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牵张激活心肌细胞NK—kB及其调控β—MHC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牵张刺激引起心肌细胞β-MHC基因重新表达的机制。方法 在硅橡胶模上培养心肌细胞并施加牵张刺激,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kB的激活情况,并用图像分析法检测NF-kB在激活与未激活状态下β-MHC蛋白的含量。结果 ①心肌细胞受到应变为20%的牵张刺激5小时后,NF-kB被显著激活,从胞浆移位入胞核。②牵张组心肌细胞与对照组、NAC(N-乙酰半胱氨酸)组和牵张+NAC组心肌细胞相比,β-MHC含量增加,其它3组β-MHC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NF-kB信号传统系统参与了牵张诱导的β-MHC基因表达的调控。③  相似文献   

2.
对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PASMC)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和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进行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发现无血清培养基 (SFM)组中 PASMC核因子 - κB(NF- κB)阳性指数明显低于低氧 48h (H48h)组 (P<0 .0 5 ) ,H48h组 P5 3阳性指数与 SFM组相比有增高趋势。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指数(PI)在 SFM组明显低于 H48h组 (P<0 .0 5 ) ,SFM组抑制性 - κBα(I- κBα)的含量是 H48h组的 2 .5倍 ,SFM组的凋亡指数 (AI)明显高于 H48h组 (P<0 .0 5 ) ;NF- κB阳性指数与 AI呈负相关 (r=- 0 .737,P<0 .0 5 )而与 PI呈正相关 (r=0 .80 2 ,P<0 .0 5 )。提示 :低氧时 PASMC中 NF- κB活性明显增加 ,表明 NF- κB可能抑制 PASMC的凋亡并促进其增殖 ;低氧时 P5 3有增高的趋势 ,其对 PAS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可能被激活的 NF- κB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对心肌细胞NF-κB的影响以及在此条件下高牵张刺激对心肌细胞NF-κB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别给予正常血清(SN组)、烧伤血清 缺氧(1%O2)(SH组)、烧伤血清 缺氧(1%O2) 10%轴向静态牵张(SHS组) 3种处理,采用Western bloting检测p50、p65、IκB-α表达水平,并以免疫荧光检测p50核转位情况.结果同SN组比较,SH组、SHS组p50、p65表达增强,SHS组p50、p65表达水平较SH组升高,p50发生较明显的核转位而IκB-α表达水平却下降.结论缺氧复合烧伤血清促进心肌细胞NF-κB的表达与核转位,机械牵张加强了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用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内毒素 (L PS)对小鼠 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 分别给予 C3H /He J和 C3H /He N小鼠腹腔注射 L PS (4mg/kg) ,于不同时间点采取气管、肺、肾等组织 ,提取总 RNA。用 RT- PCR检测各组织β-防御素 - 3和 /或β-防御素 - 4m RNA的表达 ,并对扩增出的 c DNA片段进行测序 ;同步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该两系小鼠肺脏 I-κBα磷酸化情况 (p- I-κBα)和 I-κBα的含量。结果  1经L PS处理 2 4小时后的 C3H/He N小鼠 ,其肺脏表达 β-防御素 - 4m RNA 而 C3H/He J小鼠未见表达 ;2与未给予L PS处理小鼠比较 ,经 L PS处理 4小时后 ,C3H/He N小鼠肺组织 p- I- κBα含量明显增高 ;L PS处理后 8小时 ,p- I-κBα以及 I- κBα含量均呈减少趋势 ;至第 2 4小时 ,p- I- κBα和 I- κBα含量均明显减少。而 C3H/He J小鼠肺组织 p- I-κBα及 I- κBα含量均未见相应变化。结论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内毒素能诱导 C3H/He N小鼠肺 β-防御素 - 4的表达 ;其诱导表达作用与 Toll受体蛋白 - 4介导的 NF-κB活化级联信号传递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低浓度MNNG激活转录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 N-甲基 - N’-硝基 - N-亚硝基胍 (MNNG)引起的非定标性突变的发生机制 ,观察了低浓度 MNNG对转录因子 NF- κB、CREB、AP- 1和 c- Myc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泌型碱性磷酸酶报告基因和瞬时转染实验检测转录因子活性。结果 :经 0 .2 μmol/L MNNG处理后 ,转录因子 CREB活性是溶剂对照组的 1.4倍 (P<0 .0 5 ) ,AP- 1和 NF- κB活性均为溶剂对照组的 1.3倍 (P<0 .0 5 ) ;而 c- Myc的活性在对照组和 MNNG处理组都较低。结论 :低浓度 MNNG可以激活转录因子 AP- 1、CREB和 NF- κB,对 c- Myc则无明显激活作用 ,提示一些转录因子的激活可能参与了 MNNG引起的非定标性突变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白血病细胞系 HL- 60中 ,肿瘤坏死因子 - α( TNF- α)诱导的核因子 - κB( NF- κB)活化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脂质体基因转染技术 ,将突变的核因子抑制蛋白 ( IκBα)质粒 ( p CMV4- IκBαS32 / 36 A)转染 HL-60细胞 ,于 48h后测其瞬时表达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和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组和非转染组 HL- 60细胞的 NF-κB活化状态 ,同时用流式细胞术和 MTT法分别检测 TNF- α对两组 HL- 60细胞的凋亡诱导及生长抑制效应。结果 TNF- α可诱导非转染组 HL- 60细胞的 NF- κB活化 ,不能诱导转染组细胞的 NF- κB活化 ,即突变型 IκBα可特异性抑制HL- 60细胞的 NF- κB活化。