清COMP水平与患者年龄、ESR、CRP水平和病程长短的相关性。同时拍摄患者双膝关节X线片,测量膝关节间隙宽度。后每隔1年复查(共5年),考察OA病情进展者(膝关节间隙缩窄≥2mm,或在观察期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与未进展者ESR、CRP及血清COMP水平的变化与差异,以及血清COMP水平变化与膝关节间隙缩窄的相关性。结果:1OA患者组基础血清COMP检测值为12.4±2.7U/L,正常对照组为5.2±1.8U/L。OA患者组基础血清COMP、ESR及CRP检测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2OA患者组基础血清COMP水平与患者年龄及病程长短无相关性,但与ESR及CRP有相关性。3100例OA患者中有37例OA病情进展,OA病情进展组血清COMP水平明显高于病情未进展组,差异有显著性。血清COMP水平与膝关节间隙缩窄程度相关性分析显示,在OA病情进展组,随着血清COMP水平的增高,关节间隙有明显缩窄的趋势。结论:血清COMP作为关节软骨损伤的标志,对OA的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在肩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标本分为5组:撕裂组8例,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组11例,新鲜尸体组6例,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各10例。其中前3组为冈上肌腱标本,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为重度骨性关节炎滑膜标本。同时在阴性对照组中将一抗替换为PBS缓冲液。所有标本均采用微波热修复抗原,一抗使用ABCAM公司兔抗人PGE2单克隆抗体,1:100稀释后使用于免疫组化法染色。人工定位所有细胞集中区域,以400倍照相显微镜采集图像,并在图像编号后采用计算机随机数生成软件随机抽取8个编号所对应的高倍视野(×400)图像,用IPP6.0图像处理软件,以除去细胞核外的所有区域为感兴趣区,测量面积和光密度,并计算平均光密度(meanopticaldensity,MOD)以评价PGE,表达量,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其中a=0.05。结果阴性对照组组织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均呈阴性染色;阳性对照组组织细胞质呈强阳性染色,基质呈弱阳性染色;新鲜尸体组细胞质和基质均呈阴性染色;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组细胞质及基质均呈弱阳性染色;撕裂组细胞质呈强阳性染色,基质呈弱阳性染色。肩袖撕裂组平均光密度为0.3158±0.0204,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组平均光密度为0.0907±0.0160,新鲜尸体组平均光密度为0.0404±0.0096。撕裂组与新鲜尸体组比较,PGE2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组与新鲜尸体组比较,PGE:表达轻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撕裂组较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组,PGE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肩袖损伤患者冈上肌腱中PGE2呈高表达,提示肩袖损伤与PGE2高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找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X线片、MRI特点以及其相关性,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自2005年4月~ 2011年7月门诊及住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560例患者的X线片、MRI及临床相关数据.对患者临床的表现特点,影像学(X线、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引起症状的责任椎间隙,颈椎侧位X线片发现椎体后缘向后增生216例,占38.57%;斜位X线片发现椎间孔增生、狭窄187例,占33.39%;侧位及斜位均发现增生75例,占13.39%;正位X线片发现钩椎关节增生19例,占3.39%,无增生表现63例,占11.25%.颈椎MRI显示单纯椎间盘突出63例,占11.25%;椎间盘突出合并骨质增生者497例,占88.75%.结合X线片和MRI可将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5型,其骨质增生的部位发现率依次为侧位X线片向后>斜位X线片向外>侧位、斜位X线片向后外>骨质无增生>合并正位X线片向外侧增生型.[结论]通过对神经根压迫因素的X线和MRI综合诊断与分析,找出责任椎间隙神经压迫的部位和原因;针对骨质增生最常见的颈椎间盘后外侧骨质进行减压,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