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Bax、Bcl2及Fas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它们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方法: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I/R组)、缺血再灌注+参附注射液组(SF组),每组12只。采用钳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检测Bax、Bcl2及Fas蛋白的表达,每组选24个视野分别测量光密度值(OD值)。TUNEL法检测凋亡心肌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I/R组BaxOD值明显高于S组(P<0.01),SF组BaxOD值明显低于I/R组(P<0.01),且低于S组(P<0.05)。I/R组Bcl2OD值高于S组(P<0.05),且SF组Bcl2OD值高于S组(P<0.01),但I/R组与SF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I/R组FasOD值明显高于S组(P<0.01),且明显高于SF组(P<0.01)。I/R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S组和SF组(P<0.01),而SF组高于S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增加心肌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及Fas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小肠细胞Bax、Bcl-2及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它们与肠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方法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IR组)、缺血再灌注+参附注射液组(SF组),每组12只.采用钳闭肠系膜前动脉制备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检测Bax、Bcl-2及c-myc蛋白的表达,每组选24个视野分别测量光密度值(OD值).TUNEL法检测凋亡的小肠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①IR组Bax OD值明显高于S组(P<0.01), SF组Bax OD值明显低于IR组(P<0.01),且低于S组(P<0.05);②IR组Bcl-2 OD值高于S组(P<0.05).SF组Bcl-2 OD值高于S组(P<0.01),且IR组与SF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③IR组c-myc OD值明显高于S组(P<0.01),且明显高于SF组(P<0.01).IR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S组和SF组(P<0.01),而SF组高于S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增加小肠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及c-myc蛋白的表达,抑制小肠细胞凋亡,保护缺血再灌注小肠.  相似文献   

3.
苦参素抗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鹏 《当代医学》2010,16(14):15-17
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细胞Bax、Bc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它们与肝脏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I/R组)、缺血再灌注+苦参素注射液组(M组),每组10只。免疫组化检测Bax、Bcl-2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每组选24个视野分别测量光密度值(OD值)。结果 I/R组BaxOD值明显高于S组(P〈0.01),SF组BaxOD值明显低于I/R组(P〈0.01),且低于S组(P〈0.05)。I/R组Bcl-2OD值高于S组(P〈0.05),且SF组Bcl-2OD值高于S组(P〈0.01),但I/R组与SF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I/R组Caspase-3OD值明显高于S组(P〈0.01),且明显高于SF组(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增加肝脏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肝脏细胞凋亡,保护缺血再灌注肝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期间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 2 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和参附治疗组 (SF组 ) ,SF组于阻断前 30min静注SF液 2ml·(1 0 0 g) -1 。再灌注 2h检测回肠粘膜上皮细胞casapse 3、Bcl 2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 ;同时观察小肠粘膜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凋亡细胞检测显示 :I/R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 ,SF组凋亡细胞数较I/R组显著减少而多于C组 (均P <0 .0 5 )。②casapse 3、Bcl 2蛋白的表达 :caspase 3表达I/R组显著多于SF组和C组 (P <0 .0 1 ) ,SF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 ;Bcl 2表达SF组显著高于I/R组 (P <0 .0 5 ) ,后者显著低于C组 (P <0 .0 5 )。③SF组小肠粘膜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I/R组 (P <0 .0 1 )。结论 :参附注射液通过抑制caspase 3表达和促进Bcl 2基因表达减少缺血再灌注期间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 ,从而减轻肠粘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周水生  高卉 《医学争鸣》2003,24(20):1875-1877