结论 用突变型 IκBα特异性抑制 HL- 60细胞的 NF- κB活化 ,能明显增加其对 TNF- α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 18只山羊随机分为单纯体外循环组(CPB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加特异性NF- 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组(PDTC组)。建立山羊CPB模型,心脏行缺血60 min, 恢复血流再灌注90 min,PDTC组在心肌缺血前应用PDTC(100 mg/kg)。于心肌再灌注后,测量血流动力学数据及测定局部心功能,并应用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同时采用 EM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能引起典型心肌缺血损伤的组织学改变,IR组NF-κB在缺血心肌组织中大量激活,心肌组织中NF-κB的活性水平显著高于CPB组(P <0.05);而PDTC组再灌注60 min、90 min后,NF-κB的核转录活性明显减弱,显著低于IR组(P <0.05);原位末端标记表明,IR和PDTC组中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1.2%±0.4%和6.35%± 0.2%,心肌损伤显著减轻(P<0.05)。结论核转录因子-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PDTC通过抑制NF-κB的核转录活性,从而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白介素-1(IL-1)预刺激对反义受体相关激酶-2寡核苷酸(IRAK-2 ODN)抑制IL-1激活核因子-kappa B(NF-κB)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IL-1预处理组和非预处理组,以脂质体介导反义 IRAK-2 ODN转染293细胞,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NF-κB的含量。结果 IL-1非预处理组反义IRAK-2 ODN不能抑制NF-(B活化,而预处理组NF-κB活化受到明显抑制(4 (g 反义 IRAK-2 ODN与细胞共孵育8 h时,NF-κB的光密度值从ODN转染前的0.835±0.013下降到转染后的 0.261±0.008),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时间(5~24 h)和剂量(1~8 (g)依赖性。结论 IL-1预刺激在反义IRAK-2 ODN抑制IL-1诱导的NF-κB活化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厄贝沙坦(Irb)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介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Irb抑制GMC炎症因子表达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GMC,用10-6mol/L Ang Ⅱ刺激后将其随机分为5组(n=4):对照组、Ang Ⅱ刺激组、Ang Ⅱ和3种不同浓度(10-5mol/L、10-6mol/L、10-7mol/L)的Irb共孵育组.分别采用ELISA法及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I κB、NF-κB的表达水平和GMC内MCP-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在酶联免疫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MC内NF-κB p65核易位情况,计算核易位阳性率.结果 与Ang Ⅱ刺激组比较,其他各组MCP-1、I κB、NF-κB水平及MCP-1 mRNA表达均明显较低(P<0.05或0.01);与低浓度Irb组比较.高浓度Irb组MCP-1、IκB、NF-κB、MCP-1 mRNA表达及中浓度Irb组MCP-1水平均明显较低(均P<0.05);与中浓度Irb组比较,高浓度Irb组MCP-1、IκB、NF-κB水平及MCP-1mRNA表达均明显较低(均P<0.05).结论 Irb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 B的活化,降低GMC MCP-1的表达以减少肾小球系膜区单核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肾小球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NF -κB/Ⅰ -κB在过氧化氢所致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0.5mmol/L过氧化氢(hydrogenperoxide,H2O2)作用于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末端标记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蛋白质含量;免疫组化检测NF-κB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 ①H2O2损伤3h,心肌细胞死亡率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②H2O2损伤24h,末端标记发现大量凋亡细胞;Westemblot示NF-κB内源性抑制蛋白Ⅰ-KB(inhibitorKB,I-KB)在H2O2损伤5min即减少,15min时减至最低,而后逐渐恢复;免疫组化显示H2O2损伤0.5h可引起心肌细胞中NF-κB从胞浆向胞核移位;与单纯损伤组比,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能明显降低心肌细胞LDH释放率(P<0.01)。结论 在H2O2所致心肌细胞损伤中,既有坏死,又有凋亡的发生,而NF-κB/Ⅰ-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介导了H2O2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0.5 mmol/L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作用于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末端标记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蛋白质含量;免疫组化检测NF-κB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①H2O2损伤3 h,心肌细胞死亡率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②H2O2损伤24 h,末端标记发现大量凋亡细胞;Westemblot示NF-κB内源性抑制蛋白I-KB(inhibitor KB,I-KB)在H2O2损伤5 min即减少,15 min时减至最低,而后逐渐恢复;免疫组化显示H2O2损伤0.5 h可引起心肌细胞中NF-κB从胞浆向胞核移位;与单纯损伤组比,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能明显降低心肌细胞LDH释放率(P<0.01).