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及酒精注射治疗复发性小肝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5年3月我院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52例复发性肝细胞癌(肿瘤≤5cm)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肿瘤3~5cm)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及酒精注射治疗。结果经皮射频消融治疗52例复发性小肝癌中,肿瘤<3cm者38例,MRI或CT显示全部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肿瘤3~5cm者14例,MRI或CT显示11例(78.6%)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及酒精注射治疗后全部瘤灶坏死。1、2、3、4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2%、69.4%、45.5%、30.0%。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是局部治疗复发性小肝癌的有效方法,对于<3cm的肿瘤可以完全灭活,对于3~5cm的肿瘤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及酒精注射治疗有助于增加肿瘤的坏死率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黄建钊  刘江伟  孙倩  芶欣  张佳伟  赵鹏伟 《广东医学》2012,33(13):1991-1993
目的比较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与手术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5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射频消融组161例,手术切除组144例,根据随访结果,分析其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结束后,肿瘤最大径≤3 cm的射频消融组与手术切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0%、81.8%、63.6%和86.2%、75.9%、62.1%;肿瘤最大径4~5 cm的射频消融组和手术切除组1、2、3年生存率86.0%、68.0%、52.1%和89.6%、70.8%、60.4%;肿瘤最大径6~10 cm的射频消融组和手术切除组1、2、3年生存率69.7%、57.6%、21.1%和78.6%、60.7%、30.4%。肿瘤最大径>10 cm的射频消融组与手术切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2.2%、11.1%、0.0%和27.3%、18.2%、9.1%。结论肿瘤直径≤3 cm,射频消融可达到手术切除的根治性治疗;肿瘤直径4~5 cm,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疗效相近;肿瘤直径6~10 cm,手术切除优于射频消融治疗;肿瘤直径>10 cm两种治疗效果都不佳。肝癌射频消融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重复性好、风险小,在肝癌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庞志东 《中外医疗》2014,(23):91-92
目的 对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32例肝癌患者,均采取射频消融术加以治疗,对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1年、2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术后2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肝包膜下出血及皮肤轻度烧伤;经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灶直径不足3 cm者及病灶非靠近大血管及肝表面的患者肿瘤完全消除率显著高于肝转移癌患者、病灶直径为3 cm及以上患者、病灶与大血管或肝表面靠近患者,同时其肿瘤局部复发率较低。经随访,32例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0.6%、78.1%。结论 射频消融术在肝癌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特别是对于原发性肝癌、病灶直接不足3 cm者及病灶位置为非靠近大血管及肝表面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患者远期中期生存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在较大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较大原发性肝癌(肿瘤最大直径≥4cm)射频消融后的治疗结局和经验。方法:1999年12月至2007年3月,我院共对441例失去手术机会的较大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射频消融。肿瘤最大直径4~8.2cm[平均(4.6±0.63)cm]。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估治疗后凝固性坏死结果、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和生存预后。结果:射频消融后肿瘤完全坏死率72.9%。与射频消融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20.9%,严重并发症发生率9.5%。与射频消融有关的死亡7例。随访1~62个月,359例患者的379个直径≥4cm的肿瘤得到有效随访资料,其中302个肿瘤术后完全坏死,130个肿瘤随访期间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为43.0%。肿瘤直径4~5cm者中位生存期2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2%、48.1%和17.6%;肿瘤直径5~6cm者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3%、36.4%和9.7%;直径≥6cm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3.6%、28.1%和0。