目的 :探讨复合预处理 (亚低温下缺血预处理 )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 32只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只 ) :假手术对照组 (Sham)、缺血再灌注组 (I/R)、缺血预处理组 (IP)、亚低温预处理组 (MHIP) .比较各组小肠组织湿干质量比、Ca2 + Mg2 + ATP酶含量及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活力、总抗氧化 (TAX)能力的变化 ,并观察各组肠组织超微结构及Bcl 2 ,Bax蛋白表达 .结果 :肠缺血再灌注后小肠湿干质量比值增高 ,LDH ,MDA含量明显上升 (P <0 .0 1 ) ,Ca2 + Mg2 + ATP酶、SOD活性及TAX能力明显下降 ,小肠组织Bcl 2和Bax蛋白表达吸光度 (A)明显增高 (P <0 .0 1 ) ;IP组与I/R组比较及MHIP组与IP组比较小肠湿干质量比值减小 ,LDH ,MDA含量明显下降 ,Ca2 + Mg2 + ATP酶、SOD活性及TAX能力明显上升 ,小肠组织Bcl 2蛋白表达吸光度 (A)值增高 ,Bax蛋白表达吸光度 (A)值降低 (P <0 .0 1 ,P <0 .0 5 ) ,Bcl 2 /Bax吸光度 (A)比值明显增高 .结论 :亚低温缺血预处理通过增加肠组织自身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上调Bcl 2基因的蛋白表达与下调Bax基因的蛋白表达以抑制肠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等机制对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杨旭凯  程彦斌 《医学争鸣》2003,24(10):884-886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Bcl 2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用缺血 8min +再灌 5min预处理在体肾缺血再灌注模型 (n =5 0 ,I4 5min ,I R 6h) ,将动物随机分为 5组 :正常 (A)、假手术 (S)、单纯缺血 (B)、缺血再灌 (C)、预处理 (D) .流式细胞仪检测肾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周期 ,免疫组化观察Bcl 2蛋白表达 .同时测定血清中BUN ,Cr及MDA含量 .结果 :与正常、假手术组相比 ,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 (P <0 .0 1)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 ,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降低 (P <0 .0 1) ,Bcl 2表达增高(P <0 .0 1) ,细胞增殖指数降低 (P <0 .0 1) ,G0 /G1时段增加(P <0 .0 1) ;与单纯缺血组相比 ,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率增高 (P <0 .0 1) ,Bcl 2表达降低 (P <0 .0 5 ) .结论 :细胞凋亡在再灌注期明显升高 ,缺血预处理通过上调Bcl 2蛋白的表达和调节细胞增殖周期而抑制肾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急性肺损伤时Fas、Caspase - 3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 36只随机分 3组 ,空白对照组 (S组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异丙酚组 (P组 ) ,每组 12只。采用小肠缺血再灌注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光镜观察组织病理改变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和Caspase - 3的蛋白表达 ,并测量光密度值 (OD值 ) ;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的肺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 I/R组Fas和Caspase - 3OD值明显高于S组和P组 (P <0 0 1) ,且P组Caspase- 3OD值高于S组 (P <0 .0 5 ) ;I/R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S组和P组 (P <0 0 1) ,而P组高于S组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能降低Fas和Caspase - 3蛋白的表达 ,抑制细胞凋亡 ,保护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海马CA1区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预处理对照组 (IC)、预处理缺血组 (IP)及脑缺血再灌注组 (IR) ;每组据再灌注时间点不同又分 1、3、5及 7d 4个亚组 ,每组 6只动物。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行为学检查、TUNEL法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测定Bcl -2、Bax蛋白在海马CA1区的动态变化。结果 IP可显著减少沙土鼠探索活动及海马CA1区凋亡锥体细胞数量 (与IR组相比 ,P <0 .0 1) ,诱导Bcl-2蛋白及抑制Bax蛋白表达 (与IR组相比 ,P <0 .0 1)。结论 脑缺血预处理有确切的脑保护作用 ,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l -2、Bax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项红军  赵佐庆  李纪鹏  张志培  王爽 《医学争鸣》2003,24(17):1554-1556
目的 :研究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中Bax,Bcl 2 ,p5 3的表达及超微结构变化 ,探讨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的损伤 .方法 :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 ,分对照组 ,再灌注后 0 ,30min ,1,2h ,1,3,7d共 8组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肝组织中Bax ,Bcl 2和p5 3的表达情况 ,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Bax,Bcl 2 ,p5 3阳性细胞主要在肝血管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中表达 .