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urf2)在小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所致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雄性CD-1小鼠单侧输尿管(UUO)的方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设假手术为对照组(Sham组)?术后3?7?14 d处死小鼠?用常规病理染色法观察两组小鼠肾组织形态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以免疫蛋白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小鼠肾组织中Smurf2?E-钙黏蛋白(E-cadherin)??琢-平滑肌肌动蛋白(?琢-SMA)和纤维连接素(FN)的表达和分布?结果:与Sham组相比,UUO术后7 d小鼠出现部分肾小管扩张?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同时,UUO术后肾组织中Smurf2??琢-SMA和FN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升高,E-cadherin表达则明显下降?并且,Smurf2蛋白主要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内;?琢-SMA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间质中;FN则分布于肾间质中?相关回归分析表明:UUO术后小鼠肾组织内Smurf2表达与?琢-SMA(r = 0.765,P <0.001)和FN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 = 0.773,P < 0.00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 = -0.656,P < 0.001)?结论:梗阻性肾病小鼠肾组织中Smurf2可能通过诱导肾小管EMT形成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KIF3A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和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KIF3A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3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n=18)和单侧输尿管梗阻组(UUO, n=18),分别于术后7、14、21 d 处死小鼠。苏木素-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三色法染色和天狼星红(Sirius Red)染色观察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RT-PCR、免疫组织化学(IHC)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组织KIF3A的表达和分布。免疫印迹检测小鼠肾组织KIF3A、E-cadherin 和α-SMA 蛋白的表达。TGF-β1诱导NRK-52E细胞转分化后,免疫印迹检测KIF3A、E-cadherin 、α-SMA、Wnt4和β-catenin 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而增加,表明造模成功。同时,KIF3A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高,于21 d达到高峰,α-SMA蛋白表达显著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NRK-52E细胞发生转分化时,KIF3A蛋白的表达增多(P<0.001),同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Wnt4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增加(P<0.05,P<0.0001)。结论 KIF3A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的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参与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TGF-β和(或)LIF和(或)TSA刺激肾脏成纤维细胞(NRK-49F);TGF-β和(或)LIF刺激Stat3基因敲除细胞(MEF-Stat3-KO);用KM小鼠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模型,腹腔内注射LIF后收集肾脏;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纤维化相关性蛋白(Col3和FN1)和乙酰化Stat3的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Col3和FN1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组织的Col3、FN1和LIFR、Stat3的沉积。结果 在NRK-49F细胞中,LIF降低TGF-β诱导的Col3和FN1的表达;在Stat3-KO细胞中,LIF对Col3和FN1的表达无作用。UUO肾脏中,LIFR和Stat3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LIF注射后Col3和FN1的沉积减少。LIF刺激NRK-49F细胞15min后,乙酰化Stat3明显增多;TSA刺激细胞后,Col3和FN1的表达降低更加明显。结论 LIF抑制体内外肾间质纤维化,依赖于Stat3,其机制可能包括乙酰化修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傣药雅盼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从而探讨该药对肾间质纤维化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120只雄性大鼠行单侧输尿管结扎建立UUO大鼠模型,生理盐水灌胃或给药28 d后收集血清检测尿素氮(BUN)、肌酐(Scr),处死大鼠,取其肾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Smad2、Smad7在肾组织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傣药雅盼各剂量组能降低大鼠BUN、Scr水平,并减轻肾小管-间质炎性细胞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同时使TGF-β1、Smad2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而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傣药雅盼备浓度组均可以在一定程度抑制Smad2 mRNA的表达,上调Smad7 mRNA的表达,通过干预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抑制了TGF-β1在肾组织的表达从而对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及尿激酶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n=20)、UUO组(UUO,n=28)和尿激酶治疗组(uPA,n=28),分别于术后1、3、7和14 d处死小鼠.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检测小鼠肾组织ILK的分布及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的表达.RT-PCR检测ILK、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UUO组术后1dILK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高,7d达到高峰: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α-SMA mRNA表达显著上调.与UUO组同时间点相比,uPA治疗组ILK、α-SMA表达均被显著抑制(P<0.05);E-cadherin表达则增高(P<0.05).结论 ILK通过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而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uPA能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这可能与其抑制肾小管细胞IL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活性维生素D3(1,25-(OH)2VitD3,活性VitD3)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诱导大鼠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合成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作用的研究,探讨活性VitD3阻止肾组织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NRK-49F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时间TGF-β1处理组、活性VitD3处理组、不同剂量活性VitD3与TGF-β1联合处理组。