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较大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是较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但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集束电极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ablation ,RFA)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 :利用RF - 2 0 0 0 TM 肿瘤射频治疗系统 ,在B超或CT引导下对 4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5 3个肿块进行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 ,利用B超及CT检查以了解RFA治疗效果 ,并进行随访 .结果 :RFA治疗后 6 5 3% (32 /49)的肿块血供消失 ,6 6 0 % (35 /5 3)的肿块完全凝固性坏死 .其中直径小于 3cm的 2 0个肿块 (另 4个治疗前即无血供 )全部血供消失 (10 0 % ) ,2 4个肿块均呈完全凝固性坏死 (10 0 % ) .直径为 3~ 5cm的 11个肿块中 9个血供消失 (81 8% ) ,8个完全凝固性坏死 (72 7% ) ,而直径大于 5cm的肿瘤则治疗后肿块血供完全消失及完全凝固性坏死率均较低 .肿瘤直径 <5cm的患者生存期较长 .结论 :集束电极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创伤小 ,疗效可靠 ,安全 ,肿瘤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与单纯射频消融治疗对小肝癌(≤3cm)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2月进行的72例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72例中39例灶行TACE联合RFA,33例单纯行RFA。比较两组肿瘤完全消融率,复发率,复发时间,术后1、2、3年生存率等情况。结果 TACE联合RFA组肿瘤完全消融率92.31%,局部复发率28.21%,局部复发时间(13.75±3.67)月,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74%、76.92%和66.67%。单纯RFA组肿瘤完全消融率90.91%,局部复发率30.30%,局部复发时间(12.23±2.68)月,1、2、3年的生存率90.91%、72.73%、69.70%。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单纯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3cm)疗效相当,因此联合治疗对小肝癌可能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贺长斌  朱勇  张建军  张进  连青  袁惠 《微创医学》2013,8(3):279-282
目的探讨CT导引下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性栓塞(TACE)综合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45例肝癌病例,肿瘤直径均<5cm。20例行化疗性栓塞后2-4周行射频消融术,25例行单纯肝动脉化疗性栓塞。治疗效果评价均采用CT或MR平扫、增强扫描和AFP指标及临床随访,评估两种方法肿瘤坏死程度、AFP指标变化、肿瘤初次复发率及一年生存率。结果 20例TACE+RFA术后CT、MR检查16例完全坏死,3例不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15例患者AFP转阴或明显下降(70%以上);临床随访,累计生存率>1年(95.0%)、>2年(70.0%)。25单纯TACE术后CT、MR检查5例完全坏死,10例不完全坏死,10例部分坏死;9例患者AFP转阴或下降(<50%),25例临床随访,累计生存率>1年(80.0%)、>2年(52.0%)。全部患者术后右上腹不同程度疼痛,大部分患者术后1~3d发热,1例并发肝包膜下少量出血,所有病例无气胸、大出血及胆瘘等。结论 CT导引下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性栓塞(TACE)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纯化疗性栓塞(TACE)。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RFA)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2000年9月至2007年8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114例,并行射频消融联合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1、2、3、4、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4%、82.6%、73.2%、63.5%、49.1%、1、2、3、4、5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7.1%、64.6%、54.6%、46.8%、36.4%.其中,病灶最大直径≤5 cm和5.1~7cm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84.6%、73.1%、61.5%、50.6%及80.2%、64.9%、56.3%、45.3%、39.5%(P=0.041),单个病灶和多个(不多于3个病灶)病灶的1、2、3、4、5年生存率分另4为95.8%、89.1%、78.1%、67.1%、56.7%及80.0%、60.6%、46.6%、33.4%、21.5%(P=0.001).结论 RFA联合TACE是一种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直径≤5 cm、单个病灶的肝癌效果明显好于直径5.1~7 cm、多个病灶的肝癌.白蛋白水平、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病灶边界是否清楚及病灶数目是影响联合治疗疗效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治疗严重肝硬化合并肝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肝胆外科从2010年4月~2014年12月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的63例严重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术后1、2、3、5年复发率、术后1、2、3、5年生存率,并作出相应临床疗效评价。结果:63例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后,均全部治愈出院,死亡率为0;术后发生并发症者15例,占23.81%。63例患者术后1、2、3、5年复发率为31.74%、39.68%、42.85%、46.03%及1、2、3、5年生存率为77.78%、73.01%、68.25%、50.79%。其中19例肿瘤直径5cm患者复发率为21.05%、31.57%、36.84%、36.84%,生存率为84.21%、78.94%、73.68%、63.16%。