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吴春蕾  刘圆  张志锋  徐彦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2):2447-2450
目的 优选白花刺参的最佳回流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UV法和HPLC法测定总皂苷及刺参苷J的量,以总皂苷提取率、刺参苷J提取率和干浸膏收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U8(84) 均匀设计表设计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4种因素对总皂苷提取的影响。结果 白花刺参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 均匀设计法优选出的白花刺参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为白花刺参总皂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地榆炭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地榆炭共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羟基-28-去甲乌索-17, 19, 21-三烯(1)、3β-羟基-28-去甲乌索-12, 17-二烯(2)、3β-O-α-L-阿拉伯呋喃糖基-28-去甲乌索-12, 17-二烯(3)、3β-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28-去甲乌索-12, 17-二烯(4)和坡模酸(5)。结论 化合物134为首次发现的三萜及其皂苷类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地榆皂苷元Z、地榆皂苷Y1和地榆皂苷Y2。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化人参超声逆流提取工艺。方法 以人参皂苷Rb1、Rg1和Re的总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人参超声逆流提取工艺参数进行考察。结果 人参超声逆流提取工艺最佳条件是药材粉碎过30目筛,用70%乙醇,溶媒逆流体积流量与进料质量流量之比为8。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适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菝葜中总皂苷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加热回流(水和乙醇溶液)、酶解、渗漉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对菝葜药材进行提取,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Vis)法检测菝葜总皂苷的量,计算不同提取方法的转移率。结果 5种提取方法菝葜总皂苷转移率分别为34.22%、86.48%、85.51%、78.68%、38.66%。结论 不同提取方法对菝葜中总皂苷的转移率影响较大,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法所得转移率较高,且简单易行,可作为菝葜总皂苷工艺提取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5.
魏凤玉  方菊  张静  方春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9):1728-1731
目的 采用连续泡沫分离法纯化无患子总皂苷,确定泡沫分离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与分光光度法,以无患子总皂苷富集比、收率和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确定泡沫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连续泡沫法分离无患子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料液中无患子总皂苷质量浓度为20 mg/L,pH值为4.40,进料口高度为40 cm,气体体积流量为0.6 L/min,进料液体积流量为35 mL/min;通过连续泡沫分离法纯化得到无患子总皂苷,收率为23.64%、质量分数为90.27%。结论 连续式泡沫分离法纯化无患子总皂苷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等优点,可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单叶铁线莲总皂苷的工艺条件,为单叶铁线莲总皂苷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比色法测定总皂苷;比较了5种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饱和吸附量、静态解吸率,筛选出适宜的树脂;对最佳树脂进行动态吸附、解吸试验,确定最佳的吸附洗脱工艺。结果 D-101大孔树脂对单叶铁线莲总皂苷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为生药0.2 g/mL,pH值为5,上样体积流量为1 BV/h;4 BV蒸馏水洗脱杂质;4 BV 70%乙醇洗脱总皂苷,洗脱体积流量2 BV/h。按此工艺条件生产的总皂苷质量分数达到71.53%,收率86.02%,精制度达238.81%。结论 D-101大孔吸附树脂适合富集纯化单叶铁线莲中总皂苷。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提取文殊兰中生物碱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的体积分数3个因素3水平的实验模型,建立提取回归方程。