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p16基因纯合缺失与突变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PCR方法扩增p16基因外显子 1(E1)及外显子 2 (E2 ) ,检测等位基因纯合子缺失 ;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方法分析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2 0例胃癌组织中E1、E2纯合性缺失分别为 4例 (2 0 % )及 2例 (10 % ) ;SSCP未检出E1突变 ,E2有 2例出现泳动易位的异常单链 ,其中 1例 (Ⅲa期 ,低分化腺癌 )癌与癌旁组织均出现异常 ,2例异常标本均为进展期 ,LOH(+)胃癌。结论 :p16基因异常是胃癌发生发展中一重要事件 ,突变多见于外显子 2 ,可能与癌肿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胰腺癌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p16基因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情况。探讨p16基因异常与胰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检测51例胰腺癌组织中p16基因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频率,以正常胰腺组织15例为对照。结果:全部被检胰腺癌组织中有23例发生p16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缺失率45%,有1例发生第1外显子的突变,未发现第1外显子缺失和第2外显子突变。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未发生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的缺失及突变。结论:p16基因缺失与胰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p16基因的突变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缺失与突变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PCR方法扩增p16基因外显子1(E1)及外显子2(E2)、检测等位基因纯合子缺失;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纯度浓度;应用DNA测序方法分析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 30例胃癌组织中E1、E2纯合性缺失分别为6例(20.0%)及3例(10.0%),9例标本中6例属于Ⅲ期低分化癌;所有标本未检出点突变. 结论 p16基因缺失是胃癌发生发展中一重要事件,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16和cyclinD1蛋白表达及p16突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p16和cyclinD1蛋白表达及p16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技术分别检测44例HCC及癌旁肝组织p16和cyclinD1蛋白表达和12例新鲜手术肝癌组织的p16基因突变。结果:HCC中p16蛋白阳性率和阳性信号强度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P<0.01),而cyclinD1蛋白阳性率和阳性信号强度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12例新鲜HCC标本中p16基因第2 子突变率为16.7%(2/12),癌旁组织未发现p16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有p16基因突变的HCCp16蛋白表达呈阴性。结论:P16蛋白失活或/和缺乏可能是肝细胞增殖失控的重要因素之一;HCC存在P16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但不是频发事件;在HCC形成过程中,P16基因异常与cyclinD1过度表达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p16基因缺失和突变在人原发性肝癌分子发病机理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重PCR和 PCR- SSCP对 31例人原发性肝癌、31例癌旁肝硬化组织以及 8例正常人白细胞中 p16基因第一 ,二外显子和部分第一 ,二内含子缺失和突变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 31例人原发性肝癌中发现 4例 p16基因第一外显子和部分第一内含子区域缺失 ,缺失率为 13% ,第二外显子和部分第二内含子区域未见缺失 ;SSCP分析发现在肝癌和癌旁肝硬化组织中 p16基因第一内含子及其下游第二外显子 18bp区域存在三种单链构象 ,第一外显子、大部分第二外显子以及部分第二内含子未见异常的 SSCP区带 ,而在正常人白细胞中有两种单链构象。结论 在人原发性肝癌中 p16基因缺失频率较低 ,罕见突变  相似文献   

6.
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与散发性早发帕金林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52例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病人外周血白细胞DNA的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并对SSCP有异常泳动外显子进行DNA测序。[结果]发现1例病人(1.9%)存在parkin基因2号外显子缺失,2例病人(3.8%)分别存在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PCR产物 SSCP发生泳动变位,测序发现1号外显子为杂合突变(T103C),2号外显子 为纯合突变(G237C)。[结论]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可能与部分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与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52例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病人外周血白细胞DNA的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并对SSCP有异常泳动外显子进行DNA测序。【结果】发现1例病人(1.9%)存在parkin基因2号外显子缺失,2例病人(3.8%)分别存在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PCR产物SSCP发生泳动变位,测序发现1号外显子为杂合突变(T103C),2号外显子为纯合突变(G237C)。【结论】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可能与部分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在胃癌组织中是否存在甲基化异常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2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胃粘膜组织应用于甲基敏感酶(HpaⅡ)和甲基非敏感酶(MspⅠ)酶切,结合PCR扩增技术,对p16基因外显子1、外显子2的二核苷酸胞嘧啶特定序列5‘-CCGG-3‘位点甲基化进行检测。结果:20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外显子1、2异常甲基化分别为5例(25%)和9例(45%),正常组织未发现甲基化异常;14例高甲基化标本中,中分化胃癌4例,低分化7例,高分化1例,有2例存在外显子1、2同时甲基化异常,二者均为低分化胃癌,进展期胃癌(Ⅲa,Ⅳ期各1例)中1例呈现泳动易位;外显子2甲基化异常多发生于晚期肿瘤患者(P<0.05)。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异常可能会造成基因功能丧失,从而失去了对细胞增殖的负性调控作用,导致胃癌发生与进展;外显子2高甲基化与临床进展有关,可能为晚期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鼻咽癌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状态。方法 采用多重PCR分析法,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法分别对66例鼻咽癌石蜡包埋标本与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16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66例肿瘤标本中,发现24例p16基因缺失,点突变未检出,而相应的癌旁组织未检出缺失。结论 p16基因在鼻咽癌中存在高频率的缺失,其改变在鼻咽癌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皮肤癌p53基因5-8外显子的突变频率,比较变性和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p53基因突变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DGGE和SSCP,对40例皮肤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的p53基因5-8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皮肤癌p53基因5-8外显子的总突变率为35%,其中鳞状细胞癌(SCC)的突变率为36%,基底细胞癌(BCC)为33%,采用GGE和SSCP检测的突变率分别为33%和25%。