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篇
  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目前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较少。本实验分离和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带有VEGF165的质粒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体外诱导分化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4在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取成人的已排除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的新鲜骨髓(自愿提供),采用Percoll梯度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生长情况。原代细胞培养至增殖接近融合状态时,单克隆培养法分离传代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学表型。在原核细胞大肠杆菌DH5α中复制扩增和提取,纯化、克隆pcDNA3.0-VEGF165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表型变化j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转染情况,并设质粒空载和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 结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1周后,造血细胞消失,贴壁细胞体积增大,呈现梭形外观,有粗大的细胞突起伸出。2周后细胞融合成单层,梭形突起变长,排列有明显的方向性,细胞排列成旋涡状、网状、辐射状。流式细胞术显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表型CD44、CD29阳性,CD34、CD31、CD45阴性。VEGF165诱导骨髓间充质千细胞后CD44表达明显降低,CD31明显升高。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用FITC标记后的VEGF抗体使细胞显现绿色荧光,用cy3标记的CD31抗体使细胞显现了红色荧光。 结论: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型发生明显转变,CD31表达率明显增高,呈现典型的内皮细胞的表型特征,这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叶天士"其初在气在经,其久"入络入血"以及"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等观点探讨肝纤维化过程中"湿热"和"瘀热"等因素在各个阶段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对"湿热""湿热化瘀""瘀热入络"等病因病机以及"久病入络"和"肝络"的内涵做相应阐述,探讨其由"气分"到"血分"最终形成"络病"的演变规律。提出肝纤维化的发展中"湿热"为始动因素,久则"化瘀入络"的观点,在肝纤维的防治中应重视"湿热"及"瘀热入络"在发病中的关键作用,及时逆转、阻断或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巴戟天寡糖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使用舍曲林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巴戟天寡糖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第4周、第10周后HAMD评分(23.42±6.91)分、(17.81±8.57)分优于对照组的(30.97±8.44)分和(22.82±10.98)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5.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巴戟天寡糖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抑郁症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水面舰艇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海军某水面舰艇部队200名男性士兵长期驻舰航行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应用社会支持量表评估其社会支持情况,并与中国正常人常模及男性军人常模分进行比较。结果水面舰艇军人出航前SCL-90中强迫、抑郁和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t=2.416-4.800,P〈0.05、0.01),而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中国正常人常模(t=3.676~10.154,P〈0.01);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之外,SCL-90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均较男性军人常模分显著降低(t=4.378~8.483,P〈0.01)。返航后水面舰艇军人SCL-90总分、躯体化、焦虑、恐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出航前(t=2.085-3.837,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水面舰艇军人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r=-0.432- -0.289,P〈0.05);除强迫因子分外,SCL-90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均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r=-0.284- -0.172,P〈0.05),抑郁、恐惧、精神病因子分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r=-0.200- -0.156,P〈0.05)。结论相对于全国男性军人,被调查水面舰艇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好。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主观的支持,会使官兵在特殊环境下保持较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尚未见脂肪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报道,且有关脂肪间质干细胞维持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的机制也缺乏实验证据。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脂肪间质干细胞对共培养条件下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比观察,于2007-03/12在吉林省耳鼻咽喉研究所和教育部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3周龄Wistar大鼠、孕14 d Wistar大鼠由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采用pAdTrackCV和pAdEasy-1系统构建重组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腺病毒。取孕14 d大鼠,采用酶消化法培养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取Wistar大鼠腹股沟处脂肪,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脂肪间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3代当细胞生长至60%融合时,以病毒滴度为1×109 vp/mL的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重组腺病毒作用细胞1 h后,转移到生长培养基继续培养,通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设立3组:Ad-GDNF转染共培养组、Ad-GFP转染共培养组分别在脂肪间质干细胞经相应病毒转染24 h后加入分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继续培养7 d;单纯多巴胺能神经元培养组不加入脂肪间质干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共培养环境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的影响,共培养环境对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修饰脂肪间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结果:脂肪间质干细胞在pAd-GDNF转染24 h后细胞上清中出现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72 h达高峰,pAd-GDNF对脂肪间质干细胞的转染效率约为80%。