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构建YTH N6甲基腺苷RNA结合蛋白1(YTH N6?methyladenosine RNA binding protein 1,Ythdf1)的基因敲除小鼠,研究其在小鼠精子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ISPR/Cas9敲除技术及原核注射技术构建Ythdf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通过免疫荧光、HE染色对敲除小鼠睾丸及附睾进行形态学分析,通过交配实验进行生殖力测试,研究Ythdf1基因对雄性小鼠精子发生的影响。结果:RT?PCR结果显示,Ythdf1在1~8周龄雄鼠睾丸中均有表达;成功构建Ythdf1基因敲除小鼠;成年敲除小鼠精子发生、附睾及生育力均无异常。结论:在正常饲养情况下,敲除Ythdf1基因对雄性小鼠精子发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基因敲除模型研究N6?甲基腺嘌呤(m6A)识别蛋白Ythdf3在小鼠精子发生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Ythdf3基因敲除小鼠,通过免疫荧光和HE染色对敲除小鼠进行表型分析,研究Ythdf3在调控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Ythdf3在精原及各级生精细胞核中均有表达;成功构建Ythdf3基因敲除小鼠模型;HE染色显示Ythdf3敲除小鼠睾丸各级生精时相及附睾尾精子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异常。结论: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敲除Ythdf3不影响雄性小鼠精子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检测CRISPR/Cas9系统的潜在脱靶效应,分别利用野生型Cas9和切口酶Cas9?D10A构建了RNA甲基转移酶Nsun5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对两种策略得到的F0小鼠进行脱靶分析,以比较两种敲除策略的特异性。方法:针对Nsun5基因第3外显子,设计1对sgRNA,将野生型Cas9 mRNA和切口酶Cas9?D10A mRNA分别同这对sgRNA混合后注入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中,实现靶基因敲除,比较两种Cas9得到的F0代敲除小鼠的脱靶效应。结果:利用CRISPR/Cas9和Cas9?D10A成功建立Nsun5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对两种Cas9得到的F0代突变小鼠进行潜在脱靶位点分析,均未检测到脱靶位点的存在。结论:两种策略都成功构建了不含脱靶位点的Nsun5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Nsun5的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miRNA-29b1基因敲除小鼠。方法针对miRNA-29b1基因设计一段sgRNA,sgRNA和Cas9体外转录后显微注射至C57BL/6小鼠受精卵细胞。小鼠出生后取其基因组DNA进行测序以鉴定基因型,同时取小鼠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研磨后提取总RNA,通过real-time PCR分析miRNA-29b1在这些脏器中的表达。结果设计了20 bp的miRNA-29b1sgRNA并与Cas9一起进行了体外转录,显微注射小鼠受精卵细胞后获得miRNA-29b1基因突变小鼠。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小鼠有两种基因型,一种为10 bp的缺失突变;另一种为22 bp的缺失突变,同时伴有3 bp的插入突变。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基因突变小鼠心、肝、脾、肺、肾等组织中miRNA-29b1表达量下降明显。结论应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miRNA-29b1基因敲除小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miRNA-29b1基因敲除小鼠。方法 针对miRNA-29b1基因设计一段sgRNA,sgRNA和Cas9体外转录后显微注射至C57BL/6小鼠受精卵细胞。小鼠出生后取其基因组DNA进行测序以鉴定基因型,同时取小鼠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研磨后提取总RNA,通过real-time PCR分析miRNA-29b1在这些脏器中的表达。结果 设计了20 bp的miRNA-29b1sgRNA并与Cas9一起进行了体外转录,显微注射小鼠受精卵细胞后获得miRNA-29b1基因突变小鼠。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小鼠有两种基因型,一种为10 bp的缺失突变;另一种为22 bp的缺失突变,同时伴有3 bp的插入突变。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基因突变小鼠心、肝、脾、肺、肾等组织中miRNA-29b1表达量下降明显。结论 应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miRNA-29b1基因敲除小鼠。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过表达pCAG?3×flag?PP2A Cα转基因小鼠,筛选高表达稳定遗传系,建立PP2A Cα基因相关功能研究模型动物。方法:将Flag蛋白标签序列与鼠源PP2A Cα cDNA 转录本设计成融合基因,插入CAG启动子下游,构建过表达载体pCAG?3×flag?PP2A Cα。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技术,将线性化pCAG?3×flag?PP2A Cα质粒注射入受精卵雄原核,构建pCAG?3×flag?PP2A Cα过表达模型小鼠,PCR筛选阳性过表达小鼠。提取阳性过表达小鼠组织总蛋白,在蛋白质水平分析转基因小鼠3×flag?PP2A Cα的表达。结果:PCR 鉴定及测序结果证实,pCAG?3×flag?PP2A Cα 转基因载体及过表达pCAG?3×flag?PP2A Cα 转基因小鼠模型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筛选转基因高表达系小鼠。结论:筛选得到pCAG?3×flag?PP2A Cα高表达稳定遗传系小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酚S(bisphenol S,BPS)暴露对小鼠脑?肠?