44例肿瘤直径≥5cm患者术后1、2、3、5年复发率为36.36%、43.18%、45.45%、65.91%及生存率为75.00%、70.45%、65.91%、45.45%。肿瘤直径5cm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肿瘤直径≥5cm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cm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治疗严重肝硬化合并肝癌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1、2、3、5年生存率好,且肿瘤直径5cm患者效果优于肿瘤直径≥5cm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于3cm的原发性肝癌射频治疗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复旦大学肝癌研宄所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186例接受射频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肿瘤直径在≤3cm,肿瘤数目在≤2个。术后1个月行增强磁共振以明确射频毁损疗效,以后定期随访血生化和影像学检查。采用Kaplan-Meier 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7个月(1~10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6.00±11.84)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和55%,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9.00±3.68)个月。完全消融毁损率为99.0%。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级是影响总生存 时间的唯一危险因素(P=0.03)。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没有手术相关死亡。结论射频消融对于小肝癌患者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在≤3cm的肿瘤。伴有肝硬化的极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首选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内冷循环射频消融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3例患者,97个肿瘤结节(直径2.2~7.0cm),应用Radionics公司生产的脉冲式冷循环射频仪,能量输入为120~200 W,持续时间12~15 min,在超声引导下应用18G针尖裸露长度为2~3 cm的内冷循环电极针进行RFA治疗。每个肿瘤结节治疗1次或3次,新发现的结节再次行RFA治疗。结果肿瘤完全坏死率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为80.8%、75.6%、63.1%。存活率在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分别为98.4%、93.6%、85.7%、61.9%、58.7%。34例原发性肝癌AFP升高患者中,23例术后1~3个月降为正常。10例转移性肝癌中CEA术前增高,术后明显下降,均未降到正常,维持在20 ng/ml左右,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2例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内冷循环消融肝癌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细胞粘附分子-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1例腺样囊性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腺样囊性癌管状型、混合型、实体型中ICAM-1表达率为88.24%,66.67%,25%。31例发肿瘤最大直径≥3cm者无1例高表达,直径<3cm者有12例高表达,12例复发或淋巴结转移;ICAM-1在直径≥3cm和复发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直径<3cm及无复发转移者(P<0.01)。结论 涎腺腺样囊性癌ICAM-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肿瘤进展及复发、转移有关,ICAM-1高表达者复发转移较低。ICAM01可作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c—myc反义核苷酸对体外培养的淋巴瘤细胞系CA46基因表达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c—myc反义核苷酸(ASPO)为人工合成的针对c—myc基因的一段外源性基因片段,以无义的寡核苷酸作为对照,导入CA46细胞后观察其基因表达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myc基因产物表达,荧光染色观察CA46细胞的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凋亡百分率,TUNEL检测加用VP16后的CA46原位凋亡。结果 c—myc反义核苷酸(ASPO)作用CA46细胞后,RT—PCR示c—myc mRNA表达降低。荧光染色ASPO组细胞胞体缩小,胞膜完整,核质浓缩,出现黄绿色不规则或局部致密荧光,凋亡细胞约占23.3%,而SPO组及空白组未见明显凋亡细胞,细胞呈均匀绿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仅用VP16 10mg/L 3d,ASPO作用2d后加VP16 10mg/L 1d及ASPO作用3d均出现凋亡峰,凋亡率分别为16%,72%及52%,而SPO组及空白但均未见凋亡峰。流式细胞仪检测CA46细胞c—myc蛋白为95.3%,经ASPO作用后降为23.7%,同时SPO组c—myc表达率为90.6%,TUNEL检测ASPO组凋亡细胞为25.5%,加用VP16后的CA46凋亡率为36.7%。结论 体外实验中CA46特异地被c—myc反义核酸抑制生长,细胞出现凋亡表现,c—myc mRNA癌基因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 19片段 (CYFRA2 1- 1)和癌胚抗原 (CEA )在肺癌诊断方面的价值。 方法 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ECL IA)技术测定 39例肺癌、36例肺炎和 70例健康人血清 CYFRA 2 1- 1和 CEA水平。 结果 血清 CYFRA2 1- 1和 CEA对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 79.5 %和 5 3.9% ,两者联合检测敏感性 84.6 %。 