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钙化(AVC)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56例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的主动脉瓣钙化者作为AVC组,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脉病变情况,并记录血管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另选取110例无主动脉瓣钙化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为非AVC组。比较两组冠心病发生率、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AVC组冠心病检出率较非AVC检出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明确的冠心病患者中,AVC组三支血管病变比例与Gensini评分均高于非AVC组(P〈0.05和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VC与年龄、性别、高血脂及糖尿病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超声明确诊断的AVC可能提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初步预测和评估冠心病提供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压指数(PPI)、血浆脂联素(APN)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选择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共146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冠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和冠脉病变积分表示。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PPI以及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APN水平,同时检测患者生化指标,如空腹血糖(FPG)、TC、TG、LDL-C、HDL-C等。结果冠脉病变程度随年龄而逐渐加重,冠脉狭窄积分多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冠脉正常组;PPI冠脉病变组〉冠脉正常组,多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P〈0.05);血浆APN水平多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冠脉正常组,多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龄、BMI、PPI、FPG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血浆APN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血浆APN水平与年龄、PPI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PI、APN、年龄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脉压指数、血浆脂联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浆APN与PPI呈负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危险性评估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严重程度。方法 冠心病患者23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19例(观察组),未合并糖尿病患者11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00);两组冠状动脉两支/左主干病变发生率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狭窄比例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反映病变严重程度的Gensini积分更高(P=0.000)。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尿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4例为A组,单纯冠心病患者98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A组患者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3个亚组,即1支、2支、3支病变组,比较亚组间的尿白蛋白水平;A组患者以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为自变量,分别以病变数、冠脉狭窄指数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A组与B组患者在体质量指数、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白蛋白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弥漫性病变发生率、病变数、冠脉狭窄指数均较高(P均<0.05);A组各亚组间尿白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数、冠脉狭窄指数与尿白蛋白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84、0.5762,P均<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广,病变弥漫且严重;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是2型糖尿病发生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5岁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 I)特点。方法: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55岁,152例)和老年组(≥75岁,109例),比较2组间发病的危险因素、PC I治疗特点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情况,评价2组间PC I治疗疗效。结果: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有阳性家族史、吸烟、高脂血症者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冠心病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检出率高于中青年组(P〈0.01)。冠脉造影结果显示:中青年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且多为局限性狭窄,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患者三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狭窄病变、钙化病变明显多于中青年组(P〈0.01);双支血管病变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支架置入情况相比,中青年患者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数少于老年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严重并发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是中青年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以单支血管病变居多,三支血管病变少见,弥漫性狭窄、钙化病变亦少见。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数少于老年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动态血压参数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可疑冠心病病人322例,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冠脉造影,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n=85)、单支病变组(n=91)、双支病变组(n=77)和三支病变组(n=69),比较各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病人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ASBP)、24 h平均脉压(24 hAPP)、白天平均脉压(dAPP)、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脉压(nAPP)、均高于冠脉正常组(P < 0.05~P < 0.01)。与杓型血压模式比较,非杓型、反杓型、超杓型血压模式的病变支数(双支、三支)均明显高于杓型血压模式(P < 0.01);同一血压模式下病变支数比例分布,杓型血压模式:正常>单支>双支>三支(P < 0.01),反杓型血压模式的病变支数:三支>双支>单支>正常(P < 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24 hASBP、dASBP、24 hAPP、dAPP、夜间平均脉压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动态血压模式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与脑钠尿肽(BN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就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40例非冠脉狭窄患者做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清晨抽取2ml空腹肘静脉血,用免疫放射方法(IMRA)测量BNP值。