菌轴神经递质代谢稳态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建立C57BL/6J雄性小鼠BPS亚慢性暴露模型,基于UHPLC?MS/MS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前额皮层、血清和肠中色氨酸与酪氨酸通路神经递质的水平;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技术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表达。结果:BPS暴露引起小鼠前额皮层、血清和肠道中色氨酸与酪氨酸通路多种神经递质代谢紊乱:色氨酸通路中,与对照组小鼠相比,BPS组小鼠前额皮层、血清及肠道中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降低,3?羟基犬尿氨酸(3?HK)在皮层与血清中显著上升;酪氨酸通路中,BPS暴露组小鼠前额皮层中左旋多巴(L?dopa)、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明显上升,而在肠道中显著降低。此外,BPS暴露小鼠肠道菌群出现区别于对照小鼠的差异性分布,且不动杆菌属、乳杆菌属和一种未分类的梭菌属在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PS暴露可通过脑?肠轴影响中枢及外周色氨酸通路与酪氨酸通路神经递质代谢,同时可造成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择野生型C57BL/6J 小鼠为研究模型,利用CRISPR/Cas9 技术建立Gata4 基因H435Y突变型小鼠。方法针对 Gata4基因的基因序列信息设计针对Gata4基因H435Y位点的单链向导RNA(single-guideRNA,sgRNA),经活性检测后,将具 有活性的sgRNA和Cas9体外转录成RNA,通过显微注射将sgRNA、Cas9 mRNA以及含有点突变序列的donor DNA片段注射 到小鼠受精卵中,通过PCR和基因测序方法对Gata4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及鉴定,培育Gata4基因突变小鼠并分析后代的突变情 况。结果顺利构建sgRNA载体并体外转录,成功sgRNA、Cas9 mRNA以及含有点突变序列的donor DNA片段注射到受精卵 中。基因测序鉴定获得4只F0代初建鼠。选取阳性F0代小鼠与野生型C57BL/6J小鼠杂交,得到F1代鼠,再相互交配获得F2 代鼠。PCR显示F2代鼠Gata4基因H435Y突变,成功建立Gata4基因H435Y突变小鼠模型并传代繁育。结论通过CRISPR/ Cas9技术可以成功建立Gata4基因H435Y突变小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重组CRISPR相关核酸酶9(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 Cas9)构建Mafb基因敲除小鼠,初步研究该基因缺失对尿道发育的影响。方法 根据CRISPR/Cas9技术原理构建Mafb基因杂合子(Mafb+/-)F1代小鼠,裂解鼠尾提取DNA,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判定基因型结果。使Mafb+/- F1代小鼠与野生型(wild type, WT)C57BL/6J小鼠交配繁殖。将获得的Mafb+/-小鼠间进行交配,获得Mafb基因敲除纯合子(Mafb-/-)雄性胎鼠。免疫荧光验证Mafb-/-胎鼠阴茎组织中Mafb基因表达情况;扫描电镜及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Mafb-/-胎鼠阴茎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检测胎鼠阴茎组织尿道缝处细胞E-Cadhrin和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繁育Mafb+/-小鼠,保持种群数量并得到Mafb-/-雄性胎鼠,PCR法成功鉴定基因型。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afb-/-胎鼠阴茎组织中几乎不存在Mafb蛋白表达,且相较于WT型,尿道缝处细胞E-Cadh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α-SMA蛋白表达明显增高;扫描电镜及HE染色显示Mafb-/-雄性胎鼠为尿道下裂表型。结论 成功构建 Mafb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确定其敲除可导致小鼠出现尿道下裂表型,发现尿道缝处细胞中E-Cadhrin和α-SMA的表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尿道下裂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构建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基因敲除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初探IL?17A参与调控牙周炎骨破坏的机制。方法:选用雄性IL?17A基因敲除(knock out,KO)的C57BL/6小鼠和相同基因背景的野生型(wild type,WT)C57BL/6小鼠,通过结扎和喂菌诱导小鼠实验性牙周炎,WT小鼠及KO小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牙周炎组。确认结扎4周后处死小鼠收集上颌骨,进行Micro?CT断层成像、HE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免疫组化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在喂菌和结扎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中,在Micro?CT的三维重建及近远中向截面上,KO小鼠较WT小鼠牙槽骨吸收减少,KO小鼠上颌第二磨牙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近中线性距离为(0.51 ± 0.11)mm,远中为(0.45 ± 0.04)mm,显著低于WT小鼠的近中(0.61 ± 0.09)mm和远中(0.65 ± 0.08)mm(P < 0.05);KO小鼠骨体积分数比为41.88 ± 1.82,显著高于WT小鼠的36.55 ± 2.08(P < 0.05);KO小鼠骨密度为84.39 ± 2.11,显著高于WT小鼠的76.90 ± 2.55(P < 0.05);HE染色中可见牙槽骨吸收减少;TRAP染色中可见TRAP染色阳性细胞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牙周组织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ligand,RANKL)的表达降低。