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检测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等位基因缺失和突变情况,分析该异常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PCR鄄SSCP的方法检测36例胃癌和自身正常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及多态性位点D3S1300、D3S1234、D3S1312、D3S1313的缺失和突变。结果:肿瘤组织中外显子5有2例(2/36,5.6%)发生缺失,外显子8没有发现缺失;D3S1300的LOH发生率为25%(7/28),MSI为22.2%(8/36);D3S1234的LOH发生率为31%(9/29),MSI为13.9%(5/36);外显子5、8及多态性位点D3S1300、D3S1234、D3S1312、D3S1313的SSCP分析未发现突变。结论:胃癌患者FHIT基因外显子5、8的缺失和突变频率并不高,这种缺失和突变对胃癌的发生到底起多大作用需要进一步探讨;胃癌患者D3S1300、D3S1234位点的LOH、MSI等遗传不稳定现象发生频率较高,能否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诊断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缺失与突变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PCR方法扩增p16基因外显子1(E1)及外显子2(E2)、检测等位基因纯合子缺失;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纯度浓度;应用DNA测序方法分析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 30例胃癌组织中E1、E2纯合性缺失分别为6例(20.0%)及3例(10.0%),9例标本中6例属于Ⅲ期低分化癌;所有标本未检出点突变. 结论 p16基因缺失是胃癌发生发展中一重要事件,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S 100A2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析S100A2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技术、RT-PCR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S100A2mRNA、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S100A2蛋白定位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胞浆及胞核,胃癌组织中S100A2mRNA、蛋白表达下调,低分化胃癌与淋巴结转移胃癌S100A2表达降低最明显.结论 胃癌组织S100A2蛋白、mRNA表达降低,且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胰腺癌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p16基因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情况。探讨p16基因异常与胰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检测51例胰腺癌组织中p16基因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频率,以正常胰腺组织15例为对照。结果:全部被检胰腺癌组织中有23例发生p16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缺失率45%,有1例发生第1外显子的突变,未发现第1外显子缺失和第2外显子突变。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未发生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的缺失及突变。结论:p16基因缺失与胰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p16基因的突变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p16基因纯合缺失与突变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PCR方法扩增p16基因外显子 1(E1)及外显子 2 (E2 ) ,检测等位基因纯合子缺失 ;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方法分析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2 0例胃癌组织中E1、E2纯合性缺失分别为 4例 (2 0 % )及 2例 (10 % ) ;SSCP未检出E1突变 ,E2有 2例出现泳动易位的异常单链 ,其中 1例 (Ⅲa期 ,低分化腺癌 )癌与癌旁组织均出现异常 ,2例异常标本均为进展期 ,LOH(+)胃癌。结论 :p16基因异常是胃癌发生发展中一重要事件 ,突变多见于外显子 2 ,可能与癌肿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p16基因纯合缺失与突变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PCR方法扩增p16基因外显子1(E1)及外显子2(E2),检测等位基因纯合子缺失;应用单链象多态性(SSCP)方法分析基因突变情况。结果:20例胃癌组织中E1、E2纯合性缺失分别为4例(20例)及2例(10%);SSCP未检出E1突变,E2有2例出现脉动易位的异常单链,其中1例(Ⅲa期,低分化腺癌)癌与癌旁组织均出现异常,2例异常标本均为进展期,LOH(+)胃癌。结论:p16基因异常是胃癌发生发展中一重要事件,突变多见于外显子2,可能与癌肿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因检测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PCR基因扩增法对13例GIST患者进行15次基因检测,对其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次基因检测中发现C-kit基因11外显子突变10次,其中突变类型为缺失突变5例,杂合性缺失2例,点突变2例,插入突变1例,C-kit基因9外显子突变1例,为复制突变。有4次基因检测为阴性结果。结论基因检测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靶向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SDHD和MEN1的突变与杂合性缺失,在嗜铬细胞瘤(PC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SDHD和MEN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进行分析,寻找基因突变.选用荧光标记11q13区-23区的8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37例PCC进行杂合性缺失频率检测.