结论在H2O2所致心肌细胞损伤中,既有坏死,又有凋亡的发生,而NF-κB/I-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介导了H2O2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NF κB)信号通路在失血性休克缺血 再灌注 (I/R)损伤肺组织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建立失血性休克I/R家兔模型。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实验动物I/R肺组织损伤前后I κB激酶 β(IκK β)mRNA表达和NF κB的活性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含量变化。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光镜检查。 结果 :模型组上述指标显著升高 (P均 <0 .0 1) ;I/R损伤动物肺组织明显呈炎症病理改变。 结论 :IκK β激活 /NF κB核移位 /细胞因子释放在失血性休克I/R并发急性肺损伤 (ALI)的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NF-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急性肝损伤(AHI)大的保护作用及对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均分成三组:a组假手术组(Sham):仅开腹,不阻断肝血流;b组I/R组;c组干预组(NAC)。b、c组均阻断肝大部血流后恢复灌注,其中c组于阻断血流前1 h,腹腔注射NAC(500 mg/kg)。各组大鼠于再灌注3 h后开腹,采血,切取肝左中叶常规病理检测:免疫组化染色(ABC法)检测NF-κB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I/R组大鼠血清ALT与AST的活性、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计数及NF-κB表达比均明显高于S组(P〈0.01),肝脏在光镜与电镜下的显微与超微结构损伤明显;NAC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I/R组(P〈0.01),但差于S组(P〈0.01)。结论I/R大鼠肝脏组织内NF-κB的表达增加,NAC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减轻急性肝损伤的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 - κB(NF- κB)活化及其与蛋白尿、肾小管间质损害和趋化因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阿霉素肾病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 (6 m g/kg)制备。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系统观察肾皮质区小管间质损害程度、NF- κB活化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 1(MCP- 1)表达。结果 :阿霉素肾病大鼠出现大量蛋白尿及明显的皮质区肾小管间质损害。肾皮质区 NF- κB活化及 MCP- 1表达显著增强 ,且与蛋白尿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NF- κB活化介导了非免疫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时皮质区肾小管间质损害及诱导趋化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博莱霉素(BLM)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形成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75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BLM组25只,气管注射BLM5mg/kg制作肺间质纤维化模型;NAC组25只,于注射BLM前5天开始,每天给予NAC250mg/kg直至取材;对照组25只,气管注射生理盐水。第1、3、7、14、28天处死小鼠,取右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左肺组织测羟脯氨酸(HYP)含量;分别采用ELISA法和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4的含量和灌洗细胞中NF-κBp65的表达。结果:第7、14、28天,BLM组肺组织病理可见实变及胶原沉积,而NAC组明显减轻;3组小鼠肺组织HY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C组HYP含量低于BLM组(P<0.05);第1、3、7天,3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胞NF-κBp65的表达水平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4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NAC组2指标均低于BLM组(P均<0.05)。结论:NAC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减少致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IL-4的产生,进而减轻BLM所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CD8+T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中增多且持续存在,观察CD8+T细胞在烟草烟雾暴露及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 LPS)诱导大鼠慢性支气管炎的膜性支气管表达以探讨CD8+T细胞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作用。方法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吸烟组、慢性支气管炎组、N-乙酰半胱氨酸( acetylcysteine , NAC)组,假吸烟组经气道注入等渗盐水,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采用2次气管内注入LPS及烟熏4周法制备,NAC组在慢性支气管炎组基础上予NAC(200 mg/kg)灌胃干预。