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胆药物对胆色素结石患者引流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为胆石病的三级预防提供佐证。[方法]选取27例行胆总管控查 T管引流术或鼻胆导管引流术(ENBD)治疗的原发性胆管结石患者,于手术后分别服用熊去氧胆酸片、利胆灵以及强去氧胆酸片 利胆灵,取服药前及服药后1、3、5、7d胆汁,检测胆汁总胆汁酸(TBA)以及3种结合型胆汁酸[甘氨胆酸(GCA)、牛磺胆酸(T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结果]1)熊去氧胆酸片及其联合中药组胆汁TBA、GCA、TCA、GCDCA治疗后升高幅度明显(P<0.05)。2)单纯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幅度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药利胆灵联合应用熊去氧胆酸能增加胆色素结石患者引流术后胆汁中的总胆汁酸及结合型胆汁酸的含量,有效扩大机体胆酸池,从而降低胆汁成石性,可用于临床胆色素类结石的预防,尤其适合术后预防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2.
赤丹退黄颗粒利胆及退黄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动物实验验证赤丹退黄颗粒利胆退黄作用。方法:α-萘异硫氰酸酯造成大鼠胆汁郁积模型,以熊去氧胆酸对照.观察各实验组胆汁流量及胆红素(TBIL)变化。结果:治疗药及对照药均可增加正常动物胆汁流量。造模后各组胆汁流量下降,TBIL升高。治疗后治疗组96小时段及模型组120小时段TBIL恢复正常;对照组TBIL仍高于正常。结论:赤丹退黄颗粒消退黄疸除利胆作用外,与降低血栓素B2、加强TBIL代谢、改善肝脏病理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肥胖“从胆论治”的学术观点,研究利胆软坚方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的降脂减肥作用及其对血清胆汁酸轮廓谱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2只大鼠高脂饲料喂养9周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取24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利胆软坚方高、低剂量组(30,15 g·kg^-1),每组8只,另取8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4周。测定大鼠体质量、肝脏质量、脂肪质量等肥胖指标;胆管插管术引流监测2 h内胆汁流量;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清胆汁酸代谢轮廓谱中各胆汁酸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肝脏质量、脂肪质量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上升(P<0.05,P<0.01),2 h内胆汁总分泌量及各测试点胆汁流量均降低,初级胆汁酸占比明显下降(P<0.05),血清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胆汁酸轮廓谱中胆酸(CA),脱氧胆酸(DCA),鹅去氧胆酸(CDCA),猪去氧胆酸(HDCA),牛磺胆酸(TCA),牛磺去氧胆酸(TDCA),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甘氨去氧胆酸(GDC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利胆软坚方高、低剂量组体质量、肝脏质量明显降低(P<0.05,P<0.01),利胆软坚方高剂量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低剂量组TG水平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组在给药后1~1.5 h胆汁流量明显增加(P<0.05),高、低剂量组初级胆汁酸占比明显升高(P<0.05),利胆软坚方高剂量组TCA,DCA,甘氨胆酸(GCA),GDC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低剂量组仅TCA,TCDC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利胆软坚方具有降脂减肥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胆汁分泌量,增加初级胆汁酸合成及调节胆汁酸轮廓谱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应用熊去氧胆酸基础上给予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方,治疗1个疗程(6周)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应用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后患者阳性症候积分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疗效方面,观察组疗效同样优于对照组(P0.001);副作用方面,皮肤瘙痒及腹泻发生率较低,TBA升高发生率稍高,TBA升高、皮肤瘙痒发生率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别(P0.05);70例患者中5例在治疗后出现复发,两组间复发率无差别。结论: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具有疗效高、副作用轻、复发率低且不需长期服药的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汤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湿滞血瘀证早、中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各57例。分别给予疏肝利胆汤加减、熊去氧胆酸、疏肝利胆汤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疗程均为48周。观察各组用药前及用药24,48周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比较各组完全反应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第24,48周中西药组完全反应率均高于同期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治疗第48周中西药组临床症状,肝纤维化,肝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抗线粒体抗体(AMA)改善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和血、尿常规异常发生率中药组中西药组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疏肝利胆汤加减治疗早、中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完全反应率与西药熊去氧胆酸无明显差异,说明其具有有效性,且安全性评价优于熊去氧胆酸;疏肝利胆汤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中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湿滞血瘀证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肝脏的病理改变,疗效优于单用疏肝利胆汤加减和熊去氧胆酸。  相似文献   

6.
肖玲辉  扈晓宇 《北京中医药》2018,37(6):553-555,561
目的观察利胆养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辨证为肝肾亏虚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药利胆养肝方加熊去氧胆酸胶囊,对照组单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疗程4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 M及γ-球蛋白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胆养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  相似文献   

7.