结论:牙周炎中IL?17A可能有促进牙周炎发生发展及促进牙槽骨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项针对肥胖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研究提示,NUDT3在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潜在的重要功能,但是缺乏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目的:利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构建Nudix水解酶家族成员核苷二磷酸连接的部分X基序3(Nudix (nucleotide diphosphate linked moiety X)-type motif 3, Nudt3)基因敲除C57BL/6小鼠模型。方法:根据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在Nudt3基因第二个外显子位置及第二个外显子与第三个外显子间的区域分别设计两个引导RNA(guide RNA, gRNA),结合早期胚胎显微注射技术构建生殖系基因编辑嵌合体小鼠,并从中筛选出合适的基因敲除小鼠。在此基础上,采用反转录PCR(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验证Nudt3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我们以较高效率获得了F0代基因编辑小鼠,通过繁育获得了F1代杂合子小鼠和F2代纯合子小鼠。检测结果显示: F2代纯合子小鼠的若干代谢调控组织(如肝脏、下丘脑等)中均无Nudt3表达。结论:Nudt3基因敲除小鼠构建成功。该小鼠模型为下一步的代谢表型鉴定以及机理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关键词] CRISPR/Cas9, NUDT3, 小鼠模型,肥胖,基因敲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2 receptors,Agtr2)基因敲除(Agtr2-/-)小鼠,分析Agtr2-/-小鼠的繁育和基因型.方法 与江苏集萃药康公司联合设计执行CRISPR/Cas9技术,获得Agtr2-/-F0代小鼠,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鼠尾基因型进行鉴定.F1代Agtr2-/-小鼠由F0代Agtr2--小鼠性成熟后与同窝野生型小鼠交配而得.PCR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则通过Western blot从蛋白水平上加以验证.结果 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Agtr2-/-小鼠并对所获小鼠进行繁育和基因型鉴定,得到了Agtr2+/+、Agtr+/-、Agtr2-/-3种基因型稳定的Agtr2基因小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Agtr2-/-小鼠心脏、脾脏、胸腺、肝脏及肾脏组织中几乎不表达Agtr2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Agtr2-/-小鼠模型,并通过可靠的鉴定方法和合适的繁育手段得到纯合Agtr2-/-小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激活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对小鼠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钠(monosodium iodoacetate,MIA)建立小鼠OA模型。模型小鼠随机分成MIA单独给药组、0.5 mg/kg烟碱(nicotine,Nic)治疗组、1 mg/kg Nic治疗组和Nic +α7?nAChR特异性拮抗剂甲基牛扁碱(methyllycaconitine,MLA)治疗组,对照组小鼠则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模型制备后7、14、21 d应用Von Frey纤维丝评价小鼠疼痛行为指标机械缩足反射潜伏期;第21天时处死小鼠,取膝关节标本进行甲苯胺蓝和番红固绿染色,评估膝关节软骨破坏情况并进行关节软骨退变评分;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ling,TUNEL)分析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水平;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9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模型制备后21 d,MIA组小鼠机械缩足反射潜伏期阈值显著下降至(0.28 ± 0.02)g,关节软骨退变评分和蛋白聚糖损失评分分别升高至(5.33 ± 1.19)分和(2.33 ± 0.27)分,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率升高至(31.83 ± 3.89)%。而1 mg/kg Nic能显著减轻MIA引起的小鼠膝关节疼痛行为(P < 0.05),降低MIA诱导的软骨退变(P < 0.05)和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坏死(P < 0.05)。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MIA可明显降低Bcl?2的表达,增加Bax和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而Nic治疗组能逆转MIA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显著升高Bcl?2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和cleaved caspase?9/caspase?9的比率(P < 0.05),上述这些Nic的作用均能被MLA消除。结论:激活α7?nAChR能抑制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对OA模型小鼠的软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抗凋亡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牙周炎基因疫苗pVAX1?HA2?FimA、pVAX1?HA2?FimA/IL?15对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保护作用。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A组)、空载质粒pVAX1组(B组)、牙周病组(C组);实验组:50 μg、100 μg、150 μg pVAX1?HA2?FimA 组(D、E、F组)和50 μg、100 μg、150 μg pVAX1?HA2?FimA/IL?15组(G、H、I组)。 鼻滴免疫SD大鼠后建立实验性牙周炎模型,采用RT?qPCR法检测牙龈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8(matrix metalloproteinase?8,MMP?8)mRNA相对表达量;立体显微镜观察并测量牙槽骨吸收量。结果:①各实验组牙龈组织中TNF?