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探讨加压滑动鹅头钉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作用。临床应用45例。男3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岁。稳定型13例,不稳定型32例。经临床应用和生物力学实验测定,结果表明:(1)对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恢复小转子区内后侧皮质骨的连续性在骨折的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2)内后侧骨折块解剖复位,加压螺丝钉固定或大转子骨折端加压螺丝钉固定能显著增强加压滑动鹅头钉的固定作用,明显提高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术后稳定性。(3)该装置设计合理,性能坚固,对转子间骨折具有很强的固定作用,能有效地达到早期下床和避免长期卧床的目的,是目前临床最理想的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借助于髓核移植致坐骨神经痛的动物模型,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脊髓后角的表达规律,分析其与痛觉过敏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上颈椎的周围有重要的神经及血管经过 ,既要充分显露高位颈椎 ,又要避免神经及血管等重要结构的损伤 ,使高位颈椎前路手术具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国内报道较少。我院自 1997年以来 ,采用McAfee切口入路对 11例高位颈椎病变患者施行手术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中男 8例 ,女 3例。年龄 7~ 6 9岁 ,平均 33 4岁。第 2颈椎椎弓骨折 (Hangman骨折 )致颈 2、3不稳 4例 ,颈 2、3椎体结核、感染 4例 ,颈 2、3椎体肿瘤 3例。颈 2椎骨弓骨折的 4例患者中 ,2例伴有中央管综合征表现 ,其余病例仅有颈部疼痛…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滑膜细胞破骨表型及分化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及髋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化因素的研究,探讨AS骨与软骨破坏机制。方法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TRAP染色)检测滑膜细胞破骨表型,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滑膜组织中TNF-α mRNA、VEGF mRNA、MMP-3 mRNA的表达;培养正常滑膜成纤维细胞,加入TNF-α、VEGF,培养AS滑膜成纤维细胞,加入抗TNF-α、抗VEGF,钙钴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含量,分析其在AS滑膜成纤维细胞成骨中的作用。结果经TRAP染色,TNF-α mRNA、VEGF mRNA和MMP-3 mRNA在AS滑膜组织中阳性表达,而对照组阴性表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S组滑膜TRAP染色阳性细胞同时表达MMP-3;AS组滑膜成纤维细胞培养ALP染色阳性数、BGP分泌增加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TNF-α、VEGF单克隆抗体可以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骨钙素的分泌。结论AS滑膜组织中表达TNF-α、VEGF,两种因子可以诱导滑膜成纤维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在这种OB存在的条件下,滑膜组织内破骨细胞前体可以分化为成熟的OC并表达MMP-3。  相似文献   
5.
内窥镜下经横突间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目的:探讨经横突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松解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适应证选择。方法: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平均46.7岁。俯卧位,棘突中线旁开2.5~3.0cm作一个1.6cm纵行皮肤切口。工作导管置于横突间,由浅入深逐渐分离显露横突间韧带,锐性剥离横突间韧带,找到神经根将其向外侧牵开,显露突出椎间盘并予以摘除。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5min,平均术中出血60ml,平均住院时间13d,全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6~16个月。疗效按Nakai分级评定,优6例,良2,可1例。结论:该术式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楚、操作精细、术后效果优良,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前路治疗高位颈椎病变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颌下横切口(McAfee切口)入路对11例高位颈椎病变患者施行手术.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除1例转移性肿瘤外其余病例融合节段椎体均获骨性融合,无重要并发症发生.结论McAfee切口能给上颈椎提供清洁、清晰的手术野,是上颈椎前路手术的经典入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报告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并提出非手术治疗的指征。方法:40例中男31例,女9例。平均年龄36.2岁。均有腰痛及典型的坐骨神经痛,病程1-8周。CT示L4-5椎间盘突出27例,L5S113例。旁中央型18例,其中大块突出12例;外侧型22例;均为突出型。40例中仅1例同侧侧隐窝狭窄。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3周。31例行骨盆牵引。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VD2/d,连续7天。结果:40例治疗完后症状完全消失。平均随访3年4个月,治愈37例占92.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初发病程在1个月以内的突出型不伴侧隐窝狭窄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8.
