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对兔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膝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对兔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响,研究不同浓度医用臭氧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健康家兔32只随机分为A组(空气组)、B组(25μg/ml医用臭氧组)、C组(40μg/ml医用臭氧组)、D组(80μg/ml医用臭氧组),每组兔右膝关节均使用Hulth法复制出膝骨性关节炎(OA)模型,造模成功后,每组每周1次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每次2ml,共4周。末次注射后3d处死实验兔,取股骨内侧髁附近软骨组织行病理学观察及Mankin评分;取关节液行NO检测;分别在造模前、造模成功时和处死前测定兔膝关节活动度。结果各组造模成功时右膝关节活动度较造模前降低,处死前B、组C组和D组右膝关节活动度较造模成功时升高,B组处死前即刻右膝关节活动度较C组和D组明显升高(P〈0.05);各组右膝关节软骨病理检查均出现关节软骨损害改变,B组关节软骨退变程度轻,Mankin评分较左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关节软骨退变明显,Mankin评分较左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右膝关节关节液中NO含量升高,B组关节液中NO含量相对于C组和D组降低程度最大。结论三种浓度的医用臭氧均能够减轻骨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而40μg/ml和80μg/ml的医用臭氧会导致关节软骨组织结构破坏,臭氧浓度越高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2.
血清和关节液透明质酸含量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O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透明质酸(HA)含量与OA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膝关节疾病122例(128膝)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HA含量,并对软骨损伤及滑膜炎症程度进行评价。结果:OA组血清HA含量、软骨损伤评分及滑膜炎评分均高于非OA组(P〈0.01),但关节液HA含量低于非OA组(P〈0.01)。OA组血清HA含量与年龄、软骨损伤评分及滑膜炎症程度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无性别差异(P〉0.05);关节液HA含量与软骨损伤评分及滑膜炎症程度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但122例总体分析,关节液HA含量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且有性别差异(P〈0.05)。软骨损伤对血清HA和关节液HA含量的影响比滑膜炎大。结论:血清和关节液HA可作为生物学标志物反映软骨损伤程度和滑膜炎程度,血清HA含量升高及关节液HA含量降低提示软骨损伤及滑膜炎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兔膝关节制动引起的软骨损伤修复的关节液中IL-1和TNF-α水平的变化,并探讨IL-1和TNF-α在兔软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所有动物随机分成5组,制动4周(A组)、制动4周后活动2周(B组)、制动4周后活动4周(C组),制动4周活动6周(D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E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五组关节液中IL-1和TNF-α水平。结果同E组相比,A、B、C、D组关节液中L-1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软骨损伤严重。同A、E组相比,B、C、D组关节液中L-1和TNF-α水平随活动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结论膝关节长期制动能对膝关节软骨造成一定的损伤,早期活动和干预治疗能促进软骨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制动造成兔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过程中IL(白细胞介素)-17及MMP(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关节液中的表达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探讨IL-17及MMP-3对关节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兔伸膝制动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制动4周(A)组、解除制动自由活动2周(B)组、4周(C)组、6周(D)组及空白对照(E)组兔关节液中IL-17及MMP-3的含量,且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关节软骨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随解除制动后自由活动时间的延长,关节软骨破坏逐渐减轻,软骨修复越明显,且关节液中IL-17及MMP-3的含量逐渐降低(P〈0.05),二者呈明显的线性相关性(r=0.981,P〈0.05)。结论 IL-17及MMP-3在关节液中的含量与损伤软骨的修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评测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动物膝骨关节炎(OA)软骨的影响,探讨OA的发病机制及VEGF不同给药方式对其治疗作用.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 VEGF膝关节腔注射组(C组), VEGF腹腔注射组(D组).手术建立OA模型,第8天开始D组腹腔注射VEGF 每天1次,C组关节腔每7 d注射VEGF 1次,给药12周后处死动物,切取胫骨平台关节软骨大体观察,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检查,检测血清、关节液及滑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结果 A组动物模型关节软骨正常;B、D两组动物模型关节软骨缺损部分修复;C组动物模型关节软骨缺损完全修复.