泽兰保肝利胆作用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泽兰对正常小鼠由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表现为 SGOT显著降低 ,使肝体比降低 (大剂量 )。对正常大鼠有显著的利胆作用 ,胆汁流量增加持续 2 h。熊去氧胆酸流量增加持续 1小时。胆汁中胆固醇、胆红素给药前和给药后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性。泽兰系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瓜儿苗 L y-copus Lucidus Turca,以全草入药。性味苦、辛、微温 ,用于血瘀经闭 ,月经不调 ,痛经 ,产后瘀滞腹痛 ,跌打损伤 ,疮痛肿毒等 ,又用于浮肿 ,小便不利 ,尤多用于产后浮肿腹痛。保肝、利胆作用未见报道 ,为此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泽泻汤加味防治高脂血症及其利胆作用的实验室研究.方法通过喂饲高脂饲料造成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泽泻汤加味对大鼠血清、肝匀浆脂质含量、胆汁流量(共收集2h)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大剂量泽泻汤加味能①显著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肝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TG)含量(P均<0.05);②增加2h胆汁流量(P<0.05);③在增加胆汁胆固醇总量的同时(P<0.05),还可增加胆固醇助溶剂--总胆汁酸和磷脂的含量.结论泽泻汤加味所体现的健脾利胆泄浊法是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溪黄草配伍虎杖煎剂利胆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溪黄草与虎杖水煎刺配伍对大鼠的利胆作用。方法:采用十二指肠给药,进行胆总管插管术,观察溪黄草与虎杖水煎剂配伍对大鼠胆汁流量以及对胆汁成分的影响。结果:溪黄草水煎剂、虎杖水煎剂均明显增加大鼠胆汁流量(P〈0.01);配伍组增加大鼠胆汁流量的作用远较溪黄草组和虎杖组明显(P〈0.05),也显著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和胆红素含量,增加胆汁酸含量。结论:溪黄草与虎杖水煎剂配伍有显著的利胆作用,优于单味中药的利胆作用,并对胆汁成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金茵溶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片与熊胆舒肝利胆胶囊对胆囊胆固醇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消溶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肝胆气郁证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例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金茵溶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片、熊胆舒肝利胆胶囊)、对照组1(熊去氧胆酸片联合熊胆舒肝利胆胶囊)和对照组2(熊去氧胆酸片)各30例,治疗6个月后评价各组临床证候疗效及结石消溶效果。结果:金茵溶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片与熊胆舒肝利胆胶囊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结石消溶效果,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7%,结石消溶总有效率为90%。三组溶石疗效依次为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结论:金茵溶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片与熊胆舒肝利胆胶囊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临床疗效及结石消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味茵陈蒿汤对α-异硫氰酸萘酯(ANIT)诱导胆汁淤积性肝病(CSLD)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组(22.5,45 mg·kg^-1),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组(4.1,8.1,16.2 g·kg^-1)。以ANIT(100 mg·kg^-1)灌胃1次,制备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及加味茵陈蒿汤在造模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4 d。第5天进行胆管插管手术测量大鼠胆汁流速,取血清检测各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汁酸(TBA)等血清学指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TGR5),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胆汁流速显著降低(P<0.01),各血清学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肝组织病变严重,且肝组织中TGR5,Caspase-1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组对于胆汁流速和血清学指标无显著影响,加味茵陈蒿汤高剂量组胆汁流速增快(P<0.05),各血清学指标均降低(P<0.05),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组和加味茵陈蒿汤组大鼠肝组织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且肝组织中TGR5,Caspase-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加味茵陈蒿汤可有效治疗大鼠CSLD,其机制可能与胆汁酸分子及胆汁酸受体TGR5介导的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干预糖尿病胆石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n=10),糖尿病组(B组n=12),糖尿病+中药1号组(C组n=14),糖尿病+中药2号组(D组n=12),糖尿病+中药3号组(E组n=12)。B、C、D、E组首先制备糖尿病模型,维持非禁食状态血糖在20mmol/L左右。A、B组每日1次给予0.9%生理盐水4.2ml/kg胃管灌注;C、D、E组每日1次分别给予中药1号(大黄、郁金、茵陈),中药2号(大黄、柴胡、茵陈),中药3号(大黄、郁金、柴胡、茵陈)4.2ml/胃管灌注。6周后取血测血脂;断头处死,测胆汁中胆固醇/磷脂比值及胆汁酸成分;观察胆囊成石情况及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3个中药组显著降低糖尿病兔的血胆固醇(t1=5.13,t2=5.232,t3=5.14;P〈0.01)、血甘油三酯(t1=3.45,t2=3.24,t3=3.02;P〈0.01);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磷脂比值(t1=5.29,t2=5.18,t3=6.36;P〈0.01);降低胆汁中胆酸/鹅去氧胆酸比值(t1=9.047,t2=8.627,t3=9.339;P〈0.01);减少去氧胆酸生成(t1=6.839,t2=7.492,t3=9.045;P〈0.01);有效改善糖尿病兔胆囊超微结构;降低胆囊成石评分(t1=5.66,t2=7.74,t3=7.93;P〈0.01);3个中药组中尤以中药3号对胆酸/鹅去氧胆酸比值、去氧胆酸含量改善最明显(f=3.699,P〈0.05;f=7.83,P〈0.01),对胆囊超微结构的改善效果也最为突出,胆囊成石评分低于其余两组,但无统计学差异(f=0.248,P〉0.05;)。