分析上述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在37例PCC肿瘤组织中未发现SDHD和MEN1基因突变.发现3种SDHD基因内含子改变(15519972c/g, 15521745c/t, 15520001c/a),2种MEN1基因内含子改变(9879384a/g, 9878352C/T).SDHD所在区域11q23的杂合性缺失频率为30.8%.MEN1所在区域11q13的杂合性缺失频率为26.9%.结论 PCC中未发现SDHD和MEN1基因突变;发现一定比例的11q13区-23区域的杂合性缺失,提示在该区域可能存在其他的抑癌基因参与PCC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并比较胃癌患者外周血浆、肿瘤组织以及癌旁正常黏膜中p53基因突变状况.方法: 从96名胃癌患者的术前血浆、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提取DNA,采用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HPLC)及测序技术,检测p53基因5~8外显子的突变,选择20例健康人的血浆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96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53基因杂合性突变的检出率为19.8%(19/96),在其相应的外周血浆中,p53基因杂合性突变的检出率为5.2%(5/96),在p53基因突变阳性的外周血浆中,其对应的肿瘤组织均发现有同样的p53基因突变,在对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及20例健康人对照血浆中均未检出p53基因突变.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浆中p53基因突变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结论:胃癌患者血浆中可检测出p53基因突变,胃癌患者血浆中p53基因突变的分析有可能作为临床辅助诊断、疾病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重竞争性荧光PCR在X连锁Alport综合征分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且未进行基因诊断的X连锁Alport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2例经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检测到COL4A5基因大片段缺失突变的患者作为阳性对照和1例经肾活检组织电子显微镜检查证实非Alport综合征的男性作为正常对照。首先应用多重竞争性荧光PCR技术扩增COL4A5基因53个外显子和4个参照基因,对于检测到COL4A5基因缺失第1外显子者,进而应用相同技术扩增COL4A5基因外显子1~4、COL4A6基因外显子1~4、两基因共用启动子以及3个参照基因;对于检测到拷贝数缺失者,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扩增后的PCR产物或直接测序。结果 两例阳性对照应用多重竞争性荧光PCR技术检测到的COL4A5基因缺失突变与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检测到的COL4A5基因缺失突变一致。20例患者中6例(30%)明确了基因型,其中2例患者具有累及COL4A5和COL4A6两个基因5'端的大片段缺失,2例患者具有累及COL4A5基因30个外显子以上的大片段缺失,1例患者具有累及COL4A5基因至少1个外显子的大片段缺失,1例患者具有COL4A5基因缺失13个碱基的小的缺失突变,未检测到重复突变。结论 多重竞争性荧光PCR技术可用于检测X连锁 Alport 综合征大片段缺失突变,是对该病分子诊断检测方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与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52例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病人外周血白细胞DNA的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并对SSCP有异常泳动外显子进行DNA测序。【结果】发现1例病人(1.9%)存在parkin基因2号外显子缺失,2例病人(3.8%)分别存在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PCR产物SSCP发生泳动变位,测序发现1号外显子为杂合突变(T103C),2号外显子为纯合突变(G237C)。【结论】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可能与部分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候选的抑癌基因FHIT外显子5在胃癌中纯合性缺失与突变的情况。方法 用PCR方法研究外显子5的纯合性缺失,用PCR-SSCP研究外显子5的点突变。结果 在32例原发性胃癌中外显子5的纯合性缺合率为9.38%(3/32),没发现外显子5存在点突变。结论FHIT外显子5的缺失在胃癌中不一定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家系TH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和两个姐姐外周血基因组DNA,使用高通量测序(NGS)的方法对已知肌张力及运动障碍相关的256个致病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家系中2例患者(先证者和其大姐)的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外显子14、9存在c.1481C>T(p.Thr494Met)、c.943G>A(p.Gly315Ser)复合杂合突变,父母分别携带一个杂合突变,其表型正常的二姐和50名正常对照者均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TH基因c.1481C>T(p.Thr494Met)、c.943G>A(p.Gly315Ser)突变导致了该DRD家系的基因异常,并且发现了新的TH基因突变,扩展了DRD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谱,对DRD的早期精准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Ⅳ型[又称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IPA)]患者的临床诊断。对该家系成员NTRK1基因及FAM134B基因进行外显子测序,明确该家系的致病基因状态。方法采集CIPA患者皮肤及皮下组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明确该CIPA患者诊断;通过外显子测序的方法,检测该家系NTRK 1基因和FAM134B基因突变情况,判断其是否为该CIPA家系的致病基因。结果该患者具有全身皮肤无汗、高热、痛觉消失及发育迟缓等典型CIPA临床症状,其表皮及真皮无毛囊、汗腺萎缩,皮肤周围神经无髓鞘,同时伴随细小有髓鞘纤维缺失。检测CIPA家系NTRK 1和FAM134B基因,发现FAM134B基因无有意义突变,患者和父亲以及弟弟出现NTRK1基因内含子2中Indel突变,患者和母亲NTRK1基因外显子15存在突变。