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染色等实验方法,分别以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作为成纤维细胞被激活指标、FN作为细胞外基质合成的检测指标,比较不同浓度活性VitD3对经TGF-β1刺激的NRK-49F细胞表达α-SMA以及合成FN的变化。结果TGF-β1可以诱导NRK-49F的α-SMA和F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并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同时,还可影响α-SMA和FN蛋白结构的组装和沉积;活性VitD3单独作用对α-SMA和FN蛋白表达和组装无明显影响,而活性VitD3与TGF-β1同时作用于NRK-49F时,活性VitD3可以部分拮抗TGF-β1的效应,抑制α-SMA和FN蛋白表达,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活性VitD3可以部分拮抗TGF-β1诱导的肾成纤维细胞的活化,抑制细胞外基质FN的合成分泌。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以探讨HGF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中的18只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另外18只行假手术。于术后第3、7、14天分别处死各组中的6只大鼠,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HGF、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纤维粘连蛋白(FN)的表达,并行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动态观察肾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在肾间质纤维化早期,肾HGF表达明显增加而TGF-β1表达却明显下降;在肾间质纤维化晚期,肾HGF表达明显下降而TGF-β1表达却明显上升,同时α-SMA和FN的表达明显增强,肾的病理改变明显,而且HGF表达与TGF-β1、α-SMA及FN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结论:HGF可能是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它与TGF-β1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AT1RA)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缬沙坦组(n=10),建立大鼠UUO模型,于术后4周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取梗阻侧肾组织,以H-E、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肾间质的阳性染色,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SCr、BUN、血浆AngⅡ,尿NAG、β2-MG水平以及α-SMA、FN、PAI-1、TGF-β1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缬沙坦组大鼠SCr、BUN,尿NAG及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浆AngⅡ及肾间质α-SMA、FN、PAI-1、TGF-β1表达均显著降低,HGF表达则显著增高(P<0.01)...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②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作为阳性对照.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UUO)、通心络组、缬沙坦(ARB)组,于术后第14天处死大鼠,收集血清测定肌酐、尿素氮水平;肾组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肾间质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③结果 通心络组、ARB组的肾小管问质TGF-β1、α-SM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UUO组;两个治疗组间比较,通心络对TGF-β1、α-SMA表达的抑制作用同于ARB组.④结论 中药通心络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miR-150-5p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TGF-β1诱导HK-2细胞构建肾间质纤维化HK-2细胞模型,通过RT-qPCR检测HK-2细胞中miR-150-5p的表达水平;构建的肾间质纤维化HK-2细胞模型转染miR-150-5p mimic和inhabitor后,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K-2细胞中E-cadherin、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通过RT-qPCR和ElISA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及培养液中Col-Ⅰ、 Col-Ⅲ和FN的表达;使用targetscan预测miR-150-5p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构建的肾间质纤维化HK-2细胞模型转染miR-150-5p mimic和pcDNA/β-catenin后,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I型胶原蛋白(Col-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Ⅲ)和细胞纤连蛋白(FN)的表达。结果 在TGF-β1诱导的HK-2细胞中miR-150-5p的表达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以及扶正活血化瘀中药芪红合剂在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肾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芪红合剂组、依那普利组,术后10d处死各组大鼠,收集血清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Cr)水平,结扎侧肾组织行HE、Masson染色,Masson染色分析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bcl-2、FN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bcl-2、FN的蛋白表达及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明显高于假手术组,BUN、C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中药芪红合剂组、依那普利组较模型组bcl-2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FN的蛋白表达及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明显降低,BUN、Cr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中药芪红合剂可能通过增强凋亡调控基因bcl-2蛋白表达的上调而减轻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尿毒清颗粒抑制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作用靶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尿毒清抑制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制备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10周龄SPF级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Sham,n=20)、模型组(UUO,n=20)和尿毒清治疗组(UNQ,n=20);UNQ组于于术前1天给予尿毒清2 g/(kg·d)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处死5只大鼠,取梗阻侧肾脏进行组织学检查,对肾间质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情况进行半定量评分;采用免疫组化、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分析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粘连蛋白(FN)表达。