与B组比较,C组关节软骨形态学上明显改善,血清及关节液中SOD明显升高(F=11.43,P<0.01),NO、MDA均明显降低(F=16.23,P<0.01),而D组则未见明显改善.结论 VEGF能有效防治实验性OA;关节腔注射VEGF治疗OA的疗效明显优于腹腔注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兔膝骨性关节炎的模型,了解膝关节腔注射三氧对骨性关节炎软骨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即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20μg/ml三氧治疗组(c组),40μg/ml三氧治疗组(D组),60μg/ml三氧治疗组(E组)。采用Videman法对B、c、D、E组家兔进行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复制。造模6周后将空气1ml注入B组家兔左膝关节腔内作为对照,将20、40、60μg/ml浓度的三氧1ml分别注入C、D、E组兔左膝关节腔内,每3d1次,治疗2次后,处死动物,观察兔膝关节软骨形态学变化及进行病理积分统计。结果B组肉眼外观及病理显示关节软骨有明显破坏,病理积分较A组明显升高(P〈0.01),C、D两组病理改变较B组显示关节软骨有所修复,病理积分较B组降低(P〈0.05),E组与B组比较病理改变无明显变化,病理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40μg/ml浓度的三氧关节腔注射可促进早期兔膝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的修复,有利于减轻及阻止骨性关节炎的发展;而60μg/ml浓度三氧关节腔内注射对已损伤的软骨无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大鼠骨关节炎(OA)的影响。方法:4%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建立大鼠OA模型,1周后50只大鼠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0.10,0.25,0.50 g/L的黄芪多糖治疗组,分组后即开始用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关节腔注射治疗,每3 d 1次,每次双膝各注射0.2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6周后处死动物,抽取血液、取关节滑膜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切取关节,进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关节软骨中的表达。结果:黄芪多糖在高浓度可明显修复关节软骨的退变(P〈0.01),降低关节滑膜、血清的MDA水平(均P〈0.01),增加SOD活性(P〈0.01);在低浓度时对关节软骨的修复作用并不明显(P〉0.05),也不能显著降低关节滑膜、血清的MDA水平(均P〉0.05)和增加SOD活性(P〉0.05)。黄芪多糖可以抑制MMP-3在关节软骨中的表达(P〈0.01),黄芪多糖在高浓度时可明显增加关节软骨中葡糖氨基聚糖(GAG)含量(P〈0.01)。结论:黄芪多糖关节腔注射治疗大鼠OA可促进退变软骨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蒋峰  杨孝兵  张帆  寿旗扬  徐志国 《浙江医学》2016,38(9):603-606,610
目的 探讨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大鼠佐剂骨关节炎(OA)的价值。 方法 将 42 只大鼠按抽签 法分为 7 组,G 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 6 组进行右后肢膝关节注射 0.1%碘乙酸 0.1ml 造模;A 组造模后第 6 周处死(空白对照);B 组 造模后第 6 周注射 0.9%氯化钠溶液,第 10 周处死;C 组造模后第 6、8 周 2 次注射 0.9%氯化钠溶液,第 12 周处死;D 组造模后第 6 周 1 次关节腔注射 hUc-MSCs,第 10 周处死;E 组造模后第 6、8 周 2 次关节腔注射 hUc-MSCs,第 12 周处死;F 组造模后第 6、8 周 2 次尾静脉注射 hUc-MSCs,第 12 周处死;各组大鼠造模前后和注射后测定关节肿胀度和疼痛评分;处死后取关节组织病理检查。 结果 D、E 组较 B、C 组的关节肿胀度均有减小,E 组的消肿作用更显著;而 F 组的消肿作用不明显;D、E 组关节疼痛评分较 B、C 组 均有缓解,E 组止痛作用更显著;F 组的止痛作用与 E 组相当。Mankin 关节软骨病理分级积分结果提示:D 组与 B 组比较无统计学差 异;F 组低于 C 组;而 E 组低于 F 组。病理检查提示:A 组造模后第 6 周关节组织病理检查类似于 OA 病理表现,无宿主与移植物的相 互排斥反应发生;B 组表现类似 A 组,C 组关节病理破坏较 B 组重;D 组滑膜重度增生侵入关节腔,炎症细胞浸润,其病理破坏较 A 组 重,较 C 组轻,并且软骨染色较浅;E 组滑膜增生和炎症较 D 组轻,软骨染色较 D 组更浅;F 组关节病理表现与 E 组基本相仿;在饲养、 造模、注射、观察的实验过程中,无明显局部或者全身的宿主与移植物相互排斥反应发生,未发现注射部位、关节感染、坏死等不良反 应,无意外疾病和死亡发生。 结论 2 次关节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 hUc-MSCs 均能较好缓解碘乙酸佐剂 OA 的疼痛,改善滑膜炎症, 修复软骨等作用,而且 2 次关节腔注射 hUc-MSCs 能更明显能消除关节肿胀,减轻滑膜炎症和软骨损害的病理改变;无明显的不良反 应发生;hUc-MSCs 治疗 OA 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肌松Ⅱ号胶囊对兔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液中NO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肌松Ⅱ号胶囊对骨关节炎家免关节液中NO和滑膜组织NOS的影响,探讨其治疗OA的机制。方法应用关节制动的方法复制OA模型,12只造模成功的中国家兔,随机分为肌松组(A组)、对照组(B组)。A组用肌松胶囊和手法治疗,B组仅予以手法治疗,疗程为1月。检测治疗前后关节液中NO和治疗后滑膜组织中NOS的含量。结果治疗后肌松组NO和NO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NO的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肌松Ⅱ号胶囊能抑制滑膜组织NOS的活性,减少关节液中NO的含量,而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反复吸入烟曲霉(AF)孢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炎症和重构的影响。