以响应曲面法(RSM)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文殊兰中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模拟得到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时间4.13 h,乙醇体积分数为66.36%,提取温度为71.64 ℃,此条件下生物碱的最高提取率为3.422 mg/g。为了方便实际操作,修正条件为提取时间4.1 h,乙醇体积分数为66%,提取温度72 ℃。验证实验结果平均提取率为3.563 mg/g,与模型预测值较为接近。结论 曲面响应法可以对文殊兰中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选乌药总生物碱(TALR)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镇痛作用。方法 采取乙醇回流法提取,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影响,进行L9(34) 正交试验设计,以乌药总生物碱的紫外吸收峰最大吸光度A值为指标进行优选。镇痛实验取最佳提取方法所得TALR的不同浓度水溶液ig给予小鼠后,采用醋酸小鼠扭体法研究TALR的镇痛作用。结果 优选工艺为:加入14倍量95%乙醇提取1 h,酸溶碱沉得TALR,因其A值远高于其他工艺,故判断此法所得TALR质量分数相对最高。药理实验表明TALR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结论 优选工艺简单可行,质量分数较高;TALR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芦笋总皂苷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方法 采用静态及动态吸附解吸试验优选适宜的大孔树脂,并优化纯化条件。结果 S-8型树脂对芦笋总皂苷有较好的吸附和洗脱效果,并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其最佳纯化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1 mg/mL,上样量60 mL/g树脂,用pH 7的75%乙醇洗脱,洗脱剂用量为10 mL/g树脂。纯化后得提取物中芦笋总皂苷的质量分数可达50.15%,脱色率为92.23%。结论 S-8型大孔树脂用于富集芦笋总皂苷效果最佳,是一种理想的分离纯化介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加压溶剂法提取槐角总异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异黄酮,以总异黄酮得率为指标,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优选,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压力、乙醇体积分数和固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纯化得到槐角异黄酮和槐角多糖粗提物。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压力900 kPa、提取温度110 ℃、提取时间10 min、乙醇体积分数50%、固液比1∶12.5。此时槐角总异黄酮得率为28.4%,槐角异黄酮粗提物得率为32.6%、异黄酮质量分数为48.5%。结论 加压溶剂法是一种省时、节能、高效、环保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地榆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理。[方法]对12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和栓塞治疗,观察栓塞治疗效果及术后3~12个月随访患者症状改变情况。[结果]子宫动脉造影显示子宫肌瘤为富血管性肿瘤,TUAE治疗后治疗组有84.31%,对照组有83.33%,患者月经量减少,并逐渐恢复正常;术后2个月复查,治疗组有80.95%,对照组有77.5%,患者血红蛋白值达到正常水平。随访患者中,治疗组肌瘤大小平均缩小为73.2%,对照组缩小为70.1%。[结论]地榆粉在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中,比其他栓塞材料更具优越性和安全性,为子宫肌瘤治疗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地榆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理。[方法]对12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和栓塞治疗,观察栓塞治疗效果及术后3~12个月随访患者症状改变情况。[结果]子宫动脉造影显示子宫肌瘤为富血管性肿瘤,TUAE治疗后治疗组有84.31%,对照组有83.33%,患者月经量减少,并逐渐恢复正常;术后2个月复查,治疗组有80.95%,对照组有77.5%,患者血红蛋白值达到正常水平。随访患者中,治疗组肌瘤大小平均缩小为73.2%,对照组缩小为70.1%。[结论]地榆粉在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中,比其他栓塞材料更具优越性和安全性,为子宫肌瘤治疗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3.
探索有效鉴别出中药赤芍饮片中地榆混伪品的方法。对赤芍和地榆饮片的外观性状和显微特征,用薄层色谱分析法,鉴别赤芍中掺有的地榆混伪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石斛碱(1)、石斛醚碱(2)、邻苯二甲酸丁酯(3)、松脂素(4)、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穆坪马兜铃酰胺,6)、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N-反式香豆酰酪胺(8)、N-顺式香豆酰酪胺(9)、山药素III(10)、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11)。结论 化合物35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5.
