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引发腰腿痛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腰椎椎间孔处狭窄的患者30例,均选择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术前及末次随访评分的比较所有患者术中即感觉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13±1.21)分减少至(2.81±1.49)分,JOA评分由术前(10.77±4.21)分升高至(26.30±3.55)分.结论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孔处狭窄,有安全性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脊髓背角和背根节中脊髓小胶质细胞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剂量组、黄芪桂枝五物汤低剂量组、塞来昔布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均建立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术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黄芪桂枝五物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0.2 mL/kg、0.1 mL/kg、0.05 mL/kg灌胃,塞来昔布组给予塞来昔布30 mg/kg灌胃,均1次/d,连续14 d。分别在造模前及术后3,5,7,14 d采用热刺痛仪测定各组大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节中CX3CR1表达情况,用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脊髓背角和背根节中CX3CR1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术后3 d各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均较术前1 d明显缩短(P均<0.05),但模型组和塞来昔布组术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剂量组从术后7 d开始、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从术后3 d开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均明显长于模型组(P均<0.05)。免疫组化显示黄芪桂枝五物汤各剂量组脊髓背角和背根节中CX3CR1阳性细胞均显著少于模型组和塞来昔布组(P均<0.05),且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均明显少于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剂量组(P均<0.05),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和塞来昔布组脊髓背角和背根节中CX3CR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芪桂枝五物汤各剂量组脊髓背角和背根节中CX3CR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塞来昔布组(P均<0.05),且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均明显低于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剂量组(P均<0.05),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具有显著镇痛作用,其可能通过调控脊髓背角和背根节CX3CR1的表达发挥作用,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军校新生人格现状,为军校心理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比较某军校新生人格和常模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专业之间的差异。结果军校新生E、P得分高于常模(Z=12.21,15.92;P<0.05),而N、L得分低于常模(Z=8.00,19.35;P<0.05)。女学员比男学员的E分高、P分高、L分低(Z=10.543,6.365,13.117;P<0.05);护理学员E分高于军医、海医、药学学员(χ2=19.10,18.29,16.80;P<0.05)。结论军校新生整体上性格更外向,精神质水平更高,情绪较稳定;女学员比男学员性格更外向,精神质水平更高,掩饰性更低;护理学员比军医、海医、药学学员性格更外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军校学员的学习风格。方法通过Myers-Briggs心理量表和感官偏爱测试表,调查某军校2010-2012年选修《时间管理与学习技巧》课程的所有学员的个性类型和感官偏爱等。结果军校学员的个性类型以内向为主,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2=7.320,P=0.026);2010年学员的感官偏爱主要是运动知觉,其次是听觉、阅读/写作、视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0,P=0.006)。结论军校学员的个性类型以ISFJ(内向-直觉-情感-判断)为主,感官偏爱以运动知觉为主。掌握学员的学习风格,是科学有效的进行教学和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薄层骨算法重建技术对诊断前颅窝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7例脑外伤临床高度怀疑前颅窝骨折患者行CT常规扫描及薄层骨算法重建,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对前颅窝骨折的CT诊断中,薄层骨算法重建阳性显示率为100%,与常规CT扫描的74.47%相比,2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薄层骨算法重建明显优于常规扫描,它可以明确显示前颅窝骨质损伤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而客观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治疗腰椎峡部不连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价值,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 取健康山羊16只,体重22.65~31.22 kg,建立L5腰椎峡部不连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分别为单纯植骨组(于峡部不连处单纯植入自体髂骨0.8~1.1 g)和内固定植骨组(先安装内固定器再于峡部不连处植入自体髂骨0.8~1.1 g).