再灌注 30min ,Bax ,Bcl 2 ,p5 3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 ,分别为 11.3% ,2 4 .8% ,7.1% ,Bcl 2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Bax阳性细胞率 ,两者差别显著 (P <0 .0 1) .2h时降低 ,其后持续升高 ,7d时阳性细胞率达到最高水平 ,Bax ,Bcl 2 ,p5 3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 3.3% ,4 1.3% ,38.5 % ,Bax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Bcl 2 ,两者差别显著 (P <0 .0 1) ,透射电镜显示肝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改变 .结论 :Bax ,Bcl 2 ,p5 3阳性细胞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超微结构的改变说明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肝组织细胞凋亡和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 (IPC)对大鼠急性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 2和Bax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 :双肾动脉缺血 4 5min再灌注 2 4h制备成急性肾缺血 /再灌注动物模型 ,5 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假手术组、缺血 /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 (IPC1 ,IPC2 ,IPC3) .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 ,免疫组化法测定Bcl 2和Bax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缺血 /再灌注组凋亡指数增加 (3.1± 2 .3vs 2 8.8± 4 .4 ,P <0 .0 5 ) ,Bax(1 83.0± 1 2 .8vs1 6 3.0± 1 7.1 ,P <0 .0 5 )表达明显增强 ,Bcl 2增加 (1 84 .0± 9.6vs 1 79.0± 1 3.0 ,P <0 .0 5 ) ,Bcl 2 /Bax比值明显降低 (1 .0 0± 0 .0 8vs 1 .1 0± 0 .0 7,P <0 .0 5 ) .缺血 /再灌注组比较 ,IPC3组肾小管凋亡指数明显下降(2 8.8± 4 .4vs 1 5 .6± 3.8,P <0 .0 5 ) ,Bcl 2表达增强 (1 79.0±1 3.0vs1 70 .0± 1 5 .1 ,P <0 .0 5 ) ,Bax表达减弱 (1 6 3.0± 1 7.1vs1 74 .0± 1 3.7,P <0 .0 5 ) ,Bcl 2 /Bax比值增高 (1 .1 0± 0 .0 7vs0 .98± 0 .1 1 ,P <0 .0 5 ) .结论 :缺血预处理 (IPC3)具有抗肾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Bcl 2 /Bax介导的肾脏缺血 /再灌注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c-fos和Bax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参附注射液(SF)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体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35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C组)、生理盐水30 min对照组(IR 30)、生理盐水120 min对照组(IR 120)、SF 30 min组(SF 30)和SF 120 min组(SF 120),心肌缺血40 min再灌注30 min或120 min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和c-fos在心肌中的表达量.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心肌Bcl-2、Bax和c-fos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cl-2/Bax比值显著下降(P<0.01);与IR组比较,SF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ax和c-f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 SF对IR心肌保护效应可能与其促进Bcl-2蛋白高表达、抑制Bax与c-fos蛋白表达、增加Bcl-2/Bax比值,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刘新  刘欣 《医学争鸣》2006,27(7):618-620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小肠细胞能量代谢和凋亡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及它们与肠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 方法:健康SD大鼠3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组)、缺血预处理组(IPC-I/R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每组12只. 按Murry法制备缺血预处理模型,I/R组用血管钳夹闭肠系膜前动脉1 h,再灌注2 h, IP-I/R组用血管钳夹闭肠系膜前动脉10 min松开10 min,反复4次,余同I/R组.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TP,AD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每组选24个视野分别测量A值. TUNEL法检测凋亡的小肠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 结果:C和IPC-I/R组ATP含量高于I/R组(P<0.05);IPC-I/R组Bcl-2 A值高于C组和I/R组(P<0.01),I/R组Bcl-2 A值低于C组(P<0.05);I/R组Bax A值明显高于C组和IPC-I/R组(P<0.01),且IPC-I/R组高于C组(P<0.05);与C组比较,I/R组和IPC-I/R组凋亡指数较高(P<0.01, P<0.05);与I/R组相比,IPC-I/R组凋亡指数较低(P<0.01). 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ATP降解并调控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抑制缺血再灌注介导的小肠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磷酸-神经鞘氨醇(S1P)对环磷酰胺(CTX)导致的大鼠卵巢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实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CTX组、S1P+NS组及S1P+CTX组,每组10只,于结束用药的第1~2周内的动情间期处死,观察卵泡数量的变化,并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卵巢组织Bcl-2及Bax的mRNA变化。