结果与Sham相比,UUO大鼠各时间点的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肾小管间质中TGF-β1、FN 表达均增高(P<0.05)。与UUO相比,尿毒清治疗后3 d,可观察到大鼠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P<0.05)明显减轻,同时肾组织中TGF-β1表达减少(P<0.05);治疗后7 d,上述治疗作用持续存在,同时进一步使UUO大鼠肾间质的FN 表达下降(P<0.05);治疗14 d后,肾间质细胞浸润情况评分(CIS)和慢性病变(包括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评分(AFS)较 UUO 组分别下降22.2%和19.1%(P<0.05),TGF-β1、FN的表达则较UUO 组分别减轻30.8%和30%(P<0.05)。结论尿毒清的保护作用表现在肾损伤的开始就通过减少TGF-β1表达从而使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受到抑制,同时还能减少病变肾组织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化痰中药制剂及其合剂———益气化瘀化痰制剂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替米沙坦组、益气组、化瘀组、化痰组及益气化瘀化痰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UUO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UUO术后3周,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以相应制剂灌胃治疗,每日1次,连续用药1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取大鼠术侧肾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qRT-PCR 检测TGF-β1、Smad3、Smad7、TRB3、α-SMA、E-cadherin mRNA 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肾间质纤维化明显,BUN、Scr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各药物干预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及BUN、Scr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其中益气化瘀化痰组、替米沙坦组及益气组改善较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化瘀化痰组、替米沙坦组及益气组TGF-β1、Smad3、TRB3、α-SMA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E-cadherin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各组间Smad7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TGF-β1、α-SMA、E-cadherin的蛋白表达与其mRNA表达趋势一致。结论:益气、化瘀、化痰及益气化瘀化痰中药制剂和替米沙坦均能改善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且以益气化瘀化痰制剂、替米沙坦及益气制剂的改善作用较为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TRB3、TGF-β1/Smad信号通路,进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七和引经药物介导的三七复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肾靶向作用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UUO组、假手术(SOR)组、三七(RN)组、引经药物介导的三七复方(CRN)组和氯沙坦(ARB)组。每组纳入18只进行检测。HE、Masson和PAS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学改变;化学比色法测定肾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的含量;Real-time PCR从mRNA水平观察α-SMA、collagenⅠ和fibronectin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技术观察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 UUO组呈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改变,包括小管的萎缩、扩张、炎细胞浸润、肾间质胶原的沉积以及α-SMA、collagenⅠ、fibronectin mRNA水平的升高(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α-SMA的表达与肾小管损伤指数呈正相关(r=0.55;P<0.05)。RN组、CRN组、ARB组与UUO组比较均不同程度地减轻了胶原在肾间质的沉积,改善了肾脏病理损害,抑制了肾小管间质α-SMA的表达(P<0.05),且CRN作用强于RN(P<0.05)。结论三七和引经药物介导的三七复方对UUO所致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且CRN作用强于RN。引经药物介导的三七复方对肾间质纤维化更具靶向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芪对UUO模型大鼠肾脏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动态观察黄苠(AM)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所致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拈抗作用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R组)、UUO组和UUO+AM治疗组(AM组).在造模后3、7、14 d处死动物,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HGF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大鼠.HGF mRNA和α-SMA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HGF及其受体C-met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SOR组相比,各时间点UUO大鼠肾脏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AM治疗后可明显减轻UUO大鼠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P<0.05).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UUO大鼠肾组织α-SMA表达逐渐增加;HGF及其受体C-met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表达规律,在UUO术后第7 d达高峰,此后大幅回落;与UUO组各对应时间点比较,AM治疗后可使肾组织中的HGF及其受体C-met表达显著增高,α-SM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AM可能通过诱导HGF及其受体C-met的表达,负性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型重塑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在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株)培养液中分别加入TGF-β1及HGF,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肌纤维母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ELISA法分析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纤维连结蛋白(FN)的含量;RT-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结果1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样形态;α-SMA的表达、上清液FN含量、细胞CTGF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2单纯HGF对细胞形态学、α-SMA的表达及FN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影响;不同浓度HGF组的CTGF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均增加(P<0.05)。