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及E组,每组10只。A、B、C和D组用气管内吸入脂多糖联合熏香烟的方法建立COPD模型,E组为正常对照组。建模后A、B和C组分别经鼻吸入高浓度AF孢子(1×10^6cfu/次)、低浓度AF孢子(1×10^3cfu/次)和生理盐水100μL,每周2次,连续5周;D组无处理。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白细胞介素8(IL-8)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肺组织病理切片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气道炎症并行半定量评分及病理图像的形态学测量分析。结果与E组比较,D组大鼠出现典型COPD病理改变,模型建立成功。A组和B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高于C组和D组(P均〈0.01);A组和B组BALF中的IL-8和TGF-β浓度均高于C组和D组(P均〈0.01);A组的气道炎症评分高于B、C和D组(P均〈0.01);A组和B组的管壁总厚度(WAt/Pbm)、平滑肌层厚度(WAm/Pbm)、管壁胶原沉积厚度(WCt/Pbm)、管壁外层胶原沉积厚度(WCo/Pbm)及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比例均高于C组和D组(P均〈0.01);A组和B组BALF中IL-8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气道炎症评分及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856,P〈0.01;r=0.884,P〈0.01;r= 0.702,P〈0.05);TGF-β与WAt/Pbm、WCt/Pbm、WCo/Pbm及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706,P〈0.05;r=0.802,P〈0.01;r=0.876,P〈0.01;r=0.713,P〈0.05)。结论反复吸入AF孢子可加重COPD大鼠气道炎症,并促进气道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聚乙烯微粒引起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采集20例健康人体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随机分组培养.A组(对照组):仅单核细胞;B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C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帕米磷酸钠(10 mg/L);D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骨碎补总黄酮(5 mg/L);E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骨碎补总黄酮(10 mg/L);F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骨碎补总黄酮(20 mg/L).培养48 h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含量.结果 TNF-α含量B组高于A组(P〈0.01);C、D、E、F组分别低于B组(P〈0.01);C组与D、E、F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E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F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低于D组(P〈0.0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D、E、F组有逐渐减少趋势.结论在体外聚乙烯微粒可以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过量分泌TNF-α.在体外骨碎补总黄酮和帕米磷酸钠均可有效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过量分泌TNF-α.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在体外骨碎补总黄酮和帕米磷酸钠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过量分泌TNF-α的效果相似.骨碎补总黄酮能有效抑制由磨损微粒介导的TNF-α的高表达,有望成为将来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一种很有潜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张红宇  赵卫东  高岩峰 《当代医学》2009,15(35):759-761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后膝骨性关节炎的关节软骨的超微结构及MR表现并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n=6):正常对照组(Normal组),骨性关节炎组(OA组),医用臭氧组(O3组)。正常对照组(Normal组)无处置,将oA组与03组实验兔的右后肢膝关节用木瓜蛋白酶关节腔内注射法,制成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所有实验免右侧膝关节做磁共振检查,随即医用臭氧组向右膝关节腔内注入1OmlO3浓度为35ug/ml的O3~O2混合气体;骨性关节炎组无处置,治疗满2周后所有实验兔再次做右侧膝关节磁共振检查,之后所有实验动物统一处死,观察三组右膝关节股骨髁部位的关节软骨的电镜改变。结果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后,磁共振检查显示关节软骨损伤减轻,透射电镜亦观察到软骨细胞内受损的细胞核及细胞器有所改善。结论医用臭氧有助于早期关节炎受损关节软骨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关节腔注射褪黑素治疗后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白细胞介素-1β(IL—lβ)的表达,探讨褪黑素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骨性关节炎组,C组为骨性关节炎+去松果体模型组,D组在C组基础上给予关节腔注射褪黑素治疗(大鼠成功建模1周后,每周4次给予左膝关节腔注射浓度为20g/L褪黑素溶液O.2mL,共4周)。