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芡实醇提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并测定芡实醇提物、水提物上清和沉淀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 80%乙醇提取芡实种仁,浓缩冻干后得干燥粉末,药渣采用水提醇沉法,经抽滤旋蒸制备上清和沉淀。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灌胃给予芡实醇提物(75、150、300、600 mg/kg)12周后,检测大鼠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并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对Fe3+还原力、1,1-二硝基-2-三硝基苯肼(DPPH)、O2-和OH-自由基清除率的比较,测定3种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 与糖尿病肾病模型组比较,各剂量芡实给药组均能降低大鼠24 h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芡实150和600 mg/kg组尿蛋白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芡实给药组大鼠血中BUN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芡实300 mg/kg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12周末肾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芡实醇提物300和600 mg/kg能够明显减轻肾组织损伤。芡实醇提物在浓度为0.6、0.8和1.0 mg/ml时,显示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表现为对Fe3+的还原,对DPPH、O2-和OH-的清除。结论 芡实醇提物具有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芦丁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寻找高效、价廉、低副作用的糖尿病并发症治疗药物。本实验考察了体外具有较强醛糖还原酶活性的芦丁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四氧嘧啶3次皮下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经尿蛋白检测证实糖尿病肾病模型建立。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①芦丁治疗组(n=20):糖尿病肾病大鼠每天接受芦丁灌胃200 mg/kg;②糖尿病对照组(DM,n=20):糖尿病肾病大鼠每天接受生理盐水灌胃;③正常对照组(Con,n=20):血糖正常的大鼠每天接受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在药物治疗后4、8周检测大鼠的红细胞山梨醇含量、尿量、尿糖、尿蛋白,在药物治疗后8周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肾指数和肾脏LPO。结果芦丁明显改善红细胞山梨醇含量,肾组织LPO、尿量、尿蛋白等指标。结论提示芦丁可改善四氧嘧啶大鼠糖尿病肾病,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醛糖还原酶和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昆布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醛糖还原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灌胃给予昆布提取物,检测大鼠肾组织醛糖还原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昆布提取物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醛糖还原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结论]昆布提取物可改善机体内多元醇代谢,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SD大鼠模型 ,观察了中药复方止消通脉宁及典型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Sorbinil)对大鼠肾组织醛糖还原酶 (AR)和山梨醇脱氢酶 (SDH)活性及肾脏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经上述两种药物治疗后 ,肾脏AR活性明显下降 ,SDH活性显著升高 ,血糖、2 4h尿白蛋白含量显著下降 ,肾重及肾重 /体重显著降低 ,且止消通脉宁组疗效优于Sorbinil组。提示中药复方止消通脉宁可改善多元醇代谢 ,为临床上使用止消通脉宁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防治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意义。利用糖尿病SD大鼠动物模型观察了醛糖还原酶抑制剂sorbinil对大鼠尿蛋白和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糖尿病鼠用sorbinil治疗后尿蛋白呈下降趋势,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堆积明显减少。结论: sorbinil对肾脏病变有明显疗效,使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防治糖尿病肾病将是一条有希望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杏丁注射液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0mg/kg制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72小时后空腹血糖>16.7mmol/L为糖尿病模型标志。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模型组、杏丁组。第12周末分别测定尿白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尿素氮和肌酐,测定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肾脏肥大指数。结果:(1)DM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白蛋白、BUN、Scr明显升高,肾脏肥大指数增加;肾组织GSH-Px、SOD和NO、NOS活性降低(P<0.01);光镜和电镜下肾组织可见相应的病理改变。(2)杏丁组与DM模型组相比,大鼠24h尿白蛋白量明显下降(P<0.01),肾组织GSH-Px、SOD、NO、NOS活性增加(P<0.05),肾脏肥大指数降低(P<0.01),同时肾脏病理改变亦减轻。结论:杏丁注射液能改善和调节DM大鼠肾组织过氧化反应指标,对DM肾脏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糖肾灵合剂(Tang shen ling Mixture,TSLM)及贝那普利(benazepril)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链脲霉素(strep to zotocin,STZ)诱导DM大鼠肾脏病变模型,进行6周的药物干预,观察大鼠血和尿的生化指标、血浆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肾脏病理变化、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及葡萄糖转运因子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mRNA的表达。结果:TSLM和贝那普利均能降低DM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肌酐清除率及肾重/体重比,减轻肾脏病理损害。TSLM能降低血浆ANF水平和肾组织GLUT1mRNA的表达,对肾组织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则不显著。贝那普利能降低肾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对血浆ANF和肾组织GLUT1mRNA表达的影响则不显著。结论:TSLM能改善DM大鼠早期肾脏病变,其作用机制与贝那普利不同,可能与降低血浆ANF和肾组织GLUT1mRNA的表达等有关。