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充质干细胞中相关的miRNA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rnal stem cells,MSC)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无限扩增及多向分化能力,取样方便、低免疫原性及无伦理争议而成为再生医学中备受关注的明星细胞,已投入临床前研究多年,在动物模型中也取得较好的再生、肿瘤治疗效果,尤其骨髓来源MSC在治疗骨相关疾病取得良好疗效。而其  相似文献   
2.
3.
主讲教员负责制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实施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讲教员负责制的实施是对现代医学教育“素质教育”思想的推广,是一种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自2004年春季学期以来,该教研室在八年制及五年制本科班次中全面实行了“主讲教员负责制”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教育大多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科式教学模式的某些不足,近几十年来。国际上许多医学院校相继开展了医学教育课程的模式改革。在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中,多数专家肯定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rgan—system based)”的教学模式。我校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实施了“正常人体学一神经系统”的跨学科联席授课的教学改革,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根据现有的教学实施条件,在该课程中尝试以学生作为主讲教师进行授课,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对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和衰老对冠状动脉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血压和老化对冠状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4,16,26,40,55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同种系正常血压的京都种大鼠(WKY)为动物模型,离体灌注测定冠状动脉最大流量(MCF),光镜下测量冠状动脉外径(OD)、内径(LD)、冠状动脉壁横截面积(CSA)及横截面积和内径比(CSA/LD)。结果:高血压可致冠状动脉LD显著下降,CSA和CSA/LD显著增大;老化对LD及OD<100 μm冠状动脉的CSA和CSA/LD无显著影响,但可致OD>100 μm冠状动脉的CSA和CSA/LD显著增大;高血压和老化可致MCF显著下降,MCF与OD>100 μm冠状动脉的CSA/LD呈显著直线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和老化伴随有冠状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OD>100 μm冠状动脉结构改变可能是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不同发育阶段人胚胎原始生殖细胞的定位及体外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人胚胎原始生殖细胞(PGC)进行定位并比较其体外培养的差异.方法:取4~7周发育阶段的人胚胎,应用组织化学法检测PGC内碱性磷酸酶(AP)以对其定位.体外分离人胚胎生殖嵴和肠系膜组织进行培养,第1次传代后,用AP标记,计数不同发育阶段AP阳性的PGC和体外培养的阳性克隆并进行比较.结果:在卵黄囊、原肠、背侧肠系膜和生殖嵴处有AP强阳性细胞,阳性信号位于胞质内.阳性细胞散在分布,在生殖嵴处聚集成团.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组织培养均有阳性克隆出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4~7周人胚胎内AP阳性的PGC数目及细胞内信号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由胚胎组织培养获得的AP阳性克隆数也无显著差异.结论:人PGC位于卵黄囊、原肠、背侧肠系膜和生殖嵴处.4~7周发育阶段,胚胎内PGC数目和体外培养的克隆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弓重建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国君  姜宗来  杨向群  冀凯宏 《解剖学报》1999,30(4):325-328,I010
目的 研究高血压动脉重建规律,为揭示高血压主动脉弓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提供形态学基础。 方法 应用组织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36 例SHR和WKY大鼠(各分4周、16 周和26 周)主动脉弓进行定量形态学研究。 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大鼠主动脉弓形态和显微结构发生重建。高血压主动脉弓重建以壁厚、中膜厚、管壁面积、中膜面积和中膜厚内径比以及血管平滑肌、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等结构成分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大为特征。 结论 SHR成年以前主动脉重建是年龄不断增长和血压逐步升高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血压是主要因素。大鼠主动脉弓形态结构在血管周向呈显著非均匀性,并在高血压重建中变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形成前后肾内小动脉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内小动脉形态学重建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 4周龄和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使肾内小动脉处于最大舒张状态后,用光镜和电镜配合计算机分析法在发片上测量肾内小动脉的几何形态、中膜平滑肌及其间隙的宽度。结果 与同龄WKY相比,4周SHR肾内小动脉未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16周SHR外径在20~60μm之间者3项都显著增加,肾内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间隙都显著增加。结论S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结构重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研究了4-55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几何形态及显微结构成分的重建。结果显示:随着血压增高和年龄增长,SHR主主显微结构成分的重均比WKY大鼠显著,说明压力因素对血管重建起重要作用。SHR主 动脉肥厚为研。高血压早期以血管平滑肌细胞肥大和VSMC面积增加为主,高血压老龄期则以胶原纤维积聚为特征。VSMC及细胞外基质的变化构成了SHR主动脉重建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