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9例脊柱手术并发急性脊髓不完全损伤的患者,对其损伤因素、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方法]本组患者9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CSM)3例,前路减压手术2例,后路减压手术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COPLL)前路手术3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后路手术1例;胸椎椎管内肿瘤后路手术2例.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以脊髓半切综合征为主,伴有对侧肌力和双侧触觉不同程度减退.术后立即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脱水、保护胃粘膜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4例患者术后给予高压氧治疗,2例患者给予神经节苷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当天开始给予功能锻炼.术前和术后3个月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例患者在甲强龙冲击治疗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而停止治疗.伤侧肢体功能开始恢复时间在术后24h内5例、48 h内2例、72 h内1例及术后3周1例.术后3个月,2例24 h肢体功能开始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优于术前,其他7例接近术前.术前与术后3个月JOA评分行配对t检验分析P≥0.05,术前与术后3个月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术后经治疗和功能锻炼后,脊髓不完全损伤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脊柱手术并发急性脊髓不完全损伤区域局限、损伤程度较轻,经术后治疗和功能锻炼后脊髓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03—2014-06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颈椎骨折脱位23例,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JOA评分、ASIA分级了解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12(9.0±2.5)个月,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后,损伤节段稳定,四肢感觉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各关键肌肌力平均增加1或2级。术后ASIA分级均达到D级以上,JOA评分由术前(6.4±0.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3.3±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髓功能术后得到改善。结论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严重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中央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央型颈脊髓损伤患者120例,手术治疗72例,其中前路手术28例,后路手术44例;非手术治疗48例。详细记录患者ASIA运动功能评分(AMS),对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2年时的AM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96例获随访,时间6个月~5年,21例失访,3例死亡。两组治疗后6个月、2年时AMS评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内非手术组6例出现并发症(6/48,12.5%),手术组4例出现并发症(4/72,5.6%),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治疗中央型颈脊髓损伤疗效可靠。早期手术能够解除脊髓压迫,稳定颈椎,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脊髓病手的诊断与治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颈椎病脊髓病手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2001年6月~2002年7月诊治的5例颈椎病脊髓病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出现特征性手乏力、活动不便和肌肉萎缩,轻度或无感觉异常。MRI检查显示C3/4、C4/5、C5/6椎间盘突出及后纵韧带骨化。均行前路颈椎间盘摘除、部分椎体及骨赘切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术后平均随访9.6个月。5例患者手握力和上肢肌力增加1~2级,2例感觉异常者部分改善。结论:早期诊断治疗颈椎病脊髓病手可以减轻患者病残,避免不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中央颈髓综合征(ATCCS)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分析影响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2017年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53例ATCC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存在病理征、入院手内肌肌力、是否存在椎旁软组织损伤、脊髓内高信号长度、椎管最狭窄处百分比(MCC)、脊髓最大受压程度(MSCC)、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入院和末次随访ASIA评分(运动、感觉)、JOA评分等信息,分析影响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53例患者平均年龄55.57±9.68岁,39例男性(74%),14例女性(26%),伤后平均6.85±5.39天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前路手术19例,后路手术34例,术后平均随访21.51±10.46个月;入院ASIA运动评分70.43±23.32分、ASIA感觉评分99.21±11.78分、JOA评分9.87±2.96分,末次随访ASIA运动评分92.17±13.16分、ASIA感觉评分105.77±6.79分、JOA评分14.13±3.14分,均较入院明显增加(P0.05),脊髓功能明显恢复。