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RFA)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2000年9月至2007年8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114例,并行射频消融联合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1、2、3、4、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4%、82.6%、73.2%、63.5%、49.1%、1、2、3、4、5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7.1%、64.6%、54.6%、46.8%、36.4%.其中,病灶最大直径≤5 cm和5.1~7cm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84.6%、73.1%、61.5%、50.6%及80.2%、64.9%、56.3%、45.3%、39.5%(P=0.041),单个病灶和多个(不多于3个病灶)病灶的1、2、3、4、5年生存率分另4为95.8%、89.1%、78.1%、67.1%、56.7%及80.0%、60.6%、46.6%、33.4%、21.5%(P=0.001).结论 RFA联合TACE是一种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直径≤5 cm、单个病灶的肝癌效果明显好于直径5.1~7 cm、多个病灶的肝癌.白蛋白水平、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病灶边界是否清楚及病灶数目是影响联合治疗疗效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 CHOP样方案(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在本院采用利妥昔单抗+CHOP样方案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CHOP样方案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治疗6~8周期,于治疗结束时统计临床疗效,治疗后随访12 ~ 36个月统计远期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CHOP样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确切,远期疗效理想,1~3年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针双电极射频适形消融治疗肝癌的原理和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多针双电极射频消融肝肿瘤16例,全部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剌,单纯射频消融治疗15例,射频消融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1例。结果 全组有12例患者治疗1次后影像学检查见肿瘤完全消融,4例首次射频治疗后1个月影像学检查见肿瘤消融不完全,2例再次行射频消融后肿瘤完全消融。甲胎蛋白阳性者6例治疗后全部转为阴性。结论 多针双电极射频不仅能增大消融范围,而且可以根据肿瘤形态适形消融肿瘤,是1种新的有效射频消融技术。  相似文献   
4.
小肝癌手术与射频消融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癌是世界上死亡率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2005年全世界有超过667000个新发肝癌病例,其发病率也呈现上升之势。手术切除虽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我国肝癌90%以上有乙肝感染背景和合并肝硬化、肝功能不全、肿瘤多中心发生以及早期播散和转移.造成手术的切除率低和复发率高,仅有20%左右的患者能获得手术切除机会。  相似文献   
5.
阿瑞匹坦联合托烷司琼预防顺铂化疗后呕吐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瑞匹坦联合托烷司琼预防顺铂化疗后呕吐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06月01日-2014年11月01日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均应用含顺铂的化疗方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化疗过程中对照组预防性应用托烷司琼,实验组预防性应用阿瑞匹坦、托烷司琼,比较两组呕吐预防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恶性肿瘤患者的呕吐预防效果更佳。实验组患者急性期、延迟期、全期呕吐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7%、70.0%、66.7%,与对照组的73.3%、43.3%、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干、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瑞匹坦联合托烷司琼治疗恶性肿瘤,可安全、有效地预防呕吐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肝癌患者外周免疫状态的变化及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人及小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前后外周血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及其CD25、perforin分子。结果小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前NK细胞的比例低于健康人(P均<0.05),低杀伤功能的CD56brightNK细胞亚群的比例则高于健康人(P均<0.05);手术切除肿瘤后NK细胞比例上升(P<0.05),而射频消融后CD56brightNK细胞比例降低(P<0.01)。小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前和射频消融前CD2+5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的比例高于健康人(P均<0.01),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后降低(P均<0.05),但仍高于健康人(P均<0.01);与健康人相比,小肝癌患者T细胞比例升高(P<0.05),而Th细胞及杀伤性T淋巴细胞(Tc细胞)的比例、perforin+NK细胞及perforin+T淋巴细胞的比例相近(P均>0.05),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治疗后没有明显改变(P均>0.05)。结论小肝癌患者外周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及功能分子表达水平发生改变,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后获得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以射频消融为主的微创方式治疗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8年2月间接受以经皮射频消融为主的微创方式治疗的84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未见治疗相关性死亡,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4%(2/84),完全消融率为94.0%(79/84),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9%、54.%、48.2%.肿瘤最大径≤3 cm和>3 cm的患者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2%、67.7%、67.7%和59.1%、24.2%、12.1%(P=0.003),术后复发间隔时间≤1年和>1年的患者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1%、36.2%、24.2%和76.8%、70.6%、65.1%(P=0.040).结合和未结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的患者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5%、57.3%、57.3%和66.7%、33.3%、22.2%(P=0.017);结合和未结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患者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6%、66.0%、57.5%和55.6%、24.7%、24.7%(P=0.001).结论 射频消融是治疗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安全、有效的手段,肿瘤大小和复发间隔是其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或肝动脉栓塞化疗有助于提高射频消融对复发性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庞雄昊  陈敏山  贾卫华  周昕熙 《癌症》2008,27(12):1233-1238
背景与目的: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免疫治疗的一个良好的靶分子,如何克服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状态是诱导有效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关键.本研究探讨异种同源蛋白疫苗负载人AFP肽段的树突细胞(human AFP-derived peptide-pulsed dendritic cells,hAFP-DCs)对小鼠肝癌的体外杀伤作用和体内抑瘤效应.方法:传统方法制备骨髓来源的DCs.MTT法检测hAFP-DCs诱导的CTL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l-6的体外杀伤活性.建立Hepal-6细胞C57BL/6小鼠移植瘤模型,分别瘤内注射hAFP-DCs、DCs和PBS(每周两次),观察小鼠肿瘤体积和荷瘤存活时间.结果:成功制备小鼠骨髓来源的DCs.体外杀伤实验显示,hAFP-DCs刺激组和单纯DCs刺激组CTL对Hepal-6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PBS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实验表明.每个C57BL/6小鼠接种7×106个Hepal-6细胞31 d后,hAFP-DCs、DCs和PBS组小鼠平均移植瘤体积分别为(195.04±155.22)mm3、(360.65±209.02)mm3和(756.19±503.24)mm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40 d的观察期内,小鼠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100%、90%和50%(P=0.008).结论:负载人AFP抗原肽的DEs疫苗在体外和体内均能有效抑制小鼠肝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