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miRNAs诱导iPS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定向分化。方法将心肌细胞特异性miRNA-1、miR-NA-133a和miRNA-208排列组合后分别转染iPS细胞,悬浮培养3d后提取RNA和蛋白,应用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心肌细胞标志分子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和肌钙蛋白T(Troponin-t)的表达。结果转染了miRNA-133a和miRNA-208+miRNA-133a组合的两个实验组中,α-MHC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同时转染了miRNA-208+miRNA-133a两个miRNA的实验组中,Troponin-t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 miRNA-208和miRNA-133a共同作用,有利于诱导iPS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非梗死区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各组中各取10~12只大鼠,分别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的凋亡细胞检测(TUNEL标记),透射电镜及Ⅰ、Ⅲ型胶原的mRNA检测(RT-PCR)。结果大鼠梗死范围为24%~33%。透射电镜可见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核膜完整,核质分布均匀,染色较淡,胞浆内线粒体膜完整,嵴清楚;术后1~4W心梗组可见心肌细胞的凋亡改变,且凋亡细胞指数逐渐升高,Ⅲ型胶原mRNA升高;术后2~4W心梗组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增多,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Ⅰ型胶原mRNA上升。结论大鼠心梗2周后非梗死区心肌发生细胞凋亡改变,出现间质纤维化。间质胶原的沉积可能是导致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蒜素(Allicin)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大 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180只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预处理)、AMI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维拉帕米2.5mg/(kg?d)预处理组和大蒜素5、10、20mg/(kg?d)预处理组,每组30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AMI大鼠模型,造模手术前7d开始1次/d腹腔注射给药预处置。造模24h后,通过超声影像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IDs)、射血分数(EF)和每搏输出量(SV),计算心脏指数,硝基蓝四氮唑(NBT)染色法计算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苏木精-尹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损伤评分,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AMI组比较,经大蒜素10、20mg/(kg?d)或维拉帕米2.5mg/(kg?d)预处理7d能够明显抑制AMI大鼠LVIDd [(6.93±0.46)mm、(6.84±0.42)mm、(6.87±0.45)mm比(7.42±0.50)mm,P均<0.05]、LVIDs[(5.47±0.48)mm、(4.62±0.41)mm、(5.13±0.45)mm比(6.09±0.57)mm,P<0.05或P<0.01]升高和EF[(39.76±8.14)%、(47.08±8.65)%、(43.91±8.40)%比(31.12±5.64) %,P<0.05或P<0.01]、SV[(102.63±21.58)ul、(129.19±23.17)ul、(107.05±22.83)ul比(83.74±18.59)ul,P<0.05或P<0.01]降低,抑制心脏指数[(2.63±0.28)×10-3、(2.44±0.25)×10-3、(2.64±0.27)×10-3比(2.91±0.30)×10-3,P<0.05或P<0.01]和心肌梗死体积[(12.54±2.03)%、(5.18±1.02)%、(11.62±1.84)%比(22.75±3.16)%,P均<0.01]升高,抑制心肌组织缺血性病变及损伤评分[(5.94±1.01)分、(3.76±0.85)分、(4.82±0.93)分比(7.24±1.18)分,P<0.05或P<0.01]升高,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及AI[(23.50±3.79)%、(13.07±1.82)%、(21.63±2.47)%比(43.83±4.75)%,P均<0.01]升高,抑制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病变。与维拉帕米2.5mg/(kg?d)预处理比较,大蒜素20mg/(kg?d)预处理对AMI大鼠LVIDs升高[(4.62±0.41)mm比(5.13±0.45)mm,P<0.05]和SV降低[(129.19±23.17)ul比(107.05±22.83)ul,P<0.05]、梗死体积升高[(5.18±1.02)%比(11.62±1.84)%,P<0.01]、心肌组织损伤评分[(3.76±0.85)分比(4.82±0.93)分,P<0.05]和AI升高[(13.07±1.82)%比(21.63±2.47)%,P <0.01]的抑制作用较优。结论 较大剂量大蒜素预处理对AMI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改变和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细胞移植能修复梗死的心肌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ao LR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6):1332-1333
近年来通过外源性细胞移入,重塑心脏结构和改善心脏功能的研究已成为世界研究热点。如选用不同的供体细胞,如胎儿心肌细胞、胚胎干细胞、成骨骼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等进行心肌移植可在梗死心肌区域存活、分化,并改善心脏功能。但也发现上述细胞或是存在伦理道德问题,或是缺乏心肌特有的生理功能,故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随着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蜂胶总黄酮对急性心肌梗死犬血清中微量元素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取杂种犬 30 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组、阳性对照药物 (地奥心血康胶囊 50.0 mg/kg) 组,蜂胶总黄酮高、中、低 (100、50、25 mg/kg)剂量组,结扎麻醉开胸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采用 PE—503 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犬血清中微量元素变化,以 JEM—1200EX 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蜂胶总黄酮能够减少血清中 Cu2+水平(P<0.05、0.01),增加 Zn2+和Ca2+水平(P<0.05、0.01),减轻缺血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结论 蜂胶总黄酮对实验性心肌梗死犬的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区域旁残存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 自孕犬脐血中分离、培养MSCs,经Laz基因转染和5-氮胞苷体外肌源性诱导后移植入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移植组,n=18).