结论35%的皮肤癌组织存在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GGE检测p53基因突变的敏感性高于SSCP。DGGE结合SSCP有助于提高突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索胶质瘤的发生机理。方法:应用复合PCR法,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及免疫组化的标记抗生蛋白连菌素法(LSAB)对脑胶质瘤p16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27例胶质瘤中发现14例有p16基因不同程度的表达,但未发现纯合缺失点突变。结论:胶质瘤中未发现p16基因第3外显子的纯合缺失和点突变,说明其在胶质瘤的发病中不是主要因素。胶质瘤中存在p16基因的表达缺失,并且其表达的缺失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突变及表达异常与卵巢癌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检测卵巢癌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采用RP-PCR定性及半定量分析p16基因;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16蛋白。结果:32例卵巢癌中检测到1例外显子1突变,未检测到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RT-PCR分析卵巢癌中p16基因mRNA均有表达,半定量分析卵巢癌与正常卵巢组织中p16基因mRNA表达水平无差别;免疫组化检测9例卵巢癌中的p16蛋白为阴性(28.2%)。结论:卵巢癌的发生与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无相关关系,与p16基因异常表达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候选的抑癌基因FHIT外显子5在胃癌中纯合性缺失与突变的情况。方法 用PCR方法研究外显子5的纯合性缺失,用PCR-SSCP研究外显子5的点突变。结果 在32例原发性胃癌中外显子5的纯合性缺合率为9.38%(3/32),没发现外显子5存在点突变。结论FHIT外显子5的缺失在胃癌中不一定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覃扬  陈军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4):492-494,500
目的 探讨p16基因缺失和突变在人原发性肝癌分子发病机理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重PCR和PCR-SSCP对31例人原发性肝癌、31例癌旁肝硬化组织以及8例正常人白细胞中p16基因第一、二外显子和部分第一,二内含子缺失和突变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31例人原发性肝癌中发现4例p16基因第一外显子和部分第一内含子区域缺失,缺失率为13%,第二外显子和外部分第二内含子区域未见缺失;SSCP分析发现在肝癌和癌旁肝硬化组织中p16基因第一内含子及其下游第二外显子18bp区域存在三种单链构象。结论 在人原发性肝癌中p16基因缺失频率较低,罕见突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基因的状态。方法:采用多重PCR分析法、SSCP分析法及以PCR为基础的甲基化分析法,分别对40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突变及甲基化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40例肿瘤标本中,发现7例(17.5%)p16基因缺失,3例(7.5%)发生了突变,9例(22.5%)有甲基化存在。全部相应的癌旁组织中均未发现有p16基因缺失、突变或甲基化存在。结论:p16基因的异常改变在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基因水平上研究胃癌患者活检标本p16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PCR-SSCP-SILVER STAINING方法,检测活检标本p16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40例胃癌活检标本中,p16基因外显子2表达异常例数为19(47.5%)。而在28例慢性胃炎活检标本中,p16基因外显子2表达异常例数为2(7.14%)。且这两例均伴有重度肠上皮化性。结论 这些资料提示慢性胃炎并非癌前疾病,不存在p16基因异常表达。但当合并有肠上皮化生时,可能存在抑癌基因表达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7.
人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突变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突变情况,探讨nm23-H1基因突变与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对16例肝癌组织、12例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肝组织的nm23-H1基因的第1、2、4外显子突变情况突变进行检测。结果肝癌组织中有1例nm23-H1基因第1外显子纯合缺失;肝癌组织中1例第1外显子、1例第2外显子,癌旁组织中2例第2外显子有单链DNA泳动变位。结论nm23-H1基因突变在肝癌组织中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抑癌基因p16突变与鼻咽癌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咽癌p16基因的状态.方法采用多重PCR分析法,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法(SSCP)对48例鼻咽癌标本与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16基因突变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48例鼻咽癌标本中16例p16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相应的癌旁组织未检出.结论p16基因在鼻咽癌中存在高频率缺失,其改变与鼻咽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组织中p16的表达及表达缺失的原因。方法:取尸体解剖正常垂体标本6例,临床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标本40例,采用蛋白杂交技术检测P16蛋白的表达;核酸杂交分析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筛选p16基因突变;甲基化分析检测无纯和性缺失和突变的30例肿瘤组织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40例垂体腺瘤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缺失。核酸杂交40例标本10例出现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该10例MRI表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30例无p16纯合性缺失标本血与肿瘤DNA配对扩增电泳筛选p16第一和第二外显子碱基突变,未发现p16的主要编码区第一、第二外显子存在突变。对无p16纯合性缺失和突变的30例进行甲基化分析发现p16基因启动子存在甲基化。结论:垂体腺瘤的发生与p16的表达缺失有关,其缺失的原因包括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的启动子的甲基化,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分子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runx3的变化机制及胃癌中runx3甲基化改变和p53突变的区别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多态性(PCR-SSCP)检测runx3的2~4外显子及p53基因5~8外显子在胃癌中的突变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对30例胃癌组织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对runx3甲基化率和p53突变率进行分析。结果:2例胃 癌标本在runx3的第3外显子发现突变,第2、4外显子未发现突变改变。 87%(26/30)胃癌 标本runx3基因检测到甲基化改变, 53.3%(16/30)胃癌标本p53基因发现突变,runx3甲 基化率高于p53突变率(P<0.05)。结论:runx3突变不是胃癌的遗传易感因素,runx3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是胃癌中runx3的主要改变机制。与p53突变率比较,runx3高频甲基化改变更具有胃癌的遗传学特异性,可能是引起胃癌的关键性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