于术后8周处死动物行影像学、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同时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取自愿捐赠椎体标本5个,来源于男4例,女1例;年龄35~51岁.于L5椎体左峡部横断,造成腰椎峡部不连模型.将微型位移传感器置于峡部断端,电子万能试验机模拟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施力方向,以2 mm,min的速度匀速加载,用动态数据采集分析仪同步收集峡部断端的形变值.全部加载直至标本发生骨破坏,观察位移传感器是否发生形变及腰椎峡部断端处是否发生闭合. 结果 实验动物均无凶手术原因造成的神经损伤或死亡,术后麻醉清醒后即活动,无伤口感染发生.术后8周腰椎双斜位X线片和大体观察均显示,内固定植骨组峡部融合率为100%,显著高于单纯植骨组的62.5%(P<0.05).组织学观察示,单纯植骨组3只峡部未融合动物腰椎峡部断端骨小梁骨陷窝空虚,骨细胞消失;内固定植骨组峡部断裂处骨小梁连接成网状,小梁问为骨髓组织,骨小梁局部呈现不同程度的"镶嵌样"结构.椎体标本生物力学测试与数据处理结果 显不,匀速加载过程中,当外载荷为40 N时,位移传感器发生形变,腰椎峡部断端缝隙开始闭合;随着外载荷进一步加大,传感器位移呈线性上升趋势;当外载荷为212N时,位移传感器不再发生形变,腰椎峡部断端缝隙完全闭合,紧密接触,开始呈现加压效应. 结论 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具有明显的稳压和加压的双重力学功效,且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微量压力传感器监测膀胱压力并适时排尿的自制排尿装置,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实时监测膀胱压力并适时排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严格留置导尿操作标准给予常规导尿,观察组在导尿管外端安装自制排尿装置.结果 两组14 d、28 d尿细菌计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排尿和残余尿量比较,平均单次尿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通过这一排尿装置可以使膀胱在生理安全压力范围内适度充盈和排空,避免了过度充盈使膀胱内压力增高造成的上尿路感染,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腰椎峡不连是脊柱外科比较常见的疾患,是椎体滑脱的主要病理基础.对于腰椎峡不连的治疗,以往常采用保守治疗,即物理疗法、减少体育运动及外固定以缓解症状[1].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为有效地防止椎体滑脱或控制其发展应尽早为腰椎峡不连患者行手术治疗[2-3].笔者采用国际上认可的峡部重建术,即椎弓根钉技术治疗10例腰椎峡不连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在伴有严重脊髓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有严重脊髓受压的颈椎病患者62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按照围手术期是否使用MP分为MP治疗组和对照组。MP治疗组38例,术中操作达椎前或后路达椎板时静脉给予MP30mg/kg,15min滴完;45min后给予5.4mg/kg/h维持23h,术后第1~3天均按80mg/次静脉滴注,每天2次;术后第4天停用。对照组24例,施行同样减压术,于手术当时开始常规使用地塞米松(DXM)治疗,10mg/次,每天1次,应用3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脊髓功能JOA评分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MP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JOA评分分别为6.9±2.3分和7.5±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P治疗组JOA评分为11.9±3.2分,改善率为49.5%;对照组为9.1±2.1分,改善率为16.8%,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消化道溃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中4例出现症状加重,经对症处理后1例完全恢复,2例肢体仍有麻痛感,1例肌力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围手术期大剂量使用MP在伴有严重脊髓压迫的颈椎病患者的减压治疗中具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有效地预防由于手术所造成的神经刺激症状,相关并发症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在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84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椎板切除减压术,并将其分为2组,A组,围手术期应用大剂量MP组,36例,术中进椎管前静脉给予MP 30mg/kg,15min滴完;术后静脉应用MP(80mg/d)3d。B组,围手术期应用氟美松治疗组,48例,术后静脉应用氟美松(10mg/d)3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变化情况(JOA评分17分法),并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结果:术前JOA评分A组为8.58±2.62分,B组为9.12±2.81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时A组为13.65±2.16分,B组为11.12±2.36分;术后3个月时A组为14.11±2.21分,B组为12.62±2.35分,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有9例患者术后即刻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而A组未出现类似病例。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大剂量MP对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脊髓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