α、MMP?8 mRNA低于牙周病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同剂量的pVAX1?HA2?FimA/IL?15组较pVAX1?HA2?FimA组大鼠牙槽骨吸收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基因疫苗pVAX1?HA2?FimA和 pVAX1?HA2?FimA/IL?15对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微小RNA(microRNA,miR)?190在衰老相关的能量代谢紊乱中的作用和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衰老小鼠脂肪组织中miR?190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构建细胞衰老模型,利用RT?PCR检测脂肪细胞中miR?190的变化;利用RT?PCR检测转染miR?190的脂肪细胞中产热基因的变化;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90的靶基因;利用antagomir注射抑制衰老小鼠脂肪中产生miR?190,检测代谢表征。结果:衰老进程中,脂肪组织中miR?190表达升高;衰老细胞模型中,miR?190的表达同样上调;脂肪细胞中过表达miR?190会导致产热基因的表达降低;产热关键基因PRDM16是miR?190的直接靶基因;抑制衰老小鼠中miR?190的产生,可以有助于改善衰老小鼠的能量代谢稳态。结论:miR?190可能通过靶向PRDM16影响脂肪组织产热,继而影响能量代谢稳态,加速衰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耐受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和MMP?7的影响,以及耐受巨噬细胞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1 μg/mL P.gingivalis LPS重复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构建内毒素耐受模型,并以1 μg/mL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LPS作为阳性对照。收集细胞条件培养液上清,采用ELISA技术检测MMP?1和MMP?7表达水平。观察耐受巨噬细胞条件培养液对L929细胞划痕创伤构建后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P. gingivalis LPS重复刺激后,巨噬细胞MMP?1分泌水平较单次刺激组降低(P < 0.05),MMP?7分泌水平无明显变化(P > 0.05)。P. gingivalis LPS诱导的耐受巨噬细胞培养液上清刺激12、24 h后,L929细胞划痕修复面积大于单次刺激组培养液上清刺激后(P < 0.05)。结论:P. gingivalis LPS诱导的耐受能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MMP?1,促进L929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Bmi?1是否有防治萎缩性胃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针对7周龄Bmi?1基因缺失(Bmi?1 knock out,BKO)纯合子小鼠和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利用组织学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和 Western blot比较分析胃的表型差异。结果:与WT小鼠相比,BKO小鼠表现为胃壁变薄、腺体萎缩和炎症浸润的萎缩性胃炎表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阳性细胞面积和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κB?p65,NF?κB?p65)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IL?6、TNF?α和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在小鼠中,Bmi?1可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防治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构建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究锌指蛋白212(Zinc finger protein 212,Zfp212)对于雌性生育力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Zfp212基因敲除小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实验检测Zfp212蛋白表达、定位情况,并对Zfp212基因敲除效率进行验证;通过卵巢切片和HE染色、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培养和生育力测试实验对Zfp212基因敲除雌性小鼠的生殖表型进行分析。结果:Zfp212基因在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中高表达,且呈母源表达模式;基因敲除效率验证实验结果显示Zfp212敲除小鼠构建成功;Zfp212基因敲除雌性小鼠的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受精、植入前胚胎发育以及平均每窝产仔数量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Zfp212基因对雌性小鼠的生育力建立不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基因敲除斑马鱼模型,观测microRNA?1(miR?1)对神经嵴细胞(neural crest cell,NCC)和颅面发育的影响。方法: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敲除斑马鱼miR?1,观察其神经嵴衍生物的表型。原位杂交检测NCC诱导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并用实时定量PCR (qRT?PCR)等检验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基因敲除组斑马鱼下颌骨严重萎缩,色素细胞延迟出现。原位杂交显示,受精后24 h,tfap2a、dlx3b、ngn1和snailb表达下降。qRT?PCR结果证明miR?1影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miR?1参与NCC的调控进而影响颅面发育,其可能通过凋亡相关通路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