宋金元时期《灵枢经》流传情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灵枢经>古称<九卷>、<黄帝针经>,系<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北宋时期到史崧本刊出之前的传本则多为<黄帝针经>或简称<针经>.对<灵枢经>在北宋、南宋及金元时期的流传情况进行了考查,并把金元时期医家著作中引用<灵枢经>及<针经>部分与现行史崧本<灵枢经>进行对照分析,认为<针经>自身可能有不同传本,今本<灵枢经>可能来自<针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以三七提取物、黄芪提取物、灵芝提取物等为原辅料制成的保健食品七花牌七灵宝软胶囊,依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进行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研究。方法 根据人口服推荐用量,设样品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200、400、800 mg/kg(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用量的5、10、20倍),同时设一个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动物。分别ig 给予10、20、40 mg/mL的七灵宝软胶囊溶液,给药体积为20 mL/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玉米胚芽油,每天1次,连续30 d。结果 该样品对小鼠的体质量增长无影响;具有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的作用;能减少或抑制疲劳小鼠血清尿素氮的产生;具有促进小鼠的肝糖原储备的作用;能减少小鼠运动后的血乳酸曲线下面积。结论 七花牌七灵宝软胶囊具有缓解小鼠体力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肠道是口服药物的必经通道, 肠道中不仅存在着影响药物吸收的转运体, 还含有许多与药物代谢相关的酶, 包括消化道上皮细胞存在的结合酶和消化道菌丛产生的酶, 这些酶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药物在体内的存在形式、吸收过程等。因此, 胃肠道对药物的有关代谢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其研究方法也不断改进。现就目前药物在肠道中代谢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以及KPC-2基因在克雷伯菌属中传播机制。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个阶段(2009~2010年和2012~2013年)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克雷伯菌属细菌。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CARB ChromID平板和改良Hodges试验检测碳青霉烯耐药表型,PCR检测细菌的KPC-2基因表达。质粒接合试验检测质粒传播性。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技术分别用于分析质粒和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第一阶段筛选并确证耐亚胺培南的3株产酸克雷伯菌首先获得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第二阶段筛选并确证耐亚胺培南的7株肺炎克雷伯菌出现相同的获得性耐药。PCR显示10株细菌均携带KPC-2型基因。质粒接合试验显示产酸克雷伯菌中携带KPC-2基因的质粒可以传递到受体菌,且与KPC-2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携带的质粒具有同源性。ERIC-PCR结果显示7株KPC-2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同源性。结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KPC-2型碳青霉烯酶。产酸克雷伯菌中携带KPC-2基因质粒,该质粒具有传递性且与肺炎克雷伯菌携带质粒相同。肺炎克雷伯菌中耐药株的传播形式为同一克隆传播,而在克雷伯菌属中不同菌种间耐药传播途径为同一质粒的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19.
5种马鞭草科药用植物的抗补体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细胞溶血法考察了千解草(Pygmaeopremna herbacea)、白花灯笼(Clerodendrum fortunatum L.)、尖尾枫[Callicarpa longissima(Hemsl.)Merr.]、赪桐[Clerodendrum japonicum(Thunb.)Sweet]及臭茉莉(Clerodendrum philippinum Schauer var.simplex Moldenke)等5种马鞭草科药用植物提取物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抗补体活性。结果表明:千解草水提取物、白花灯笼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尖尾枫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赪桐醇提取物及臭茉莉醇提取物有较强的经典途径抗补体活性,对经典途径的抗补体活性(CH50)分别为0.092±0.008,0.074±0.008,0.088±0.006,0.134±0.017,0.123±0.010,0.380±0.080及0.200±0.015 g/L;仅千解草和尖尾枫水提取物及白花灯笼醇提取物具有旁路途径抗补体活性,对旁路途径的抗补体活性(AP50)分别为0.533±0.033,0.758±0.031和0.362±0.029 g/L。因此,5种植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补体活性,其中白花灯笼醇提取物抗补体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几个热点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葫芦科植物的鉴别能力。方法 使用ITS2、rbcLmatKpsbA-trnH序列的通用引物对葫芦科植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比较各序列的扩增和测序成功率、种内和种间的变异、barcoding gap,并采取相似性探索BLAST 1和最近距离Nearest Distance 方法评价不同序列的鉴别能力。结果 ITS2序列对葫芦科33个属、90个物种、182个样本进行分析,其鉴定成功率较高,在属水平为100.0%,在物种水平为88.5%;psbA-trnH序列对201个样本进行分析,其鉴定成功率在属水平为93.0%,在物种水平为73.1%,但其可以补充部分ITS2不能分析的物种区域。结论 ITS2和psbA-trnH是适合葫芦科植物鉴别的一个较好的DNA条形码序列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