结论通过病史采集、痛觉和温度觉实验及皮肤病理活检等,可以临床确诊该患者为CIPA。通过外显子测序方法,发现NTRK1基因内含子2中Indel突变和外显子15中679位氨基酸缬氨酸GTG(缬氨酸,V)→ATG(蛋氨酸,M)突变,推测在此两种突变共同作用下,可能会导致该疾病的发病。FAM134B基因未发现有意义突变,可能存在其他致病基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广西南宁鼻咽癌患者雌激素受体基因(ESR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以100例鼻咽癌患者,100例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选取ESR1基因SNPrs9322354位点作为遗传标记,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PCR-RFLP)和测序方法检测ESR1基因多态性及其基因突变分布频率.结果 鼻咽癌组ESRI rs9322354突变率为30.0%(30/100),正常人群ESR1 rs9322354突变率为9.0%(9/100).rs9322354位点等住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鼻咽癌人群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ESR1基因SNP rs9322354位点多态性与鼻咽癌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 (MLPA)和多重PCR法对临床诊断为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DMD基因缺失和重复改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至2007年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儿科就诊的51例DMD患者和8例BMD患者。采用MLPA法对经多重PCR法检测过的患者的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进行突变筛查,同时对先证者的母亲进行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检测。结果 用多重PCR方法在59例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中检测到31例患者有外显子缺失。MLPA检测出33例外显子缺失,6例外显子重复和1例点突变,同时检测出26例患儿的母亲为携带者。MLPA比多重PCR多检测出10例DMD基因突变,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出的30例突变中MLPA 检测出16例基因突变范围比多重PCR大。结论 与多重PCR法相比,MLPA更加简便、快捷、可靠,同时可以对携带者进行诊断,是一种高效的遗传病基因诊断手段。 【关键词】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多重PCR;缺失/重复突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OX-2和MMP-2、MMP-7的表达与胃癌组织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胃癌组织及周边正常胃黏膜中的COX-2、MMP-2和MMP-7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COX-2和MMP-2、MMP-7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P〈0.05);COX-2和MMP-2、MMP-7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组织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胃癌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的COX-2分别和MMP-2、MMP-7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均P〈0.01)。结论 COX-2、MMP-2及MMP-7的表达与胃癌组织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胃癌组织侵袭转移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且COX-2与MMP-2及MMP-7之间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提示3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Y Qin  J Chen  B Li  Z Sun  F Zuo  Z Sun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4):492-4, 50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the deletion and mutation of p16 gene play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uman primary hepatocarcinoma. METHODS: Thirty-one cases of human hepatocarcinoma, 31 cases of adjacent noncancerous liver cirrhosis and the leukocytes of 8 normal human subjects were analyzed for deletion and mutation in p16 gene exons 1, 2 and introns 1, 2 with comparative multiple PCR and PCR-SSCP. RESULTS: Deletion of p16 gene exon 1 and partial intron 1 was found in 4 of 31 cases (13/%). No deletion of exon 2 or intron 2 was found. Three patterns of p16 gene intron 1 and 18 bp-flanking sequence in exon 2 at SSCP analysis were observed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orresponding adjacent noncancerous cirrhosis, and two patterns were found in human normal leukocyte DNA. No aberrant single strand at SSCP in p16 gene exon 1 or most part of exon 2 or intron 2 was detected. CONCLUSION: Low frequency of deletion and rare mutation of p16 suppressor gene occurred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