最后1次注射褪黑素后,采集A、B、C组大鼠心尖处血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褪黑素水平。然后处死全部大鼠,取左膝股骨髁软骨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A组软骨表面光滑有弹性,边缘规整,软骨细胞排列整齐;B组软骨表面粗糙无光泽,存在软骨软化及软骨下骨外露现象,软骨细胞排列及结构紊乱;C组较B组严重;D组软骨软化及软骨剥脱现象较B、C组减轻,软骨下骨外露减少,软骨细胞排列及结构较为整齐。D组大鼠关节软骨中IL-1β的表达显著低于C组和B组,bFGF的表达显著高于C组和B组(F-225.73、285.25,P<O.05)。结论关节腔注射褪黑素能够延缓大鼠骨性关节炎的进一步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软骨生长因子bFGF及下调炎性因子IL-1β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骨痹通方对骨关节炎(OA)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OA模型大鼠软骨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基于Wnt/β-catenin通路探究骨痹通方对软骨基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本研究于2020年6-9月完成。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S)法检测SW1353软骨肉瘤细胞活力。通过白介素1β(IL-1β)介导的SW1353软骨肉瘤细胞建立OA细胞模型,设置A组、B组、C组、D组、E组,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B组为阳性对照(加入10 μg/L的IL-1β),C组、D组、E组加入10 μg/L的IL-1β后分别加入低剂量(625 mg/L)、中剂量(1 250 mg/L)、高剂量(2 500 mg/L)骨痹通方溶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MMP-1、MMP-3、MMP-13、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MP-1、MMP-3、MMP-13分泌情况。结果 浓度为3 000 mg/L的骨痹通方溶液对SW1353软骨肉瘤细胞活力有一定抑制作用(P<0.05)。B组、C组、D组、E组细胞MMP-1、MMP-3、MMP-1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但C组细胞MMP-1、MMP-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B组,D组、E组细胞MMP-1、MMP-3、MMP-1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B组、C组,E组细胞MMP-1、MMP-3、MMP-1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D组(P<0.05)。B组、C组、D组、E组细胞MMP-1、MMP-3、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但C组细胞MMP-1、MMP-3蛋白相对表达量及D组、E组细胞MMP-1、MMP-3、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B组,D组细胞MMP-1、MMP-13及E组细胞MMP-1、MMP-3、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C组,E组细胞MMP-1、MMP-3、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D组(P<0.05)。B组、C组、D组、E组细胞上清液MMP-1、MMP-3、MMP-13含量高于A组,但C组、D组、E组细胞上清液MMP-1、MMP-3、MMP-13含量低于B组,D组、E组细胞上清液MMP-1、MMP-3、MMP-13含量低于C组,E组细胞上清液MMP-1、MMP-3、MMP-13含量低于D组(P<0.05)。分别在B组基础上加入5 μmol/L 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剂WAY-262611溶液(F组)、10 μmol/L地塞米松溶液(G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细胞MMP-13、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F组细胞MMP-13、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B组、C组、D组、E组、G组,但D组、E组、G组细胞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及E组、G组细胞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B组、C组,G组细胞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及E组、G组细胞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D组,G组细胞MMP-13、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E组(P<0.05)。结论 骨痹通方对软骨基质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存在一定剂量依赖效应,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过度表达及Wnt/β-catenin通路异常激活可能是其发挥软骨基质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心肌肥厚模型,探讨丹参酮的抗心室重构与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SD大鼠通过腹主动脉缩窄建立高血压的心肌肥厚模型,4周后将手术大鼠分为手术组(B组),丹参酮低剂量组[C组,10 mg/(kg.d)],丹参酮高剂量组[D组,20 mg/(kg.d)]及缬沙坦组[E组,10 mg/(kg.d)],每组各8只,另有8只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A组)。