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损害,比较各亚型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方法 对120例(抑郁症组、双相抑郁组、躁狂组及双相躁狂组各3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以下简称患者组)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YOUNG躁狂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韦氏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及Halstead—Retain神经心理成套检查(HRB—RC)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周末评定及比较。对照组为30名正常人。结果 (1)各亚型患者组治疗前WCST操作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分类数、智商(IQ)值、记忆商(MQ)值,以及抑郁症组、双相抑郁组的正确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亚型患者组治疗第12周末与对照组比较,WCST操作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分类数及MQ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各患者组中,WCST操作的总测验次数、随机错误数、分类数、IQ值和MQ值治疗前与治疗第12周末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与治疗第12周末比较,各患者组中的HRB—RC测验的连线乙、触摸总时间、范畴,抑郁症组中的连线甲,抑郁症组、双相抑郁组治疗前的敲击次数等,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部分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各亚型患者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氧化应激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缺损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对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36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测验和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结果:(1)在神经心理测验中,患者组与对照组在总测验数、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语言流畅、领悟、相似和联想学习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数字广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2)患者组后的一氧化氮(NO)浓度与WCST的总错误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相似测验呈显著性负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相似性测验、数字广度测验呈显著性负相关(r分别为0.409,-0.404,-0.432,-0.420,P<0.05)。结论:(1)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缺损的生物学基础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2)SOD和NO可能是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氧化应激指标。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及认知功能与阳性和阴性症状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 ,在利培酮治疗前后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CST)。结果 治疗后WCST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均少于治疗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P <0 .0 5。PANSS总分的改善与WCST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 ;阳性症状量表分的下降与WCST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 ,与正确反应数呈负相关 ;而阴性症状量表分的下降与WCST的各项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经利培酮治疗后 ,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症状改善的同时 ,认知功能也有明显提高 ,且认知功能的提高与阳性症状的改善存在着明显相关性 ,而与阴性症状的改善关系不大 ,提示两者可能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以及比较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与色、数、形测验的一致性。方法对31例精神分裂症及25名正常人进行WCST、韦氏记忆量表(WMS)、简式中国修订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及色、数、形判断能力的测验,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的各种测验成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1,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2WCST与色、数形测验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损害情况。方法采用一系列标准化神经心理测验工具:韦氏记忆测验(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测定45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并与42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作对照。结果研究组在WMS中的经历、定向、1→100、100→1、累加、再认、记图、再生、联想、触摸、理解、背数等项成绩均差于对照组(P均〈0.05或0.01)。WCST研究组总正确数和分类次数均小于对照组,而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和持续反应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MMSE成绩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L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突出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慢性失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对患者认知:叻能的影响。方法:对慢性失眠患者285例,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数字划销测验(NC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进行评定。结果:慢性失眠患者CASI评分有6项较差,WCST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高于对照组;NCT的各项得分均有显著差异;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结论:慢性失眠患者存在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综合征性抑郁(SSD)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45例SSD患者,以31例抑郁症患者和28名正常人作为对照。SSD组和抑郁症组均使用抗抑郁剂治疗12个月以上。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临床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于治疗前后分别评定3组患者的认知状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抑郁症状的严重度。结果:治疗3个月,SSD组和抑郁症组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记忆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或P〈0.01);WCST总应答数显著减少,分类数显著提高(P〈0.01);两组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12个月,两组上述认知指标进一步显著改善,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指向记忆、联想学习、WCST正确百分数、随机错误数与对照组相比仍未恢复正常(P〈0.01)。结论:SS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治疗后症状虽有缓解,但部分认知功能仍不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抑郁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评定116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41名健康人(对照组)的认知状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评定病情严重程度。对影响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的临床症状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抑郁症组的长时记忆[(35.28±7.27)分]、短时记忆[(51.32±13.41)分]、记忆商数[(89.46±17.84)]、语言智商数[(110.96±13.72)]、操作智商数[101.90±15.98)]、智商数[(107.41±15.7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长时记忆(44.05±5.06)分,短时记忆(71.41±8.51)分,记忆商数(121.90±11.26),语言智商数(117.49±10.99),操作智商数(117.24±10.54),智商数[(118.98±1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抑郁症组的WCST总测验数[(74.70±27.96)个]、持续错误数[(26.07±15.31)个]、随机错误数[(24.46±17.54)个]均明显高于对照组[WCST总测验数(60.15±23.05)个,持续错误数(17.56±11.44)个,随机错误数(17.73±14.2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抑郁症组长时记忆成绩、短时记忆成绩和记忆商数低于对照组2个标准差。(2)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的长时记忆成绩及记忆商数与绝望感因子分均呈负相关(均P=0.00),短时记忆成绩和即刻记忆成绩与阻滞因子分均呈负相关(均P=0.00),语言智商与焦虑/躯体化因子分呈负相关(P=0.01),操作智商及智商与HAMD总分均呈负相关(均P=0.01),WCST总测验数和持续错误数与HAMD总分均呈正相关(P=0.01,P=0.02),随机错误数与阻滞因子分呈正相关(P=0.02)。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急性期的记忆、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和执行功能明显减退,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影响认知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男性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基础。方法以75例有官方暴力型违法乱纪记录的青少年为研究组,以41名某职业高中学生为对照组,对两组测评脑诱发电位[听觉脑干反应(ABR)、体感诱发电位(SEP)和P300]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并比较两组的异同。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ABR波Ⅰ和波Ⅲ潜伏期短,波Ⅴ潜伏期长,波Ⅲ波幅低;P300靶P3波潜伏期长,非靶P2波波幅高;SEP的N2波潜伏期短,P2波波幅高(P〈0.05~0.01)。(2)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WCST总反应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多,击中率(正确反应数/总反应数)低(P〈0.01)。