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猪iPS细胞移植对缺血再灌注猪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梗死区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球囊封堵左前降支冠状动脉90min制备猪心梗模型,1周后开胸,直视下心肌内注射iPS细胞或PBS液。24只实验苏中幼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PBS对照组和iPS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7周后处死动物,取梗死区心肌组织,采用JEM-1010X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行超薄切片电镜检查。结果与Sham组和PBS组相比,iPS细胞移植能够明显改善心肌缺血所致的梗死区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并可形成新的心肌肌丝。结论iPS细胞移植对猪心梗死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可部分修复梗死区心肌。  相似文献   

2.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兔心梗模型.抽取骨髓进行干细胞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照组的心肌瘢痕区注入培养基;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个核细胞组注入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4周后观察各组心功能、病理变化及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单个核细胞组移植4周后,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间充质干细胞组梗死区有细胞存活.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梗可改善心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心肌内存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植入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急性心肌梗死区的影响.方法 体外扩增培养巴马香猪MSCs.用球囊扩张封堵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巴马香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成模1个月后,经冠状动脉前降支植入体外扩增培养的自体MSCs至急性心肌梗死区,观察其对心肌梗死区的影响.结果 梯度离心法分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腻s)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在房室传导阻滞(A、1B)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兔BMSCs,用5.氮胞苷诱导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在构建AVB模型后第10d实验组于房室结区移植自体心肌样细胞;对照组于房室结区注入培养液。2周后观察实验动物体表心电图,对比移植前后兔AVB的改善情况;冰冻切片观察移植区细胞存活情况。结果:实验组中AⅦ(.)组的Hit、P-P、P-R和R-R间期与AVB(+)组及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AVB(+)比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区细胞能很好存活。结论:兔自体BMSCs经体外扩增诱导为心肌样细胞后对AVB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成年兔左心耳心肌细胞自体移植到梗死区心肌后的存活情况,及其对周围血供、心律的影响,和对左室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成年兔随机分为移植组(n=8)和对照组(n=8),所有成年兔均结扎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获取自体左心耳组织,急性消化分离为单细胞后经DAPI标记后,分别将细胞悬液和培养基注射到移植组和对照组梗死区内.4周后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取移植区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移植4周后移植组与对照组兔子全部存活.心电图检查显示,移植组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异位心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至移植后第4周,移植组左室功能优于对照组.心肌组织切片见对照组梗死区内为典型心梗后改变,移植组梗死区内有"细胞岛"形成,荧光检测证明移植的心耳肌细胞在移植区存活.结论:急性分离的自体左心耳心肌细胞移植到梗死区心肌内可以存活并能够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6.
黄惠民  吴少峰  任洪 《上海医学》2006,29(5):315-318,F0003
目的采用脱细胞组织基质作为支架,自身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移植物。方法取小猪颈动脉,采用酶消化法分别得到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于体外培养、扩增,获得足够量的种植细胞;另取羊主动脉,经多步骤脱细胞处理,获得羊脱细胞组织基质;将培养的猪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别种植于羊脱细胞组织基质,体外培养3周后移植至细胞供体猪。结果培养、扩增的细胞经鉴定,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分别呈阳性反应;脱细胞组织基质中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保持原来的形态和结构,力学性能良好;细胞种植后移植至细胞供体猪,3个月后处死,见移植物内表面光滑,无血栓形成,无钙化,内膜层与周围组织连续分布,显微镜下见大量生长细胞,弹力纤维数量与正常血管壁相似。结论体外培养的自身细胞和异种动物脱细胞组织基质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移植物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7.