颈髓损伤患者循环系统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颈髓损伤 (CSCI)后循环系统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了 47例CSI患者与 57例非CSCI患者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动态变化以及CSCI平面、颈髓反射复前后对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影响。结果 CSCI患者血压、心率明显降低 (P < 0 . 0 1 );颈4以上比颈 4以下损伤患者的血压、心率下降更为明显 (P < 0 . 0 5);心电图除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改变外 ,同时还出现ST段下移、T波低平 ,U波、QRS波、Q -T间期时限延长等心电异常表现 (P < 0 . 0 1 )。颈髓反射恢复后血压、心率明显升高 (P <0 . 0 1 ),心电图恢复正常 (P< 0 . 0 1 )。结论 CSCI后循环系统功能有明显异常改变 ,主要发生在脊髓休克期 ,且损伤平面越高 ,循环系统功能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张峡  王正国  朱佩芳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04-106,F0003
目的:观察随着脊髓不完全损伤后大鼠后肢功能恢复,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 方法:实验于1998-04/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Wistar大白鼠44只,脊髓功能观测组12只;脊髓形态观察组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只、手术假伤组15只和脊髓腹侧损伤组15只。脊髓功能观测组12只和脊髓腹侧损伤组15只造脊髓损伤模型;手术假伤组15只进行造模处理,但不损伤脊髓。脊髓功能观测组于脊髓受压前及脊髓受压迫损伤后6,24,72h,7,14,21d对受试动物进行后肢行为功能评定。脊髓形态观察组32只实验动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随机计数50个细胞,观察神经营养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素3的表达。 结果:44只实验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脊髓致伤后受试动物后肢出现明显瘫痪,随着时间的延长,脊髓功能得到逐步恢复。其中以伤后3-14d脊髓功能恢复最快,以后恢复较缓慢。②自伤后3h开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素3的表达开始增加,并于伤后72h达到高峰;1周内神经营养素维持在相对较高的表达水平,2周后这几种神经营养素的表达明显减弱[伤后3h:(14.82&;#177;4.93),(9.77&;#177;4.97),(2.27&;#177;1.85),(10.35&;#177;5.56);伤后72h:(45.22&;#177;15.61),(34.54&;#177;12.56),(13.89&;#177;7.58),(33.2&;#177;11.53);伤后1周:(31.94&;#177;12,82),(15.69&;#177;11.53).(7.17&;#177;4.92),(16.74&;#177;13.2);伤后2周:(14.02&;#177;7.36),(6.97&;#177;4.05),(2.27&;#177;1.87),(9.7&;#177;5.62)]。 结论:伤后脊髓组织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过度表达参与了伤后2周内脊髓功能的快速恢复,但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是短暂的.延续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有望进一步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计以脱矿脱细胞骨基质环为支架、纤维环细胞为种子细胞体外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椎间盘纤维环的可行性.方法:取兔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培养,应用甲苯胺蓝染色和Ⅰ型、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鉴定.用纤维蛋白凝胶接种技术将兔椎间盘纤维环细胞接种到经脱矿脱细胞制备的骨基质环支架材料上,体外培养3个月.每月取培养的细胞支架复合体进行大体形态、HE染色光镜检查和扫描电镜观察,并用生化方法榆测羟脯氨酸、氨基葡聚糖(GAG)、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Ⅰ、Ⅱ型胶原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Ⅰ、Ⅱ犁胶原蛋白表达.结果:培养的第1代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呈异染性,Ⅰ型、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可见阳性表达,表明培养的第1代细胞具有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的表型特点.构建的复合体体外培养1、2、3个月时大体呈白色半透明样环状,有光泽,质韧,具有一定弹性,可扭曲;HE染色光镜下见支架孔洞被红染的组织填充,且空洞内的细胞密度逐渐增加;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逐渐被组织填充;Ⅰ型、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培养2个月时复合体羟脯氨酸、GAG、DNA含量明显高于1个月时(P<0.01),3个月时与2个月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复合体羟脯氨酸、GAG、DNA含量均低于正常纤维环(P<0.05或<0.01);培养1个月时复合体可检测到Ⅰ、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2个月时与1个月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个月时与2个月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脱矿脱细胞骨基质环为支架、纤维环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的复合体在体外培养时,细胞能够保持表型特点、逐渐增殖和行使功能,此复合体可被鉴定为类纤维环组织,用其构建组织工程化椎间盘纤维环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