TSLM与贝那普利合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甘草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及醛糖还原酶活性、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肾脏、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甘草酸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0mg/kg)诱导糖尿病模型,治疗组给予甘草酸(30mg/kg/d)治疗16周。1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24h尿白蛋白量(UP24)、肾脏肥大指数(肾重/体重)、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及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UP24、肾指数显著升高(P<0.01),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P<0.01),肾脏AR活性及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甘草酸治疗组UP24、肾指数显著降低(P<0.01),血清SOD活性显著增强(P<0.05),同时MDA含量显著减少(P<0.01),肾脏AR活性显著降低、ARmRNA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高血糖可诱导机体氧化应激增强、多元醇代谢途径激活及两者的协同效应,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甘草酸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减少肾脏AR活性及基因表达以抑制多元醇通路的激活,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α-硫辛酸降低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α-硫辛酸(ALA)降低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的水平及α-硫辛酸的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糖尿病硫辛酸治疗组(ALA组),每组各1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测血清丙二醛(MDA)、24h尿蛋白定量(UAlb/24h),称右肾重量,免疫组化法测定NF-Kb、TNF,同时做组织病理切片。结果 8周后DM组24小时尿白蛋白、肾重/体重和血清丙二醛含量均较NC组增加;ALA组较DM组24小时尿白蛋白、肾重/体重和血清丙二醛水平降低(P〈0105),肾组织的病理改变有所改善。肾脏NF-Kb、TNF图像分析显示,DM组中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硫辛酸治疗能减轻此变化。结论氧化应激在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LA能降低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减轻DM大鼠肾脏炎症反应水平,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0.
参丹健胰丸对糖尿病大鼠肾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评价参丹健胰丸对糖尿病大鼠肾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活性的影响,探讨中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意义.方法: 用中药参丹健胰丸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螺旋已内酰脲(sorbinil)对糖尿病Wistar大鼠模型进行治疗,并观察肾组织AR活性、尿蛋白和Na -K -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鼠模型组其AR活性显著高于正常鼠组(P< 0.01),使用sorbinil、参丹健胰丸后AR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8周末,两个治疗组尿蛋白水平与4周末相当,但糖尿病模型组尿蛋白明显升高,远高于两个治疗组(P<0.01),治疗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用sorbinil和参丹健胰丸治疗后,Na -K -ATP酶活性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P<0.05).结论: 参丹健胰丸可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AR活性而发挥其防治效用.  相似文献   

11.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大鼠肾脏醛糖还原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依帕司他对大鼠肾脏AR mRNA水平和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运用在单侧肾结扎的基础上注射STZ的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给予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灌胃4周,R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AR mRNA水平.观察依帕司他对AR mRNA是否有影响以及血清和尿液中尿素氮(BUN)、肌酐(Cr)和总蛋白(TP)的变化。结果:给药组大鼠肾脏AR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给予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4周后,低剂量组(L组)、高剂量组(H组)AR mRNA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M组)(P〈0.05),但L组和H组之间没有差别(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AR mRNA水平明显升高,说明AR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关: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没有影响,但可降低AR mRNA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洋参叶20s-原人参二醇组皂苷(PQDS)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影响。方法:88只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DN),按空腹血糖值及体重将糖尿病肾病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按区组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模型组、PQDS 50 mg•kg-1 组及100 mg•kg-1组,每组15只,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35 d,每10 d测定1次血糖,35 d后取血测定血糖、血清肌酐、尿素氮和肾重,通过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的结构。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PQDS 50 mg•kg-1组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肌酐及12 h尿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PQDS 100 mg•kg-1组糖尿病大鼠血糖降低、血肌酐及12 h尿量减少(P<0.05),PQDS 50和100 mg•kg-1可降低肾脏细胞基质,减少系膜细胞增生,保护肾脏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善大鼠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理损害。 