自体窦房结细胞移植治疗心脏传导阻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未成年猪窦房结细胞移植到自体右室近心尖部,探索临床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新方法.方法:取健康未成年猪12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安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导线后,切取自体窦房结组织进行消化培养并制成细胞悬液,注射到移植组自体右室近心尖部心肌内,对照组相同部位注射等量培养液.2周后射频消融希氏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建立模型后对两组动物经股静脉微泵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观察心律改变.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未成年猪窦房结细胞主要呈梭形,活细胞率≥75%.射频消融希氏束后,移植组和对照组均表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移植组室性自主心律高于对照组(P<0.05).经心内膜起搏标测证实,移植组室性自主心律起源于细胞移植部位.注射ISO后,移植组室性心律改变明显(P<0.05).结论:分离的未成年猪窦房结细胞移植到自体右室近心尖部,能够提高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后的心室率,且对异丙肾上腺素具有良好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心梗区存活并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情况,探讨MSCs经冠脉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3头巴马香猪随机分为MSCs移植组(n=7)和DMEM培养液对照组(n=6).经髂后上棘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MSCs.通过心导管介入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第2对角支以远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建立后即刻,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分别经梗死相关冠脉注入4,6-二咪基-4-联苯基吲哚(DAPI)标记过的MSCs和DMEM培养液.于心梗前、细胞移植后4周对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移植后4周处死动物,观察心脏大体结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显微结构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细胞的肌钙蛋白T (Cardiac Troponin T,c-TnT)、缝隙连接蛋白43 (Connexin43,Cx-43)的表达.结果 移植后4周,MSCs移植组和对照组比较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减小(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对照组病变区心肌变性、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界限清楚,移植组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界限不清,且在梗死区中可见部分排列相对整齐的肌纤维结构.Masson染色显示移植组梗死区和交界区内胶原纤维融合较少,排列较为有序,而对照组梗死区和交界区内胶原纤维斑块状融合明显,排列紊乱.MSCs移植组DAPI阳性细胞c-TnT、Cx-43表达阳性.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造模后即刻进行经冠状动脉MSCs自体移植,MSCs可以在梗死局部存活并向心肌细胞分化,从而抑制左室重构,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猪心肌梗死(心梗)后冠脉内注射移植骨髓干细胞时心室重_构的影响.方法 前降支球囊封堵法成功建立10头猪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随机均分为安慰刺组和移植组.造模1周后,移植组冠脉内注自体骨髓干细胞,安慰剂组注射1640培养基作为对照.造模前、造模后1周、造模后3月分别行心脏超声和SPECT检查,对比观察骨髓干细胞自体移植对急性心梗后左室重构的影响.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移植组造模后3月时左室舒张内径更小,心尖室壁厚度更大,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更小,射血分数更高.结论 骨髓干细胞自体移植能有效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自体骨髓源性肝干细胞在体外诱导与扩增后肝内移植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入住我科的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在我科接受了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的患者12例。治疗组6例,采集并分离自体骨髓源性肝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诱导与扩增7天后,收集细胞在接受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中经肝固有动脉注入法将其移植至肝内;对照组6例,以同样方法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通过术前术后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指标来评估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病人的术后均未发现手术并发症,术前的各项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治疗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人III型前胶原,均好转: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骨髓肝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与扩增后肝内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病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锌指转录因子(GATA4)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构建GATA4-pEGFP基因质粒,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利用脂质体将质粒转染入MSCs。40只SD大鼠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于术后10 d测定心功能指标。将模型鼠随机分为MSCs 组和DMEM组,每组各20只。MSCs 组将GATA4-pEGFP基因修饰的MSCs植入心肌梗死后10 d大鼠心肌梗死区,DMEM组同时注射等体积无血清DMEM于心肌梗死区。移植注射后4周,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和左室缩短分数(FS)。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的MSCs呈梭形或条形,贴壁生长 。 GATA4-pEGFP重组基因质粒转染MSCs 2周后,可见细胞中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移植4周后,MSCs组大鼠LEVF(85%±7%)明显高于DMEM组(47%±4%)(P<0.01); MSCs组大鼠FS(52%±6%)明显高于DMEM组(35%±8%)(P<0.01)。结论: GATA4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能够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胎儿心肌细胞移植重建大鼠梗死心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ao LR  Wang ZG  Zhang NK  He S  Yao L  Ning HY  Kang XL  Fei YX  Zhu ZM  Y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0):1818-1822
目的 探讨将胎儿心肌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重建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永久性结扎建立前壁心肌梗死模型 (MI组 ) ,设假手术对照组 6只。胎儿心肌细胞被分离及培养 5d ,证实为活的心肌细胞。大鼠心肌梗死手术后第 5天再分为两组 ,细胞移植组 (7只 ) 2× 10 6心肌细胞注入受体大鼠心肌坏死瘢痕中 ,另一组为培养基注入组 (6只 )。在细胞移植前及细胞移植后 6 0d± 3d中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评价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然后处死大鼠并收集心脏 ,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免疫组化染色抗体为抗人平滑肌α 肌动蛋白 )。结果 光镜显示移植的人的胎儿心肌细胞存活在梗死的心肌中 ,并在胎儿心肌细胞和宿主心肌细胞之间存在闰盘连结。平滑肌α 肌动蛋白通常在胚胎心肌细胞中存在而在成年鼠心肌细胞中不存在 ,移植的细胞通过抗人平滑肌α 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反应得到证实。系列超声心动图研究发现 ,细胞移植阻止了梗死瘢痕心肌变薄、左室进一步扩张及心脏收缩功能恶化。而对照培养基注入组超声心动图显示 ,左室壁瘢痕变薄 ,左室明显扩张 ,左室收缩功能进行性恶化。结论 胎儿心肌细胞可以被移植并在大鼠梗死心肌中存活。胎儿心肌细胞移植到大鼠心肌梗死区域可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促红素(EPO)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方法:大鼠MSC培养后,制备成悬液备用。40只Lewis大鼠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4组:A.MSC加EPO治疗组(n=10);B.MSC治疗组(n=10);C.EPO治疗组(n=10);D.心肌梗死对照组(n=10)。4周后,观察大鼠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C加EPO组、MSC组和EPO组的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腔明显缩小(P<0.05),梗死面积减少;其中MSC加EPO组较MSC组和EPO组的心功能好(P<0.05)。