根据JOA评分改善率分组(50%定义为预后好39例,≤50%定义为预后差14例)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61.14±7.55 vs 53.56±9.65岁)、入院手内肌肌力较差(5.43±5.95 vs 9.49±4.99分)、病理征阳性(阳性/阴性)(10/4 vs 15/24例),MRI T2像显示存在椎旁软组织损伤(有/无)(8/6 vs 9/30例)及脊髓内高信号长度较长(25.87±13.85mm vs 18.08±10.68mm)是预后差的主要因素(P0.05)。而性别(男/女)(29/10vs 10/4例)、MCC[(43.18±10.96)%vs (49.14±7.94)%]、MSCC[(26.75±10.81)%vs (28.67±9.59)%]、入院ASIA运动评分(74.18±22.78 vs 60.00±22.35分)、入院ASIA感觉评分(101.38±8.93 vs 93.14±16.38分)、手术时机(7.51±5.87 vs 5.00±3.23分)、手术入路(前路/后路)(15/24 vs 4/10例)对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ATCCS采用手术治疗安全有效;高龄、病理征阳性、入院手内肌评分低、椎旁软组织有损伤、脊髓内高信号长度长提示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颈神经根病的无症状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asymptomatic spondylotic cervical cord compression,A-SCCC)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4例伴颈神经根病的A-SCCC患者病例资料,患者入院后先接受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如果神经功能无缓解或加重,则行手术治疗,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影像学资料,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4例患者平均随访4个月,其中23例经非手术治疗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11例改善不明显,其中8例改手术治疗,3例患者继续非手术治疗(2例症状逐渐缓解,1例出现脊髓病临床表现)。治疗后及随访期间非手术组与手术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数伴颈神经根病的A-SCCC患者经过系统非手术治疗后病情可以缓解,部分仍需手术治疗,伴颈神经根病或脊髓高信号的A-SCCC不必预防性手术,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症状较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1995年1月以来非手术治疗10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其中63例症状较轻患者(JOA评分>12分)获2年以上的随访,作者以非手术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状态的JOA评分为观察标准,将疗效与多种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平均JOA评分为(12.22±1.52)分,随访平均JOA评分为(14.85±2.20)分,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平均变化率为(58.09±11.9)%。经回归分析,治疗前JOA评分与疗效呈正相关,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状态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脊髓功能损害较轻的患者(JOA评分>12分)经2年以上非手术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1998年9月-2006年10月,收治SSEH患者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10-69岁。神经功能障碍按ASIA分级:A级7例,B级2例,C级4例,D级9例,E级1例。发病至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时间:〈12h12例,12-24h2例,24-48h3例,〉48h6例。均经MRI检查或病理学检查确诊。17例采用手术治疗,6例采用以甲基强的松龙(80-100mg/d)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回顾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放射学诊断、病理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分析以上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23例随访3个月,恶化1例,无进展8例,改善9例,痊愈5例。性别对预后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进展越快,血肿所覆盖的脊髓节段越多,患者的预后越差(P〈0.05);神经损害越轻,预后越好(P〈0.01)。手术治疗17例中,预后评分为1分1例,2分5例,3分6例,4分5例;手术前时间与预后的相关系数为0.056(P〉0.05)。非手术治疗6例中,预后评分2分及3分各3例。结论SSEH是一种罕见疾病,其预后受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病程进展时间、脊髓是否合并水肿及硬膜外血肿体积等因素影响。此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且宜早期进行,防止脊髓功能进一步恶化。非手术治疗只适用于脊髓功能在早期恢复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颈椎外伤所致脊髓一过性挫伤手术与非手术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外伤所致脊髓一过性挫伤,因椎管内无明显压迫,手术适应征不十分明确。本文报告9例,其中3例手术,6例非手术治疗。经6~24个月随访,采用Frankle分级,结果显示,保守治疗者中半数脊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而手术者手功能恢复较好。作者意见,脊髓一过性挫伤均可试用非手术治疗1~2周,如神经功能恢复不佳,应及时改用手术治疗,以利于改善手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扩大半椎板减压治疗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采用后路扩大半椎板减压治疗15例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通过随访比较术前、术后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al,JOA)评分并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脊髓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Frankel分级提高1~3级。术后CT显示脊髓向减压侧漂移。