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慧  饶莉  曾智  孙荣国 《西部医学》2010,22(10):1981-1982
结合以往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经验及青川县地震后卫生医疗现状,本文从技术应用模式、技术筛选、评价体系建立、推广机制及技术推广中遇到的困难及对策等方面探讨震后四川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机制,为深入开展震后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及建立灾后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需要孵化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卫生工作始终是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缓解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方针政策,“十五”期间,由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在全国10省,启动实施了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以适宜技术为载体,以科技研究的方式解决农村、农民的健康问题,积极研究中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模式和机制,努力探索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道路,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天津市10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效果.方法 调查12 311例接受适宜技术服务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技术应用效果,调查503例使用适宜技术的医生关于技术推广前后患者就诊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接受适宜技术服务的患者文化程度大多较低,80%以上为农民.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就诊患者至少增加60%以上.绝大多数技术提高了患者的好转率和有效率.结论 天津地区推广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经济、有效、便捷,满足了农村患者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4.
河南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河南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249名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36份有效问卷中,赞同在农村推广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的医生占50.4%,可以推广的占41.1%.影响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为管理层重视程度、技术收费价格、医生是否进行了培训及医院的激励机制等.结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应用,应分层次有重点地推广应用.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的推广应用激励机制是卫生适宜技术在基层农村顺利推广应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基层卫生机构住院患者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河南省长葛医疗机构住院者的基本情况,了解长葛地区人群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4个乡镇卫生院,问卷调查医院当日全部住院患者和采集2007年每月10~15日出院患者病历对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情况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付款方式、年龄、入院科别、疾病系统别、床费、护理费、西药费、化验费、诊疗费、手术费、其他费、医疗机构等因素对住院总费用有显著影响。较高的住院费用影响农村地区人群对卫生服务利用。结论:县乡医疗机构的主要需求方仍然是农村居民。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有必要及时推广。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因此农村卫生工作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从1998年开始我国先后颁发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卫生和合作医疗的文件,如:1998年《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发展农村卫生、体育事业,使农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稳步发展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健康水平”;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的《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在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可转向社区卫生服务功能”;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根据这些精神,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在全国各地全面开展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小组座谈和个人深入访谈定性研究方法收集资料。结果组织管理、技术持有者、技术本身及卫生服务供需双方因素都会影响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结论应从研制、评估、转移、培训、服务提供和接受6个环节入手,加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农村卫生人才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农村急需大量应用型卫生人才。建立和完善与农村卫生工作相适应的政策,稳定和充实农村卫生人才队伍,才能使农村卫生工作得到不断加强。要充分发挥高职高专优势,努力为农村培养适宜卫生人才。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为农村培养一支与农村卫生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市级三甲医院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例,总结其在实施安徽省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分析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卫生适宜技术全面推广提供参考性建议。 方法 总结、分析我国及安徽省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现状,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7年申报的安徽省第二批卫生计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推广工作中的措施、方法(包括思想建设、项目选题、组织保障、项目实施及推进等方面),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持续性改进建议。 结果 安徽省第二批卫生计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胆囊结石的临床策略与个体化治疗”(项目编号:2017-RK05)顺利完成,在项目推广实施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并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改进建议:①建立技术目录、满足基层需求;②注重行政干预、加强督导统筹;③开发网络资源、丰富学习手段;④建立示范基地、发挥示范辐射;⑤加强考核评价、建立评价制度;⑥建立奖惩机制、加强激励措施。 结论 市级三甲医院对安徽省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及实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现行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中的经验,提高了卫生适宜技术的转化效率,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和技术水平,为卫生适宜技术全面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卫生工作,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卫生工作,牵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体现在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上,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建立稳定、数量结构合理和素质优良的农村卫生技术队伍是农村卫生工作的关键。为农村培养卫生人才,适应农村卫生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国农村药品监督网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其深入推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东、中、西部各选取2~3个县,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药品监督落实机构进行调查。结果和结论监督网的建设发展不平衡、激励机制不足,“两员’,专业素质不高,“两员”的职责定位不准。建议增加工作经费投入:加强“两员”队伍建设,提高“两员”的福利待遇;加强对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大力支持中西部偏远地区、经济落后地区。  相似文献   