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组的平均血浆BNP值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三支病变组的平均血浆BNP值明显高于两支、单支病变组(P均〈0.05)。结论BNP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血浆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内皮素-1、一氧化氮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241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n=135),非冠状动脉狭窄组(n=106).比较冠状动脉狭窄组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的ET-1、NO,以及不同病变支数患者ET-1、NO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冠状动脉狭窄组血浆ET-1高于非狭窄组,而血清NO浓度低于非狭窄组.同时随病变血管增加血浆ET-1水平增加,而NO则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年龄、糖尿病史、吸烟、TC、LDL-C、ET-1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记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5,0.241,0.227,0.087,0.053,0.552,P<0.01~0.05),NO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记分呈负相关(r=-0.504,P<0.05).TG、BMI、与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记分无相关性.结论:内皮功能障碍是冠状动脉狭窄的重要因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内皮素-1呈正相关,与一氧化氮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回顾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两组病变血管分布基本相同(P〉0.05)。糖尿病(DM)组单支病变少于对照组,DM组多支病变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DM组弥漫性病变血管的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DM组血管病变程度较对照组普遍严重且左室功能(LVEF)下降(P〈0.01)。DM病程〈1年时,多支病变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别不大,DM病程越长,越容易发生多支血管病变,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冠脉病变分布上无明显差别,但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受累数量及发生多支病变比例高,病变趋于弥漫,血管病变程度普遍严重且左室功能(LVEF)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踝臂指数(ABI)、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ABI和HCY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拟诊CHD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52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14例)和非冠心病组(38例),根据病变程度又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所有入组个体分别测定其ABI值,同时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测定HCY。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血清HCY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值无差异(P〉0.05);冠心病组中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的HCY值高于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的ABI值低于单支病变组,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组的ABI值异常率和HCY异常率均高于非严重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升高和ABI值降低与冠心病的发病及冠脉病变程度有关,联合应用ABI及HCY对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中miR-181b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心内科接受冠脉造影结果阳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80例,另选取同期造影结果正常的35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按Gensini积分评价冠脉狭窄严重程度,将180例阳性患者分为:≤25分组、26~50分组、>50分组,比较各组间miR-181b水平差异。结果对照组miR-181b水平(14.13±0.54)高于≤25分组(13.56±0.87)、26~50分组(13.22±1.21)及>50分组(12.44±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分组及26~50分组miR-181b水平高于>5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81b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2.
曹晓红  陈平  陈树  张敏 《四川医学》2013,(9):1332-1334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双源CT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236例老年患者行双源CT检查,依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三组,分别为冠状动脉病变<50%组,50%≤冠状动脉病变<75%组,冠状动脉病变≥75%组,并依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对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等指标,对其检查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两组的冠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对IMT、斑块发生率、斑块Crouse积分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75%组与冠状动脉病变<5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的比较显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越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颈动脉病变程度与双源CT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比较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A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合并冠状动脉狭窄(B组)及冠状动脉狭窄(C组)3组间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病变血管分布、心肌缺血改变的差异。结果3组间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差异无显著性;病变血管分布A组多累及右冠脉,B组、C组多累及左前降支,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心绞痛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心肌梗死与心电图ST-T异常发生率,A组低于B组、C组(P<0.05,P<0.01);LVED值A组小于B组、C组,EF值A组高于B组、C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对心肌缺血的影响较冠状动脉狭窄低,但并非无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探讨ACS患者血清FSTL1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123例?稳定型心绞痛25例及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FSTL1水平,采用目测法及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法确定冠状动脉病变,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 ACS各组中血清FSTL1水平明显均高于NC组和SAP组(P < 0.01);②ACS患者血清FSTL1水平与冠脉病变范围呈相关趋势(P < 0.01),血清FSTL1水平(经自然对数转化,LnFSTL1)在单支病变组(2.38 ± 0.28)?