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和康莱特注射液逆转兔颊黏膜癌前病变,探寻癌前病变化学干预方法。方法在已制备的兔鳞状上皮癌前病变模型上,分别予以贴附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药膜和注射康莱特注射液,采用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病变变化。结果药物治疗12周后,空白对照组16只家兔中2只逆转,6只病情稳定,8只恶化;药物组中,12只逆转,15只稳定,5只恶化;免疫组化显示:随病变的逆转试验进行,PCNA、Bcl-2蛋白表达下降明显(29/32,26/32)。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和康莱特注射液可逆转家兔颊黏膜鳞状上皮癌前病变,有可能成为新的化学阻断干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鳞状上皮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筛选癌前病变逆转药物,观察家兔颊黏膜上皮在此过程中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12只家兔为空白对照组,48只家兔为实验组,将含有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蒽(dimethyl-benzanthracene,DMBA)溶液及药膜涂抹或贴附于口腔颊黏膜;给药16周后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电镜扫描.再随机选取实验组中的32只进行药物逆转实验,12周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电镜扫描.结果 涂抹二甲基苯并蒽16周后,家兔颊黏膜粗糙充血,局部可见增厚白斑,Ⅱ-Ⅲ 级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为64.6%(31/48).不典型增生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内异染色增多,线粒体水肿.药物逆转实验第12周,全反式维甲酸组病变进展率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康莱特组可见病变逆转,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DMBA可成功制备鳞状上皮癌前病变;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可有效逆转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3.
HGF、c-met蛋白在家兔颊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彬  赵鹏  高扬  王士杰  吴明利 《重庆医学》2013,42(14):1601-1603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met蛋白在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将含有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蒽(DMBA)的溶液及药膜涂抹或贴附于家兔口腔颊黏膜后,应用DMBA 16周后,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口腔颊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发生率达64.6%,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HGF及c-met蛋白表达率越高,染色越明显。结论应用致癌剂DMBA可初步构建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癌前病变模型,在癌变过程中间质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建立与人类食管结构近似的鳞状上皮癌前病变动物模型方法。方法将含有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葸(Dimethyl—Benzanthracene,DMBA)的溶液及药膜涂抹或贴附于48只家兔口腔颊黏膜,给药16周后,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12只家兔作为空白对照。结果家兔口腔颊黏膜应用二甲基苯并蒽16周后,Ⅱ-Ⅲ级不典型增生发生率达到64.6%(31/48),贴膜法所致Ⅱ-Ⅲ级不典型增生发生率达到70.8%(17/24),高于涂药法的58.3%(14/2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着病变的进展,P53、PCNA及Bcl-2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应用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葸可初步构建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癌前病变模型,贴膜法是一种比较好的局部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Nanog作为全能性或多能性干细胞标志物,在胶质瘤细胞系中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来探讨Nanog基因在U251胶质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诱导分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从蛋白质水平检测U251胶质瘤细胞系Nanog的表达情况,以及应用化疗药物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前以及作用后1、2、3d Nanog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TRA作用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量细胞表达Nanog蛋白,主要位于胞浆内,胞核内有少量表达,少数细胞完全不表达;ATRA作用1、2、3d后的的细胞爬片结果显示有些许细胞变圆,少量的细胞漂浮于培养基内,Nanog蛋白的表达情况同ATRA作用前相比有了减少,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愈来越少。结论 Nanog基因在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表达,诱导分化剂ATRA能够降低Nanog的表达,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用5 mg/L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诱导C6胶质瘤细胞,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实验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以考察ATRA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仪、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的分化状况.结果:C6胶质瘤细胞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并且密度明显减少(P<0.01).细胞周期受阻,G0/G1期延长,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1).光镜观察到诱导前的C6胶质瘤细胞呈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形态,而诱导后的C6胶质瘤细胞变细长,中间呈圆形或卵圆形,两端形成长尖突起.