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2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无锡市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供、1982年和1993年全国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使用的方法,于2003年在无锡市城乡进行精神分裂症流行学调查。结果:在城乡15岁及以上人群11940人中,精神分裂症总患病率为5.02/1000,时点患病率为4.02/1000。城市总患病率为6.16/1000,时点患病率为4.86/1000。农村总患病率为4.10/1000,时点患病率为3.34/1000。差异无显著性(x^2=1.692,P&;gt;0.05;x^2=2.512,P&;gt;0.05)。男性总患病率为5.39/1000,时点患病率为4.21/1000。女性总患病率为4.66/1000,时点患病率为3.83/1000。差异无显著性(x^2=0.322,0.111,P均&;gt;0.05)。患病率与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负相关。结论:无锡市精神分裂症患病率较稳定,社会功能受损严重,需要来由家庭社会的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收集1995-2014年2月关于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主要研究指标为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幻听评分及幻听评定量表(AHRS)。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以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7篇RCTs满足纳入标准,共包括786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PANSS的幻听评分比较,均数差为-1.10,95%CI为[-1.65,-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9,P=0.0001);两组之间的AHRS比较,均数差为-3.89,95%CI为[-5.72,-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7,P0.00001]。结论低频rTMS对精神分裂症的幻听症状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接受式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阿立哌唑治疗,研究组联合接受式音乐治疗,观察8周。选取29名健康者设为健康组。研究组及对照组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并进行P300检测;健康组于入组时进行P300检测。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P300潜伏期较健康组显著延长( P<0.01),波幅较健康组显著降低( 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 P300潜伏期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或0.01),研究组波幅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接受式音乐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遗传因素在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发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以往的关注的重点主要为双相抑郁自杀的遗传效应,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遗传方式和遗传效应有何特征?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遗传效应及遗传方式.设计回顾性调查.单位一所市级精神卫生中心.对象单相抑郁症组(n=115)为1983-06-01/2002-05-31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和住院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重性抑郁发作标准,且抑郁发作次数≥3次或发作一两次已缓解≥8年者.方法以符合入组标准的单相抑郁症患者为先证者,由2名主治医师及其以上医师对每一家系进行调查,填写自行编制的精神病家系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及一级亲属所有成员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发作特点及次数、以往治疗及自杀情况.由2名主治医师或以上医师对每一患者进行再诊断,并由1名主任医师核查,一致确诊的病例则予入组.对所有现存活的先症者(107例)及一级亲属中有自杀行为者(14例)进行面检;对无自杀行为的一级亲属(337名)进行面检和信函调查(380名);死亡者(患者8例,一级亲属5例)的资料由一两名一级亲属提供有关情况填写调查表.对照组由2名研究者进行面检,同时询问一级亲属情况并填写家系调查表.对所得资料行单因素分析,用多基因阈值理论Falconer模式估算自杀行为的遗传率和标准误,用医学遗传数学方法中分离分析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主要观察指标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遗传效应和遗传方式.结果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危险性51.30%(59/115)较其一级亲属2.58%(19/736)高(x2=283.16,P<0.01),单相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2.58%(19/736)较对照组0.12%(3/2469)高(x2=50.36,P<0.01),有自杀行为患者的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3.8%(14/372)较无自杀行为患者的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1.4%(5/363)高(x2=4.14,P<0.05).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为(70.16±0.79)%;多基因遗传方式验证显示,多基因遗传方式验证显示一级亲属自杀行为预期发病率为3.1%,实际发病率为2.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u=0.766,P>0.05).结论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有明显的遗传效应,其遗传方式符合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缓解期抑郁障碍患者面孔情绪识别的特点及与正常人的异同。方法:采用改编的情绪启动范式对缓解期抑郁障碍患者30例(研究组)和与其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3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试,分别对两组的反应时、错误率及判断一致程度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之间差异。结果:研究组靶刺激与线索词的9种组合平均反应时长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对中性面孔情绪图片-悲伤(χ~2=14.652)、平淡(χ~2=4.837)和正性面孔情绪图片-快乐(χ~2=8.251)的错误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对正性面孔情绪图片-快乐(F=28.680)和中性面孔情绪图片-平淡(F=35.342)这两个组合一致性的判断程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结论:缓解期抑郁障碍患者对正性和中性面孔情绪识别性低,且存在中性面孔情绪识别悲观偏倚的特点,但对负性面孔情绪的识别正常。  相似文献   
6.
7.
社交焦虑障碍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社交焦虑障碍的性质、病因、早期临床表现、共患疾病与认知行为治疗。  相似文献   
8.
自杀是人类有意自我毁灭而采取伤害自身的一种行为。在许多国家,自杀占15~35岁人群的3种领先死亡原因之一,对社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负担,因而受到全球各国的关注。然而,无法回避的事实是,自杀的原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一般认为自杀是心理、社会和生物诸因素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5-HT回收阻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近几年有关5-HT回收阻断药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动物实验、药理性质、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等。  相似文献   
10.
癫癎性抑郁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癫痫性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抑郁症在临床上的差异。方法:以28例癫痫性抑郁障碍与30例抑郁症作对照比较:结果:癫痫性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出现的年龄较早,言语减少、迟缓、昼重夜轻、疑病、偏执、胃肠道症状出现率较低.治疗后显效较快,抗抑郁药使用率较低,疗效与抑郁症组相仿。结论:癫痫性抑郁障碍与抑郁症在临床上存在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