(3)ABR、P300和SEP与WCST的相关分析,ABR波Ⅲ波幅与击中率呈正相关(r=0.22),P瑚波P,潜伏期与击中率呈负相关(r=-0.25)、与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r=0.24),SEP波P:波幅与正确反应数(r=-0.25)、击中率(r=-0.24)、完成分类(r=-0.25)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男性青少年对外周刺激的感觉和认知加工过程异常,执行认知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对首发抑郁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首发抑郁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分别给予帕罗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治疗,在治疗前、治疗8周末、随访1年末,采用数字划销测验(NCT)、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注意力、记忆功能、执行功能测定.结果 治疗前、治疗8周和随访1年后RAMD总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8周、1年时TESS评分,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8周、1年时与治疗前比较,三组NCT中的净分、失误率及WMS-RC的记忆商数均改善(P< 0.05),WCST的总刚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下降(P<0.05);治疗8周、1年时净分、失误率、WMS-RC的记忆商数、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三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均P<0.05),但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年时,三组的失误率下降值、记忆商增加值、净分增加值、总测验次数下降值、持续错误数下降值、随机错误数下降值均与HAMD减分值呈正相关(P<0.05),与TE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帕罗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均可以改善抑郁症的认知功能,但阿米替林的抗胆碱能作用明显影响了认知功能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对23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30例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和28名正常人进行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显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和非持续错误数明显高于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发现,WCST的以上测验指标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Andreasen阴性症状量表总分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的迟滞因子分和持续错误数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372和0.4551)。结论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障碍,其中阴性症状可能与额叶功能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舍曲林与帕罗西汀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关于抑郁发作诊断标准、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17分、年龄18~65岁的100例首次发病的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舍曲林组(51例,剂量范围25~150 mg/d)和帕罗西汀组(49例,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TRD患者,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韦氏记忆量表(WMS)、字色干扰实验(Stroop Test)、连线实验(Trails)、语言流畅性测试(VF)、画钟实验(Clock Copying)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AMD-17总分同持续错误数、记忆商数、视觉再认呈负相关;焦虑/躯体化因子同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同正确应答数、视觉再认、联想学习、TRAIL B呈负相关;阻滞因子同C-W呈负相关;认识障碍因子同完成分类数、图片回忆、C-W、TRAILA呈负相关.结论 TRD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与临床症状显著相关,尤其是与焦虑/躯体化、阻滞、认识障碍等关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评估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韦氏记忆量表(WM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对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与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查,分析P300潜伏期、波幅与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P300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言语智商、操作智商、韦氏记忆商、WCST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P300潜伏期与操作智商、持续性错误百分数、随机错误百分数呈负相关;波幅与短时记忆、随机错误百分数呈正相关。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全面的认知功能损害,P300潜伏期和波幅可作为其客观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6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劳动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治疗等综合康复措施,与治疗前后分别采取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6个月后,64例患者的BPRS、IPROS和WCST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变(P<0.01).WCST的分类数、正确数明显提高(P<0.01);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康复疗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特征及两者间的差异,以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招募符合DSM-Ⅳ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共31例为首发组,复发性抑郁症患者30例为复发组,健康志愿者31名为对照组,对3组进行韦氏数字广度(DS)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爱荷华赌博任务(IGT)测验,比较3组被试在各测量指标上的差异,同时用HAMD-24评估患者组的抑郁程度,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3组患者D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复发组低于对照组(P<0.05),首发组与复发组及首发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WCST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复发组与对照组及复发组与首发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者IGT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复发组除第二模块外,其余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的总分、第三模块和第五模块评分均高于首发组(P<0.05).(4)患者组(首发组+复发组)的HAMD总分与DS评分、WCST分类数呈负相关(r=-0.373,P=0.003;r=-0.299,P=0.019),与WCST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应答数、非持续错误应答数和IG T的总分、第三模块评分、第五模块评分呈正相关(r=0.265~0.461,P<0.05),与IG T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四模块无相关性(P>0.05).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无明显短时记忆和执行功能损害,在情感决策方面,其倾向于低收益,低风险决策;而复发抑郁症患者的短时记忆、执行功能均有明显损害,且在情感决策上比首发患者对损失更为敏感;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与认知损害呈正相关.疾病复发和病情加重都会对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损害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P300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P300的改变。方法 对67例PD患者依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PD抑郁组(22例)和PD非抑郁组(4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和P300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PD患者简明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尚在正常范围,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D抑郁组MMSE评分更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均P〈0.05),PD抑郁组改变更为明显(均P〈0.01);PD组P300潜伏期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413,P〈0.05),波幅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398,P〈0.05)。结论 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以记忆损害最为明显;抑郁对认知功能有负性影响,P300检测可以早期发现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激越型和迟滞型抑郁症首次发作患者的认知功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77例抑郁症首次发作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激越项目单项≥3分者进入激越组(n=20例);迟滞项目单项≥3分者进入迟滞组(n=24例);上述2项同时<3分者则进入混合组(n=33例)以及40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持续性操作测验(CPT)、韦氏记忆测验(WMS)测试,记录相应观测指标,并与临床症状、精神药物剂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存在着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P<0.05或P<0.01);②激越组和迟滞组在WCST所有指标、CPT舍弃数、误答数、平均反应时间、WMS记忆商数、短时记忆、瞬时记忆上与混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激越组与迟滞组在WCST中的非持续性错误答案数、CPT中的误答数、平均反应时间、WMS中的短时记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④大部分观测指标与临床症状以及抗抑郁药丙咪嗪等效剂量、镇静催眠药地西泮等效剂量和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效剂量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激越和迟滞型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损害不尽相同,提示抑郁症是一种异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