JOA评分由术前平均7.3分上升至平均14.8分。结论颈椎后路扩大半椎板减压术是治疗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要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外伤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损伤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外伤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损伤的疗效,探讨对影像学重度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预防性手术的必要性.方法 2003年2月至2006年3月,对23例因外伤致脊髓刑颈椎病患者脊髓损伤采用颈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1~2年采用JOA脊髓功能评分和影像学评估,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 20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改善;3例于术后3个月内症状改善,其中2例术后神经症状短时间加重,1例于术后1周后恢复,另1例术后3周恢复(但其左上肢肌力未达到术前水平).按JOA 17分法评分,术前平均(6.67±2.35)分,术后平均(13.86±1.11)分,术前与术后12个月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00,P<0.05),平均改善率为69.16%.影像学证实减压充分,椎体间植骨均愈合良好,23例患者均较满意. 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遭受外力致脊髓损伤后应尽早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椎管受压面积超过50%以上,尽管临床症状体征表现较轻,亦应尽早行预防性手术治疗,以防止受外力刺激突然加重导致瘫痪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Moore分类法在下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8月至2010年3月收治下颈椎损伤患者200例,男165例,女35例;年龄19-88岁,平均52岁。应用下颈椎损伤改良Moore分类全面地描述下颈椎损伤的状态,颈椎损伤严重程度(稳定性)量化评分与有否神经症状表现相结合,根据骨折类型和稳定性、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情况、韧带损伤后的稳定程度及其他参考因素进行分类诊治,选择治疗方法。其中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130例(ASIA评分:A级6例,B级13例,C级43例,D级68例),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70例。对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下颈椎损伤患者,根据ASIA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对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对颈椎的序列和高度进行观察。结果:前、左、右侧和后柱均损伤35例;前柱损伤33例;前、后柱均损伤90例;前、左侧和后柱均损伤5例;前、右侧和后柱均损伤3例;前、左侧和右侧柱均损伤3例;前、右侧柱损伤2例;前、左侧柱损伤5例;后柱损伤12例;左侧柱损伤7例;右侧柱损伤5例。200例患者中手术治疗98例,非手术治疗102例(其中可以手术而患者家属要求非手术治疗39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3例行手术后脊髓功能无恢复迹象,ASIA分级无变化,但其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另3例未手术患者脊髓功能及肢体症状均无变化。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未手术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非手术治疗后ASIA评分平均提高0.3级。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手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均恢复了颈椎的正常序列和高度。结论:根据改良Moore分类法,稳定性量化评分值大于等于4分有下颈椎不稳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分值越大,手术指征越明显,若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则有绝对手术指征。稳定性量化评分为3分且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一般也有手术指征。稳定性量化评分为3分不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或3分以下者均不需要手术治疗。应用改良Moore分类法有利于下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规范化、标准化诊治,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上胸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6月的40例中上胸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Hanley-Eskay分类:压缩骨折4例,爆裂骨折11例,骨折脱位23例,爆裂脱位2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SIA标准):A级29例,B级3例,C级4例,D级0例,E级4例.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36例,均为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结果]40例均获随访,平均32个月.非手术治疗组,3例骨折愈合,无神经功能障碍,1例16个月后出现后迟发性后凸畸形合并神经功能损害,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手术治疗组,术后影像学复查,胸椎序列恢复良好,脊髓无压迫,内固定均无松动断裂,后路植骨已融合,椎弓根钉位置不良5枚,但畸形无加重.脊髓损伤A级29例中仅1例恢复至B级,B级3例中1例恢复至C级,C级4例中2例恢复至D级.伤后1周内MRI髓内出血信号长度<4 mm者4例随访时均获1个级别的提高.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后日常生活动作能力(ADL)评分平均提高(22.53±6.25)分.[结论]中上胸椎骨折脊髓损伤发生率高且严重,多为完全性,预后差.伤后1周内MRI髓内出血信号长度<4 mm者预后相对较好.