分别于移植后1、4、8周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标本行TUNEL染色观察残存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残存心肌细胞体积;Nagar-Olse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网络的变化.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作为移植对照组(n=18).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缺血区部各时间点切片位观察到凋亡细胞数目显著减少,凋亡指数明显降低;残存心肌细胞肥大明显;移植后第8周,心肌组织内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规律.结论 脐血MSCs移植可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促使残存心肌细胞肥大、调节心肌胶原网络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区域旁残存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自孕犬脐血中分离、培养MSCs,经Laz基因转染和5-氮胞苷体外肌源性诱导后移植入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移植组,n=18)。分别于移植后1、4、8周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标本行TUNEL染色观察残存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残存心肌细胞体积;Nagar-Olse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网络的变化。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作为移植对照组(n=18)。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缺血区部各时间点切片位观察到凋亡细胞数目显著减少,凋亡指数明显降低;残存心肌细胞肥大明显;移植后第8周,心肌组织内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规律。结论脐血MSCs移植可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促使残存心肌细胞肥大、调节心肌胶原网络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溶栓和急诊经皮经腔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等血运重建技术,可以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区早期再灌注,减少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是却不能逆转已经坏死的心肌。成体心肌细胞是分化完全的细胞,缺乏再生能力,坏死后由无收缩能力的纤维组织填充,梗死区扩张、变薄(即延展),非梗死区则出现离心性肥厚,心脏发生重构,心腔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尽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使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但是并不能改变心肌细胞数量减少这一心力衰竭的根本原因。因此,心力衰竭已成为心肌梗死后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C)心肌移植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对照组(n=15)及移植组(n=15),对照组及移植组大鼠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左前降支外,其余操作同对照组和移植组。将体外培养2周的大鼠自体SC以注射的方式移植到移植组大鼠梗死区周围,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缺血心肌VEGFmRNA的表达、VEGF蛋白质的表达、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及缺血心肌的纤维化程度,同时观察移植细胞在梗死区的生长、增殖情况并探讨它们相互的关系。结果SC在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横纹肌纤维;SC移植4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大鼠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移植组大鼠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及VEGFmRNA、VEGF蛋白质的表达较之假手术组、对照组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或0.001)。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域的纤维化被有效抑制,而对照组则呈现出明显的纤维化特征。结论SC在心肌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具有弹性和收缩功能的横纹肌样细胞,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分泌VEGF促使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增生,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缺血心肌的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沙慧芳  李颖则  任书南  冯久贤  顾伟勇  金叶 《上海医学》2006,29(8):549-550,F0002
目的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于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开胸结扎前降支中段30 min后,实验组在心肌缺血区域注射Dill标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3×10~6个,对照组以100μL生理盐水作心肌缺血区域注射。4~6周后取心脏组织切片,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心肌细胞凋亡的原位检测,以及肌钙蛋白T(Troponin T)、Connexin 4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因子Ⅷ检测。结果对照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为225.28±125.41,显著高于实验组的78.57±40.29(P<0.05)。两组TroponinT和Connexin 43均为阴性。实验组的VEGF和因子Ⅷ呈阳性表达。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促进VEGF分泌和因子Ⅷ表达,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艾旗  袁春菊 《医学综述》2014,20(21):3908-3910