流式细胞仪的凋亡率检测显示,未见明显的凋亡;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细胞有早期凋亡改变,且胞浆内空泡增多,线粒体和内质网丰富,细胞结构基本趋向正常.C6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能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C6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兔眼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时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灌注液冲洗皮质,术后观察ATRA对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浓度分别是2、10、20μg/mL的全反式维甲酸的手术灌注液在兔眼晶体囊外摘除术中进行灌注冲洗,在术后3和30 d时应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残留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同时对晶体后囊膜进行光镜、电镜的组织形态学检察监测晶体后囊膜残留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睛况.结果 PCNA的表达在术后3 d随着全反式维甲酸的浓度升高而下降,各组间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术后30 d时各组表达没有差异.组织学发现,残留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状态决定PCO形成程度.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在以手术灌注液方式应用时,能有效地抑制家兔晶体囊外摘除术术后早期残留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进而预防兔眼PCO的形成,其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有效作用浓度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MTT法观察ATRA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观察ATRA诱导A549细胞凋亡作用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ATRA抑制A549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ATRA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凋亡过程伴随caspase-3、caspase-9表达增加,而Bcl-2、Bcl-Xs/LP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ATRA可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可通过上调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促进A549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兔动脉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影响.方法 复制AS兔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析主动脉OPN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As兔模型,高脂组兔主动脉OPN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经ATRA治疗后OPN蛋白表达下降,AS斑块减少.结论 ATRA可能通过降低动脉OPN的表达抑制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全反式维甲酸对EC9706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食管癌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1×10-6、1×10-5、5×10-5 mol/L)ATRA体外处理人食管癌细胞EC9706(ATRA1、ATRA2、ATRA3组),并设不加ATRA的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细胞结构的改变,应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经ATRA处理后,ATRA3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群体倍增时间延长(P均<0.05);光镜下可见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细胞质内成熟细胞器增多,生长抑制率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3个ATRA组细胞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1),且以ATRA2、ATRA3组为明显(P<0.05).结论:ATRA能有效抑制EC9706细胞增殖,其机制与Bax及Bcl-2蛋白表达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ATRA处理SGC-7901细胞,Hoechst染色检测ATRA对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ATRA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 ATRA可诱导SGC-7901细胞的凋亡,且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对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和酶原形式的Caspase-3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 ATRA促进SGC-7901细胞的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是下调Bcl-2的表达,使Bcl-2/Bax的值降低进而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宫颈癌耐丝裂霉素细胞HeLa/MMC增殖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观察ATRA作用下细胞HeLa/MMC增殖,MTT法观察ATRA对HeLa/MM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的表达。结果 ATRA对HeLa/MMC增殖有抑制作用;ATRA能提高MMC对HeLa/MMC细胞的杀伤作用,ATRA能促进细胞凋亡,上调HeLa/MMC细胞bax基因的表达。结论表明ATRA的化疗增敏作用与促进HeLa/MMC细胞凋亡,上调HeLa/MMC细胞bax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睾丸卵黄囊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基础上,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ATRA对睾丸卵黄囊瘤细胞增殖影响,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VEGF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TRA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卵黄囊瘤细胞的VEGF mRNA表达水平下调,Western Blot显示实验组卵黄囊瘤细胞的VE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两者下调作用均呈较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以抑制睾丸卵黄囊瘤细胞的增殖,抑制肿瘤增殖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全反式维甲酸可增强大鼠系膜细胞uPA和MMP—2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uPA和MMP-2表达的影响,探讨全反式维甲酸抗肾小球硬化的机制。