结论:骨髓MSC联合EPO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单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imensional strain echocardiography,2DSE)观察心肌梗死大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后局部心肌功能改善情况,探讨2DSE在心肌梗死大鼠干细胞移植研究中心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n=14)、MSCs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0),心肌梗死组与MSCs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只进行假手术。MSCs组在梗死区心肌局部注射DAPI标记的MSCs,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只注射DMEM培养基。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周、术后4周用2DSE观察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局部室壁运动情况。术后4周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心肌梗死区移植细胞分布,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细胞的肌钙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术后4周,MSCs治疗组局部室壁的径向应变和应变率高于心肌梗死组(P<0.01);MSCs组心肌梗死区可见DAPI标记阳性的细胞,该区肌钙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2DSE可以检测出心肌梗死大鼠在MSCs移植后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善,可成为干细胞移植研究中可选择的敏感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移植同种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球囊封堵法制备 AMI 模型,AMI 后2周将 GFP 标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入小型猪心肌梗死区域(移植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干细胞移植前、移植后6周行心脏超声和核素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观察心肌灌注的改善及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取心肌梗死区组织作冰冻切片,vWF 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梗死区毛细血管新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心肌梗死后8周和心肌梗死后2周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善(P >0.05)。移植组:干细胞移植后6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期末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心肌梗死面积均较移植前有明显改善(P <0.05)。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 <0.05)。(2)vWF 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显示移植组新生毛细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经冠状动脉移植的同种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梗死心肌内存活,增加梗死区血管新生,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区域旁残存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自孕犬脐血中分离、培养MSCs,经Laz基因转染和5-氮胞苷体外肌源性诱导后移植入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移植组,n=18)。分别于移植后1、4、8周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标本行TUNEL染色观察残存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残存心肌细胞体积;Nagar-Olse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网络的变化。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作为移植对照组(n=18)。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缺血区部各时间点切片位观察到凋亡细胞数目显著减少,凋亡指数明显降低;残存心肌细胞肥大明显;移植后第8周,心肌组织内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规律。结论脐血MSCs移植可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促使残存心肌细胞肥大、调节心肌胶原网络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急性心肌梗死区内移植对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对照组(12只)、移植组(12只).假手术组单纯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对照组和移植组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将制备的培养基和同种异体BM-MNCs悬液心外膜下植入对照组和移植组梗死心肌周围.移植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及血流动力学检查评价左室形态及左室功能,并观察梗死区心肌内移植的BM-MNCs及其周边组织的形态学特点.结果:移植术后4周,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及移植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升高(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和左室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均降低(P<0.01).移植组LVEDs、LVEDd和LVEDP低于对照组(P<0.01),LVEF、LVFS、 dp/dtmax和-dp/dtmax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内有BrdU标记阳性的BM-MNCs移植细胞存活.结论:同种异体BM-MNCs移植可以减轻左室重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静脉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及早期抗炎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及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rMSC)培养后 ,制备成悬液备用。 3 7只SD大鼠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 ,随机分为 4组 :ArMSC加地塞米松组 (n =10 ) ;BrMSC组 (n =10 ) ;C地塞米松组 (n =10 ) ;D心肌梗死对照组 (n =7只 )。 4周后 ,观察心脏的结构、功能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及地塞米松组相比 ,rMSC加地塞米松组、干细胞组的左室结构与功能明显改善 (P <0 .0 5 ) ,干细胞组低于地塞米松加干细胞组 (P <0 . 0 5 ) ,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骨髓间质干细胞联合抗炎治疗心肌梗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 缺血心肌内移植早期对心肌细胞凋亡、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 贴壁培养方法分离培养Wistar 大鼠MSC,结扎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结扎后30min 随机分为MSC 组( 于梗死边缘分4 点心肌内注射1×106 /0.1ml 的MSC,10 只),AMI 组( 同法心肌内注射PBS 0.1ml,10 只),假手术组(SHAM 组,5 只).监测细胞移植后72h 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及TUNEL 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与SHAM 组相比,AMI 大鼠血流动力学恶化,表现为平均动脉压、左心室收缩压明显下降,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缩短分数均显著降低,梗死及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41.6% 和18.9% ;MSC移植减少梗死及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32% 和51%(P 均<0.01),但对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压及左心室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P 均>0.05).结论 MSC 移植早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但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肌残存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成年杂种妊娠犬脐血,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脐血间质干细胞,经5-氮杂胞苷(5-aza)体外诱导向肌源性细胞分化,DAPI荧光标记,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灌注移植入成年杂种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区域,2、4、8周取心肌标本,采用HE染色及TUNEL法检测犬心肌梗死模型中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后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表明,培养的细胞为脐血间质干细胞,在5-aza诱导作用下可向肌源性细胞定向分化,2、4、8周后在移植区域观察到带荧光的心肌纤维和细胞核,排列方向与残留心肌组织基本一致,荧光标记的肌纤维相互连接。经TUNEL法检测可见在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心肌梗死区域均有凋亡的心肌细胞分布,但移植组凋亡细胞明显低于非移植组;HE染色有相似的阳性率,阳性细胞多具有凋亡的形态特征。结论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梗死心肌除能形成心肌再生外,尚能减少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的心肌细胞凋亡,达到延缓心室重构的目的。应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