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3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67篇
综合类   236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粒体移植是可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的心肌损伤、维持心脏稳态的新兴技术。该文总结了线粒体移植产生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介绍了线粒体内化、来源、移植方法以及线粒体移植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线粒体移植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以发病快、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院内死亡率高为特点,外科手术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能显著降低患者院内死亡率,但术后早期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包括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低心排综合征以及神经系统问题等。该文介绍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肺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AECOPD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肺康复锻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R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6MWD明显高于对照组,IPAQ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CAT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AD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EV1、MVV、DLC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出现心率、异常,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AECOPD患者进行早期肺康复效果确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中搏动和平流灌注模式下,血流携带能量的大小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本院因单纯心脏二尖瓣病变拟行心脏瓣膜替换或成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搏动灌注(PP)和平流灌注(NP)两组,通过能量等效压(EEP)和附加血流动力学能量(SHE)计算搏动和平流两种灌注模式在主动脉阻断后即刻、10 min、20 min、30 min和开放前各时间点血流能量的大小,并检测麻醉诱导后(T1)、主动脉阻断后30 min(T2)、停机后30 min(T3)和术后6 h(T4)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研究搏动灌注能量传递效率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主动脉阻断后,PP组各时段EEP和SHE明显高于NP组;ET-1在T2和T3时点PP明显高于NP组;IL-10在T2、T3和T4时点PP组明显低于NP组;组内比较,各细胞因子与基础值(T1)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术中尿量PP组明显多于NP组[(672.71±310.55)ml vs(397.79±171.74)ml];两组肌酐、尿素氮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平流模式体外循环相比较,体外循环中采用有效搏动灌注赋予血流更多能量,这些能量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影响内皮因子和炎性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出现腹胀的原因,比较不同减压方法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中重度腹胀患者中的疗效。方法:①选取2015年01月至2017年01月期间在我科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腹胀的危险因素。②上述研究对象中术后出现中重度腹胀并需要胃肠减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用不同的减压方法:A组经鼻置入小肠减压管,B组经鼻置入普通胃管。比较2组患者腹胀缓解有效率以及缓解时间。结果:①49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出现腹胀132例,发生率为26.5%。多因素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术后持续镇静/肌松时间≥72h是腹胀的独立危险因素。② A组52例患者腹胀缓解41例,缓解有效率为78.8%,缓解时间为46.9±18.6h;B组51例患者腹胀缓解30例,缓解有效率为58.8%,缓解时间为55.2±21.4h。A组腹胀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且缓解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持续镇静/肌松时间≥72h是腹胀的独立危险因素。小肠减压管在胃肠减压方面较普通胃管疗效更为显著,心脏术后患者出现腹胀需要胃肠减压时,可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6例,男1例,女5例;年龄8~41(24.8±11.8)岁。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PDA合并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1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三尖瓣反流1例。3例行PDA结扎+肺动脉内赘生物清除术,1例行PDA结扎+肺动脉瓣赘生物切除术,1例行PDA结扎+肺动脉瓣赘生物切除术+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置换19 mm CarboMetics环上机械主动脉瓣),1例肺动脉瓣膜破坏严重,行VSD修补+右心室流出道赘生物清除+右心室流出道拓宽+三尖瓣成形术+肺动脉生物瓣置换术(置换27 mm HancockⅡ型生物瓣)。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围术期死亡和心内膜炎复发。所有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未见赘生物、残余漏、瓣周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中,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均无明显不适。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5例,Ⅱ级1例。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正确把握手术时机,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1986年1月,在日本排球联赛的一场普通比赛中,享有“世界第一重炮手”美誉的美国排坛名将弗洛-海曼猝然倒下,并随之永别赛场,年仅51岁。事后的尸检证实,她的死因是马凡综合征(一种遗传病,易并发动脉夹层或动脉瘤)并发主动脉夹层破裂。那么,主动脉夹层多发于哪些人?应如何判断?面对如此凶险的对手,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相似文献   
9.
徐志云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652-1653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在桥本甲状腺炎(HT)、Graves病(GD)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4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中,Ⅰ组HT 112例,Ⅱ组GD 66例,Ⅲ组非自身免疫性甲亢62例,Ⅳ组为健康体检者80名.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组血清中TGAb、TpoAb、TRAb水平.结果:Ⅰ组患者血清TGAb、TpoAb和TRAb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1);Ⅱ组患者血清TGAb、TpoAb和TRAb亦均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Ⅰ组患者TGAb阳性率90.17%,TpoAb阳性率100.00%,TRAb阳性率6.25%;Ⅱ组患者TGAb阳性率30.30%,TpoAb阳性率70.21%,TRAb阳性率90.90%.结论:联合检测TGAb、TpoAb、TRAb对诊断及鉴别诊断HT和GD 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TRAb升高对GD特别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皮细胞内Epac1是否参与调控细胞表面ANXA2的表达。方法 本研究细胞实验以人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细胞模型,采用原子动力学检测方法,结合免疫荧光,分别从原子及蛋白水平验证Epac1是否参与细胞表面ANXA2表达的调控作用。分别提取15只Epac1基因敲除小鼠和15只C57BL6野生型小鼠血浆,检测每组样品ANXA2的表达水平。结果 (1)免疫荧光测得处理组(ESI09)相对荧光强度为17.59 ± 0.69,处理组(ESI09)相对荧光强度为6.32 ± 0.32,两组间数据结果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子动力显微镜法测得处理组(ESI09)测得力值为35113.07 ± 9866.65 pN,对照组(DMSO)测得力值为106277.70 ± 14233.77 pN,两组间数据结果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以上数据可得药物性抑制内皮细胞Epac的功能使其表面ANXA2表达量下调;(2)蛋白印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得处理组(ESI09)和对照组(DMSO)内皮细胞分泌ANXA2有差异,药物性抑制内皮细胞Epac1功能使内皮细胞胞外分泌ANXA2能力下降低;(3)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得Epac1基因敲除小鼠组血浆ANXA2平均含量为138.81 ± 38.93 ng/ml,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组血浆ANXA2平均含量281.46 ± 49.66 ng/ml(p<0.05)。结论 Epac1参与调控内皮细胞表面ANXA2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