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激动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对高糖诱导的A549细胞炎性小体生成的影响。方法 2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体外培养肺泡上皮A549细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ALDH2激动剂20μmol/L Alda-1组,ALDH2阻断剂60μmol/L Daidzin组,20μmol/L Alda-1+60μmol/L Daidzin组。干预处理24 h后,四甲基噻唑盐(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二氢乙锭(dihydroethidium,DHE)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LDH2及炎性小体主要成员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1,caspase-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lda-1特异性激动ALDH2后,细胞增殖活力无明显变化,细胞ROS水平和细胞迁移率均明显降低(P<0.05),ALDH2蛋白表达增加(P<0.05),炎性小体主要成员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Daidzin特异性阻断ALDH2后,细胞增殖活力、细胞ROS水平、细胞迁移率、ALDH2蛋白和ASC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NLRP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caspase-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Alda-1组相比,Alda-1+Daidzin组细胞增殖活力及ROS水平无明显变化,细胞迁移率明显增高(P<0.05),ALDH2蛋白表达降低(P<0.05),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提高ALDH2在肺泡上皮A549细胞中的表达可减轻高糖诱导的细胞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ROS水平、降低炎性小体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探讨黄芪影响代谢综合征(MS)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以及血管紧张素1-7(Ang 1-7)受体Mas蛋白的表达及其抗氧化作用。将8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MS组、黄芪组、缬沙坦组。MS大鼠予以高脂肪高盐饲料,饮用10%果糖水制备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黄芪组予以黄芪6.0 g·kg-1·d-1灌胃,缬沙坦组予以缬沙坦30.0 mg·kg-1·d-1灌胃,MS组以及对照组予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干预4周后行一般指标、生化指标以及血压测定,放免法检测血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Mas受体,ACE,ACE2,AT1R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S组、黄芪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甘油三酯、血清游离脂肪酸以及血浆、肾组织AngⅡ水平明显升高(P<0.05);缬沙坦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与MS组比较明显降低;MS组大鼠肾组织NO含量以及SOD活性下降,经黄芪干预后较MS明显增高;黄芪治疗后较MS组大鼠肾脏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MS组肾组织中ACE和AT1R的表达明显升高,而ACE2和Mas受体的表达降低(均P<0.05);与MS组比较,MS+黄芪组肾组织中Mas受体的表达升高较显著,而MS+缬沙坦组AT1R的表达降低更明显(均P<0.05)。结论:黄芪可以提高肾脏组织Mas的表达,降低ACE表达,改变肾脏局部的AngⅡ,MDA,NO和SOD水平,从而对早期受损伤的肾组织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丹参冻干粉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随机将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冻干粉0.8 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输注,1次/日,共治疗2周.检测PCI术后12 h、24 h血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两组治疗2周后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术后12 h、24 h、48 h CK-M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IL-6、E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NO显著升高(P<0.01).结论 丹参冻干粉对PCI后MIRI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卓超  林欣 《家庭医生》2012,(24):17-17
超级细菌不是新概念 公众首先要认识到,超级细菌其宴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不是一个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  相似文献   
6.
7.
说起颈椎病,很多人都不陌生,不外乎就是颈肩痛,伴头晕、头痛,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手足麻痹等症状,似乎大家对颈椎病的认识都比较深入。然而,正是因为这些对颈椎病“常规性”的认识,让大家完全忽略了颈椎病其实分成很多的类型.各自危害性不同,而其中一种叫“脊髓型颈椎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一旦发病,它在颈椎病的各种类型中危害却是最大的——起病隐匿,致残率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2组均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80mg静滴,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观察疗效.观察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血凝指标、治疗后4周和2周的心绞痛再发率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2组间在心绞痛控制、心电图改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血凝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2组均无严重出血;治疗后4周的心绞痛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心绞痛再发率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2组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仍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且可降低心绞痛的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随机对照试验(RCT)为依据,比较生物可吸收支架(BVS)对比依维莫司洗脱支架(EE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并追踪获取文献,查询时间从2008年1月至2017年9月,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共纳入7项对比BVS及EES的RCT,随访时间从9个月~3年,共5546例患者,其中BVS组3241例、EES组23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BVS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OR=1.55,95%CI:1.22~1.96,P=0.0003)、靶血管心肌梗死(OR=1.73,95%CI:1.32~2.27,P0.0001)、支架内血栓(OR=3.62,95%CI:2.12~6.18,P0.0001)的风险高于应用EES患者,但在全因死亡(P=0.1)、心源性死亡(P=0.42)、所有血运重建(P=0.10)、靶病变血运重建(P=0.06)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在各项复合终点的对比中,BVS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OR=1.37,P=0.0003)、面向患者的复合终点(OR=1.21,P=0.005)、面向装置的复合终点(OR=1.41,P=0.002)、靶病变失败(OR=1.44,P0.0001)的发生率均高于EES组。结论在目前的冠心病介入治疗随访中,BV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均不优于EES。临床应用BVS应当更加谨慎,在新一代BVS投入应用之前,现行的治疗方案仍需大量的、更长时间的随访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