近年实验研究与初步临床研究表明,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减少心肌梗死体积,促进心肌梗死区域血运重建,增加有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并改善心功能,为心肌梗死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总体疗效有限,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移植干细胞在心肌内存活率低、定向分化不足。近期国内外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内环境是移植干细胞在心肌内存活、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actionpotential,MAP)记录方法,探讨心肌梗死后数周发生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VT)的电生理机制。方法:运用非开胸球囊堵闭猪的左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通过MAP记录电极记录猪左心室心内膜多个部位MAP,比较心肌梗死前和梗死后数周出现VT猪的MAP各电生理参数的变化。这些参数包括动作电位时程(actionpotentialduration,APD)从激动开始至复极50%的时间APD50,复极90%的时间APD90;激动时间(activationtime,AT)、复极时间(repolarizationtime,RT)和AT、APD50、APD90、复极时间(RT)的离散度(dispersion),即ATd、APDd1、APDd2、RTd。结果:在心肌梗死前后分别记录了各40个部位MAP,测量各参数结果显示,猪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肌细胞复极时间APD50和APD90虽略有延长,但与心肌梗死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各参数的离散度,无论是APDd,还是心室激动时间及复极时间离散度均明显增加犤APDd1:(26±7)ms比(39±9)ms;APDd2:(34±11)ms比(48±13)ms;ATd:(32±9)ms比(52±17)ms,RTd:(29±10)ms比(50±15)ms,P<0.01犦。结论:心肌梗死数周后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激动传导差异性增加是心肌梗死后产生室性心动过速的重要电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经冠状动脉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舒缩功能和血清TGF-β1、MMP-1的影响.方法 10只太湖梅山猪通过介入栓塞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移植组,梗死4周后注射MSCs;对照组,梗死4周后注射DMEM;每组5只.抽取实验猪髂骨骨髓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得到MSCs,通过介入法将约1.0×107的MSCs注入梗死4周的实验猪冠状动脉栓塞远端.观察移植后1周、4周时的左心室舒缩功能变化,观察不同时点血清TGF-β1和MMP-1的含量.结果 MSCs移植后4周,+dp/dtmax、-dp/dtmax较移植前和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干细胞移植后不同时点的血清TGF-β1含量不断减少但到2周时达谷值(P<0.01),对照组仅有轻度的下降趋势;干细胞移植后1周时的血清MMP-1含量增加,2周后达到高峰(P<0.01),而对照组则稳定维持在移植前水平.结论 经冠脉自体MSCs移植能够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心室的舒缩功能,降低TGF-β1在血清中的水平,同时促进MMP-1的合成、分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Semaphorin 3A(Sema 3A)对大鼠心肌梗死慢性期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重构及心室颤动阈值(室颤阈值)的影响。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心梗组(20只):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Sema 3A组(60只):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后于梗死周边区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Sema 3A。8周后测定大鼠梗死周边区室颤阈值,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纤维密度。结果:室颤阈值在Sema 3A注射组中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1.0mg/L浓度组相比心梗组有明显提高(P<0.05)。Sema 3A注射组GAP43和TH神经纤维密度与心梗组差异明显(P<0.05);且随药物浓度提高神经纤维密度呈下降趋势,在药物浓度达到1.0mg/L时表现显著(与1.0mg/L组相比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Sema 3A对室颤阈值有不同的提升效应,而对大鼠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产生不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宇娜  张敬学  吴红金 《医学综述》2008,14(22):3466-3468
心脏疾病以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著称,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最近的研究显示ESC来源的心肌细胞可以在多种动物模型中修复陈旧心肌梗死。这些研究为治疗心脏疾病提供了新颖的组织工程模式。本文主要对近期在心肌损伤动物中胚胎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干细胞移植治疗实验犬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干细胞移植对犬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作用。方法取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和4',6二脒基-2-苯吲哚盐酸(DAPI)标记,将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ADMSCs移植组;于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检查;并处死动物取心脏标本,分别行免疫荧光化学观察移植细胞存活、分化情况及免疫组织化学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检测、测定血管密度和胶原容积分数(CVF),计数凋亡细胞数。