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尾动脉压,取左心室组织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病理切片HE染色测量心肌纤维直径(MF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AT1受体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T1受体和CaN的蛋白表达,通过Fura-2双波长荧光法检测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与A组和E组比较,B、C、D组的血压值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D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的LVMI、MFD值均高于A组,且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AT1受体蛋白和mRNA水平在B组中表达最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C、D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的AT1受体mRNA表达水平均未降至A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CaN蛋白表达水平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丹参酮对其表达的干预呈剂量依赖性,D、E组间Ca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D、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组Ca2+浓度均高于A、D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可通过阻止心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减少钙调神经磷酸酶的表达,起到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益气化瘀方对膝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退变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益气化瘀方对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关节软骨退变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1月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益气化瘀方组,每组各30只。模型组,益气化瘀方组大鼠通过肩关节离断术+直立位诱导法建立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益气化瘀方组大鼠分别于5、7、9月龄(即造模术后4、6、8月)开始用药,连续用药1个月。3组大鼠分别于6、8、10月龄(即造模术后5、7、9月)处死,每次10只。处死后取大鼠膝关节,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关节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各组关节软骨内Ⅱ型胶原基因(type Ⅱ collagen gene,Col2A1)、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1,Agc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mRNA表达的情况。 结果:模型组关节软骨结构破坏严重,而益气化瘀方组大鼠关节软骨退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益气化瘀方组6和10月龄大鼠膝关节软骨Col2A1、Agc1以及TIMP-1 mRNA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1,P〈0.05),MMP-13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益气化瘀方组8月龄大鼠Agcl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MMP-13 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 结论:益气化瘀方可通过促进软骨合成聚集蛋白聚糖与Ⅱ型胶原,延缓膝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阴道念珠菌病的有效方法。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08年7月阴道念珠菌病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0例,时照组600例,治疗组:≥13mg/L臭氧水冲洗及浸泡阴道3—5分钟,然后,阴道置咪康唑栓1枚(200mg),1次/日,共3日。对照组:单纯咪康唑栓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9.6%,无效0;对照组:治愈率62.0%,无效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臭氧水(O3)冲洗浸泡阴道,辅以硝酸咪康唑栓治疗阴道念珠菌病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莲房原花青素(lotus seedpod procyanidins,LSPC)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脑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A组)、衰老模型组(B组)、LSPC低剂量组(C组,15mg/ml)、LSPC中剂量组(D组,30mg/ml)和LSPC高剂量组(E组,60mg/ml)。采用D-半乳糖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化学比色法检测脑组织中总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活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NOS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B组相比较,C、D、E组LSPC能明显减少NO含量(P〈0.05);D、E组LSPC不仅能明显降低总NOS和nNOS活性(P〈0.01,P〈0.05),且能减少nNOS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论LSPC对D-半乳糖所致脑衰老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