【结果】S1P+CTX组的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生长卵泡数与S1P+NS组、对照组的差别不显著(P>0.05),而CTX组的所有卵泡数均少于其余3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卵巢组织中,S1P两组Bcl-2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及CTX组(P<0.01),Bax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及CTX组(P<0.01);而CTX组的Bcl-2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及S1P两组(P<0.01),Bax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及S1P两组(P<0.01)。【结论】S1P能预防CTX导致的大鼠卵巢功能损害,其抗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Bcl-2家族成员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Bcl-2、Bax蛋白的表达及参附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应用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给予参附注射液处理后,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减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切除右肾,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肾肾蒂45 min,再灌注2 h制作在体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3组: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P38 MAPK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肾组织TNF-α的表达。结果: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肾脏病理损伤明显减轻,P38 MAPK、TNF-α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SF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的表达,从而下调TNF-α的表达,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肺部撞击伤所致异常凋亡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24)、肺部撞击伤模型组(T组,n=24)、川芎嗪治疗组(L组,n=24)。C组无特殊处理,L组在撞击后立即腹腔注射川芎嗪80mg/kg 1次。细胞凋亡原位检测(TUNEL)法测定肺组织内细胞凋亡;检测肺水肿程度和肺血管通透性以检测肺功能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T组肺组织内细胞凋亡指数及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增高(均P<0.05);肺血管通透性增强(P<0.05),肺水肿程度增加(P<0.05);Caspase-3、Bax、Bcl-2表达较C组升高(P<0.05),Bcl-2/Bax比值降低。L组相对于T组肺组织内细胞凋亡指数及肺组织损伤程度降低(P<0.05),肺血管通透性破坏降低(P<0.05),肺水肿程度减轻(P<0.05);Caspase-3、Bax表达下降(P<0.05),而Bcl-2表达增强,Bcl-2/Bax比值增加(P<0.01)。结论:川芎嗪可通过抑制肺组织细胞凋亡减轻肺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提高Bcl-2/Bax的比值,降低Caspase-3的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20(S)-人参皂苷Rg3诱导肺癌细胞NCI-H460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20(S)-人参皂苷Rg3(SPG-Rg3)诱导人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凋亡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测定NCI-H460细胞的增殖,依据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SPG-Rg3实验组分为25、50及100 mg•L-1组,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AO/EB荧光双染、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Rhodamine 123摄取法及Fluo-3/AM染色分别观察NCI-H460细胞的凋亡、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量、线粒体跨膜电位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SPG-Rg3能抑制NCI-H460的生长,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 (r=0.764,P<0.05),其IC50值为47.97 mg•L-1;SPG-Rg3组NCI-H460细胞呈现明显凋亡改变;SPG-Rg3 100 mg•L-1组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SPG-Rg3各浓度组细胞Bax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并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P<0.01);各浓度组细胞内Bax/Bcl-2比值均高于对照组,细胞内线粒体跨膜电位则均低于对照组(P<0.01),并随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SPG-Rg3能够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SPG-Rg3促进细胞内Bax蛋白的表达并增加Bax/Bcl-2比值,降低线粒体跨膜电位,提高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最终经线粒体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