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全国高校延期开学,为充分保障正常教学秩序,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中南大学2020年春季采用线上教学进行授课。湘雅医院老年医学教学团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全面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现总结《老年医学》在线课程前期组织、过程实施、教育管理、教学评价中的经验,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SD大鼠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把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11只和实验组33只,实验组喂高脂饲料 0.2%丙基硫氧嘧啶,对照组喂基础饲料。3个月后对所有大鼠行超声检查,观察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内中膜变化,超声观察后处死大鼠并行病理学检查,观察主动脉管壁病理改变。结果饲养3个月后对照组大鼠主动脉全程超声及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病变,实验组大鼠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可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即超声表现为主动脉管壁内膜偏心性增厚、不光滑、连续性中断,病理表现为主动脉壁增厚、平滑肌细胞增生、细胞排列紊乱、弹性纤维层结构不清及局部管壁向管腔内突出。结论超声可准确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SD大鼠的主动脉内中膜病变。  相似文献   
3.
1982年至1990年8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157例,并随访了部分病例。1 临床资料.157例中,肾病综合征Ⅰ型10例,Ⅱ型147例;男129例,女28例;年龄15~20岁41例,21~30岁43例,31~40岁50例,41~60岁23例;病程半年至10年。  相似文献   
4.
反复、短暂的缺血刺激使心肌对随后较长时间的持续缺血产生适应的现象称为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该现象被认为是心肌的一种强大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已在多种动物模型得到证实[1 ,2 ] 。梗死前心绞痛是否对心脏有预适应保护作用,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对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老年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76例病例均为1998年1月至2 0 0 0年6月我院和湘雅医院心内科住院首次发生AMI的老年患者,其中男5 6例,女2 0例,年龄6 5~82岁,平均(71±6 )岁。根据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107例接受起搏器治疗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病变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41例显示冠状动脉显著狭窄,但狭窄未累及窦房结动脉起源的冠状动脉或狭窄在窦房结动脉发出以远血管段。其中27例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6个月后的随访造影无再狭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临床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但窦房结功能并未改善。结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并非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脏功能,但难恢复窦房结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arteriosus,PDA)外科开胸术后再通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006年该院PDA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216例,其中系动脉导管未闭外科开胸术后再通患者8(男3,女5)例,占3.7%。该组中年龄3~35岁,平均(11.8±8.5)岁,再通的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1.5~4.0mm,采用COOK可控弹簧圈或国产PDA蘑菇伞经导管封堵再通的PDA,术后24h、1、3、6个月和1年随访,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8例PDA外科开胸术后再通患者均一次介入封堵成功,介入手术成功率100%。其中应用弹簧圈封堵3例,应用国产PDA蘑菇伞封堵5例。手术时间为25~44min,平均(34.3±6.7)min,X线透视时间为4~9min,平均(6.6±2.1)min。术后定期随访,患者PDA残余漏消失,心脏大小恢复正常,无并发症。结论PDA外科开胸术后再通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是可行、有效、安全的,可以作为外科术后再通的PD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支架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发内膜夹层12例,成功植入冠状动脉支架(CS)17支,取得显著临床效果,且并发症少。初步结果提示,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选择性应用CS,有益于PTCA后急性并发症的防治,亦可减少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和IL-8在血管紧张素II(AngⅡ)致炎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用PBS(对照组)、AngⅡ(10-7 mol/L)诱导0~24 h,收集0、6、12、24 h 4个时间点的细胞培养上清和内皮细胞,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与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方法,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狭窄90%~94%;B组:狭窄95%~99%;C组:狭窄100%。采用Rentrop标准评价CCC形成,将266例患者分为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对CCC形成组者,按Werner冠状动脉侧支连接(CC)标准评价CCC功能,分为CC 0级、CC 1级、CC 2级3组,比较分析266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CAD患者、401支冠状动脉CCC形成和功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C组CCC形成比例高于A与B组(P<0.05 ), B组CCC形成比例高于A组(P<0.05); 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比例、MI、血清HDL-C及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CC形成患者中,CC 2级组血清HDL-C最高、LDL-C最低,CC 0级组血清HDL-C水平最低、LDL-C最高(P<0.05)。结论:在严重狭窄冠状动脉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CCC形成与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CCC形成比例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CAD患者,血清HDL-C及LDL-C水平与CCC的形成无关;但与CCC功能有关,HDL-C水平高者CCC功能好,而LDL-C水平高者则CCC功能差。  相似文献   
10.
将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ICUS检查)应用于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DCA)中,32例冠心病患者手术的获成功。平均冠状动脉内径由术前1.06mm增加至术后3.59mm,术后残留狭窄均小于25%,无1例发生冠状动脉穿孔、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在DCA中,应用ICUS可提高DCA的疗效与成功率,并可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