12.
乡村医务人员院前心肺复苏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乡村人群心肺复苏(CPR)知识的的现状,探讨推广普及2005年新的CPR知识在院前急救的最佳模式。方法:采用笔试与模型操作对33位乡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第一目击者”实施院前正确CPR急救率为零。结论:乡村医务人员是广大乡村人群院前急救的首要培训对象,要在全民普及CPR知识,就必须首先培训乡村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中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现有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中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和建议。方法:文献研究法、现场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结果:中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人员配置总体上数量不足,学历、职称偏低,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农村继续教育滞后和农村缺乏竞争力的就业环境是影响农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法制建设,确保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的主体责任,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继续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4.
西部贫困地区县级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西部贫困地区县级医疗机构门诊处方的调查分析,揭示其不合理用药的程度并提出药物合理使用的建议。处方用药分析结果显示:县级医疗机构门诊处方平均处方费用32.60元,平均处方用药数3.21种,抗生素的使用率45.34%,激素的使用率9.99%,且抗生素与激素联用的处方占总抽样处方的4.98%,注射使用率26.44%。结论:西部贫困地区县级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而严重,建议改革农村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推行农村基本药物政策,制订县级医疗机构临床标准治疗指南,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道德教育,规范用药行为,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农村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针对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匮乏的现状,以培养合格的农村医学人才为目标,对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探索,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视角,研究并实际构建了农村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模式和培养机制,形成了一个富有创新性、适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泰安市农村高血压发病情况。方法在86万社区农村人口中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被抽样的35岁及以上人口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6.04%,标化患病率为24.38%,Ⅰ级高血压患病率为15.73%,Ⅱ级高血压患病率为7.53%,Ⅲ级高血压患病率为2.96%。各类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为22.23%。高血压的知晓率为65.6%,治疗率为23.12%,控制率为8.29%。正常人群中有23.6%的人具有高血压高危因素。结论需普及预防高血压的知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高血压者进行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医护理服务项目在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农村社区中医护理现状与需求调查问卷,对山东省79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1名护理人员及585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基本情况、中医护理项目开展状况以及居民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及需求度。结果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人员学历水平低,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占70.21%,仅有24.82%护士了解或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大多数卫生中心仅能开展3~4项中医护理项目,且项目简单;居民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度低,只有14.19%的居民首先选择中医,但期望值高。结论 加强农村社区中医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满足农村不同年龄段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的需求,促进中医护理在农村社区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针对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匮乏的现状,以培养合格的农村医学人才为目标,对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探索,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视角,研究并实际构建了农村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模式和培养机制,形成了一个富有创新性、适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国城乡居民医疗消费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9年的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探讨我国城乡居民医疗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结果居民类别、教育程度、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地区分布对城乡居民是否就医及医疗费用支出均具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教育供给水平,对于满足当地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The prevalence of childhood asthma has been increasing in China.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the prevalenc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sthmatic children from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Beijing, China.

Methods:

Schools, communities, and kindergarten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by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from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Beijing. Parents were surveyed by the same screening questionnaires. On-the-spot inquiries, physical examinations, medical records, and previous test results were used to diagnose asthmatic children. Information on previous diagnoses, treatments, and control of symptoms was obtained.

Results:

From 7209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and 13,513 children in urban areas who completed screening questionnaires, 587 children were diagnosed as asthma. The prevalence of asthma in rural areas was lower than in urban areas (1.25% vs. 3.68%, χ2 = 100.80, P < 0.001). The diagnosis of asthma in rural areas was lower than in urban areas (48.9% vs. 73.9%, χ2 = 34.6, P < 0.001). Compared with urban asthmatic children (56.5%), only 35.6% of rural asthmatic children received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P < 0.05). The use of bronchodilators was also lower in rural areas than in urban areas (56.5% vs. 66.4%, χ2 = 14.2, P < 0.01).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asthma in children was lower in rural areas compared with children in the urban area of Beijing.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children were not diagnosed and inadequately treated in rural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