结果犬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长梭形细胞;术后4周DAPI阳性的ADMSCs可见于梗死边缘区及梗死区,且分化为心肌细胞表面标志物cTnT阳性的细胞;ADMSCs移植组左室重量指数和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非梗死区CVF和凋亡细胞数均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血管密度和梗死区CVF均增加。结论同种异体ADMSCs移植后,移植细胞通过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促进新生血管,抑制细胞凋亡,减少非梗死区胶原沉积,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细胞移植研究用大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处理的适宜方法,建立适合细胞移植研究的稳定、可靠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方法14只SD大鼠麻醉满意后,在动物呼吸机的支持下打开胸腔,于LAD中上1/3处结扎,并在结扎前后通过多外围设备转接器(MPA)生物信号分析系统连续监测心电图;4周后再次开胸取出心脏,利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MPA系统检测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力上升及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等左室心功能指标:并测定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心肌梗死面积(MIS)等评价AMI模型的建立情况。另选仅开、关胸后存活的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造模成功率为71.43%(10/14);心电图动态监测在LAD结扎后出现ST-T抬高的融合波,30min后可见Q波;4周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MPA系统检测显示LVSP、±dp/dtmax等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LVEDP则明显升高(P<0.01);病理组织切片可见结扎区域心肌纤维排列紊乱、肌丝断裂溶解、细胞核固缩甚至碎裂、间质充血水肿、有炎性细胞浸润、坏死心肌被纤维组织取代:且MIS变化较恒定(44.38%±8.04%)。结论通过结扎LAD,于4周后能够形成梗死部位和MIS稳定的AMI模型,适合于移植细胞再生修复梗死心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4只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12只)、MSCs移植组(MSCs组,8只)、心梗 MSCs移植组(M M组,12只)、MSCs诱导移植组(M A组,12只)。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在心梗后2周行取107个MSCs移植至梗死区。移植后4周测定心功能,梗死区MSCs的鉴定及计数,VIII因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M M组和M A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各项血流动学参数与MI组比较有显著差异,M A组优于M M组。心肌梗死区BrdU阳性细胞数M M组(46.76±8.52个)和M A(44.21±7.68个)组明显多于MSC组(22.51±3.59个,P<0.01)。VIII因子阳性数M M组(35.68±5.03)和M A组(33.08±6.12)明显高于MI组(18.32±3.88,P<0.01);M M组与M A组间无差别。结论MSCs移植可改善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梗死区细胞数及改善梗死区血供而作用的,经诱导的MSCs移植疗效优于未经诱导的MSC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犬脐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急性梗死心肌移植对心肌胶原网络重构的影响.方法 取足月妊娠犬脐血,体外分离培养、扩增EPCs,免疫组化鉴定,成年杂种犬于冠状动脉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分出后结扎建立梗死模型,经BrdU标记的EPCs灌注移植入结扎的冠状动脉远端梗死区域,1、4、8周后处死动物,取急性心肌梗死区域标本检测.结果 4~6 d可见细胞贴壁生长,7~14 d可见贴壁细胞逐渐融合并呈克隆型生长,呈"铺路石"样外观,细胞标记CD31 ,vW因子 ,FLK-1 ,CD34 ;HE染色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区有大量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及小血管形成;BrdU染色结果显示,小血管上见BrdU阳性细胞;第1、4、8周脐血EPCs移植组和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区血管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05±0.89、15.56±0.99、12.06±1.00 vs 4.89±0.84、15.67±0.98、12.50±0.99,P均>0.05);VG染色结果显示,脐血EPCs移植组和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后第1、4周胶原纤维含量较少,第8周胶原纤维排列趋于规则,心肌纤维较少,脐血EPCs移植组急性心肌梗死后第1周IOD值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6.8±120.9 vs 599.6±156.2,P>0.05),脐血EPCs移植组第4、8周IOD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88.2±249.0、971.5±288.5 vs 1 206.2±299.4、1 823.8±329.7,P均<0.05).结论 犬脐血EPCs急性梗死心肌移植可参与血管形成,尽管不能促进心肌的血管再生,但对心肌胶原网络重构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内干预(PCI)后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患者,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再通后即刻行SPECT检查,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8例)采用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波立维、硝酸甘油等);GSH组患者(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SH静滴(血运重建即刻静滴GSH2400mg,2h内滴完,1次/d,持续15d),15d后复查SPECT。结果两组患者的心肌灌注缺损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SH对AMI急诊PCI后再灌注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