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木为传统中药,具有活血祛瘀和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目前,从苏木心材中共分离鉴定约120个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原苏木素、巴西苏木素、高异黄酮、苏木查尔酮和二苯等类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抗菌和血管舒张等药理活性。本文系统性归纳了苏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苏木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基于成分的敲出/敲入模式辨识藜蒿叶水提物中抗白色念珠菌功效的主要活性物质。方法:对藜蒿叶水提物中可溶性成分进行初步检测分析,并以HPD600型大孔树脂对藜蒿叶水提物进行分离,基于成分敲出/敲入模式,用30%乙醇,50%乙醇,70%乙醇水溶液洗脱所得不同组分及其对应阴性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辨识藜蒿叶水提物中对抗菌功效贡献最大的活性组分,并结合HPLC-MS进行初步的物质成分分析。结果:藜蒿叶水提物可溶性成分中糖、蛋白等营养物质质量分数占78%左右,多酚类化合物占16%左右。藜蒿叶水提物经HPD600型大孔树脂,70%乙醇水溶液洗脱后所得组分C是藜蒿叶中主要的抗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药效组分,其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呈剂量依赖效应;质谱分析出组分C主要成分为丹参二萜醌类和萘啶酸类化合物,包括脱氢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A和丹参酮Ⅰ,以及3种萘啶酸衍生物,以上物质均为首次从藜蒿植株中发现。结论:利用成分敲出/敲入模式辨别分析了藜蒿叶水提物中抗白色念珠菌的主要药效组分,为进一步研究藜蒿叶水提物具有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线BMI水平与MCI患者认知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入组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75例MCI患者,随访时间为(1.70±1.25)y。随访内容: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检查、基线资料以及相关临床资料。数据分析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 MOCA总分较基线增加2分或以上为认知功能好转(好转组);减少2分或以上为认知功能恶化(恶化组);增减少于2分为认知功能稳定(稳定组)。结果 MCI随访者中好转组30例,稳定组30例,恶化组15例。恶化组基线BMI24 kg/m2者10例(66.67%),好转稳定组22例(3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因素分析基线BMI24 kg/m2(%)的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线BMI24 kg/m2与MCI患者认知恶化存在相关性,可以进一步扩大随访人数、延长随访时间,进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联合中药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他克莫司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中药治疗,持续给药至症状、体征消失后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和体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皮肤瘙痒感、皮肤烧灼感和皮肤疼痛感改善时间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患者局部皮肤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并总结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认知功能转归及脑组织代谢物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特点。方法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 CA)评价75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和17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认知功能,1H-MRS检测左侧海马和左侧额叶代谢物[包括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肌醇(m I)、谷氨酸复合物(Glx)]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左侧海马和左侧额叶Glx/Cr比值均降低(P=0.030,0.030)。至随访结束时,MCI组7例(9.33%)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55例(73.33%)认知功能无变化、13例(17.33%)逆转为认知功能正常;正常对照组13例(13/17)认知功能功能无变化,2例(2/17)进展为轻度认知损害,无一例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不同认知功能转化亚组中仅MCI-MCI组患者Glx/Cr比值高于MCI-AD组(P=0.040)。结论左侧海马和左侧额叶Glx/Cr比值降低可能是轻度认知损害患者认知功能恶化较敏感的生物学指标,尚待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半相合基因来源肿瘤特异性树突状细胞活化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he special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activated by dendritic cells,DCs-CTLs)体外静脉注射荷瘤鼠后观察其抑瘤效果及其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程度.方法:将B16黑色素瘤体外种植于健康C57BL/6小鼠成功后,全部在第10天给予60CO 7 Gy全身照射.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自体治疗及半相合治疗组,分别于第10、17天给予小鼠自体红细胞、自体来源DCs-CTLs效应细胞、半相合鼠来源DCs-CTLs细胞经尾静脉注射治疗后,行GVHD评分;治疗后处死小鼠,取脾脏、肾和皮肤行病理检查,观察有无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表现,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结果:(1)3组GVHD反应评分结果:阴性对照组与自体治疗组、半相合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治疗组与半相合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分别取3组小鼠的脾脏、皮肤和肾脏行病理检查,各组均未见明显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病理变化;(2)肿瘤生长曲线显示,自体治疗组和半相合治疗组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而阴性对照组对肿瘤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自体治疗组和半相合基因治疗组瘤质量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治疗组和半相合基因治疗组之间瘤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治疗组和半相合治疗组抑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治疗组及半相合基因治疗组均有明显抑瘤作用,治疗后观察半相合基因治疗组未见明显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结核病的第4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结核病仍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年龄较大的儿童多有典型表现较易诊断,婴儿期患结核病常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相似,易被误诊.为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近10年来收治的婴儿结核病5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和多普勒超声(Doppler-US)检查技术对判断颈动脉血管斑块不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06年5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86例不同程度颈动脉病变患者(包括53例明确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和33例头晕头痛患者)的颈动脉同时进行CE-MRA和Doppler-US检查,分析颈动脉血管壁斑块的灌注增强表现、管腔狭窄程度以及斑块形态、密度、信号,并比较两种方法对评估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敏感度。结果Doppler-US发现不稳定斑块者32例,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37.2%,CE-MRA发现不稳定斑块者42例,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48.9%。与Doppler-US组比较,CE-MRA检出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处血管壁强化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结论Doppler-US和CE-MRA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构、性质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各有优势,CE-MRA对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敏感度较Doppler-US高,两者结合,能够为临床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研究和风险预测提供重要和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核转录子κB(NF-κB)decoy寡核苷酸(ODNs)转染对结肠癌细胞NF-κB DNA结合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SW480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不作处理;脂多糖(LPS)组:LPS刺激3 h;NODN组:LPS刺激3 h后转染NF-κB decoy ODNs 6 h;SODN组:LPS刺激3 h后转染Scrambled ODNs 6 h;Lipo-fectamine2000组:LPS刺激3 h后加入同等剂量Lipofectamine2000 6 h。之后提取各组细胞核蛋白,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用TransAMTM法检测细胞核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用吸光度值,即A值表示)。结果细胞核中NF-κB p65的相对含量在对照组为10.1%±3.2%、LPS组为91.3%±17.8%、NODN组为86.5%±13.4%、SODN组为90.2%±14.9%、Lipofectamine2000组为89.7%±15.1%;LPS组、NODN组、SODN组、Lipo-fectamine2000组与对照组相比,P均<0.01。细胞核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A值)在对照组为0.124±0.210、LPS组为1.547±0.110、NODN组为0.327±0.053、SODN组为1.509±0.172、Lipofectamine2000组为1.497±0.167;LPS组、NODN组、SODN组、Lipofectamine2000组与对照组相比,P均<0.01;NODN组与LPS组、SODN组、Lipofectamine2000组相比,P均<0.01;SODN组与Lipofectamine2000组相比,P>0.05。结论用NF-κB decoy寡核苷酸干预,可以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