结论:中药可以有效干预糖尿病兔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过程,大黄、柴胡、茵陈、郁金四药联合应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溪黄草与虎杖煎剂利胆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溪黄草与虎杖水煎剂对大鼠的利胆作用.方法 采用十二指肠给药,进行胆总管插管术,观察溪黄草与虎杖水煎剂对大鼠胆汁流量以及对胆汁成分的影响.结果 溪黄草水煎剂、虎杖水煎剂均明显增加大鼠胆汁流量(P﹤0.01);溪黄草水煎剂可明显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对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无影响;虎杖水煎剂明显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和胆红素含量,并能显著增加胆汁酸含量.结论 溪黄草与虎杖水煎剂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并对胆汁成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连翘酯苷对大鼠胆汁流量和主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连翘酯苷对大鼠胆汁流量和胆汁中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去氢胆酸片组、连翘酯苷低剂量组、连翘酯苷中剂量组、连翘酯苷高剂量组5组,采用胆管引流法,观察连翘酯苷对正常麻醉大鼠胆汁流量的影响,并分别测定胆汁中主要成分.结果:生理盐水组比较,各组均可显著增加大鼠胆汁分泌量,差异有显...  相似文献   

15.
中药制剂对胆石病患者胆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51例行胆道手术胆总管置T管引流患者,分三组观察服药前后胆汁中主要成分的变化。结果:胆胰和胃冲剂组,服药后胆酸第2、3天显著升高(P<0.01),胆红素、粘蛋白第1、2、3天显著降低(P<0.01)。溶石散组,服药后胆酸第3天显著增高(P<0.05),胆红素第2、3天显著降低(P<0.01,P<0.05)。对照组变化不显著(P>0.05)。胆酸与胆红素,胆酸与胆固醇比值服药组呈动态性升高。实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超声波足浴结合穴位按摩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啶,治疗组采用中药超声波足浴并结合穴位按摩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4(IL-4)、IgE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6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4、IgE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降低,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超声波足浴结合穴位按摩能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降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4、IgE水平、改善患者的体质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补气活血类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类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并初步筛选出对HUVEC 增殖能力具有较明显促进、抑制作用的药物。方法:建立HUVEC 的体外培养的细胞模型,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将10 种活血化瘀药分别与3 种补气药按照1:2、1:1、2:1 三种不同的配比两两配伍组合,组成90 对补气活血药药对,制备90 对补气活血药药对和10 种活血化瘀药的含药血清。应用MTT 比色法观察不同活血化瘀药和补气活血药药对的含药血清对HUVEC 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血清组相比较,大部分的活血化瘀药、补气活血药对含药血清对HUVEC 的增殖能力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促进或者抑制),其中丹参组、川芎组、赤芍组,丹参黄芪(1:2)组、丹参黄芪(1:1)组、川芎黄芪(1:2)组可明显促进HUVEC 增殖能力(P<0.05 或P<0.01);三棱组、莪术组、丹皮组、莪术黄芪(2:1)组、三棱人参(2:1)组、莪术黄芪(1:1)组可明显抑制HUVEC 增殖(P<0.05 或P<0.01)。结论:不同的活血化瘀药和补气活血药配伍组成对HUVEC 的增殖能力具有不同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这可能为这些药物在细胞层面上促进或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心绞痛综合治疗与单纯中药治疗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针灸、气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中药、针灸、气功三者相结合与单纯中药和针灸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差异。方法 用温胆汤加味并配合针灸、气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并设单纯中药组30例、西药组30例作为对照;观察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改善、动态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抗氧化治疗等的变化。结果 综合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80%,中医证候改善率为85%,与中、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左心室舒缩功能明显改善,与中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脂降低,与另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改善(P<0.01)。SOD及MDA治疗后亦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综合疗法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组,在心绞痛缓解、心率改善、中医证候改善、血脂改善、抗氧化方面亦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9.
胆消灵丸辅助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中药胆消灵丸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方法:5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用胆消灵丸(胆消灵组)和复方益肝灵(对照组)辅助治疗,其他常规治疗两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相关指标及分娩结局。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但胆消灵组显效率(86.2%)明显高于对照组(51.7%,P<0.01);治疗后血甘胆酸(CG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组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但胆消灵组降CGA、ALT、AST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并还有改善乳酸脱氢酶、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作用;羊水污染率、早产发生倒数胆消灵组均低于对照组,而新生儿平均体重则高于对照组。结论:胆消灵丸治疗ICP能有效降低血甘胆酸,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