酪氨酸羟化酶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发现,Ad-GDNF转染共培养组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纯多巴胺能神经元培养组、Ad-GFP转染共培养组(55%,15%,25%,P < 0.01)。对共培养7 d的细胞进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荧光染色,分别以波长为488 nm和563 nm进行单通道扫描,未发现同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的细胞,表明此共培养环境可能不具备诱导脂肪间质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条件。 结论: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脂肪间质干细胞与胚胎中脑分离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共培养,能够维持和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但可能不具备诱导脂肪间质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分裂样精神病5年后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分裂样精神病患者进行了随访调查 ,旨在了解其转归及其有关的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均系我院 1992~ 1993年之间的住院患者 ,且符合CCMD -2 -R中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 ,共 5 2例 ;出院后 5年进行随访 (随访率 10 0 % )。其中 ,男性 2 7例 ( 5 1.92 % ) ,女性 2 5例 ( 4 8.0 8% ) ;平均发病年龄为 ( 2 8.12± 10 .0 4)岁 ;有发病诱因31例 ( 5 9.6 2 % ) ,无发病诱因 2 1例 ( 4 0 .38% ) ;病前性格内向 42例 ( 80 .77% ) ,外向 10例 ( 19.2 3% ) ;急性起病 15例 ( 2 8.85 % ) ,亚急性起病 16例 ( 3…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明胶酶A(MMP 2 )在不同病理分期、分级的膀胱移行细胞肿瘤 (TCCB)中的表达规律 ,并探讨以MMP 2来判断TCCB进展情况的可能性及方法。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明胶酶谱等方法对 4 7例手术切除的TC CB组织中MMP 2蛋白进行定量检测 ,同时取 5例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MMP 2蛋白在TCCB中呈阳性表达 ,在正常膀胱组织中MMP 2不表达或呈微量表达 ;(2 )随着TCCB临床病理分期、分级的升高 ,MMP 2表达量呈现增高趋势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MMP 2蛋白表达与TCCB的恶性发展密切相关。临床上可将MMP 2作为判断TCCB进展情况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20(S)-人参皂苷Rg3诱导肺癌细胞NCI-H460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20(S)-人参皂苷Rg3(SPG-Rg3)诱导人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凋亡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测定NCI-H460细胞的增殖,依据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SPG-Rg3实验组分为25、50及100 mg•L-1组,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AO/EB荧光双染、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Rhodamine 123摄取法及Fluo-3/AM染色分别观察NCI-H460细胞的凋亡、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量、线粒体跨膜电位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SPG-Rg3能抑制NCI-H460的生长,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 (r=0.764,P<0.05),其IC50值为47.97 mg•L-1;SPG-Rg3组NCI-H460细胞呈现明显凋亡改变;SPG-Rg3 100 mg•L-1组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SPG-Rg3各浓度组细胞Bax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并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P<0.01);各浓度组细胞内Bax/Bcl-2比值均高于对照组,细胞内线粒体跨膜电位则均低于对照组(P<0.01),并随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SPG-Rg3能够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SPG-Rg3促进细胞内Bax蛋白的表达并增加Bax/Bcl-2比值,降低线粒体跨膜电位,提高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最终经线粒体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王心蕊  王越晖  辛颖  倪劲松  石博  吴家祥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4):3294-3295,F003
目的:研究高糖对视网膜Muller细胞超微结构及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悬浮法原代培养兔视网膜:Muller细胞,用细胞化学、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并观察高糖条件(50mmol/L)下Muller细胞超徽结构的变化。结果:培养的细胞贴壁生长。胞体肥大,胞质丰富。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胞质内可见鲜紫红色颗粒。电镜下可见特征性的中间丝(直径8~10nm);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细胞呈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阳性。八因子相关抗原阴性。高糖条件下可见Muller细胞核缩小、不规则,核内常染色质增多。染色质凝结、边聚。胞质深染,可见高度扩张的粗面内质网及空泡状结构。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星空泡状。胞质内可见残余体。细胞表面的徽绒毛减少,变钝。结论:细胞长时间暴露于高糖环境中,可使细胞器受损而导致Muller细胞功能下降。Muller细胞的改变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对56例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应用帕罗西汀(28例)、地西泮(28例)进行对照治疗,疗程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帕罗西汀与地西泮对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gt;0.05)。治疗第4周末两组SAS、HAMA以及HAMA因子分的减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lt;0.01)。副反应两药相似,帕罗西汀的主要副反应为口干、头痛、头晕和恶心。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效,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