双支病变组 (2.43 ± 0.26)?多支病变组(2.57±0.29)依次明显升高,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 = 5.25,P = 0.007)?结论:①ACS患者血清FSTL1水平明显升高;②冠脉病变范围越大,血清FSTL1水平升高越明显,测定血清FSTL1水平对于ACS患者病情评估?预后评判可能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我院104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同时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1049例患者中肾动脉显著性狭窄(直径狭窄≥50%)的检出率13.3%。564例冠心病患者肾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检出率20.7%,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2)单因素分析显示:肾动脉狭窄组与无肾动脉狭窄组比较,冠心病、冠状动脉钙化、陈旧心肌梗死、三支病变及高血压患者比例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年龄也明显偏高。(3)高龄、高血清肌酐浓度水平、冠心病特别是三支冠脉病变患者有高的肾动脉狭窄检出率。(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血清肌酐浓度、冠心病、三支冠脉病变是预测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较常见,患者的临床特征能提示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症患者冠状动脉钙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行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CTA)检查、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状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狭窄<30%)的1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9例,女性58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59±11)岁。专业培训人员对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问卷进行调查及临床资料收集,并行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和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ation, FMD)检测,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 CACS),CACS>0认为存在冠状动脉钙化,为钙化组,CACS=0为非钙化组。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钙化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病史的比例高于非钙化组(P=0.001, P=0.003),ABI低于非钙化组(P=0.006)。以冠状动脉是否钙化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ABI是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因素。结论 在冠状动脉早期粥样硬化人群中,年龄和ABI与冠状动脉钙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和血浆内皮素(ET)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通过将笔者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8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依据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进行分组,并分析MA和ET与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相关性。结果①多支病变组(≥2支)共有69例患者,占81.2%,单支病变组16例患者,占18.8%;严重病变组(即Gensini积分﹥20分)共有53例患者,占62.4%,非严重病变组(即Gensini积分0~20分)32例患者,占37.6%;②单支病变组的ET水平(72.32±7.34pg/ml vs 81.47±5.65pg/ml,P<0.05)和MA水平(23.46±1.15mg/L vs 35.21±4.23mg/L,P<0.01)均低于多支病变组,非严重病变组的ET水平和MA水平均低于严重病变组(P<0.01和P<0.05);③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ET水平和MA水平与Gensini积分具有显著相关性(r=0.75,P<0.05和r=0.63,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浆内皮素与冠脉病变程度有显著性的正相关,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其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浆内皮素的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数字荧光透视检出冠状动脉钙化(CAC)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114例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前行数字荧光透视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存在1支以上的管径狭窄≥50%为诊断冠心病标准。结果:114例患者中,冠心病患者63例,无冠心病患者51例。冠心病组CAC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p〈0.001);以数字荧光透视有无CAC判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1.4%,86.3%,78.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冠脉钙化病变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我中心2012年7月-2013年1月7l例冠心病患者(71处靶病变),利用血管内超声分析冠脉斑块特征、评估支架植人情况。观察钙化组与非钙化组介入操作特征、即刻疗效和院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ior adverse cardiacevents,MACE)。在钙化弧度≤180°和〉180°的病变中,对比钙化长度比〉0.5与钙化长度比〈0.5介入治疗即刻疗效。结果71处靶病变中43处钙化病变,28处非钙化病变。钙化组术后最小支架直径、最小支架横截面积明显小于非钙化组,预扩比例明显增高(P〈0.05),支架膨胀指数亦小于非钙化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在钙化弧度≤180°病变中,长钙化组支架膨胀指数明显低于短钙化组(P〈0.05)。在钙化弧度〉180°的病变中,长钙化组钙化弧度明显大于短钙化组,且支架膨胀指数倾向于小于短钙化组。所有患者均无院内MACE发生。结论冠脉钙化病变影响了支架的充分扩张;钙化弧度≤180°时,如钙化长度比〉0.5,则支架的扩张明显受限;钙化弧度〉180°时,长钙化病变往往伴随着大弧度钙化,其支架膨胀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入选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A组,观察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管腔狭窄≥50%,A组患者再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冠状动脉病变亚组;B组,对照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管腔狭窄〈50%。分别对各组的HbAlC、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合并糖尿病资料进行比较,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A组患者HbAlc明显增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明显,斑块形成及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多,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累及支数越多,相对应HbAlc数值越高,内膜中层增厚患者越多,双支、三支亚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斑块形成及合并糖尿病,单支病变亚组患者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支及三支病变亚组患者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lC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更好地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及程度,对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