3HGF能抑制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形态学改变;α-SMA的表达、FN水平均比诱导组TGF-β1明显下降(P<0.05);HGF抑制了TGF-β1诱导的CT-GFmRNA表达(P<0.05)。结论HGF能够负性调控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作用,减少FN分泌;HGF对TEMT的负性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CTGF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梁靖媛  尤冠巧  刘芳  付平 《西部医学》2009,21(3):361-365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SF)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下肾成纤维细胞(NRK-49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RK-49F细胞,利用MTT观察阿魏酸钠对TGF-β1诱导细胞活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RT—PCR)检测细胞α-SMA及CTGF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细胞α-SMA、CTGF蛋白表达的情况;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Ⅰ型胶原(Col I)、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TGF-β1可以显著增加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活力、上调细胞α-SMA、CTGF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增加ColI及FN的合成;阿魏酸钠能够减轻TGF-β1,的上述效应。结论阿魏酸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GF-β1诱导的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胺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与TGF-β1/Smad2通路的关系。方法以Wistar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为模型,在不同的时间点(7、14、28d)处死动物,以Masson染色观察甘草酸二胺治疗前后梗阻侧。肾小管的损害、肾间质纤维化指数;以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中转化生长因β1(TGF—β1)、Smad2信号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FN)等的表达情况;结果①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肾小管损害、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呈时间依赖性(P〈0.01);TGF—β1、Smad2、FN蛋白呈时间依赖性上调(P〈0.01),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TGF—β1与Smad2、Smad2与FN、TGF—β1与FN蛋白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987,r=0.992,r=0.981,均P〈0.01)。②甘草酸二胺能改善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P〈0.01),下调肾脏组织TGF—β1、Smad2、FN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甘草酸二胺能减轻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Smads通路的激活,减少肾间质纤维连接蛋白的沉积,减轻肾间质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动态进展,研究该病理过程中肾脏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3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和UUO模型组(模型组,n=16).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模型组建模后)第2、5、9、14天分批(n=4)处死,留取手术侧(模型组梗阻侧)肾脏组织.分别采用HE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评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损伤程度并检测肾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维生素D受体(VDR)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随着输尿管梗阻时间的延长,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步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建模后各时间点肾间质α-SMA和FN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至建模后第14天时达到高峰.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模型组大鼠建模后各时间点α-SMA和TGF-β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VDR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建模后第2天,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α-SMA相对表达量已显著增加;建模后第14天,模型组α-SMA和TGF-β1相对表达量分别增高至假手术组的12.7倍和8.8倍,而VDR相对表达量下降至假手术组的3%.结论 UUO模型大鼠建模后第14天可出现显著的肾间质纤维化;建模早期肾间质中α-SMA表达增加提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活化;VDR表达的进行性减少提示其与肾间质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早期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早期是否存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型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利用单侧输尿管梗阻的方法建立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常规组织学分析小鼠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α-SMA的表达,肾基底膜六胺银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管基底膜的变化情况,明胶酶谱分析观察肾脏中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地建立了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并被组织学分析证实。免疫组化分析显示肾脏中出现了大量表达α-SMA的细胞,肾基底膜六胺银染色和透射电镜分析显示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早期肾脏出现了肾小管基底膜局部断裂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迁出的改变,明胶酶谱分析显示小鼠肾脏中MMP2和MMP9于肾间质纤维化早期有一过性增高变化。结论:肾小管基底膜局部断裂,肾小管上皮细胞迁出以及MMP2和MMP9的表达变化参与了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早期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