结论: PQDS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改善肾脏功能,保护肾脏结构,对大鼠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提高糖尿病肾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本实验考察了微循环改善药导升明(Doxium)与降血糖药达美康(Diamicron)联合应用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四氧嘧啶(Alloxan)3次皮下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经尿蛋白检测确定糖尿病肾病模型建立。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①Doxium治疗组(Doxium,n=20):糖尿病肾病大鼠每天接受Doxium灌胃100 mg/kg;②Diamicron治疗组(Diamicon,n=20):糖尿病肾病大鼠每天接受Diamicron灌胃80 mg/kg;③Diamicron及Doxium联合用药组(Dox+Dia,n=20):糖尿病肾病大鼠每天接受Diamicron 40 mg/kg及Doxium 50 mg/kg灌胃;④糖尿病肾病模型鼠(DM,n=20):糖尿病肾病大鼠每天接受生理盐水灌胃;⑤正常对照组(Con,n=20):血糖正常的大鼠每天接受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在药物治疗后4、8周检测大鼠的红细胞山梨醇含量、尿量、尿蛋白,在药物治疗后8周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肾指数和肾脏脂质过氧化物(LPO)。结果Doxium及Diamicron合用明显改善红细胞山梨醇含量,肾组织LPO、尿量、尿蛋白等指标。结论提示Doxium及Diamicron合用较两药单独应用明显改善四氧嘧啶大鼠糖尿病肾病生理、生化指标,其机制可能与合用药物同时抑制蛋白非酶糖化、醛糖还原酶和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百令胶囊对防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A组(n=9)为正常对照组,B组(n=10)、C组(n=10)、D组(n=11)采用阿霉素注射制备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A组(正常对照组):每日灌服自来水3.0ml;B组(肾病对照组):每日灌服自来水3.0ml;C组(百令胶囊组):每日灌服百令胶囊粉2.0mg·kg-1·d-1;D组(联合用药组):每日灌服百令胶囊粉2.0mg·kg-1·d-1,氟伐他汀2.0mg·kg-1·d-1。各组均灌服6周后,观察血清脂谱、血清白蛋白(Alb)、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Pro)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D组血脂谱明显低于B、C组(P<0.01),Alb明显高于B组(P<0.01),而与C组无显著差异,同时C、D2组肾组织损伤也明显减轻,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定量分析进一步显示细胞外基质(III、IV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蛋白)肾小球内聚积明显少于B组。结论氟伐他汀和百令胶囊联合用药能更有效的降低血脂,减少白蛋白排泄,减缓肾小球硬化,防治肾纤维化,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糖尿病对照组 (DC)、糖尿病氯沙坦治疗组 (DL) ,治疗 12周 ,电镜观察各组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DC组肾小球基底膜显著增厚 ,系膜和系膜细胞显著增生 ,DL组上述改变显著减轻。结论 :氯沙坦能够减轻或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 ,提示它能够对糖尿病肾脏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何伟  李英  胡志娟  牛凯  刘冰  宗毅  曹珍  崔佳  郭岚 《疑难病杂志》2005,4(1):4-6,F003
目的 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益米乐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 )、糖尿病模型组 (D组 )、益米乐治疗组 (Y组 ) 3组,每组 14只。D组在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Y组在建立糖尿病模型后,给予益米乐注射液 50mg·kg-1·d-1,N组和D组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 4周、8周后,取大鼠的尿、血、肾组织标本,行生化及PCR检测。结果 3组间大鼠体重、肾重 /体重、血压、血糖、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 05或P<0. 01)。肾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5 )。结论 益米乐通过抑制ET 1的分泌,促进CGRP的合成,从而减轻CGRP与ET的失衡,对糖尿病肾病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福辛普利、普伐他丁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福辛普利及普伐他丁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30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福辛普利治疗组 (福辛普利组 )、福辛普利加普伐他丁联合治疗组 (联合组 )及糖尿病未治疗组 (对照组 ) ,每组 10只。用福辛普利 [15mg (kg·d) ]和普伐他丁 [2 0mg (kg·d) ]进行治疗 ,另取 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 (正常组 )。观察糖尿病大鼠用福辛普利及普伐他丁治疗前后心肌细胞间质中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胶原含量以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经 5周治疗后 ,层粘连蛋白在正常组、联合组及福辛普利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呈阳性反应 ,而对照组呈强阳性反应 ;纤维连接蛋白在正常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呈弱阳性反应 ,对照组呈强阳性反应 ,福辛普利组和联合组中呈阳性反应 ;正常组心肌组织中的胶原表达为弱阳性改变 ,对照组呈强阳性改变 ,福辛普利组和联合组呈阳性改变 ;各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改变以糖尿病未治疗组较重 ,联合组改变最轻 ;联合组治疗 5周后血脂明显下降 ,福辛普利组及对照组 5周后血脂无明显下降。结论 :应用福辛普利、普伐他丁可延缓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和细胞间质的病理学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D-半乳糖诱导大鼠糖基化模型,观察小檗碱(Berberine,Ber)对蛋白糖基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D-半乳糖(150mg/kg,i.p.)给药8周,诱导糖基化模型大鼠,并于第2周开始给予小檗碱高(30mg/kg)、中(150mg/kg)、低(75mg/kg)剂量处理6周。测定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果糖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结果:小檗碱高、中剂量明显降低D-半乳糖引起的模型大鼠血糖升高(P<0.01,P<0.05),降低红细胞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并显著抑制糖基化产物的形成(P<0.01,P<0.05)。结论:小檗碱对D-半乳糖诱致的大鼠糖基化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