结论 作为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CYFRA2 1- 1优于 CEA;CYFRA 2 1- 1和 CEA联合检测 ,能提高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 ,适用于肺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黄桂华  赫军  俞渊  许斌 《微创医学》2012,7(4):356-35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在B超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经皮穿刺入肝肿瘤内,对其进行原位毁损消融。结果 46例患者共55个病灶,直径<3.5 cm的23个瘤体,20个完全消融毁损,消融毁损率为86.96%;直径为3.5~8 cm的15个瘤体中11个瘤体获得完全消融毁损,消融毁损率为73.33%,直径>8 cm的17个瘤体中(其中8例直径>10 cm)12个瘤体获得完全消融毁损,消融毁损率为70.59%。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于原发性肝癌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PD- ECGF在肝癌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5例肝癌细胞的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 ECGF)表达情况及其在癌旁组织 (小结节性肝硬化、肝细胞增生等 )和正常肝细胞的不同表达 ,分析其与肝癌诊断的关系。 结果 肝癌细胞 PD- ECGF表达强阳性 ,癌旁增生的肝细胞 PD- ECGF弱阳性 ,正常肝细胞 PD- ECGF弱阳性或阴性。 PD- ECGF表达与组织学分型无关。 结论  PD-ECGF的表达情况可作为肝癌诊断、鉴别诊断的一种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喉癌的手术治疗(12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喉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方法 回顾分析1985-1996年129例喉癌患者的手术及预后。手术方法为全喉切除50例、水平垂直(3/4)喉部分切除10例、声门上喉部分切除8例、额侧喉部分切除3例、垂直部分喉切除术50例和声带切除8例。结果 喉部分切除全部病例术后恢复发音功能,2-3周拔除鼻饲管,67例拔除气管套管,12例不能拔管。喉部分切除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70.8%,全喉切除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6.0%,72.0%。结论 喉部分切除术是保留喉功能的根治性手术。喉癌患者经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选择术式,可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 10 (IL- 10 )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 1,- 2 (TIMP- 1,- 2 )的影响。 方法 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行 IL- 10干预实验 ,从正常大鼠 (N组 )和 CCl4 诱导肝纤维化大鼠 (C组 )及 IL- 10干预肝纤维化大鼠 (E组 )中取肝脏组织 ,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 TIMP- 1,- 2的表达。 结果 肝脏组织病理学证实 ,成功构建 CCl4 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随注射 CCl4 次数增加 ,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TIMP- 1阳性染色多见于大鼠肝细胞的细胞质 ,汇管区的胆管细胞细胞质有少许阳性表达。C组较 N组 TIMP- 1阳性表达明显增强 ,经 Ridit分析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且 TIMP- 1随着纤维化的发展表达逐渐增加 (P<0 .0 5 )。E组阳性表达较 C组降低 (P<0 .0 5 )。TIMP- 2阳性染色多见于大鼠肝细胞的细胞质 ,C组和E组较 N组的 TIMP- 2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但 C组和 E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TIMP- 1随着大鼠肝纤维化进展表达逐渐升高 ,IL- 10通过减少 TIMP- 1的表达 ,有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端粒酶PCR-ELISA检测法检测胃癌11例、结肠癌14例及2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25例胃肠道肿瘤组织中21例端粒酶呈阳性(84.0%);25例癌旁正常组织 5例阳性(20.0%)。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均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癌旁正常组织存在端凿酶阳性表达的病例,病理上多伴有不典型增生或癌细胞的浸润转移。结论 端粒酶可作为实质性肿瘤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的患者加强观察,有助于早期发现某些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术后再发或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蛋白质C-erb B-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结肠癌中含量及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自动化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C-erb B-2及PCNA在10例正常肠粘膜,30例结肠腺瘤,53例结肠癌中的表达。结果 阳性总面积、积分光密度、阳性率1、平均光密度1及半定量测定的阳性率等6个参数值均按正常肠粘膜→Ⅰ级不典型增生腺瘤→Ⅱ级不典型增生腺瘤→Ⅲ级不典型增生腺瘤→腺癌的顺序呈递变趋势,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腺癌组中,上述各参数值明显增高。结论 C-erb B-2及PCNA一起可作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评价预后的指标,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结肠癌及癌前病变进行多指标多参数的计量分析,具有鉴别诊断的重要意义,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