各组大鼠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膜性支气管的病理形态并进行炎症病变病理评分,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Ⅰ类主要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 MHC I)、CD8+T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 VEGF)免疫组化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结果假吸烟组、NAC组病理积分[1.17±2.40、4.66±2.25]均较慢性支气管炎组(10.83±3.31)明显降低(P <0.05),假吸烟组与NAC组病理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支气管炎组NF-κB、MHC I、CD8+T细胞、VEGF表达的中位数(4.84、2.48、5.35、5.02)较假吸烟组(1.18、1.25、1.33、1.18)、NAC组(2.18、1.46、2.35、2.02)明显升高(P <0.05),而假吸烟组与NA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支气管炎组NF-κB、MHC I与CD8+T细胞呈正相关(r=0.670,P<0.01;r=0.701,P<0.01), CD8+T细胞与VEGF、小气道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689,r=0.782)。结论 NAC可能通过抑制小气道上皮组织生成NF-κB、MHC I来减轻CD8+T细胞和VEGF的表达从而减轻小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感觉运动训练联合皮层刺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平衡失调的改善作用。[方法]取SD大鼠100只,随机留取20只设为假手术组,其余80只建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感觉运动训练组、皮层刺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18只。建模成功后,感觉运动训练组进行运动训练,皮层刺激组给予电刺激,联合组在每次给予电刺激后进行运动训练,干预时间均为4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4周时,以平衡木测验评估各组大鼠的平衡功能,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进行伤侧海马区脑组织病理学检查,酶活性试剂盒测定伤侧大脑皮质中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伤侧大脑皮质中核因子-κB抑制因子激酶2(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kinase 2,IKK2)、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NF-κB p50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NF-κB p65(NF-κB phosphatedp65,NF-κB p-p65)、磷酸化NF-κB p50(NF-κB phosphated-p50,NF-κB p-p50)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感觉运动训练组、皮层刺激组、联合组大鼠通过平衡木时间均缩短,但仍长于假手术组(P0.01);与感觉运动训练组及皮层刺激组比较,联合组大鼠通过平衡木时间缩短(P0.01)。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海马区脑组织细胞排列规则,核膜完整;模型组细胞排列松散,细胞出现明显坏死,核膜破裂;感觉运动训练组、皮层刺激组及联合组上述病理变化均减轻,且联合组减轻最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感觉运动训练组、皮层刺激组、联合组SOD活性增加,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感觉运动训练组和皮层刺激组比较,联合组SOD活性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感觉运动训练组、皮层刺激组、联合组MDA含量、IKK2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及NF-κB p-p65/NF-κB p65、NF-κB p-p50/NF-κB p50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感觉运动训练组和皮层刺激组比较,联合组MDA含量、IKK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及NF-κB p-p65/NF-κB p65、NF-κB p-p50/NF-κB p50降低(P0.05)。[结论]感觉运动训练联合皮层刺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平衡失调具有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IKK2/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38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 (NF κB) 在脂多糖(LPS) 诱导肺泡巨噬细胞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表达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设正常对照组, LPS刺激组, P38 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SB203580 LPS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 PCR、Western blot 及Griess 方法检测NF- κB、iNOS mRNA、核蛋白P38的表达以及培养上清NO含量。结果 LPS刺激组核蛋白P38、胞核NF κB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iNOS -mRNA的表达以及培养上清NO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 01); 加入SB203580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 与LPS刺激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 .01)。核蛋白P38 的表达与胞核NF κB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iNOS mRNA以及培养上清NO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 0. 862, 0 .569, 0. 715, 均P<0. 01), 胞核NF κB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与iNOS mRNA 的表达以及NO 的产生亦呈显著正相关(r= 0 .653,0 .597, 均P<0 .01)。结论 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P38 活化可上调胞核NF-κB、iNOS- mRNA和NO的表达; NF-κB可能是P38信号途径下游的重要位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