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新鲜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脊髓损伤早期康复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上胸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中上胸椎骨折的损伤特点、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方法 对一组35例手术治疗的中上胸椎骨折(T1-10)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脊髓完全性损伤25例,不完全性损伤10例。比较不同手术时间的出血量、手术前后ASIA分级及感觉运动评分变化。结果 骨折合并脊髓不完全损伤10例,随访ASIA分级提高1~2级;骨折合并脊髓完全性损伤,不能改善ASIA分级,但能提高运动感觉评分平均20分。结论 中上胸椎骨折具有损伤累及节段多、脊髓损伤严重、功能恢复差的特点。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应尽早手术,完全性损伤宜在伤后2周手术。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中上胸椎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在伴有严重脊髓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有严重脊髓受压的颈椎病患者62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按照围手术期是否使用MP分为MP治疗组和对照组。MP治疗组38例,术中操作达椎前或后路达椎板时静脉给予MP30mg/kg,15min滴完;45min后给予5.4mg/kg/h维持23h,术后第1~3天均按80mg/次静脉滴注,每天2次;术后第4天停用。对照组24例,施行同样减压术,于手术当时开始常规使用地塞米松(DXM)治疗,10mg/次,每天1次,应用3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脊髓功能JOA评分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MP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JOA评分分别为6.9±2.3分和7.5±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P治疗组JOA评分为11.9±3.2分,改善率为49.5%;对照组为9.1±2.1分,改善率为16.8%,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消化道溃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中4例出现症状加重,经对症处理后1例完全恢复,2例肢体仍有麻痛感,1例肌力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围手术期大剂量使用MP在伴有严重脊髓压迫的颈椎病患者的减压治疗中具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有效地预防由于手术所造成的神经刺激症状,相关并发症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32例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手术治疗14例,手术治疗18例,在治疗前后进行JOA评分。结果平均随访21个月,非手术治疗组脊髓功能恢复差。而手术治疗病例脊髓功能恢复较好。结论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一旦确诊,应当积极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无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病的致伤机制,探讨其治疗和影响因素。方法对76例无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手术方式包括前路减压结合植骨、前路减压及结合颈前路钢板固定和后路扩大减压。对不同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手术组JOA评分显著提高;②病程长短与疗效相关,病程在3周以内的患者疗效优于3周以上者(P<0.05);③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颈前路钢板固定其优良率最高。结论伤前存在颈椎病的患者更易致急性颈脊髓损伤。早期手术、前路减压结合植骨融合与结合钢板固定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中央型颈髓损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对30例急性中央型颈髓损伤综合征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采取保守治疗、颈椎前路、后路脊髓减压手术.结果平均随访4年8个月,根据ASIA分级标准,在21例非手术治疗组中,治疗前B级1例,C级5例,D级15例,治疗后恢复至D级者4例,恢复至E级者15例,无明显恢复者2例;在9例手术治疗组中,治疗前B级2例,C级4例,D级3例,治疗后恢复至C级者1例,恢复至D级者3例,恢复至E级者4例,无明显恢复者1例.结论对于MRI显示脊髓无明显受压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多可取得满意疗效.对于MRI显示脊髓明显受压的患者,行颈椎前、后路脊髓减压手术,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椎前后路减压手术治疗男性脊髓型颈椎病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3月邯郸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23例男性脊髓型颈椎病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和随访时,采用JOA评分评估患者脊髓功能状态和IIEF-5评分评估勃起功能障碍情况.计算JOA评分...  相似文献   

20.
下颈椎单关节脱位损伤的临床观察及诊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下颈椎单关节脱位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8月~2007年8月间收治12例下颈椎(C3~7)单关节脱位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行牵引非手术治疗,3例牵引复位后行前路手术,2例行前后路手术,3例牵引复位无效,采取后路侧块钛板固定。结果12例均恢复了颈椎的正常序列和稳定性及运动功能。脊髓损伤和神经根刺激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好转。结论下颈单关节脱位损伤较少见,可依靠其特有的症状、体征及X线片、CT进行诊断。应采取早期牵引复位,复位后行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牵引复位失败者,可行后路切开复位固定,不会加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