方法 分别应用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和酶谱法检测全反式维甲酸对培养大鼠系膜细胞uPA和MMP-2表达的影响。结果 ATRA可促进系膜细胞uPA和MMP-2蛋白表达,提高其酶活性,并增强MMP-2mRNA表达。结论 ATRA可增强大鼠系膜细胞的uPA和MMP-2表达,为进一步阐明ATRA拮抗肾小球硬化机制提供了直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内膜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①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内膜增殖的影响。②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ATRA治疗组;假手术组给予高脂饮食但手术不损伤颈动脉内膜,余操作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高脂饮食加空气干燥损伤颈动脉内膜;ATRA治疗组在高脂饮食加空气干燥损伤颈动脉内膜的同时给予ATRA治疗,内膜损伤后1周和4周观察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素E(cyclin E)的表达及兔颈动脉内膜增殖的情况。③结果ATRA治疗组平滑肌细胞中的PCNA和cyclin E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F=7.65~8.89,q=4.27~10.33,P〈0.05、0.01);颈总动脉病变也较对照组轻微(t=4.330~5.042,P〈0.01)。④结论ATRA能抑制兔颈动脉内膜损伤后内膜增殖,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cyclin E的表达而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期刊文摘     
Mcl-1基因在HL-60细胞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机制中的作用[付劲蓉,刘文励,周剑锋等.中华血液学杂志,2005,26(6):352~354]探讨髓系白血病-1(Mcl-1)基因在HL-60细胞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耐药中的作用。采用少量、递增、反复AT-RA诱导HL-60细胞,建立ATRA耐药细胞系HL-60/ATRA;利用鸡尾酒法制备Mcl-1基因的小片段干扰RNA(smallinterference RNA,si RNA),并通过脂质体介导将其导入HL-60/ATRA细胞;Western blot检测Mcl-1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MTF实验、NBT还原反应实验、TUNEL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HL-60细胞凋亡启动模型,分析凋亡启动时细胞总蛋白和亚细胞组分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培养HL-60细胞,氮唑蓝( MTT)比色法检HL-60细胞测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 FCM)检HL-60细胞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高速离心法分离对照组与凋亡启动时相的HL-60细胞核、膜和细胞器以及细胞质等组分蛋白;双向电泳(2-DE)HL-60细胞总蛋白和亚细胞组分蛋白,图像分析软件分析2-DE图谱,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LC- MS/MS)鉴定。结果:ATRA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随浓度、时间的增加,抑制作用也越显著;以1μmol/L的ATRA诱导HL-60细胞48 h早期凋亡比例为13.21%,细胞形态也存在明显变化;筛选出22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5个蛋白在凋亡启动时表达上调,15个蛋白表达下调,2个蛋白只在凋亡启动时表达;它们的功能主要涉及与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与细胞分化、增殖相关的蛋白和其它蛋白。结论:1μmol/L的ATRA诱导HL-60细胞生长48 h,成功建立细胞凋亡启动模型;凋亡启动时相的HL-60细胞质、膜和细胞器以及细胞总蛋白的表达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表达蛋白可能在细胞凋亡启动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处理人胃癌细胞AGS,采用MTT法观察处理前后细胞增殖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印迹杂交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ATRA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在0.5、1.0和5.0μmol/L浓度ATRA作用下,胃癌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ATRA 5.0μmol/L处理细胞72 h后,胃癌细胞凋亡率为15.32%,而对照组为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ATRA处理后可观察到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的剪切降解,以及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8和-9的激活。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其机制与Caspases的活化有关。全反式维甲酸在胃癌的治疗中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维甲酸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病理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方法:1&#215;10^-6mol/L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体外培养兔的软骨细胞株,观察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的合成变化,检测软骨细胞株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杂交分析软骨细胞中IGFBP-6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ATRA(1&#215;10^-6mol/L)作用软骨细胞24h,ATRA抑制了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的合成,并使软骨细胞凋亡率增加了250%(P〈0.05)。ATRA使软骨细胞中IGFBP-6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分别增加了140%和195%(P〈0.05)。结论:维甲酸可能通过负性调控靶基因IGFBP-6的基因转录和翻译,发挥对软骨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联合作用对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作用。方法用ATRA和IFN-γ处理SMMC-7721细胞后,应用MTT法检测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变化。结果ATRA作用于SMMC-7721后,抑制细胞增殖并且诱导细胞凋亡发生,和IFN-γ联合作用后,这种作用加强;SMMC-7721细胞中PCNA的表达在ATRA作用后减少,ATRA与IFN-γ联合作用后进一步减少。结论IFN-γ可以增强ATRA对于肝癌细胞的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且明显下调了PC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